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亞洲象,還是非洲象,溫順都不是它們的形容詞。大象雖然是動物,但卻是一種情感複雜、智商極高的社交動物。它們和人類一樣也會有各種各種的情感和行為,比如:痛苦、悲傷、高興、沮喪、苦惱甚至是愛。
象冢之謎
由於象牙的價值,非洲的貧瘠,大量的野象死在了人類的獵槍之下,還有大量的冒險家深入叢林,探尋大象的墳墓。因為在非洲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當大象感知到死亡臨近,便會離開象群,跋山涉水,去到象群世代相傳的埋骨地,安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如果找到象群的埋骨地,也預示著收貨大量的象牙。
在《科學與文化》發表過一篇華裔研究人員趙彬組團尋找象冢的文章。團隊中有獵狗和嚮導,他們遠遠的尾隨著一隻瀕死的大象。在幾次被大象發現,差點跟丟的情況下終於找到埋骨地,是一個山洞。在準備進入時,一頭瀕死的大象感知到其他生物的存在,衝了出來。它當然敵不過人類手上的槍,臨死前發出了數聲悲愴的長嗥。沒過多久來了大量的象群,儼然一副誓死守護聖地的架勢。探險隊傷亡慘重的,但當地的嚮導卻念念不忘山洞的寶藏,幾次想搶奪埋骨地的路線圖。華裔探險家意識到了人性的貪婪,毀掉了千辛萬苦才完成的神秘路線圖。
同樣、類似的文章很多,還被引用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最後一頭戰象》。
這些文章與故事解釋通了大象死亡與消失的數量遠遠高於大象屍骨被發現的數量,但科學家認為埋骨地是獵人販賣象牙時,為了掩蓋自己獵殺大象而編出的謊言。
大象的葬禮
象冢是否真的存在,我覺得並不重要,因為很多資料顯示大象是一個擁有高度社會行為的物種,這就足夠了。在斯裡蘭卡自然保護區內,就曾經拍攝到一次大象的葬禮。這次葬禮陸陸續續來了300頭大象,它們依次都用鼻子撫摸死去的大象。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象會為同伴的離去感到悲痛,它們甚至會像人類一樣定期造訪死去同類的墓地,以示哀痛。
在有些象群中,大象們會突然停下腳步,並圍繞著一隻大象打轉。而中心的大象,很快就會突然倒地。同伴會發出哀嚎,緊接著它們會用象牙和鼻子挖掘枯草、石頭和泥土,並把同伴埋葬。當覆蓋完成,它們還有會壓實這個土堆,並且圍繞著土堆在轉幾圈才離去。同時過往的象群也會參與進來。
「溫順」的大象
在這些現象背後,我們可以看出大象高度的社會行為和複雜的情感關係。大象在泰國、印度等東南亞佔據著崇高的地位,東南亞的嚮導會告訴遊客,大象是神的化身,大量寺廟裡都會有大象供遊人許願。大象還被稱作畫畫的「天才」,旅遊景點有畫作售賣,還可以騎乘。在我看來,這實際上是東南亞文化最大的偽善之一。
作為神的化身,實際上是勞動力和斂財的工具。高度複雜的動物卻只體現出溫順的一面,這背後是殘酷的情感壓制和馴化的過程。他們嘴裡所謂的「溫順、乖巧」,對於大象來說是極大的嘲諷。
幼象往往經歷了殘酷的馴化過程,因此學會了順從人類的意志,重來沒有真正地活著。
遊客騎上在「溫順」的大象時,請注意」駕駛員」放在大象額頭上的尖鉤,如果不聽話,後果可想而知。
大象的額頭極為敏感,看來下面這隻小象很「頑皮」,總想著釋放自我。
被鎖住的大象,必須一動不動數小時。如果它身邊那根直立的棍子倒下,就將受到嚴厲地懲罰。然而大象的身體天生是為移動而設計的,野外的大象通常每天要走幾十公裡,尋找食物和水。
巨大的身體重量,如果長時間靜止不動會給腿部,關節和腳墊施加極大的壓力。圈養的大象會因早期關節炎和足部腐爛而承受巨大的痛苦,但也只能咬牙堅持,繼續為人類工作數十年。對於這隻成年的雄象,由於高強度的工作量,已經使它他體重嚴重不足,幾乎沒有腹部,後肢也明顯瘦弱,並且眼睛已瞎,更有利於控制。
一隻大象長期商業演出,眼睛失明了又被用於載客。被相關機構救治者發現,救治後,大象乾枯的眼睛竟然流出了眼淚!
總結
真正的野生亞洲象一點也不「溫順」,當人類侵犯了它們的領地,建立村落,亞洲象群就會時常與這些村落發生衝突,和人類對抗結果可想而知。從19世紀開始,野生亞洲象比例下降高達驚人的97%,我國的西雙版納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保護著僅有的300頭亞洲象。非洲象貌似活得更自我,卻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匹夫無罪,懷璧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