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臥龍崗,千年圓夢時——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調研記
四月的臥龍崗,百木吐綠,茂林聳翠,春意正濃。
4月9日下午,乍暖還寒,臥龍崗的遊人比平日略微稀少,「千古人龍」牌坊下,迎來一群特殊的「遊客」。
下午3時許,南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市政府副秘書長畢躍傑、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白振國、市文物局局長郝玉建等在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區文旅專項領導小組組長陳聯詠陪同下,走進臥龍崗武侯祠。一同前來的,還有臥龍區文化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項目指揮部成員、國土、規劃、項目設計單位負責人和10多位全市知名文化顧問。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次踏訪臥龍崗,將深深謀劃和改變著臥龍崗未來。
保護文化碑刻 復建臥龍書院
在通往南側臥龍碑林的小道上,人跡罕至。
文化顧問張兼維向大家介紹鑲嵌在牆上的李白等歷代名人頌揚諸葛亮的珍貴碑刻。「這些沉寂在角落裡的碑刻都是咱臥龍崗的寶,要在文化園設計中重新布局,充分展示文化之崗。」區委書記高賢信邊看邊對臥龍崗文化園建設總顧問、國內園林行業著名專家李壽仁說。
大家走進武侯祠東側的千年臥龍書院。這裡古木參天,與武侯祠建築相映成趣。臥龍書院源自元代的諸葛書院,當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明清時期改為臥龍書院,規模宏大,一直到現在的農校範圍,後來改為抗戰大學。高賢信繞書院認真踏看,他對指揮部負責同志說,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臥龍書院,按照明清時期的規模擴建,恢復古臥龍書院原貌,獨成景區。書院內一棵大楝樹虯枝紛亂,一隻斷枝砸壞了書院建築的屋頂,高賢信說,要加強園區內古樹的保護、修剪、管理,他當即安排與園林部門聯繫,對古楝樹進行修剪保護。
融入生態理念 承載西部綠核
一行人沿著臥龍譚邊踏看,邊對文化園的園林、水系、道路、雕塑、大門、廣場建設進行實地布局、設計。這裡與武侯裡非遺街區遙相呼應,高賢信對設計單位負責人說,園區內引淯水上崗,要做好水系的規劃,實現生態駁岸,景觀駁岸,水系聯通,要規劃好疏林草地,保持原生態,用綠色柵欄,綠籬隔離,與園內生態融為一體,實現清泉流溪潺潺,遊魚歷歷可數。要按照綜合性公園標準高質量建好綠地,考慮園林的可進入性,將來周邊市民、大學生早晚可以隨時入園晨練、遊憩,也減少了到白河綠地公園帶來的城區交通阻滯,要把這裡打造成城區西部的綠核綠肺,實現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美好的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一路踏看,一路討論,一路決策。
沿途,大家在著名畫家徐悲鴻書諸葛亮《誡子書》中名句「寧靜致遠」石刻、著名書法家王乃壯書諸葛亮《兵要》石刻景觀前駐足。「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故良將守之,志立而揚名。「高賢信在《兵要》碑前逐句向大家講解深刻內涵。他指出,諸葛亮諡號忠武侯,武侯祠諸葛文化的核心是忠文化,要圍繞忠文化做好大文章。
走出武侯祠,一行人在臥龍崗大門口石牌坊下合影,記錄這一踏訪謀劃臥龍崗復興的歷史時刻。
方案精雕細琢 打造文旅地標
在臥龍崗上的拆遷現場,張富治一行在腫瘤醫院區域、中達路區域和漢畫館區域拆遷現場查看拆遷進度,站立在拆遷的廢墟中,舉目北望,南北通透,豁然開朗,視野直達武侯路;俯瞰崗下,以前被遮擋的景色建築盡入眼帘。
微風習習,站在高崗上,腦海不僅浮現出復建後千古名勝臥龍崗的宏偉大觀。區委書記高賢信感慨道:「鳳鳴高崗,龍吟育水,臥龍崗不僅是南陽中心城區的地形高地,更是南陽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高地!」
