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經至少有500萬年的時間了,但是我們都知道,人類的進化從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經過了上百萬年的演化,才最終進入到現代人類的真正祖先——智人階段。不過,直到1萬年之前,人類的生活方式仍然非常的原始,人類獲取食物和生活信息的主要方式,都是依靠採集和漁獵活動,野生動植物是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或者我們可以說,原始人類的一切,都要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一直到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才重新被書寫,從最初的原始人嘗試著在一小塊土地上播撒下植物的種子,圈起來一小塊土地飼養捕獵到的動物,人類才真正的找到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來源。可以說,人類進入農業時代是人類演化過程中裡程碑的成果展現,也是人類文明的基礎。
那麼,人類究竟為何突然放棄了已經習慣了的採集和漁獵生活,開始嘗試著自己耕種農作物,並且開始飼養野生動物,並且嘗試著馴化它們?其實,這一切仍然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地球為人類的進化,所製造的一場「巧合」。
在距今1.2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的雛形出現了,從時間點上來看,這個時間正好是地球冰河時期逐漸消退,萬物開始逐漸復甦的階段。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冰河時期,是發生在1.8萬年前,當時猛獁象等大型生物都活躍在地球上,然後在1.2萬年前,伴隨著冰雪的逐漸融化,地球氣溫開始上升,猛獁象等大型生物因為食物短缺和環境氣候變化,逐漸都從地球上消失了,等於大自然又淘汰了一大批大型生物。
僥倖從冰河時期倖存下來的原始人類,其實數量已經不多了,正當他們為氣候回暖開心的時候,地球卻又再次出現了「倒春寒」,並且長達1300年,晚期智人們又陷入饑寒交迫之中,人口數量銳減,可以說,差一點就要被「倒春寒」給團滅了,大自然無法再為人類提供足夠的食物,人類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幸運的是,當時的晚期智人已經非常強大了,而且很聰明,為了不滅絕,智人開始搜集各類植物的種子,一方面用來果腹,一方面,將這些種子灑在洞穴前的土地上,希望它們可以長出食物。同時,為了儲存食物,智人也開始圈養動物,以備不時之需。這個時候的人類,已經開始馴養家犬,來幫助它們捕獵動物,於是,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雛形,也就都在地球的「促使」下,成功展開了序幕。
此後,進入到農業社會的人類,也因此而開始逐漸繁榮起來,人口又開始持續增長,農田的開墾也越來越多,人們開始逐漸形成村落,在之後,城市也出現了,人類的文明也由此形成了燎原之火!而這一切,都是地球對我們的考驗,我們承受住了,就成功成為了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