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級溫度測量將重新定義溫度標準

2020-11-26 電子工程專輯

忘掉克式(Kelvin)、華氏(Fahrenheit)和攝氏(Celsius)等溫度,更別提攝氏百分刻度法(centigrade)了。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表示,國際單位制(SI)具備量子等級的準確性,是最新的測量指標,將會在2019年前淘汰掉依照牛頓力學所建立的克式、華氏和攝氏溫標。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該機構還開發了一款採用波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以國際單位制(SI)測量溫度的固態設備。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改以國際單位制的標準來測量溫度,對於電子工程師來說,在測量晶粒熱點、增加測量的準確性與加速測量流程上應該特別有幫助。舉例來說,Kelvin溫度只能用昂貴的傳統儀器來測量到百萬分之一(ppm),而使用國際單位制則可利用較便宜的電子儀器測量到百萬分之一。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溫度的測量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因為它取決於使用的材料,而且測量時若是與主要溫標單位(central degrees unit)差距太高:273.15K = 32℉ = .01℃,測量結果會變得較不準確。現在,主要溫標單位被制定為水結凍的溫度,但是這種方式會因為水質不純,加上無法避免且無法確認的重水(水中含有一個中子)含量而使導致不精確的測量結果。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現在的工程師在使用傳統儀器和設備測量溫度時,必須考慮材質的種類與溫度,以彌補不精確的測量狀況。

NIST的量子電壓信號源採用來自電阻中電子的電壓噪聲,實現更準確的測量 (來源:NIST)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國際單位制透過電子運動(瓊森噪聲/熱噪聲)的量子測量,以避免測量不準確的情況,並將容易取得的波茲曼常數(分子平均動能)的量子測量值標準化。未來兩年內,全世界每個實驗室計劃開始使用國際單位制進行量子級準確度的溫度測量。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NIST的設備並不昂貴,它採用的是量子電壓噪聲源(QVNS)技術,測量電阻中電子的電壓噪聲。此設備提供一個可靠的波茲曼常數參考測量數據,用於確定任何物質的國際單位制溫度。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國際單位制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努力成果,NIST僅提供一個簡單的QVNS原型設計,利用量子電壓噪聲源測出波茲曼常數的參考測量數據。已經有人透過此設備而以便宜的做法、材料與實驗室設備完成量測。多年來,世界各地每一個測量單位幾乎能透過他們開發出的設備而準確地校準測量值。

NIST設備中的晶片提供超精確的Boltzmann常數,讓使用SI測量單位的溫度數易於執行 (來源:NIST)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2018年11月在法國凡爾賽舉行的國際度量衡大會(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中,全世界的代表將會投票決定是否要重新定義溫度標準。毫無疑問地,國際單位制將取代Kelvin作為國際溫度標準,但NIST不等到投票結果出爐,就已經準備好其設備的詳細資料了。

