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3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嫦娥四號探測器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面對更為嚴酷的月球背面環境,嫦娥四號搭載了一臺在其前任「玉兔號」基礎上經過「魔鬼式升級的」月球車。
2018年9月,「造就」邀請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一研究所航天電機設計研發工程師張豔麗女士登臺演講,正是她負責研製了玉兔號所使用的14臺關鍵電機。
這場演講讓我們看到,在當下這個浮躁的世界中,仍然有那麼一群人能夠沉下心去,靠著一股我們都以為已經遺失的精神力量,將中國的科學事業一步步推進下去。
女航天人的苦與樂:火箭衛星才是親兒子,家庭永遠排在第二位
張豔麗,1981年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事業部高級工程師,2018年3月7日,獲第十屆「上海市巾幗創新新秀獎」,同時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在4月26日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當天,當選10位「尋找創新的她」創新女性。
她從事航天電機研製十多年,先後承擔包括嫦娥三號、四號、五號、火星探測器、空間站、風雲系列、高分系列、載人航天三期、無人機、北鬥等60餘項衛星、飛船、深空探測器等航天型號工程及重點武器裝備配套研製項目,5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獲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上海市科技系統青年五四獎章。
她總說,自己是幸運的。從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專業畢業後,入行才三年的她就接到了為月球車設計電機的任務,那時的她才28歲,這是每一個從事這份事業的人都夢寐以求的工作,因為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航天事業的好時代,她才幸運地得到了施展自己所學的機會。
張豔麗工作照。(21所供圖)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