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間一個關於專利侵權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新聞中說2016年的時候,加州理工學院起訴蘋果和博通侵犯了其WiFi傳輸專利,時至今年一月,法院判決蘋果和博通需賠償加州理工學院11億美元,其中蘋果需要支付8.38億美元,並且在蘋果上訴之後被駁回,維持了原判。
其實關於專利侵權案比比皆是,專利不僅僅代表著一種榮譽,其背後更是與商業及利益息息相關的。
這讓我想到在科學發明史上,關於專利侵權的問題曾有過的一段十分有名的爭論,甚至時至今日都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疑案」,那就是有名的「電流之戰」。跟這場特別的戰爭息息相關的「三巨頭」背後的故事,也一直引發著諸多的討論和猜測,究竟是誰最終點亮了自由女神手中的火把?愛迪生是否真的是電燈泡的發明者?特拉斯實驗室火災背後又有著怎樣錯綜複雜的陰謀?
歷史的真相或許難以知曉,但也正因為如此,它背後的故事卻更加精彩且讓人為之著迷,我們在嘗試著去挖掘、去了解的時候,也感嘆著關於科學、關於天才、關於商業背後的陰謀與野心。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間,本就是一個十分經常的故事,當曾因電影《模仿遊戲》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格雷厄姆穆爾,將這個故事以歷史虛構小說的形式講述出來之時,三巨頭之間你來我往的明槍暗箭更顯得引人入勝。
發明家與商人之間的界限有時真的會很難去界定,尤其受著野心與利益的驅使之時,一個專利的背後固然是無數辛苦的付出,但也可能是金錢與名譽的誘惑。
穆爾的這本《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講述的是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創造發明與利益相爭的特殊的訴訟案件,更是案件背後的天才與野心的釋放,權力與金錢的較量,商業與科技的抗衡。
當黑暗終究被光明所點亮,曾經發生在鍍金時代的紐約的這段故事也被藝術地重構,不斷反轉之下,對決再次開始。
01拋開臉譜化的固有印象,看「三巨頭」背後的故事
愛迪生、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這三位,無論哪一個都可以說是科學發明史上的偉大人物,而且給我們的印象幾乎都是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愛迪生,就是那個印有「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大幅肖像被掛在教學樓走廊的勵志發明家;威斯汀豪斯,是促進高速鐵路運輸安全,推廣交流電的美國發明家、實業家;尼古拉·特斯拉呢,面龐消瘦、安靜寡語的交流電之父,取得了700多項發明專利,將一生獻身於科學研究事業的發明天才。
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在這一張張為大眾所熟悉的「臉譜」背後,甚至有著很多比熒幕上的大電影更加精彩的故事,或許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我們終究無法知曉,但依然可以從很多地方窺得一二,除卻大眾對他們固有的那些認知之外,是否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呢?
或許正如《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的新人律師保羅所說的那樣,固然每一個發明「大佬」都有著不同的目標、情懷以及志趣,但我們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是片面或者有偏差的:「愛迪生熱愛觀眾……威斯汀豪斯熱愛產品……特斯拉關心的只是創意……他們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
他們實現了自己想要的目標的這個過程,就是赫赫有名的電流之戰。
也許很多人對於這段歷史並不陌生,尼古拉·特斯拉服務於愛迪生的公司的時候,曾發明了24項新設計,他沒有戀愛,也不追名逐利,只為發明設計而發痴發狂。然而他的勤勉與努力不僅沒有得到愛迪生的重視,反而換來了無情的嘲笑,於是特斯拉憤而離開了愛迪生的公司。
因為白熾燈的發明使得愛迪生名噪天下,同時,他的商業帝國也更加龐大,於此同時還有一個人,他不承認燈泡的專利是屬於愛迪生的,並且一直研究探索著燈泡的改進方法讓它們更加適合家庭使用,這個人就是愛迪生生平最強勁的對手——威斯汀豪斯。
隨著愛迪生對威斯汀豪斯索賠額高達十億美元的一紙訴狀,一場陰謀與野心共生的專利訴訟案就此拉開了序幕。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威斯汀豪斯所僱傭的律師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剛畢業不久的新人律師——保羅,他甚至從沒有辦理過什麼大的案件,《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的故事也正是通過保羅的角度來展開講述的。
熱愛觀眾的愛迪生
眾所周知,包括我們的課本上也是這樣記錄的,是愛迪生發明了燈泡,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情形,或者說,參與設計發明燈泡的並不是愛迪生一個人,而是一個多達十餘人的研發團隊,他們不停地試驗,然後排出錯誤的方法,知道找到正確答案。