「這裡是諸葛躬耕隴畝區域,這邊是規劃的景區主大門,這邊是文化演出區域,這裡還要建地標性建築蟠龍塔,站在塔上,可以俯瞰全城。這個蟠龍塔建築要高標準建設,單體設計,單體招標,楹聯書法全國徵集。園內雕塑要請國內一流的名家來設計,體現出諸葛亮的雄渾大氣。」一路上,作為復建臥龍崗的總指揮,高賢信不住地向設計單位負責人提出規劃思路和建設要求,山山水水,瞭然於胸。當天上午,大家徒步十餘公裡,行走萬餘步,邊走、邊看、邊聽項目規劃方案。
踏訪結束,大家在會議室一起觀看設計單位展示的規劃方案。張富治對臥龍區前期所做的規劃、徵遷等工作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拆遷是為了新建,目前拆遷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南北通透,這為大手筆復建臥龍崗提供了空間基礎。當前工作主要集中在拆遷上,下一步就是要明確建成什麼樣的臥龍崗,如何把臥龍崗文化、三國文化、南陽文化充分展現在遊客面前。
高瞻遠矚的謀劃,文化地標的擔當,讓隨行的人員無不精神振奮。高賢信表示,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建設是千古大事,我們能參與其中,都是人生之幸事,大家都要有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各參與單位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攻艱克難,一鼓作氣,加快整體徵遷進度。指揮部要明確職責,統籌做好文化園項目建設,建立目標清單,明確時間節點,做到各個環節同步推進、壓茬推進。設計單位要圍繞生態臥龍崗,文化武侯祠的定位,精雕細琢,優化方案,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決不辜負社會各界對復建臥龍崗的期望,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在世人面前展現國內一流水平的文化旅遊新高地。
兩日兩次踏訪 躬身腳步丈量
鮮有人知,美麗如畫的梅城公園、溫涼河治理,都是時任市城管局長高賢信不知多少次的踏看用腳步丈量出來的,使昔日的「美麗白河無一字」,到如今的「放眼白河皆文化」。這次,臥龍崗的重建,他又開始重複昨天的歷程,用腳步踏出新的畫卷。
4月11日,區委書記高賢信陪同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長張弛再次徒步踏訪臥龍崗文化園拆區域,帶領副區長黨俊偉、林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再次深入臥龍崗武侯祠景區,從察看東牆外圍的拆遷範圍,到踏訪人跡罕至的臥龍書院,再沿院牆圍轉武侯祠周邊,每次踏看,他都有新的觀點,新的思路,新的發現。
在臥龍書院,昨天壓壞屋脊的古槐樹枯枝已經被修建,工人師傅正在忙著修復屋頂,院內撕拉亂扯的線路也被收拾乾淨。高賢信又一次繞書院一圈,對隨行人員說,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要找出明清時期的臥龍書院圖紙,按照當時的規模和範圍進行修復擴建,獨成一景,與諸葛讀書臺和文廟相結合,展示古代書院文化、科舉文化,打造成南陽文化名片。景區園林設計要充分考慮市民「可進入性」,楹聯碑刻要散落其間,曲徑通幽,文化點綴,讓遊客能夠深入其中,盡享園林之美。要注意淯水上崗後的水系設計,流水潺潺,生態駁岸,綠籬隔離,形成城區新的綠核綠肺。要組織文化專家下功夫豐富景區解說詞,向更多的遊客宣傳推介厚重的南陽文化。
看到保存完好的各種珍貴碑刻和文物,高賢信對隨行的南陽市博物館副館長王玉君說,你們作為臥龍崗的守望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向館裡的同志們表示感謝和敬意!王玉君感慨地說,作為愛臥龍崗的臥龍崗守護人,我們為迎來臥龍崗的春天激動和高興,我們都要積極支持和參與臥龍崗的擴建發展,把南陽臥龍崗打造成為全省甚至全國的文化名片!
鳳鳴高崗,龍吟育水。臥龍崗的春天來了。
春風勁吹,戰鼓正擂。臥龍崗的春天裡,讓我們靜待他的芬芳花開,鳳凰涅槃。(熊運彬 文/吳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