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冷腿,狗冷嘴」,後面還有兩句,你注意過這個現象嗎?

2021-01-09 老杜說俗語

導語:俗語:「人冷腿,狗冷嘴」,後面還有兩句,你注意過這個現象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常常說的「人冷腿,狗冷嘴」,說的就是一種生活想像,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人冷腿

小時候母親就曾經告訴過我說「人冷先冷腿」,所以在冬天的時候腿部保暖要十分的注意,就給你穿上了那種農村特有的花棉褲,確實冬天沒有感覺到多冷。後來學習了生物之後才知道,人身體的血液循環,不僅供給氧氣還供給能量,而腿部距離心臟最遠,由於重力的作用,所以血液到達腿部的時間要比到達上肢時間要長,也就要比身體的上半部分更難獲得能量。況且足部和腿部是距離地面最近,所以在冬天的時候相比較身體其他部分就更冷,這就是「人冷腿」的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

狗冷嘴

那麼狗為什麼會冷嘴呢?這裡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我們都知道狗身上沒有汗腺,所以狗需要靠伸出舌頭來散發溼熱的氣體,這也是為什麼狗在夏天炎熱的時候或者是奔跑之後,會伸長舌頭「呼一呼一」地急速喘氣的原因,除了通過舌頭散熱,狗還可以通過鼻子散熱。狗的鼻子不像它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毛髮的覆蓋光禿禿的,沒有保暖,所以你會發現,就算狗運動完後,鼻子和嘴巴都是非常冰涼的。再者就是狗通過用舌頭來舔鼻頭,這要是為了保持鼻頭一直保持溼潤和靈敏狀態,可以提高嗅覺的靈敏度,而狗舔鼻子,鼻子變得溼潤,水分就會蒸發吸熱,而我們都知道蒸發吸熱會降溫,所以狗的鼻子就總是涼涼的。

現在已經到了臘月中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人冷取暖方式多樣,那麼你有沒有發現農村的家禽是如何抵禦寒冷的呢?其實在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是「鴨寒下水,雞寒上樹」說的就是冬天時候雞和鴨的狀態。

鴨寒下水

我們潛意識裡,總會認為,冬天的時候水那麼冷,為什麼鴨子要下水呢?難道它不會感覺到冷嗎?其實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夏天的河水是冷的,但是到了冬天水反而有點暖和,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空氣的大,冬天空氣中寒冷,但水的溫度散熱沒有那麼快,所以就會比空氣中暖和。夏天卻剛好相反,空氣中吸熱快,溫度高,而水因為比熱容低所以吸熱慢,水溫反而會比空氣低了。其實,不管是人還是鴨子,我們感受氣溫的變化和空氣其實是差不多的,所以鴨子在冬天的時候喜歡下水也是為了取暖。不過,這句話是有地域限制的,對於北方來說,冬天河水都凍上了,就沒有鴨寒下水一說了,所以這樣的現象也常常發生在南方。

雞寒上樹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在我們的認知中都知道越到高處越寒冷,但是雞卻喜歡在冬天的時候上樹。這是因為冬天寒冷,地面相比較樹上來說,自然就更加的冷。雞的爪子感知溫度的能力是很強的,地面太冷,所以就全部跑到樹上了。而且如果下雪,雞光著腳在雪地裡,顯然沒有樹上暖和。 而且雞上樹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措施,雞有夜盲症,晚上啥也看不見,又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冬天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動物沒有吃的就跑到人們院子中抓雞,雞上了樹,自然安全多了。

小編有話說:上面這幾種現象是人們在生活中的發現,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暖,人冷先冷腿,所以在冬天的時候不要考慮什麼好不好看,向把自己的腿保護好,不然老了後悔,常言道「春捂捂,秋凍凍」,春天的時候要保持溫暖,冬天的衣服可以多穿一段時間,不比那麼早的入春,而到了秋天可以適當的晚穿幾天秋褲。養狗的人也可以通過狗鼻子的一些狀況去發現狗的身體狀況,狗狗生病後精力和精神狀態都不好,就不會去經常舔鼻頭,所以有時候要是狗的鼻子不是溼潤的,那麼就有可能是生病了,主人就可以通過這些小細節給予小狗及時的治療。

