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應為標誌為能量子的輻射度

2020-12-05 新文明

自然科學將溫度規定為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並武斷地說明溫度的實質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是物體內分子間平均動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分子運動愈快,物體愈熱,即溫度愈高;分子運動愈慢,物體愈冷,即溫度愈低。從 分子運動論觀點看,「溫度是物體分子平均平動動能的標誌」 。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的集體表現,含有統計意義。下面將分析說明自然科學的這些硬性規定是很荒謬的。

首先,自然科學的這個關於溫度的定義本身就有問題,如果上述規定是正確的,那麼,在極限世界和原子、基本微觀粒子、等離子體中將沒有溫度,因為它們其中不存在分子,但事實上它們的溫度卻是極高的,宇宙大爆炸時的溫度將超過10億度。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可見,用分子的動能不能從根本上解釋溫度的所有現象,溫度的形成另有原因。

溫度的概念是基於人類的一種感覺而產生的,這種感覺使人類以為物質中存在著一種能夠為人類所明顯感覺到的東西——熱量,並把熱量以溫度來標示。經過實驗觀察和分析,他們發現:當溫度升高時,分子的運動速度就快。於是,就把溫度看做是物體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至於造成分子運動的原因,他們只是武斷地認為:這是由於能量輸入造成分子的動能加大,而對為何就因此而造成分子運動速度加快的原因不置可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自然科學對極限世界的無知。

根據統一資訊理論,當一種物質系統被輸入能量後,就為系統內合成極限粒子提供了機會。這樣,由於極限粒子的合成而造成了系統內空間凸顯現象,並使空間得以膨脹而造成分子等粒子運動加快,而空間膨脹是溫度升高的一個主要的現象。由此可見,極限粒子的合成才是造成分子等粒子運動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但極限粒子的合成需要相應的能量子,而能量子的多少和強弱將表現為輻射程度,故溫度大小的根本上是基於能量子的輻射程度。站在人類的感覺角度上分析,人類也只能感知作為能量子的信息,正是能量子的輻射程度的大小才使人類感知的溫度的冷熱。所以,可以這樣認為:能量子的輻射度表現為溫度,溫度的實質是能量子輻射度。不過,由於統一信息理論剛剛提出,目前我們還不能將溫度與能量子的輻射度確定一個等量關係並用公式表示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溫度應該與能量子的頻率和能量子的數量成正比!而一旦溫度可以用極能量子的輻射度來標誌的話,溫度的計算將達到極為精確的程度,相信終會如此。

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熱力學溫標(K)和國際實用溫標。下面分別介紹一下。

(1)絕對溫度。以絕對零度作為計算起點的溫度。即將水三相點的溫度準確定義為273.16K後所得到的溫度,過去也曾稱為絕對溫度。開爾文溫度常用符號表示;其單位為開爾文,定義為水三相點溫度的1/273.16,常用符號K表示。開爾文溫度和人們習慣使用的攝氏溫度相差一個常數273.15,即=+273.15(是攝氏溫度的符號)。例如,用攝氏溫度表示的水三相點溫度為0.01C,而用開爾文溫度表示則為 273.16K。開爾文溫度與攝氏溫度的區別只是計算溫度的起點不同,即零點不同,彼此相差一個常數,可以相互換算。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不能夠與熱力學溫度和國際實用溫標溫度之間的區別相混淆,後兩者間的區別是定義上的差別。熱力學溫度可以表示成開爾文溫度;同樣,國際實用溫標溫度也可以表示成開爾文溫度。當然,它們也都可以表示成攝氏溫度。所以1℃=274.15k ,0℃=273.15K

(2)華氏溫度。華氏度是以其發明者Gabriel D. Fahrenheir(1681-1736)命名的,其水的結冰點是32°F,沸點為212°F。 1714年德國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銀為測溫介質,製成玻璃水銀溫度計,選取氯化銨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溫度為溫度計的零度,人體溫度為溫度計的100度,把水銀溫度計從0度到l00度按水銀的體積膨脹距離分成100份,每一份為1華氏度,記作「1℉」。

(3)攝氏溫度。攝氏度的發明者是Anders Celsius(1701-1744),其水的結冰點是0°C,沸點為100°C。 1740年,瑞典人攝氏(Celsius)提出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水的沸騰溫度規定為100度。根據水這兩個固定溫度點來對玻璃水銀溫度計進行分度。兩點間作100等分,每一份稱為1攝氏度。記作1℃。

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的關係:T℉=1.8t℃ + 32 (t為攝氏溫度數,T為華氏溫度數)。攝氏溫度和開爾文溫度的關係:°K= °C+273.15

在這兒,由於將溫度規定為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的標誌度,而宇宙中能量子是無所不在的,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的也是不斷進行的,只不過程度有大小而已。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零度的區域。熱力學第三定律也指出,絕對零度不可能通過有限的降溫過程達到,所以說絕對零度是一個只能逼近而不能達到的最低溫度。人類在1926年得到了0.71°K的低溫,1933年得到了0.27°K的低溫,1957年創造了0.00002°K的超低溫記錄。目前,利用原子核的絕熱去磁方法,我們已經得到了距絕對零度只差三千萬分之一度的低溫,但仍不可能得到絕對零度。

