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早的能人出現開始,人類在地球上進化至今,已經有大約180萬年的歷史了,可是,這其中大部分時間裡,人類其實都沒有太大的進步和發展,雖然後來直立人、智人等接連出現,人類的腦容量也變得越來越大,可是人類的生活方式仍然與動物沒有太大的區別,食物的來源只能聽天由命,依靠採摘野果和捕獵動物為生。
那麼,為何後來人們進入到農業社會呢?一萬多年之前,讓人類突然開始嘗試原始耕種和畜牧的原因又是什麼?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嗎?
通過考古發現,在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發現了一種本不應該存在的植物化石,這種植物只能生長在寒冷的地區,而低緯度地區的氣候並不適合這種叫做「仙女木」的植物生長,這意味著,在大約1.28萬年之前,地球曾經經歷了一場「倒春寒」時期,讓原本剛剛結束冰河時期的地球,再次陷入到一場漫長的寒冷之中。
從時間上推測,當初這場「倒春寒」一共持續了大約1300年的時間,原始人類的生存也因此迎來了巨大的危機,於是,為了生存下去,一些人便嘗試著將種子播撒在地上,這便是原始農業社會的開端。
可以說,如果當初沒有發生過這場「倒春寒」,或許如今的人類也仍然過著很原始的生活,因為人們在依靠採摘和捕獵就可以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是不會為了生存,開始挑戰大自然的,開始嘗試著自己去創造食物。
科學家經過研究後認為,或許是1.28萬年前,一顆隕石撞上了地球,導致地球迎來了「核冬天」,北半球進入到寒冷的「倒春寒」之中。那麼,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科學家的推測呢?研究者表示,在地球上,已經發現了很多隕石撞擊地球的地點,其中在格陵蘭島發現的一個巨大隕石坑,極可能是這場「倒春寒」最好的證據。
2018年,科學家發現了這處隕石坑,通過檢測,它距今大約有1.3萬年的歷史,而當時這一片土地上,也曾經有人類生活,在這裡,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人類早期的種植業樣本,證明這裡曾經是人類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之一。
其實,在人類進化史上,地球的冰河時期與人類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比方說伴隨著最近一次地球進入「大冰期」,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沿著凍結成冰的海面一路遷徙到世界各地,如果地球一直溫暖如春,非洲也一直可以為他們提供充足的食物,或許人類也很難發展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