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不動的植物只能任動物採食嗎?
種子都被吃掉怎麼辦?
你知道種子也會搭順風車嗎?
地球上的植物數量不計其數,為了生存,植物需要不斷的繁衍後代和擴張領地。
廢棄的荒地不久就會被野草佔據;
荒涼的石壁上也會有植物紮根生長;
甚至是屋頂上可憐的一點泥土
也會有種子發芽。
這些植物從哪裡來呢?
植物又不像動物可以四處遊走,他們擴張領地的方式了微乎其微的無性繁殖,大部分還是要靠有性生殖。但是,植物的後代如果全部原地落下,勢必要處於母株的陰影之下,既缺少足夠的陽光雨露,又要跟強大的母株和兄弟姐妹競爭有限的養分,自然無法正常生長。
所以,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植物們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方法,將自己的後代傳播出去。
植物無法移動身體,種子除了藉助自然界的風力和水力之外,就要尋找更加方便高效的傳播載體。
自然界中除了植物,最活潑的成員莫過於動物了,動物的活動範圍廣,能夠將種子傳播到風和水所不及的區域,植物們當然不會放棄這個絕佳的順風車。
靠動物傳播,成了大部分植物的選擇。
動物當然不會乖乖地主動替植物傳播種子,植物想盡辦法,只為讓動物把種子帶走。動物需要充足的食物,植物們便進化出了營養豐富、香甜多汁的果實,動物取食果肉之後前往別處,種子便能隨糞便排放到很遠的地方,動物糞便也就成了完美的發芽基質和營養來源。
火棘的果實是很多鳥類的越冬糧食
最常見的要數薔薇科植物了,我們常見的水果如蘋果、梨、櫻桃、枇杷、草莓等都來自薔薇科。這類植物的果實都有豐富的果肉,成熟時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吸引著動物來取食。
動物並不會像人類一樣,只吃果肉而留下果核,他們將果實整個吃下,裡面的種子也進入動物體內,雖然部分殘破的種子會被消化掉,但大部分完整的種子都有堅硬的種皮,可以抵禦消化液的侵蝕,最終隨著動物糞便排出體外,完成一次動物體內的冒險旅程。
繅絲花的果實又名刺梨,成熟後酸甜可口
海棠、皺果蛇莓和蘋果
植物園裡還有特殊的寄生植物——槲寄生,生活在高大的楓楊和樸樹上,它的種子只有掉落在寄主的枝幹上才能生根發芽。怎樣確保種子能掉落在樹幹上呢?
槲寄生進化出了非常黏的果肉,在鳥類排出種子的時候,種子會被黏黏的細絲掛在鳥類的身後,鳥兒在枝葉間穿梭的時候,種子便會順勢黏在枝幹上,隨後便能生根鑽入寄主體內,繼續寄生生活。
太平鳥取食槲寄生的果實 圖片來源網絡
在植物園裡,類似靠動物糞便傳播的還有冬青科植物、樟科植物、漆樹科的南酸棗、小檗科的南天竹等等,都採用了這種策略。
另一類植物則利用了松鼠等動物儲藏糧食越冬的習性,如胡桃科、殼鬥科、樺木科植物的種子,這些植物的營養都儲存在種子裡,富含脂肪、蛋白質和澱粉,是動物在寒冷的冬季僅有的食物來源。
胡桃
麻櫟 川榛
松鼠會在秋天收集足夠的果子,在不同的地方挖洞並儲藏起來,儲藏的量會遠超過它實際的需要量,再加上它忘記的埋藏點,這些殘存的種子就會在來年春天發芽,成為種族延續的希望。
以鮮美的果肉換取種子傳播的植物還算是厚道了,而有些植物卻不勞而獲。
搭便車的魚 圖片來源網絡
他們看中的不是動物的消化道,而是鬆軟的皮毛。這類植物的果實進化出帶倒刺的針刺或者粘液,將種子粘附在動物的皮毛上帶往別處,然後在動物的活動過程中隨機掉落在地。
傳播蒼耳的二哈
最常見的植物要數蒼耳了,蒼耳的果實表面生有帶倒鉤的刺,可以牢牢地掛在動物的毛皮上。
大狼杷草果實上的倒刺
相似的還有菊科鬼針草屬的大狼杷草,聽名字就知道,這個屬植物的瘦果上有芒刺,芒刺上有倒刺狀的剛毛,扎到動物的毛髮裡很難脫落,可以被帶到更遠的地方。
淡竹葉
秋天在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植物園的分類區裡走一走,你的褲腳肯定會沾滿了植物的種子。這其中最常見的兩種就是淡竹葉和求米草,淡竹葉的果實外面有倒刺,即使你把果實拔下來,依然會有一截倒刺留在衣服裡,非常惱人;求米草的穎果有長長的芒,芒上分泌有粘液,可以粘附在衣物上,即使摘掉也會留下滿手的粘液。
求米草
除了種子傳播,植物與動物之間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他們互幫互助、互惠互利,使各自的種群逐漸壯大,也讓自然界更加豐富多彩。
來源:杭州植物園
圖文:胡夢霄
編輯:陳志華 範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