對於這種搞研發的過程,曾為愛迪生工作過的費森是這樣說的:
「愛迪生提出問題,我們解決問題。他的方法就是,試驗。沒完沒了枯燥乏味的試驗。所謂發明,你知道,不是媒體描述的那種方式,不是愛迪生和滿滿一箱電線待在黑暗的房間裡。發明是一個體系,是一個產業,是大老闆託馬斯說,我們要製造一個燈泡。這些是以前別人試過的做燈泡的所有方法,它們都不成功。現在,我要你們找到一個可以成功的方法。」
他要的是結果,為了這結果他可以讓實驗室的人員們將所有方案都實驗一遍,知道找到那個沒有出錯的一個。
正因如此,特斯拉才會憤憤不平地告訴律師保羅:「託馬斯·愛迪生先生也不能理解我做的設計。他不是在發明。他不是科學。他是照片上的一張臉。是舞臺上的一名演員。」
他是一名演員,他熱愛他的觀眾。
我們必須承認愛迪生為科學發明做出的巨大貢獻,但也不能忽略在他的「發明體系」背後藉助資本和炒作所帶來的巨額財富及名譽聲望,甚至有時會不擇手段,為了證明交流電沒有直流電安全,讓大量可怕的負面新聞找上對手的門,他甚至提倡用電椅為囚犯執行死刑。
他太渴望勝利了。
然而他頭上的絢爛光環之下,又有著多少不為人知的隱秘,我們或已無從得知。
熱愛產品的威斯汀豪斯
威斯汀豪斯絕對是一個出色的商人,他只想要讓他的產品成為最好的,甚至不惜為此設計了種種不為人知的陰謀,其中的一些幾乎讓人瞠目結舌甚至咬牙切齒,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實驗室的那場大火。
他同樣痴迷於發明設計,卻與特斯拉的那種痴迷是截然不同的:
「威斯汀豪斯默默地注視著特斯拉。他們兩個都是在實驗室裡才最自在的那種人,然而他們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特斯拉工作的時候最快樂,威斯汀豪斯在工作完成時最快樂,而愛迪生只有在獲勝的時候才最快樂。」
特斯拉所痴迷的是一個過程,一個狀態,而威斯汀豪斯所痴迷的,是看到他的產品被製作、生產出來,他一直以來最感興趣的,便是生產出最好的產品。
他不承認愛迪生對於燈泡的專利權,同時也認為自己公司生產的燈泡是更好的產品,所以他致力於生產這種更好的燈泡,也被愛迪生當成了最強大的對手,最想打敗的敵人。
於是便有了這場美國專利史上最著名一個訴訟案——愛迪生訴威斯汀豪斯侵犯美國專利233898號案,進而又牽連出電流究竟該是姓「直」還是姓「交」的爭論,一場氣勢磅礴的「電流之戰」就此開始。
隨著威斯汀豪斯僱傭的律師保羅對這場特殊案件的深入,以及金融家JP摩根、電話的發明者貝爾等諸多傳奇人物的登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開始思考:究竟是誰發明了燈泡?什麼樣的電流才是更加安全的?
威斯汀豪斯要想保住自己的公司,就必須打敗愛迪生,那麼,他手中此時握著的王牌——尼古拉·特斯拉就成了關鍵,顯然愛迪生更是非常清楚這場戰爭結果的重要性的,所以他告訴保羅:
「克拉瓦斯先生,或許你還沒意識到,這是一場戰爭。過不了幾年,就會有人建立起一個把整個國家都點亮的電力系統。這個人可能是我,也可能是威斯汀豪斯先生。」
只關心創意的特斯拉
特斯拉與愛迪生和威斯汀豪斯皆是不同的,他對名利並不看重,也對法律不甚了解,他是一個純純粹粹的發明狂人,也是一個性格十分古怪的「強迫症」,對此,書中提到了很有趣的一點,特斯拉對於晚餐的內容是非常「挑剔」的,然而他所挑剔的關鍵點竟然是——晚餐內容的總體積必須能夠被三整除,這樣他才會吃。
天才似乎總有些「怪癖」,特斯拉特別的地方更不止晚餐這一點,他無所謂這些發明會給他帶來怎樣的財富和商機,他更想要的其實只是一個實驗室。
特斯拉對於發明的痴迷讓他創造了很多傑作,他發明了X光攝影技術、收音機、雷達、傳真機、真空管、霓虹燈管、飛彈導航等等,如果你的物理還不錯,你一定會記得磁密度單位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但是在那個鍍金時代的美國,特斯拉設計的交流電系統無疑給了愛迪生的直流電系統帶來巨大的威脅和挑戰,以至於發生在他實驗室的那場大火,會被保羅認為是來自於愛迪生策劃的一場暗殺。
拋開電流之戰的兩位主角不說,《最初的光明,最後的黑暗》中最讓我敬佩及感動的其實就是特斯拉,對於一件事情的熱愛與執著,鮮有人能夠做到像他這樣,雖然瘋狂如痴兒,卻也純粹如赤子,他在我眼中,是真正的天才。
02光明與黑暗的角逐之間,迎來人類歷史上美妙又偉大的時刻
科學、商業、法律,處處皆是戰場,天才之間的對決精彩絕倫,野心與陰謀更是盡顯市儈狡詐,然而我十分感念,此時此刻,電燈是亮的。
這些偉大的科學巨人在穆爾的筆下變得生動立體起來,這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鬥爭也更加扣人心弦,科學的進步有時候的確需要這樣的「鬥爭」去推動,正如作者寫在最後的那段話一樣:
「是他們所有人。只有經過共同努力,他們才得以讓這個已經成為合眾國筋骨脊梁的體系誕生。任何人都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完成。為了創造出這樣的奇蹟,保羅意識到,世界需要他們各自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特斯拉那樣的遠見者,威斯汀豪斯那樣的能工巧匠,愛迪生那樣的推銷員。
那麼保羅算什麼呢?或許這個世界也需要他那樣的人,為巨人們收拾殘局的凡人,見證並記錄偉人事跡的智者。或許,如果說特斯拉發明了燈泡,威斯汀豪斯也發明了燈泡,愛迪生也有份,那麼這樣看來,保羅也應該有份。或許保羅比自己想像中更像發明家。」
最後,分享作者格雷厄姆·穆爾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的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