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源於生活,是老祖宗經驗總結。了解和俗語,就是和古人對話,能掌握社會歷史發展脈絡。某種程度看,俗語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有時代性和地域性,因此要辯證對待俗語。任何文化,都有糟粕和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面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俗語:「寧讓雞跳牆,不讓狗上房」意思顯而易見,寧願讓雞跳上牆,都不要讓狗爬上房頂。雞跳牆和狗上房是兩類不同的事,代表的意思不同,人們對這兩種現象態度截然不同。引申到現實社會,雞和狗則是兩類人,同樣是別人的附屬品,同樣命運悲悽。
雞跳牆是本性,理解和尊重
遠古時代的雞,本就能在空中翱翔,被人類馴化,御空飛行技能衰退。在遇到緊急情況,雞潛能就會爆發出來,能在天空滑行。因此,雞跳牆是本能,主家會理解和尊重,不會追究雞帶來的問題。引申到現實社會:企業中總有類人和雞一般勤勉工作,不吭不聲,但特殊時期就會爆發。即使這樣,同事都會理解,不會生氣,懊惱是人的天性。
生活中和雞一樣的人,存在感低,人們無法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待到有需求時,才會想到他們,就如雞的命運,過年時才在意雞的肥瘦。雞跳牆,別人理解的前提是踏實工作,不招三惹四,不然就會是指責和謾罵。
狗上房怪,有欺主嫌疑
狗是人們忠實的朋友,即便如此,和人類依然有區別。現實生活中,真見過狗上房的人鳳毛麟角,以狗跳躍能力想上房堪比登天。若真有狗上房,主家必會痛打一頓或者直接宰掉。引導到生活中:狗代表的是和領導親密的人群,掌握領導大量個人隱私或機密。這類人會出現佔據領導地位的想法,鳩佔鵲巢,最終結果是丟掉工作。
生活中和狗一樣的人,接近權力中心,經常狐假虎威。看起來威風凜凜,卻不知權力是虛的,真到危機關頭,就只能被遺棄,過上狗都不如的生活。狗上房,是對權力追求的體現,只要被領導察覺,就要被扼殺在搖籃。
雞和狗在現實生活中代表兩類人,地位不同,工作態度不同,對生活追求不同。雞是得過且過,不擅表達,任生活蹂躪,卻巋然不動,偶爾會發脾氣;狗是積極進取,勇於表達,熱衷挑戰,不斷進取,執著追求權力的人。在現實社會,普通員工大都是雞,勤懇工作,過996的生活,拿著微不足道的薪水,用自身健康換美好生活。忍受不了生活壓迫的時候,悄悄發出聲音,卻不知早就被盯上,被hr送上辭職體驗卡。
如果可以選擇,當狗比當雞好一百倍,起碼能擁有遠大前程,工作壓力不大,卻能過上普通員工羨慕的生活。在職場生活中,你會選擇當雞,還是做狗呢?筆者看來:不管是當雞,還是做狗,都不能以犧牲健康為前提,擁有健康遠比財富重要百倍。簡單說:性命都沒了,要錢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