誰說只有人類才會農業?這7種動物就會耕種

2020-12-05 騰訊網

如果有一個能將人與動物區分開的特徵,那就是獲取食物的能力。與狩獵、採集的原始社會相比,可以利用土地種植的農業讓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發生質的變化,也讓原始與文明之間出了分水嶺。

但是你可能無法想像,人類不是唯一的「農民」,並且也不是最早的農民。有許多奇異的動物早在人類進化之前就已經發現、發展了農業:有昆蟲從事種植業,養殖魚類,甚至還有水下園藝大師。

廣義農業是指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形式;狹義農業是指種植業。包括生產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本文講述的「農、林、牧、副、漁」的廣義農業,當然,動物界的純粹的種植業也有存在。

曾經有人認為,耕種是僅適合大腦袋的無毛猿(人類)的一項壯舉,但事實證明,有些動物不需要中樞神經系統就可以耕種莊稼。下方這七位都是傑出的動物界「農業大師」。

1、切葉蟻

由於它們具有切割和收集葉子的愛好,因此長期以來人們都一致認為,這些來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切葉蟻是吃了它們收集的這些葉子。

但是這種情況在1874年完全改變了。一名叫做託馬斯·貝爾特(Thomas Belt)的採礦工程師(他的愛好是自然歷史)出版了《尼加拉瓜的博物學家》,他在書中寫道:「我相信它們對這些切割、搬運回去的葉子的真正用途是作為肥料,以便在其上面生長出微小的真菌種類,它們以這些真菌為食——實際上,它們是蘑菇種植者和食用者。」

後來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切葉蟻並不吃葉子,因為它們有著更完美的食材,那就是真菌,也就是蘑菇——它們在樹葉上種蘑菇,然後吃蘑菇。如果這個都不叫農業,那什麼才能叫做農業?

2017年,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在線學術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發表德國慕尼黑大學科學家的一篇論文,指出南太平洋群島國家斐濟有一種螞蟻,在遠在人類農耕文明開始之前的300萬年前,就會主動培育植物,並棲居在上面以獲得保護。人類進行農業耕種的歷史可追溯至1.2萬年前,科學家近幾十年也發現我們並非地球上唯一會進行農耕的物種。而現在,螞蟻或許才是地球上最早的「農夫」。

螞蟻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農民。

最基本的種植業對螞蟻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它們不僅可以種植真菌等,它們還能夠培育出新的植物物種——就好像人類的雜交水稻!

慕尼黑大學研究人員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斐濟群島上的凹頭臭蟻屬(Philidris nagasau)螞蟻,已主動「培育」至少6種穗鱗木屬(Squamellaria)植物,後者附生於其他植物或樹上生長,無法從土壤中直接獲取養分。

2、白蟻

白蟻幾乎在全世界都被認為害蟲,因為它們的破壞力實在是太驚人了,可以輕鬆毀掉一座古老的建築、甚至是堤壩,但是它們也構成了動物界中最複雜的社會。

如同上文的切葉蟻一樣,許多白蟻也都是真菌園丁。這些白蟻在它們佔據的地方上面建造起來的巨型土墩結構非常複雜——幾乎可以完美控制溫度,而這樣的結構對維持它們的一部分食物來源(真菌)的理想生長環境非常重要,熱空氣上升,驅動地下網絡結構的空氣內循環,可以將之視為一個小小的城市,也就是所謂的「城市熱島效應」。你家花園建設有考慮得這麼複雜嗎?白蟻不僅是蘑菇種植大師,還是卓越的建築大師。

3、雀鯛

唯一從事農業活動的魚類,雀鯛[diāo]也是農民,但是他們種植的是海藻類,並且它們對自己的"農作物"保護的非常嚴格,以至於它們會攻擊遊得太近,「試圖偷盜」的其他生物,甚至是人類潛水者。

因為雀鯛偏愛的藻類是一種競爭能力較弱的物種,如果沒有雀鯛們忠實、勤懇的耕作,那麼它們將變得非常稀有,實際上,這些藻類也僅在雀鯛的保護區內有生存。

4、木居甲蟲

Ambrosia beetles,百度和頭條百科都還沒有收錄的一種蛀蟲,僅在《中國昆蟲科學:英文版》有部分記載,沒有任何翻譯名,在查閱了多種資料以後,發現這些甲蟲種植和食用的真菌就是蟲道真菌:一種生長在鑽木甲蟲體表的菌巢內和蛀木蟲道中的真菌,而像這樣與蟲道真菌共生的昆蟲就有兩種:鞘翅目的小蠹科和長小蠹科兩類。

