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創新微練—基本不等式的綜合應用

2021-01-10 高考必勝007

基本不等式應用是高中數學一種重要的「手法」,它在求函數最值、不等式恆成立或存在中求參數範圍、不等式證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應用。特別是兩個正數的基本不等式是高考必考內容,它涉及到的數學思想方法同學們必須掌握。

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1)
(2)
(3)

【歸納點撥】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常見類型:

(1)若直接滿足基本不等式條件,則直接應用基本不等式;

(2)若不直接滿足基本不等式的條件,則需要創造條件,對式子進行恆等變形,如構造「1」的代換等;

(3)若一次應用基本不等式不能達到要求,需多次應用基本不等式,但要注意等號成立的條件是否同時滿足。

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參數

(4)
(5)

【方法總結】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含參數的不等式的策略:

(1)觀察題目特點,利用基本不等式確定相關成立條件,從而得參數的值或取值範圍;

(2)在處理含參數的不等式恆成立問題時,往往將已知不等式看作關於參數的不等式,體現了主元與次元的轉化。

三、基本不等式的實際應用

(7)
(8

【解題通法】

基本不等式的實際應用總體上可以分為兩步:

第一步為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正確寫出函數的解析式;

第二步為應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化簡函數的解析式,利用觀察法或配湊法使函數的解析式出現乘積或和為定值的形式,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條件的驗證,保證使實際問題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內等號能夠成立。

總之,抓住考查重點有兩個類型的題目:一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構造函數求最值,並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條件的驗證;二是利用函數方程的思想,轉化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探求不等式中參數的取值範圍。以上是對基本不等式的綜合應用進行一些淺析,希望能給同學們在複習不等式過程中帶來一點啟迪。記得要關注哦!