NIST物理學家Samuel Benz手持新的固態設備儀器(左),以及傳統的機儀器(右),用於測量波茲曼常數。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IST研究員Nathan Flowers-Jacobs在《EE Times》的訪談中談到:「在定義波茲曼常數後,一個成功的瓊森噪聲測溫系統(Johnson noise thermometry,JNT)將可使用機架式系統達到50ppm以下的溫度測量,溫度範圍介於100K到1,000K之間。由於此系統是依照波茲曼常數與量子現象定義的,因此它具有自我校準的功能。關於如何成功實現JNT系統的其他要求,將會告知NIST以外的使用者。」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Flowers-Jacobs說:「縮小瓊森噪聲測溫系統、不使用液態冷凍劑,並且使其易於使用,還需要靠多年的計劃才能實現。因此,我們希望五年內它能在NIST以外的地方被使用。」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NIST科學家Horst Rogalla為瓊森噪聲測溫法計劃的主持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in China)也參與此項計劃。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關於所有細節,可參照付費文章「以瓊森噪聲測溫法為基準的波茲曼常數判定」(A Boltzmann constant determination based on Johnson noise thermometry) ,或是免費文章「透過瓊森噪聲測溫法而改進的波茲曼常數電子測量」(Improved electronic measurement of the Boltzmann constant by Johnson noise thermometry)與「採取瓊森噪聲測溫法進行的波茲曼常數電子測量中的光譜模型選擇」(Spectral model selection in th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of the Boltzmann constant by Johnson noise thermometry) 。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授權編譯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關注最前沿的電子設計資訊,請關注「電子工程專輯微信公眾號」。
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YnM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溫度測量與溫度測量儀表
    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和國際實用溫標。 華氏溫標(oF)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32度,水的沸點為212度,中間劃分180等分,每第分為報氏1度,符號為oF。
  • 重新「丈量」世界 ——千克等單位將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
    「用基本物理常數普朗克常數h重新定義千克後,質量基本單位更加穩定,量值傳遞更加可靠,我們不必再考慮國際千克原器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更不必擔心國際千克原器丟失、損壞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李正坤說,千克將改用普朗克這個量子物理的基本常數,適用於任何地點、任何時間。
  • 「千克」被重新定義 物理教材將修訂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啟用新國際單位制,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將改由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7個基本單位改由常數定義「2018年11月16日,貌似平淡無奇的一天,人類文明悄然度過了一個關鍵節點。」
  • 通過確定玻爾茲曼常數,PTB正在為重新定義溫度單位鋪平道路
    換句話說,溫度的基本單位取決於性質可能變化的材料。但是這種情況即將發生變化:2018年秋季,開爾文以及國際單位制(SI)的所有其他單位都將根據由基本常數組成的堅實且不變的基礎而重新定義。開爾文將以玻爾茲曼常數為基礎,來自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的科學家現在已經通過介電常數氣體溫度計確定了這個常數,並且其準確度足以排除妨礙重新定義溫度單位開爾文的所有障礙。
  • 「千克」被重新定義 中學物理教材將改寫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啟用新國際單位制,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將改由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7個基本單位改由常數定義「2018年11月16日,貌似平淡無奇的一天,人類文明悄然度過了一個關鍵節點。」
  • 質量、溫度等計量單位將由常數定義,對我們有何影響?
    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全票通過的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教科書裡的「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並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據了解,「秒」是第一個實現由常數定義的單位。
  • 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近日,十九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又一次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計量   說起來陌生的「計量」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 「量子」溫度計!比外太空低十億倍的溫度都將可測量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8月20日消息稱,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TCD)的物理學家,日前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提出了一種基於量子糾纏效應的溫度計概念,這種溫度計可以精確測量比外太空低十億倍的溫度。這類超冷溫度產生於原子云(費米氣體),它是科學家為了研究極端量子狀態下的物質行為而創造的。什麼是超冷氣體?項目負責人John Goold教授解釋道:「物理學家分析氣體的標準方法源於統計力學理論。這一理論是在19世紀由麥克斯韋和玻爾茲曼等物理學巨擘發明的。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並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用於嵌入式溫度測量的磁性納米傳感器
    美國NIST的熱磁成像與控制項目正在開發納米級別的溫度傳感器 位於馬裡蘭州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納米級超靈敏溫度傳感器陣列,據悉,這種傳感器可以嵌入到各種材料中。測量可到國際單位制(SI);換句話說,它的讀數可以精確地與開爾文的基本定義相關聯。(開爾文是世界上最基本的溫度單位) 該系統旨在測量200至400開爾文(K), -73至126攝氏度的溫度範圍。有可能實現更大的溫度範圍。 Dennis:「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如果我們能開發出來,我們有信心會用到更多領域,並做一些我們目前無法想像的事情。」
  • 一種用於測量宇宙中最冷溫度的量子溫度計
    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基於量子糾纏的溫度計,該溫度計可以精確測量比外層空間溫度低十億倍的溫度。這些超冷溫度出現在被稱為費米氣體的原子云中,科學家們創造了這種雲來研究物質在極端量子態下的行為。
  • 光是沒有溫度的,但我們卻能利用光來測量溫度
    我們知道,溫度是表徵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在18世紀,瑞典物理學家攝爾修斯把沸點定義為0度,冰點定義為0度。這看起來好像很奇怪,但是在瑞典這個常年寒冷的地區來說,他們使用的溫度就會比較少出現負數,眾所周知,人們是不喜歡負數的。隨後,生物學家林奈認為,物體越熱溫度應該越大這才符合常理,於是它就把冰點改為0度,沸點改為100度,這也就是現行的攝氏溫標。
  • 標準 |「千克」將重新定義
    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計劃在2018 年 11 月召開大會,對質量單位「千克」 進行重新定義,改用普朗克常數測量值為基準。
  • 科學網—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熱力學溫度基準研究獲突破
    該課題通過對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熱力學溫度基準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玻爾茲曼常數測量裝置和光譜輻射法、噪聲法測量熱力學溫度裝置,使我國首次具備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輻射法熱力學溫度測量能力,步入國際計量前沿研究領域。 該課題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現代計量基準研究」項目中的一項。
  • 溫度對測量尺寸的影響
    由於不同物體的膨脹係數差異較大,因此計量時採用被測物體溫度與計量標準儀器的溫度等同的原則,各類計量專業在進行測量時,都應按照檢定規程要求的溫度條件進行工作,以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目前我國規定計量室的標準溫度為20℃。
  • 溫度應為標誌為能量子的輻射度
    下面將分析說明自然科學的這些硬性規定是很荒謬的。首先,自然科學的這個關於溫度的定義本身就有問題,如果上述規定是正確的,那麼,在極限世界和原子、基本微觀粒子、等離子體中將沒有溫度,因為它們其中不存在分子,但事實上它們的溫度卻是極高的,宇宙大爆炸時的溫度將超過10億度。
  • 首次利用量子態,單原子探針測量超冷氣體的溫度
    圖片:Koziel/TUK傳感器能夠收集某些參數,例如的溫度和氣壓。來自凱澤斯勞滕和漢諾瓦的物理學家們首次成功地將單個銫(cesium)原子用作超冷溫度的傳感器。為了確定測量數據,他們使用了量子態 - 原子的自旋狀態或角動量。通過測量自旋狀態,他們測量了超冷氣體的溫度和磁場。該系統具有特別高的靈敏度。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用實物作為測量基準雖是可行的方式,但也是測量界想要儘早摒棄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修改重寫了用於定義單位的最後一個物理工件「大K」的命運。 即最受關注的「千克」定義,將以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常數為基準,其原理是將移動質量1千克物體所需機械力換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數表達的電磁力,再通過質能轉換公式算出質量。
  • 溫度是一種物質嗎? 溫度究竟是什麼?
    溫度是一種物質嗎? 溫度究竟是什麼?時間:2017-02-12 10:10   來源:《環球科學》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度是一種物質嗎? 溫度究竟是什麼? 科學家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希望重新定義溫度,把溫度和能量聯繫起來。 已知宇宙範圍內最準確的溫度計,看起來卻壓根不像是一個溫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