一個常見的誤解就是這些蛀蟲將木頭吃空了,但是實際上它們在樹木內部鑽空時就會將木屑清除掉,而一旦它們將這個小房間建設好了,那麼這些甲蟲就會開始小心翼翼的種植細小的蘑菇:孢子,而甲蟲即以這些蘑菇為食物,而繁殖出來的幼蟲食物同樣也是蘑菇,在這些幼蟲羽化後的新成蟲飛出蟲道另覓新居,蟲道真菌便隨之傳播。一種甲蟲有時只與一種真菌共生,有時可與幾種真菌共生。

5、沼澤蝸牛

軟體動物同樣也可以農民,玉黍螺屬下的一種沼澤蝸牛就是其中之一。

Littoraria irrorata為玉黍螺科之下的一個生活於北美洲大西洋海岸與墨西哥灣岸鹹水沼澤的物種,從麻省到德薩斯州皆有其蹤影。舊屬中腹足目蠑螺屬,今已重新分類為高腹足類支序玉黍螺總科玉黍螺屬。

它們喜歡在枯萎的草叢葉片上生長的真菌上飽餐一頓,它們同樣也是種蘑菇、吃蘑菇。這些聰明的蝸牛用那把不鋒利的、類似舌頭一樣的鋸狀小刀在草叢的葉子上切開凹槽,為它們喜歡的真菌創造理想的生長環境。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它們居然還知道使用有機肥料——這些蝸牛會在凹槽中排便以使它們的「蘑菇田」更肥沃,從而進一步促進真菌的生長。

6、澳洲斑點水母

最美的水母,被人愛稱為「水母仙子」

澳洲斑點水母從出生到死亡只有3個月左右的生命,它們是水中的向日葵,短暫的一生都在追逐著陽光——因為它們要照料著自己的隨身攜帶的「海藻田」。

澳洲斑點水母的體內有共生的藻類,因此它們每天都追逐著太陽,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陽光,以促進這些海藻能夠進行足夠的光合作用,從而茁壯成長,也為自己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

7、螞蟻「牧人」

種植農業也就算了,螞蟻還發展出來了「畜牧業」——有幾種螞蟻能夠以與人類放牧奶牛並擠牛奶大致相同的方式來放牧蚜蟲。當然,這些蚜蟲不會擠出牛奶來,但是它們能夠排洩出可供螞蟻吞食的含糖蜜露。

這些螞蟻竭盡全力照顧蚜蟲,並經常訓練它們排便,使螞蟻能夠更容易收集和食用蜜露。而研究發現:有些訓練有素的蚜蟲通常會保留其蜜露,直到它們被螞蟻「按摩」和「擠奶」為止。

蚜蟲是靠植物的汁液生活的。它們的糞便是亮晶晶的,含有豐富的糖,我們稱之為「蜜露」。螞蟻非常愛吃蜜露,常用觸角拍打蚜蟲的背部,促使蚜蟲分泌蜜露。人們把螞蟻的這一動作叫做「擠奶」,而把蚜蟲比喻為螞蟻的「奶牛」。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螞蟻通常會將這些蚜蟲帶到新的「牧場」,並保護它們免受到掠食者的侵害,甚至在某些極端情況下,螞蟻還會剪掉這些「馴養」蚜蟲的翅膀,以防止它們在長大成熟後飛走。

除了蚜蟲,螞蟻還放牧其他「牲畜」,如介殼蟲、木蝨、蟬和一些鱗翅目的幼蟲。

名單一共7個成員,就有3個是螞蟻或近螞蟻,由此可知,它們的實力有多恐怖了,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螞蟻數量是人類總數量的80萬倍左右,並且蟻群的團結有目共睹,可以真正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

如果沒有人類的存在,螞蟻才是這個星球真正的統治者。

有趣、有料的萌寵百科全書!關注我,獲取更多趣味萌寵內容及全球一手科學育寵資訊。如果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評論區留言哦。