同理,也可以想見宇宙誕生那一刻,溫度應該是極大的。因為此時宇宙蘊含數量極大的亟待集合成極限粒子的能量子,故其集合成能量子的標誌度極高,所以其溫度應該極為巨大。據推測,宇宙大爆炸那一刻溫度約為1040度;宇宙誕生後10-36秒,宇宙溫度下降為1028度;宇宙誕生後10^-32秒,溫度約為1024度;宇宙誕生10-12秒後,溫度達到1016度;宇宙誕生後10-6秒,溫度達到1012度;宇宙誕生後10-4秒,溫度達到1011度,這也是超新星爆發時其星核的溫度;宇宙誕生後1秒,溫度降低到約為1010度;在宇宙誕生後的大約3秒,溫度降到了109度,這也是最熱的恆星內部的溫度。

往期精彩連結

物質是信息集合體

信息是能量的表徵

現代科學理論批判

徹底改變世界的三個命題

相關焦點

  • 藥店濫用「紅十字」 正確標誌應為綠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近日有市民反映,本市部分藥店為了顯示自己的「醫藥身份」,仍在使用紅十字標誌。這種行為涉嫌違法違規。
  • 防爆電氣設備的標誌應設置在設備外部主體部分的明顯地方
    防爆電氣設備的標誌應設置在設備外部主體部分的明顯地方,且應設置在設備安裝之後能看到的位置。下列關於防爆電氣標誌含義說法正確的是( )A、Ex d IIB T3 Gb,表示該防爆電氣設備為隔爆型「d」,具有「很高」的保護級別B、Ex d IIB T3 Gb,表示該防爆電氣設備用於IIB類T3組爆炸性粉塵環境C、Ex p IIIC T120℃ Db IP65,表示該防爆電氣設備為正壓型「p」,保護級別(EPL)為DbD、Ex p IIIC
  • 上海服務:在全球競爭中提升輻射度
    原標題:上海服務:在全球競爭中提升輻射度   編者按 品牌是一座城市最具識別度的標識,是城市綜合實力和城市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進入新時代,發展以高質量為要、治理以高品質為先,能否打響具有影響力的發展品牌,將直接決定城市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
  • 「上海服務」瞄準全球城市功能 三年行動計劃提高「輻射度」
    「上海服務」瞄準全球城市功能 三年行動計劃提高「輻射度」 2018但對標卓越的全球城市,業界普遍認為,「上海服務」不應僅是狹義的「服務業」,它應該指向上海的核心功能,成為經濟中心城市的使命所在。  在上海全力打響的「四大品牌」(「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建設中,「上海服務」居於首位。
  • 冷卻原子能造出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觸點 為製造量子電路設備開闢新途徑
    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合作,用量子冷卻壓縮的方法,將兩種物質通過奇特的量子力學性質連接在一起。這一成果為深入理解量子物理學,製造出未來量子電路設備開闢了新途徑。
  • Gaussian 為您打造量子化學計算的「超級大腦」
    來源:深圳超算自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現世以來,高性能計算機已經經歷了三次大的發展階段,分別以電子器件、系統結構和計算模式的重大變革作為階段發展的標誌。而說到高性能計算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能夠想到的,往往是類似於深圳超算中心配置的超級計算機,卻總是會忽略在上面跑的軟體。
  • 李強:提高上海服務輻射度 彰顯上海製造美譽度 增強上海購物體驗度...
    要找準主攻方向,聚焦重點發力 ■「上海服務」重在提高輻射度。服務是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功能,金融中心要融通全球,貿易中心要買賣全球,航運中心要覆蓋全球,經濟中心、科創中心要影響全球 ■「上海製造」重在彰顯美譽度。抓牢關鍵核心技術、高端產業集群、過硬質量品質三個環節,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新興產業發展的策源地、先進位造業的產業集群高地。
  • 卓立為您詮釋「如何選光源」
    光源指能發出一定波長範圍的電磁波(包括可見光與紫外線、紅外線和X光線等不可見光)的物體。通常指能發出可見光的發光體。凡物體自身能發光者,稱做光源,又稱發光體,如太陽、恆星、燈以及燃燒著的物質等都是。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依靠它們反射外來光才能使人們看到它們,這樣的反射物體不能稱為光源。
  • 未來的量子計算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量子計算未來主要會應用在複雜的大規模數據處理與計算難題,以及基於量子加密的網絡安全服務,例如:環境監測領域的氣象預報,醫學領域的基因測序與藥物研發,金融領域的投資大數據分析、預測與風險建模,網絡安全與即時通訊領域的量子加密,以及為人工智慧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
  • 當熱力學悖論化身為量子熱機
