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語:「人冷腿,狗冷嘴」,後面還有兩句,你注意過這個現象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常常說的「人冷腿,狗冷嘴」,說的就是一種生活想像,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人冷腿
小時候母親就曾經告訴過我說「人冷先冷腿」,所以在冬天的時候腿部保暖要十分的注意,就給你穿上了那種農村特有的花棉褲,確實冬天沒有感覺到多冷。後來學習了生物之後才知道,人身體的血液循環,不僅供給氧氣還供給能量,而腿部距離心臟最遠,由於重力的作用,所以血液到達腿部的時間要比到達上肢時間要長,也就要比身體的上半部分更難獲得能量。況且足部和腿部是距離地面最近,所以在冬天的時候相比較身體其他部分就更冷,這就是「人冷腿」的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
狗冷嘴
那麼狗為什麼會冷嘴呢?這裡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我們都知道狗身上沒有汗腺,所以狗需要靠伸出舌頭來散發溼熱的氣體,這也是為什麼狗在夏天炎熱的時候或者是奔跑之後,會伸長舌頭「呼一呼一」地急速喘氣的原因,除了通過舌頭散熱,狗還可以通過鼻子散熱。狗的鼻子不像它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毛髮的覆蓋光禿禿的,沒有保暖,所以你會發現,就算狗運動完後,鼻子和嘴巴都是非常冰涼的。再者就是狗通過用舌頭來舔鼻頭,這要是為了保持鼻頭一直保持溼潤和靈敏狀態,可以提高嗅覺的靈敏度,而狗舔鼻子,鼻子變得溼潤,水分就會蒸發吸熱,而我們都知道蒸發吸熱會降溫,所以狗的鼻子就總是涼涼的。
現在已經到了臘月中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人冷取暖方式多樣,那麼你有沒有發現農村的家禽是如何抵禦寒冷的呢?其實在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是「鴨寒下水,雞寒上樹」說的就是冬天時候雞和鴨的狀態。
鴨寒下水
我們潛意識裡,總會認為,冬天的時候水那麼冷,為什麼鴨子要下水呢?難道它不會感覺到冷嗎?其實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夏天的河水是冷的,但是到了冬天水反而有點暖和,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空氣的大,冬天空氣中寒冷,但水的溫度散熱沒有那麼快,所以就會比空氣中暖和。夏天卻剛好相反,空氣中吸熱快,溫度高,而水因為比熱容低所以吸熱慢,水溫反而會比空氣低了。其實,不管是人還是鴨子,我們感受氣溫的變化和空氣其實是差不多的,所以鴨子在冬天的時候喜歡下水也是為了取暖。不過,這句話是有地域限制的,對於北方來說,冬天河水都凍上了,就沒有鴨寒下水一說了,所以這樣的現象也常常發生在南方。
雞寒上樹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在我們的認知中都知道越到高處越寒冷,但是雞卻喜歡在冬天的時候上樹。這是因為冬天寒冷,地面相比較樹上來說,自然就更加的冷。雞的爪子感知溫度的能力是很強的,地面太冷,所以就全部跑到樹上了。而且如果下雪,雞光著腳在雪地裡,顯然沒有樹上暖和。 而且雞上樹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措施,雞有夜盲症,晚上啥也看不見,又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冬天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動物沒有吃的就跑到人們院子中抓雞,雞上了樹,自然安全多了。
小編有話說:上面這幾種現象是人們在生活中的發現,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暖,人冷先冷腿,所以在冬天的時候不要考慮什麼好不好看,向把自己的腿保護好,不然老了後悔,常言道「春捂捂,秋凍凍」,春天的時候要保持溫暖,冬天的衣服可以多穿一段時間,不比那麼早的入春,而到了秋天可以適當的晚穿幾天秋褲。養狗的人也可以通過狗鼻子的一些狀況去發現狗的身體狀況,狗狗生病後精力和精神狀態都不好,就不會去經常舔鼻頭,所以有時候要是狗的鼻子不是溼潤的,那麼就有可能是生病了,主人就可以通過這些小細節給予小狗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