都看到這裡了,就順手幫忙點個讚唄!不勝感激。

相關焦點

  • 7種會耕種的動物
    如果有一個能將人與動物區分開的特徵,那就是獲取食物的能力。與狩獵、採集的原始社會相比,可以利用土地種植的農業讓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發生質的變化,也讓原始與文明之間出了分水嶺。但是你可能無法想像,人類不是唯一的「農民」,並且也不是最早的農民。
  • 原始人類為何會突然學會了耕種?
    不過,直到1萬年之前,人類的生活方式仍然非常的原始,人類獲取食物和生活信息的主要方式,都是依靠採集和漁獵活動,野生動植物是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或者我們可以說,原始人類的一切,都要感謝大自然的饋贈。一直到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才重新被書寫,從最初的原始人嘗試著在一小塊土地上播撒下植物的種子,圈起來一小塊土地飼養捕獵到的動物,人類才真正的找到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來源。可以說,人類進入農業時代是人類演化過程中裡程碑的成果展現,也是人類文明的基礎。
  • 誰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有些動物記性比人還好,可過目不忘
    人類為何會有記憶?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左:大腦的海馬體,或稱海馬區,右:海馬,一種動物)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從科學上講這是因為大腦中一類叫做海馬區的結構,會產生一種高頻的神經信號,對於新形成記憶向永久記憶轉變具有關鍵的作用。
  • 為什麼只有植食性動物才會長角嗎?
    如今這種現象依然存在,常見的一些植食性動物例如水牛、鹿等都長有角,而狗、狼等動物頭上不長犄角。那麼是否存在特例呢?其實這只是一個普遍現象,而並非絕對現象,金豺就是其中一種。除此之外,海洋中生活著一種長出長長犄角的鯨魚,但其實那是獨角鯨的牙齒。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很難發現金豺犄角的存在,因為濃厚的毛髮會將其遮擋住。撥開金豺頭頂上的毛髮,有可能發現形似犄角的存在。
  • 它被馴化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有人說這是個巨大的騙局
    人類從一開始也像其他動物一樣靠採摘野果或狩獵生存下來,這樣的生活方式大約進行了200多萬年。本以為人類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著日子,但是在大約1萬年前,人類突然改變了之前的生活模式,人類開始關心起一種野草並種植它,不再遷移,在一個地方長期的住了下來。
  • 這些動物誰才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朋友?
    說到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朋友,有人肯定張口就會說是狗,濤哥認為至少還有5、6種動物是能與狗狗相比的。那哪種動物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呢?今天濤哥就帶領網友們來一起分析一下。(文章底部有個投票環節,請網友們積極參與!!!)(這幾種動物的歷史地位誰優誰劣由網友們決定!!!)
  • 世界上最孤獨的7種動物
    以下是整理出來的7種較耳熟能詳的、最孤獨的動物。1/7鴨嘴獸當博物學家喬治·肖(George Shaw)在其1799年的著作《博物學家的雜記》中第一次描述鴨嘴獸時,讀者並不相信他。只有當它們發現了足夠多的食物——如鯨魚的屍體時,它們才會容忍其他同類的陪伴。3/7雪豹雪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動物之一。這些體格雄壯的大貓咪喜歡棲息在懸崖的巖石中,因為它們可以從高處監視獵物並發現闖入者,而不是被發現。
  • 為何人類喜歡吃草食類動物,卻不喜歡吃食肉動物?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依靠採集、耕種、畜牧、狩獵、漁獵等方式來獲取食物,不過,有一點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人類的食譜中,為人類提供肉食的都是食草動物,比方說我們常吃的牛羊肉、豬肉、雞肉、鴨肉等等,我們很少回去吃食肉動物,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嗎?
  • 最孤獨的7種動物:雪豹和烏龜榜上有名
    以下是整理出來的7種較耳熟能詳的、最孤獨的動物。只有當它們發現了足夠多的食物——如鯨魚的屍體時,它們才會容忍其他同類的陪伴。 雪豹不僅避免與其他貓科動物對抗,它們還避免與人類接觸。根據雪豹基金會(Snow Leopard Trust)的說法,從來沒有過、經過認證的、雪豹攻擊人類的行為。即使它們在進食時受到幹擾,與保護食物相比,它們更習慣逃跑。