    談到量子熱機,普通人第一反應或許是把現有發動機縮小到量子尺度。事實上,確實已經有研究團隊僅用5個原子就拼裝出了一臺熱機[1],這臺甲烷分子大小的機器不僅可以在常溫下工作,而且實測輸出效率能達到42%之高,以至於2019年底這一成果在《物理評論快報》(PRL)發表時,還榮獲「編輯推薦」。
  • 量子級溫度測量將重新定義溫度標準
    現在,主要溫標單位被制定為水結凍的溫度,但是這種方式會因為水質不純,加上無法避免且無法確認的重水(水中含有一個中子)含量而使導致不精確的測量結果。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現在的工程師在使用傳統儀器和設備測量溫度時,必須考慮材質的種類與溫度,以彌補不精確的測量狀況。
  • 多處交通標誌英文翻譯有誤,設立標誌部門應儘快更正
    天津市民反映稱,本市一些道路的交通指路標誌上存在英文翻譯錯誤。被訪市民認為,中英文雙語交通指路標誌的管理單位應全面排查道路的交通標誌牌面,以免因翻譯錯誤令人產生誤解。昨天上午,記者在河西區大沽南路柳苑公寓1號樓附近看到,在機非車道隔離帶的斷口處,立著一個立柱式交通指路標誌,牌面上寫的臺兒莊南路的「南」的英文翻譯少了字母「u」,錯寫成「Soth」。在西青區外環西路的阜錦道到津同橋路段,記者在由南向北方向的道路中央看到,先後有3塊大型懸臂式指路標誌。
  • 為什麼高溫無限,而最低溫度為-273.15攝氏度?
    一般而言人類日常生活環境所能接受的溫度極限差不多就是正負三十攝氏度,再高或者低一點人類的身體機能就無法承受了,會出大問題的。而對於微觀粒子就需要從量子力學來入手,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核心的觀點那就是不確定性原理,或者稱之為測不準原理。那麼就按照它字面的意思來解釋,測不準自然是無法同時確定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不能說粒子就在某一點,應該說粒子有多大的概率在某一點。其實問題到這裡繼續很出現了,如果微觀粒子靜止運動速度為零,那麼其實我們就知道了粒子的具體位置,這樣的情況是違反了量子力學的。
  • 中國量子晶片突破!為什麼讓全世界為之震撼?
    論文標題為《Generation of multicomponent atomic Schrödinger cat states of up to 20 qubits》。作為世界品牌500強,由愛迪生創辦、誕生於1880年的《Science》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權威的科學雜誌之一。或許,你們並不知道這個消息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有多麼重要!
  • 宇宙最高溫度為1.4億億億億度,最低溫度為-273.15℃?
    直接給出答案吧,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普朗克溫度,也就是1.4億億億億攝氏度。宇宙中最低是逼近絕對零度,也就是逼近-273.15℃。 因為宇宙曾經達到過最高的普朗克溫度,而沒有達到過最低的絕對零度。宇宙大爆炸得第一個瞬間的溫度就是普朗克溫度。
  • 利用量子技術創造出的溫度計,能準確測量微觀動物的溫度
    據外媒報導,來自大阪城市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跟國際合作夥伴合作利用量子技術創造出了一種可靠且精準的、基於顯微鏡的溫度計。這個溫度計非常精確,它可以測量微觀動物的溫度。該技術可以檢測溫度依賴性的量子自旋和螢光納米金剛石。
  • 量子計算平臺運行溫度提至一開爾文以上
    運行溫度提至1開爾文以上被認為是該領域一個重要裡程碑,對於將現有原型擴展至更大更強的量子計算機來說,研究結果將能帶來極大影響。  量子比特對應經典的計算比特,可以通過超導電路實現或在半導體(比如矽)內形成。這類固態平臺需要冷卻至極低溫度,因為熱量產生的振動會干擾量子比特,進而影響性能。
  • 何為量子通信?
    原標題:何為量子通信?這種不依賴計算複雜性,而是基於量子力學物理原理的密鑰傳遞稱為量子密鑰分發,而融合量子密鑰分發與密碼算法,為信息通信提供密碼安全保護的整體解決方案就是量子保密通信。
  • 理論上可能的最低溫度!製造出最冷的分子量子氣體!
    這種氣體的產生提高了在設計化學和量子計算等領域取得進展的可能性。在2月22日的《科學》期刊封面上,研究小組製造了一種鉀銣(KRb)分子氣體,其溫度可低至50納米埃爾文(nK)。這是開爾文的50億分之一,或者略高於絕對零度,理論上可能的最低溫度。這些分子處於可能的最低能量狀態,構成了所謂的簡併費米氣體。
  • 這種量子計算平臺,可以在高於1K的溫度中運行了
    德爾夫特理工大學 Menno Veldhorst 和他的研究團隊製作了一個能在 1.1K 溫度下運作的量子計算平臺。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相對溫升很小,但對於將現有原型機擴展至更大更強的量子計算機來講,研究結果或能帶來重大的影響。同時,運行溫度的提高代表著現有量子計算平臺向實用性方面邁進的一個重要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