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裡直徑的隕星,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隕石不見的真因

2021-01-16 張狂很好奇

有人問行星撞擊地球的隕石去哪了?在漫長的6500萬年的時間跨度面前,我們別說要尋找的是一顆直徑達到10km的隕石,就是加大100倍,也會塵歸塵土歸土的。這裡就是一個知識點,大家記住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天外隕石滅絕說的實錘——並不是靠找隕石碎片——而是靠測量地質元素"銥"的豐度判定的。

一、來自宇宙的元素銥。

一定都聽說過,6500萬年前,一顆10公裡直徑的隕星,撞擊了地球,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災害,導致了恐龍的滅絕。這個假說和寒武紀大滅絕一起,是困擾達爾文一生的難題。

很簡單,他根本找不到足夠的化石證據以及實質性材料,證明發生過這種事情。那麼,達爾文同學錯了嗎?他究竟是不是一個神棍?在20世紀的70年代,一個偶然的發現,解開了達爾文一生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在距離翁布裡亞地區的山城古比奧不遠的地方,阿爾瓦雷斯發現了薄薄的一層淡紅色黏土。把古代灰巖分為兩層,一層屬於白堊紀,一層屬於第三紀。它就是日後著名的——KT界線。這道分界線著名的原因,正是蘊含了豐富的元素銥。

二、元素銥——來自太空的信使!

元素銥不應該出現在那個位置,它們早在地殼形成的時候,就沉到地心去了。通常我們認為它們來自外太空——隕石攜帶而來。沃爾特·阿爾瓦雷斯檢測了世界各地同時段的樣品,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預示著在遙遠的地質年代前,一定發生過一次驚天動地的隕石大撞擊事件!

三、支持假說的證據。

正是這次意外的收穫,阿爾瓦雷斯父子,給出了一個令當時世界震驚的解釋,6500萬年前,有一顆隕星撞擊了地球,順便毀滅了恐龍。但這個也只是一個假說,由一個假說推導另一個假說,雖然是開了好頭,但仍舊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為了讓實錘實上加實,就是找出隕石坑。

他們的確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最先鎖定的目標,是位於美國本土的曼森隕石坑。可惜,最後的檢測表明,曼森大坑不是事發現場,曼森大坑不僅太小,還比恐龍滅絕的時間段早了900萬年。

直到1990年,在離墨西哥普羅格雷索市不遠,尤卡坦半島的奇克休留布底下,發現了奇克休留布大坑。奇克休留布大坑,寬193公裡,深48公裡。在1991年初,經過地質分析比對,正式確定它就是撞擊的現場。

四、隕石碎片在哪裡啊?

如果你能夠回到事發當天,那麼你將目睹這一幕:一顆以宇宙速度飛行的小行星或彗星進入大氣層,它的速度極快,下面的空氣被壓縮變熱,隕石底部溫度有可能升高到大約6萬攝氏度,超過太陽表面溫度的12倍!在抵達我們大氣層的剎那間,隕星已消失一大半。

進入大氣層一秒鐘之後,隕星剩餘部分也頓時化成蒸氣,發生並生爆炸。因為撞擊地點當時還是一片淺海,所以,巨大的隕石坑稍後便被海水吞噬,在無盡的歲月中,只留下元素變動的痕跡,而失去了物理形狀。

小結語:

時間並沒有抹去曾經的傷痕,只是,把傷痕深深的埋進了地下。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如今它又在哪裡?
    距離我們最近的白堊紀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但是也有一些個頭稍大的小行星不會被高溫耗盡,它們的殘餘部分(隕石)高速撞向地球,撞擊產生的巨量能量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巨大的災難。千萬不要小看這些隕石的威力,據科學家估計,一顆直徑大約10公裡的隕石就足以毀滅地球。2008年,一顆名為「2008TC3」的小行星在蘇丹的一處荒漠上空發生爆炸,其威力震動了附近整個地區。
  • 6500萬年過去了,科學家是怎麼找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隕石坑的
    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到底有多大威力,竟然能夠讓稱霸地球2億多年的恐龍在很短時間內滅絕。這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小行星最長距離10公裡)以40KM/秒 的速度撞擊地球,產生的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對TNT的當量,是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當時把地球撞出直徑180公裡的大隕石坑。
  • 那顆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了哪?
    在地球生物發展的歷史上,總共有過四處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是在4.38億年前的奧陶紀,主要滅絕的物種都是海洋生物。而最近的一次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次生物滅絕中,恐龍就是最重要的對象之一。在現代研究提出的十幾種理論中,相對受到廣泛認同的說法就是6500萬年前一顆行星碰撞了地球的中美洲地區,引發一場大地震以及熔漿的噴湧,這是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據專家推測這顆小行星直徑有10公裡,質量相當於一座珠穆朗瑪峰。它撞擊地球後產生的地震強度約為10級,會留下一個直徑超過100公裡的隕石坑。這種強度的撞擊使得之後的幾個月內,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產生劇變。
  • 地球上最大的10個撞擊坑
    在地球上,飛行的太空碎片觸發了生物大滅絕,但是同樣致命的小行星也可能在地球誕生後不久就為生命提供了種子。小行星的影響持續了數十億年。這是已知的10個最大的撞擊坑,順序從最大到最小。南非的弗裡德堡隕石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撞擊坑也是最大的。科學家估計,科學家們估計,它最初的直徑為185英裡(300公裡)。20.2億年前,一顆比南非桌山還大的隕石或小行星撞出了這個巨大的隕石坑。
  • 隕星造訪:人類只有等死的份?
    其第一階段目標是將地球周圍90%以上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行星監控起來,這已基本實現;第二階段是到2028年,找到大部分直徑超過100米的小行星,特別是直徑大於140米的。但在估計有30000顆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中,只有1350顆目前已被發現。
  • 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上,可能帶著生命嗎?
    而早在1970年,地質學家Glen Penfield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進行石油勘探工作時就發現了一處巨大的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是一個橢圓形的巨大隕石坑,其直徑約為180千米,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隕石坑。根據科學家對該隕石坑的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的年代約為距今6500萬年前,這更為小行星撞擊說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 79萬年前隕石撞擊寮國!砸出12.8公裡大坑,碎片散布10%地球表面
    79萬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場災難,首先看到的是天空中耀眼的閃光,然後是衝擊波和大地震。不久之後黑色玻璃狀碎片組成的巖石雨開始傾盆而下,這場巖石雨是如此猛烈和巨大,以至於覆蓋了10%的地球表面。10%這個數字聽起來太可怕了,一顆小行星撞擊後的巨大力量可以讓巖石碎屑蔓延到地球上如此廣泛的區域,我們可以想想力量究竟有多大!那麼這場撞擊確切的發生地點在哪裡呢?
  • 假如一顆500公裡直徑的隕石撞擊地球 將會怎樣?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地質學家已經發現大約在78萬年以前,地球遭遇了隕石的多次撞擊。通過搜尋隕石和小行星碎片中存在的一種天然玻璃——玻隕石,海德堡大學的專家們能夠確定地球遭遇撞擊的準確時間。研究人員對收集於亞洲、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中美洲的隕石樣本進行分析後,發現這些隕石几乎是在同一時間撞擊了地球。
  • 科學家證恐龍滅絕因隕石撞擊:地球進入核冬天(圖)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月22日報導,恐龍曾經稱霸地球,但其消失的原因仍眾說紛紜。有說法稱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隕石撞擊,導致地球進入「核冬天」,恐龍不堪惡劣環境最終滅亡。科學家最近找到實質證據證實這一說法。  科學家指出,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巨大隕石撞擊地球,揚起大量煙塵遮蔽天空,地球環境進入「核冬天」 (nuclear winter),太陽被遮蔽致使氣溫嚴寒,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缺乏氧氣,讓一度支配地球的恐龍走向衰亡。