相關焦點

  • 高中數學必考!基本不等式知識點總結,提分必備,建議列印
    不等式是高考的重要內容之一,高考必考,它所考查的重點是不等式的證明、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以及數學歸納法在不等式中的應用等.命題的熱點是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絕對值不等式與函數的綜合問題的求解.本部分命題形式單一、穩定,是三道選考題目中最易得分的,所以可重點突破。
  • 高中數學:均值定理、均值不等式的證明及應用
    基本不等式,若a>b>0,m>0,則;若a,b同號且a>b,則。2. 均值不等式:兩個正數的均值不等式:,變形式:,等。3.分析:(1)由極值定理,可知需構造某個和為定值,可考慮把括號內外x的係數變成互為相反數;(2)中,未指出x>0,因而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需分x>0與x<0兩種情況討論。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積的最大值,關鍵是構造和為定值,為使基本不等式成立創造條件,同時要注意等號成立的條件是否具備。解析:(1)解法一:∵0<x<,∴1-3x>0。
  • 高中數學衝刺複習基本不等式
    1、知識點:基本不等式的基本公式及變形,使用時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兩個正數的調和平均數小於等於兩個正數的幾何平均數小於等於兩個正數的算術平均數小於等於兩個正數的平方平均數,兩個正數平方和的兩倍大於等於兩個正數和的平方,凸函數、凹函數中的不等關係。
  • 基本不等式,用法不基本,變式太多了!
    題目往往較長,解題時需認真閱讀,從中提煉出有用信息,建立數學模型,轉化為數學問題求解;考向分析考向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常用技巧:(1)若直接滿足基本不等式條件,則直接應用基本不等式.
  • 高中數學知識全整理13——不等式進階版
    不等式的知識脈絡不等式的運算性質→不等式的解法總結→基本不等式及其應用→不等式壓軸題型(常用不等式)1.不等式的運算性質: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取倒數等等2.不等式的解法: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絕對值不等式,以及指對複合不等式等等
  • 高中數學:基本不等式暴力求最值方法:輪換對稱法(地位等價法)
    高中數學:基本不等式暴力求最值方法:輪換對稱法(地位等價法)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秒殺方法:輪換對稱法,也可以叫做地位等價法。我們先看第一題,這道題一共有4種解法,那麼今天我給大家講2種方法。
  • 高中數學創新微練—函數y=Asin(ωx+φ)的綜合應用
    高考對三角函數的考查主要是通過三角變換,將其轉化為y=Asin(ωx+φ)的形式,再研究其性質(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對稱性、周期性等),函數y=Asin(ωx+φ)性質綜合應用是三角函數的核心內容。
  • 專家指點:高中數學九大知識考點及其高考預測
    (1)導數試題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導數的概念、求導的公式和求導的法則;  第二層次:導數的簡單應用,包括求函數的極值、單調區間,證明函數的增減性等;  第三層次:綜合考查,包括解決應用問題,將導數內容和傳統內容中有關不等式和函數的單調性等結合在一起
  • 新高一數學第一次月考中均值不等式問題常見錯誤
    新高一開學一個月,高中數學就開始出現了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的情況,其中不等式的理解與應用是高中生學習數學中較難攻克的重難點,下面我們就此知識點展開論述和講解。基本不等式經常表述為:兩個正實數的算術平均數大於或等於它們的幾何平均數。實際上這是均值不等式的簡化版本。
  • 基本不等式常用結論及其應用及(基本題型匯總和答案)
    基本不等式可以用來解決函數值域、最值問題,可以用來解決不等式證明問題,也是用來解決參數範圍問題的很有效的工具。基本不等式在高考中也屬於常考點,有時是對其單獨考查,為會結合其他知識點考察。結合的題目難度一般為中等偏上。
  • 高中數學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類型有哪些?(推薦收藏)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問題在高考中經常出現,是高考的熱點之一,下面將通過一些例題對高考中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解題的基本特徵和基本類型作一些分類解析,供參考!基本不等式應用導語1.應用基本不等式解題一定要注意應用的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所謂「一正」是指正數,「二定」是指應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時,和或積為定值,「三相等」是指滿足等號成立的條件.2.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時,要根據式子的特徵靈活變形,配湊出積、和為常數的形式,然後再利用基本不等式.
  • 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和等式的基本性質的異同
    下面是《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不等式的性質》,僅供參考!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和等式的基本性質的異同:     ①相同點:無論是等式還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     ②不同點:對於等式來說,在等式的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或同一個負數),等式仍然成立,但是對於不等式來說,卻不大一樣,在不等式的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而在不等式的兩邊乘
  • 衝刺2019年高考數學,典型例題分析37:不等式三角函數相關綜合題
    考點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三角函數中的恆等變換應用.題幹分析:(1)計算tan∠APH與tan∠BPH的值,利用兩角差的正切公式求出tan∠APB的值;(2)設PH=x,x∈(0,100),計算tan∠APH、tan∠BPH的值,求出tan∠APB的解析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它的最大值即可.
  • 高中數學和初中數學有哪些區別?要如何學習?
    例如高一代數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個,數學符號28個,立體幾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個,基本公裡定理推論有21個,兩者結合一起僅基本概念就有89個,集中在第一學期,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學習階段。這些基本概念如果掌握不好,理解不透徹,後期的學習會非常艱難。
  • 高中數學基礎微練—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及正切公式綜合應用
    以上三個問題都需要用到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及正切公式進行化簡、變換,下面就公式的一些基本運用加以辨析。(1)一般可以適當變換已知式,求得另外函數式的值,以備應用。(2)變換待求式,便於將已知式求得的函數值代入,從而達到解題的目的。
  • 包學習 |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是半徑不小於半弦(見證明方法四).基本不等式的變式與應用 3-1 基本不等式的變式 3-2 基本不等式的應用 (1)一般地,遇到和與積、平方和與積、平方和與和的平方等不等式問題時,常利用基本不等式處理. (2)在運用基本不等式時,還要特別注意「拆」「拼」「湊」等技巧,使其滿足基本不等式應用的條件.
  • 北大學長細講|基本不等式,破除所有高中生的噩夢!2021新版!
    2019年,高中教材改革,就已將「基本不等式」從必修5第三章,前移到必修第一冊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中。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屬於「初高中銜接」內容,基本不等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可以說,掌握基本不等式,是學習對勾函數的前提,它能幫助解決「極值點」的問題。
  • 高中數學,韋達定理和基本不等式結合求範圍,還需知這些否則會錯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直線MN有兩種情況,即直線MN與x軸垂直的情況和直線MN與x軸不垂直的情況,即直線MN斜率存在與不存在兩種。如果沒有考慮直線MN斜率不存在的情況,是要扣分的。第一步,說明當直線MN斜率不存在時,Q點縱坐標的值。當直線MN與x軸垂直時,此時線段MN的垂直平分線是y軸,所以此時Q點的縱坐標為0。
  • 2018新學期高中數學教師工作計劃
    立足學生的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著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1、基本情況:高二(16)班和高二(13)班。這兩個班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各不相同。
  • 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同時,高中數學課程設立"數學探究"、"數學建模"等學習活動,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創造有利的條件,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