相關焦點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
    導語: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呢?你有沒有注意過呢?
  • 俗語「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
    俗語「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文/小雨知歷史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養小動物,小編也是, 我家就養了一隻小貓咪。單身的人養寵物,可以幫你趕走孤獨;情侶之間養寵物,可以幫你聯絡感情;家裡有小朋友呢,它還可以作為孩子最好的夥伴。總之。
  • 為什麼說「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後面兩句是什麼?
    為什麼說「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後面兩句是什麼?在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讀物《增廣賢文》之中,說到了「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你知道後面兩句是什麼嗎?原文是: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悽。為什麼這麼說呢?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是啥意思?鵝難道比狗還兇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些都是經過幾千年的經驗積累而流傳下來的,有一些直到現在都教人深思。其中有一句俗語可能很多小夥伴都聽過,那就是「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寧可讓狗咬一口,也別被鵝啄一口。
  •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後面還有幾句,句句經典卻很少有人知
    常言道: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後面還有幾句,你聽過嗎?中國古代有一句俗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字面意思是一個小孩生下來三歲,就能看出來他長大會是一個怎樣的人,而等他7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老了以後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因此,這些動物也隨著人度過了漫長的時間,我們的祖先總結了一些關於雞和狗的俗語,比如:「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到底是何意?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這是為什麼呢?先來聽一個故事吧。
  • 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還有後半句,古人的話警醒世人
    有俗語云:「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釣魚、玩鳥起源極早,到今天似乎還被人稱作「雅事」,殊不知其中卻暗藏殺機,喜歡這兩項娛樂的朋友要注意了,人生愛好將直接決定了你生活的質量。古語說「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其實後面還有兩句,古人的經驗之談警醒世人。
  • 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凡是農民日常能涉及的東西都有俗語,可謂包羅萬象,今天這個說個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什麼道理嗎?土狗在農村非常普遍,農民養它的目的就是看家護院,而狗作為這個職業也是盡職盡責,養的時間越長,它們越具有靈性,能夠辨別主人家喜好,也能預知自己死亡時間,尤其順從主人是其他動物所不能做到的。『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意思是說土狗若是某一天爬上房頂向下看,那麼這條狗必須殺死,不能再養了,這是為什麼呢?
  • 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它是古人從生活中,一點點的積累而成的經驗,或者說是人生智慧。在科學文化不發達的年代,世代口耳相傳,指導著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 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會說一些富有哲理的俗語,很多俗語聽起來很有趣,但是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其中的道理?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農村俗語就是古人留下來的一種財富,以前人們智慧的結晶,每一句都有著深厚的意義和內涵。
  • 農村俗語:寧讓雞跳牆,不讓狗上房,為啥?狗不能上房嗎?
    俗語源於生活,是老祖宗經驗總結。了解和俗語,就是和古人對話,能掌握社會歷史發展脈絡。某種程度看,俗語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有時代性和地域性,因此要辯證對待俗語。任何文化,都有糟粕和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面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可以肯定的說,春分期間出現降雨,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如果沒有出現降水,這個春季以及後續的一段時間裡,出現降水的頻率會減少,天氣都會比較的乾旱。一、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古人把立春當作是春天的開始,通過觀察發現,春分節氣這天的天氣可以預測後面雨水的多少。春分節氣當天下雨了,那利於春播,並且預示著這一年會風調雨順,糧食也容易豐收。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藏羚羊跪拜》還記得嗎?這是我們在上學讀到的一則課文,相信惹的不少的莘莘學子們眼眶含淚。「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在與母親離別的時候,看見白髮蒼蒼的母親眼淚都要哭幹了。這句俗語應該是農村中最為常見的,也是聽說頻率的次數是最多的。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俗稱「俗語」,俗語叫法大目前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叫做俗話,有的人叫做老話、老人言、常言等,但都是一個意思。現如今科學文化越來越普及,人們對於很多俗語逐漸淡忘,有些俗語看起來像文言文,不是很好理解,不如現代的文化易懂,但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這些俗語值得敬佩,因為人與人在交流的時候,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正確都會拿出老輩人的俗語來證明自己,說明還是可用之處。
  • 你知道狗搖尾巴是想告訴你什麼嗎?你注意過狗尾巴擺動的狀態嗎
    搖尾巴屬於狗狗的一個肢體語言,人們如果不注意看,是很難察覺到狗狗暗示的,你有注意看過你家狗尾巴擺動的幅度嗎?它高興的時候尾巴呈什麼樣擺動,害怕的時候又是怎樣擺動的呢?理解你狗的尾巴在說什麼注意信號尋求縮小個體之間的距離,而警告信號旨在增加個體之間的距離。例如,一個警告咆哮的意思是,「離遠點!」當大多數人把搖尾巴解釋為邀請接近的時候,這個舉動可能會給你帶來危險。小狗不只是從身體的一端「說話」。
  • 俗語「宅子現4喜,家中出能人」,蜘蛛也是4喜之一?看看你家有嗎
    古代社會由於認知有限,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看重周圍環境細小的變化,並且將這些習以為常的現象與自身聯繫在一起,由此形成一整套有關生活起居的習俗。這些習俗經過世代的口耳相傳,演變成為一種民間特有的文化。比如這句俗語:宅子現四喜,家中出能人!大意是說有好的東西到自己的家裡,家裡就會有能人出現。那到底是宅子中出現哪4喜呢?
  • 「男不三女不四」是啥意思,後兩句更加經典,上千年的做人道理
    有一本叫做《俗語》的書,就是專門記錄那些俗語諺語的,其中有不少有意思的話,小編今天再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有一句話叫做「男不三女不四」,自古以來我們都講究好事成雙,所以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後面兩句還要更加經典。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是什麼意思?其實說的是兩類人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啄」。別讓鵝啄,顧名思義就是在被狗咬和被鵝啄之間讓人選擇一種的話,寧可讓狗咬上一口,也不願意讓鵝啄一下,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讓狗咬,也別讓鵝啄,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的印象裡鵝大部分都有無暇的羽毛,然後在河水裡面遊泳,顯得十分的高潔,可是,被鵝啄過的人都知道,事實真不是這樣。
  •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後幾句非常經典,但很少有人知道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過文化斷層的文明古國,中國時至今日仍然在學習這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詩詞歌賦。除了這些詩詞歌賦以外,還有很多口口相傳的民間俗語也是博大精深。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品鑑一下其中的幾句。相信很多喜歡釣魚的朋友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這句話一直被人們奉為經典,其大概意思就是說釣魚會花費大量的金錢,會讓人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