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紀初的靜物畫中,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凌亂繁雜的場景,這裡雜亂地充斥著各種「物質」,金銀器,珠寶,水晶杯,書籍,鮮花,新鮮嬌豔的水果,有的還會有酒,頭骨,蠟燭,樂器,或鍾。這類靜物畫,有一個獨特的名字Vanitas(意為「虛榮」,直接音譯為維尼塔斯)。
「豐富而虛空「,這就是Vanitas維尼塔斯所表現的,它也被稱為「勸世靜物畫」「虛空畫「。
這種靜物畫類型,在17世紀初期在荷蘭盛行,它包含著塵世成就和享樂的短暫,以及死亡的必然性「,成就荷蘭靜物畫的巔峰。通俗地講,這種藝術風格意在告訴有錢人,你的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終歸於虛空。這些畫通常還會有「Memento Mori」這句話,意思是:「記住,你終將死亡。」
Vanitas維尼塔斯繪畫的象徵意義
一幅Vanitas通常會有好些可愛的物件,種種誘惑男人的各種世俗追求。例如,人物畫像象徵著地位,像世俗的知識可以通過書籍,地圖或望遠鏡等工具來描繪。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包括黃金,珠寶和珍貴的小飾品,而樂器,面料,高腳杯和菸斗可能代表地球上的快樂。
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就是包含一些死亡的啟示,大多數情況下,會一個人類頭骨,也有可能是燃燒的蠟燭,懷表,肥皂泡和腐爛的花,腐爛的物品等。
為了增添象徵意義,你會發現vanitas繪畫與其他非常整潔的靜物藝術相比,它的畫面顯得非常混亂,一方面代表著「越繁榮越虛空」的意義,另一方面也旨在表現物慾會為虔誠的生活增添的混亂。
Vanitas的大師們
vanitas繪畫的主要時期從1550年持續到1650年左右,它在整個荷蘭以及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都很受歡迎。也被認為是荷蘭巴洛克藝術的標誌性風格。很多我們熟悉的大師都曾涉獵過Vanitas,如塞尚,梵谷,畢卡索。

畢卡索 桌上的頭骨,海膽和檯燈 1946年

Vanitas的代表藝術家
此外還有許多藝術家因其vanitas作品而聞名。其中包括像David Bailly大衛·拜伊(1584-1657),Harmen van Steenwyck(1612-1656)和Willem Claesz Heda威廉·克拉斯(1594-1681),揚·戴維茲Jan Davidsz這樣的荷蘭畫家。
大衛·拜伊(David Bailly)
作品意在傳達將錢花在物品和嗜好上的愚蠢行為,並提醒人們死亡時不能隨身攜帶這些物品。這種繪畫風格大多數都是深色和陰暗的,容易被識別為Vanitas。
哈曼·斯汀維克 Harmen van Steenwyck

威廉·克拉斯Willem Claesz Heda

揚·戴維茲 Jan Davidsz


#油畫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