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21日13:25 • 速途研究院
天氣情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天氣的變化有時也會對我們的生活計劃和決策起到影響作用,關注天氣變化情況也逐漸成為更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備事項。在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我們只能守著電視觀看天氣預報,通過天氣預報來決定明天穿多少、要不要帶雨具、空氣品質情況是否需要帶口罩等。如今,智慧型手機普及,天氣類APP也應運而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天氣情況,各種天氣數據一目了然。隨著越來越多的天氣APP現身市場,繁榮的景象也促使參與者們不斷優化功能以迎合更加嚴苛的需求。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7年第三季度國內天氣類APP市場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國內天氣類APP的市場發展態勢。
墨跡天氣APP累計下載量居首
速途研究院根據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應用市場、應用寶這五個平臺統計出部分天氣類APP的累計下載量。其中,墨跡天氣的下載量超過了18億次,在全球擁有超過5億的用戶,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作為較早出現的一款天氣軟體,墨跡天氣憑藉出色的人性化設計和精準的天氣預報俘獲了大量的用戶;最美天氣的下載量超過了7億次,位居第二,最美天氣支持超過6000個城市的查詢,操作簡單方便,因此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中華萬年曆、天氣通和2345天氣預報的下載量處於中遊階段,下載量均在5億以下;中央天氣預報、彩雲天氣和本地天氣預報的下載量在1億以下,屬於小眾化的天氣APP,但它們皆有各不相同的設計和定位,因此也俘獲了部分有著特殊偏好的用戶。
墨跡天氣、天氣通、2345天氣預報月活
通過對三款天氣APP四個月份的活躍人數跟蹤數據可以看出,天氣APP的月活躍人數上下起伏不大。其中墨跡天氣的月活躍人數最高,四個月均有超過2億以上的活躍人數,並且活躍人數在這個季度中逐月增加,每個月均上漲千萬以上;天氣通在這個季度中最穩定,最低只有幾十萬的人數起伏,在九月份天氣通迎來了一次比較大的月活躍人數的增長,增加了500多萬的月活躍人數;2345天氣預報略顯掙扎,由於用戶基數比較小,月活躍人數無明顯增加的表現,在九月份甚至比八月份低了百萬人次。
月活躍人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不同季節和不同城市都會有不同情況發生。在雨季用戶普遍會更多的關注天氣情況,在四季分明的地區,用戶對天氣預報的需求也要更強烈,換季時天氣APP的月活躍人數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用戶關注內容佔比
在用戶關注內容的調查中,七成用戶最關注天氣狀態。天氣APP的核心功能就是查看天氣狀態,這也是用戶的基本需求;66.7%的受訪者最關注最高溫和最低溫數據,其中,在晝夜溫差較大的北方地區這一現象更為明顯;而有遠行或旅遊計劃的用戶通常會關注一周天氣變化走勢,依靠走勢來制定外出計劃,避開極端天氣,做出預判性的決策;只有少數用戶會關注降水量、降雪量、溼度和風力風速等內容,這類數據對於大部分人群來說缺乏實質影響,用戶只需要知道是否下雨和是否有大風就可以滿足基本的出行計劃制定的需要。
55%的用戶隨時查看天氣APP
天氣APP用戶使用頻率調查顯示,每天固定查看天氣APP的人數並不多,而隨時查看才是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天氣APP的實時性很強,智慧型手機的便利性也為此提供基本保障,用戶無需養成每日查看天氣預報的習慣。利用任何時間都能使用天氣APP查詢本周、今日甚至當前時間的天氣情況。天氣APP的便捷性和人們對天氣查詢功能的依賴程度使天氣APP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天氣APP女性用戶居多
天氣APP用戶性別分布方面,女性用戶較多,佔65.4%,這是由男女應對天氣變化的不同需求決定的。男性只關注基本天氣情況來決定穿衣、出行時間和防雨雪工具的選擇。而女性除了基本的天氣查詢需求外,還會關注紫外線、空氣品質等數據,這對防曬與防汙染工具的選擇起到參考作用。在探索盈利模式的過程中,用戶更多元化的天氣查詢需求也為企業提供靈感。譬如,通過與電商的結合,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為用戶推薦相關的防護和穿戴產品,這不失為天氣APP這類工具屬性極強的產品變現的有效途徑。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天氣APP市場仍然有待開發,畢竟工具類APP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市場規模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各類天氣APP應該把目光集中在用戶體驗上,尤其在APP首頁中,操作一定要簡單快捷,數據做到精準無誤,出色的體驗有利於提升用戶粘性。小眾的天氣APP更應如此,此外,除了在天氣數據的精準度上多下功夫外,作為工具類應用,天氣APP更應不忘本質,多關注用戶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以創新的視角將原本枯燥無味的天氣數據變得更有人情味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