  • 隕石撞擊地球的可怕後果
    隕石撞上地球是可怕的對人類來說是毀滅性的恐懼。那麼這些碎片如果撞擊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我們人類又該怎樣有效的採取措施呢?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力量有兩個原因:動能和勢能。我們都學過物理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質量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同大小隕石撞向地球的後果。
  • 如果一顆直徑10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生物將會怎樣?
    如果一顆直徑10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生物將會怎樣?宇宙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平靜,每天都有許多星球發生碰撞合併。地球是浩瀚宇宙中極其微小的存在,儘管如此,在地球四十幾億年的歷史中,地球上也發生過許多碰撞事件。
  • 人類歷史上五次神秘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
    隕石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地球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隕石撞擊地球事件,最著名的有以下五個。5、昂西塞姆隕石事件昂西塞姆隕石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隕石,它1492年11月7日墜入法國的昂西塞姆小鎮,這顆重149公斤的隕石落入小麥地裡。隕石若干部分部分被收入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其中最大的一塊被安放在昂西塞姆王宮裡。
  • 直徑800米左右的隕石撞擊地球,可以讓地球毀滅嗎?
    6500萬前那顆導致大量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直徑10公裡,那都沒有讓地球毀滅,直徑800米的小行星能掀起多大的波瀾呢?不過很多生物會受到影響或滅絕或數量大大降低。讓地球徹底毀滅,需要黑洞、超新星等最為劇烈的能量釋放現象,地球的形成就是無數的小行星、隕石撞擊的結果,大量物質逐漸結合在一塊,未來地球還會遭受小行星撞擊,不過仍然不可能毀滅地球。
  • 直徑10km隕石若撞擊地球,將毀滅文明,中國專家提出拯救人類計劃
    60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隕石撞擊在尤卡坦半島上,毀滅了地球上的霸主~恐龍。恐龍以後的世界,哺乳動物加速繁衍,最終誕生了人類。6000萬年以後,這次撞擊的痕跡只能在高空的衛星圖上依稀可辨。如果要直接了解隕石撞擊的規模,美國亞裡桑納州有一個現成的例子。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隕石,撞擊地球形成了四川盆地?
    2.3億年前地球的第一代霸主恐龍開始出現,恐龍是體型極為龐大、擁有尖牙利齒和具有很強攻擊力的史前生物,雖然它們沒有智慧,但是憑藉龐大的身軀讓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1.6億年之久,如果不是6500萬年前的那顆隕石,恐龍統治地球的歷史將會更加悠久,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在6500萬年前,一顆從太空中闖入地球引力範圍的隕石最終撞向地球
  • 6500萬年前的大災變,除了隕石威力大,恐龍運氣還差到了極點
    相比於恐龍統治地球1.4億年的歷史,人類兩百多萬年的發展進化史簡直短的可憐;恐龍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那場大災變中滅絕,滅絕說法挺多,受到最多支持的當屬小行星撞擊地球。
  • 6500萬年前的大災變,除了隕石威力大,恐龍運氣還差到了極點
    6576萬年前撞擊墨西哥的那個至少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留下一個直徑180公裡的撞擊坑。很少有地質事件能像6500萬年前的那次為人熟知,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造成當時超過70%的物種滅絕。
  • 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真的能毀滅恐龍嗎?現在人類能抵擋嗎
    當一顆直徑高達10千米的超級小行星高速撞擊地球會怎樣?現在的人類能夠抵擋住它的威力嗎?大概率是抵擋不住,但是我們人類完全不需要抵擋,因為我們能夠提前發現它的存在,然後將威脅消滅於萌芽。但是當時間倒退回6500萬年前,一切就不一樣了。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是怎樣撞向地球的?
    萬年前,當時我們人類還沒出現,所以沒法直接看到恐龍滅絕的過程。其中一個猜測就是在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到地球,將恐龍從地球上抹去了。據發布在《自然-通訊》的科學報告,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到10公裡左右的小行星撞到了地球,在墨西哥留下了一個名為
  •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也是有一定的生物存在的,不過他們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環境變故影響而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就比如恐龍就是一個科學家們認為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而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界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食物短缺,有人說火山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