  • 人類只有「成長」,才不會被疾病毀滅。
    疾病的大規模出現,與人類對生態平衡的破壞有關,是人類脫離了原始的動物形態,確立為對其它生物的「統治」後,受到外界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襲,諸如天花、伊波拉、愛滋病的出現,任何一種區域性疾病演變成的全球性災難。
  • 誰說只有淘寶買家才會被騙?這回賣家也中招了!
    在別人看來這都是平常的購物流程可是要小心了在這過程中騙子可能就在給你下套了案件回顧陳先生於10原標題:《誰說只有淘寶買家才會被騙?這回賣家也中招了!》閱讀原文
  • 誰才是真正的人類殺手?這是地球上24種最致命的動物
    被動物致命攻擊的情景令人生畏,但是你知道哪些物種最有可能殺死人類最多嗎?本文根據《國家地理》和蓋茨基金會的數據,全面列出了每年殺死最多人類的24種生物,全球範圍內。註:任何可能引起不適或恐慌的照片都不上傳。
  • 盤點最聰明的10種動物:人類被列為首位 黑猩猩第二名
    接下來,讓人與黑猩猩比賽,看誰的速度快。雙方同時開始點擊觸控螢幕上的數字。從1到10,試驗發現,人點擊的速度,沒有黑猩猩快。  張金國說,我們對動物的了解還非常少,非常用淺。所以,它們的行為我們還無法理解和判斷。通常,人們認為動物的行為都是表層的,通過嗅覺、味覺的潛意識的條件反射,但實際上,動物的思維很複雜,有些思維,我們人也可能達不到。
  • 為什麼說一萬年前的人類和現代人沒什麼不同,又有很大不同?
    關於這個問題有幾種不同的答案,主要取決於基於你對「人類」的定義,也基於「不同」的定義。生物從生物層面來說,你幾乎看不出來什麼區別,因為現代人的基因和我們1萬年前的祖先幾乎一模一樣,而基因是生物的底層邏輯,就像西瓜的種子只能種出西瓜,種不出哈密瓜。
  • 動物界是不是只有人類女人才會來大姨媽?
    在月經周期中,性成熟女性身體通過逐漸增加的雌性激素來逐步建立子宮內膜,雌性激素達到臨界水平時,雌二醇開始合成 因為棲息於亞熱帶和溫帶的猴子,只有在野外的樹葉和水果成熟、食物豐富的秋季之前將嬰兒撫育成活,才能保障其冬天的生存。而熱帶地區的猿猴不存在這個問題,因此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繁殖。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人類已經習慣以為自己是唯一的「人」,是因為在過去1萬年間,「人種」確實只剩下智人一種。然而「屬於人屬的動物」,在過去,可不只「智人」而已。今天的人類屬於「人」這個屬下面的「智人」種,是這個科屬下面唯一一個種。可是在歷史上,其實還存在過其它的「人」種。比如中東和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大洋洲的丹尼索瓦人,印度尼西亞的梭羅人等等。
  • 為什麼說一萬年前的人類和現代人沒什麼不同,又有很大不同?
    從生物層面來說,你幾乎看不出來什麼區別,因為現代人的基因和我們1萬年前的祖先幾乎一模一樣,而基因是生物的底層邏輯,就像西瓜的種子只能種出西瓜,種不出哈密瓜。,並且他還是我們的祖先,這個問題就會變得較為複雜。
  • 7000年前文獻揭秘:大洪水之後人類神奇般地恢復農業和畜牧業
    恩利爾發現「人類」沒有能滅亡,這另他十分憤怒,但是恩基和其它的阿努納奇勸說他要寬厚,他指出:「沒有人類的幫助將無法再存在於地球上。」 神對諾亞和他的兒子們說:「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海裡的所有魚,到你們手裡便是給你們的; 所有的都將是你們的食物。」神補充道:「所有類似草的蔬菜和所有形式的穀類都是我給你們的。」同時,農業的起源在蘇美爾文獻中被廣泛提及。
  • 為啥有的動物繁殖一次就會死,而人類卻不會?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是我們所存在疑惑,如果說衰老是自然界中最奢侈的行為,那麼你知道原因嗎?這是因為大多數動物都無法活到老,他們會因各種原因而死亡,其中就有動物因交配而死、有些是因繁殖而死,且都是一次就死。,而人類卻不會?
  • 地球上最稀有的動物:第3種全球只有75頭,第4種被人類吃成瀕危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動物,第3種全世界已經只剩下了75頭,第4種被人類已經吃成瀕危。第1種是非常受人歡迎的動物,它就是海豚,但是並不是普通的海豚,而是短吻海豚等,也被稱之以為伊河海豚。因為這種海豚的行徑非常神秘,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雲霧狀噴氣式是尋找它們最佳的指標,因為這種短吻海豚在噴氣的時候會形成一種雲霧狀的樣式,目前現在這種海豚已經只有7000頭了,而且每年還在不斷的減少。第2種就是高鼻羚羊,高鼻羚羊也被稱之為是賽加羚,屬於牛科。因為它的鼻子非常的獨特,高高的鼻梁隆起還往下彎曲,鼻孔生長的最前端,看起來又像牛又像羊,所以才被稱之為是高鼻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