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精靈 尋秘美麗的海洋浮遊生物

2021-01-15 科學世界

↑↑點上面藍色小字 | 關注↑↑

《Newton科學世界》雜誌是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並與日本知名科普雜誌Newton版權合作的一本綜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



對海洋中的浮遊生物,我們知道多少呢?許多人都知道,它們產生了氧氣,滋養了海洋生物,甚至能影響氣候。然而,這些小生物長什麼樣呢?我們卻知之甚少。先來看一段精美的視頻吧!


~以下精美視頻請在wifi環境下打開~



最近,一個名為Tara Ocean的團隊進行了一個為期三年半的全球探險。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在200多個地方,總共採集了35000份樣本,記錄下了這些小生靈美麗的模樣。這些研究數據整合成了五篇論文,都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Christian Sardet/CNRS/Tara Expeditions




▲Noan LeBescot/CNRS/Tara Expeditions


我們的肉眼沒法看到海洋浮遊生物,但它們依然在碧藍的海水中生生不息,讓大海充滿生機。Tara Ocean一共發現了15000多種真核生物,都是單細胞的植物或動物。這幾乎是目前已描述的浮遊生物種類的10倍。此外,他們還認為,他們還找到了大約35000種細菌和5000種病毒,其中大多數都是科學界之前所不知道的。



▲C. Guiguand/Tara Expeditions



▲M. Ormestad/Tara Expeditions


他們不僅將這些新物種分門別類,還記錄下它們與生存環境交互的方式。除了聚焦在海洋上層較溫暖的區域,他們還深入1000米深的海水。這樣,他們就能考察環境因素(比如溫度、pH值、養分)如何影響浮遊生物的分布。


一名研究者Peer Bork說:「我們發現,在陽光還能照射到的區域,溫度是影響浮遊生物(細菌和古生菌)組成的主要因素。」



▲Christian Sardet/CNRS/Tara Expeditions



▲Luis Gutierrez/UCD/Tara Expeditions


難以置信的是,他們竟然能根據樣本中浮遊生物的組成來推測海水的溫度,準確率達到97%。這也是檢測全球變暖的一個指標。通過將海洋看成一個整體,系統性地研究了其中的生物之後,他們希望這些數據能形成一條全球範圍的基線,用來表徵全球的氣候變化。



▲M.Ormestad/Tara Expéditions



▲F.Preijger/Tara Expéditions



▲E.Roettinger/Tara Expéditions



擴展閱讀(可直接點擊):



作者/Josh L Davis

來源/iflscience

編譯/汪汪



回復「熱門」,接收最新熱門微信

回復「0」,獲取微信目錄

回復「訂閱」,了解雜誌訂閱方式

《科學世界》2015年第6期~人體圖鑑~熱賣中!❤

點下方圖片可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水下攝影師」精準捕捉「海洋精靈」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秀娟)「我們研發的浮遊生物原位成像儀已完成3次近海海試,累計獲得超過100類浮遊生物近100萬張照片,未來海洋生物學家和環境監測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用手機實時監測海洋微生物!」8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的李劍平博士在南山書城舉辦的「創新知行薈」上,首次展出了海洋浮遊生物原位成像儀工程樣機,並介紹了未來基於生態浮標的海洋環境智能監測技術。「我們將於今年11月在大亞灣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海試應用示範研究」,李劍平透露。這標誌著深圳市首個國家「十三五」科技部涉海領域重點研發專項的研發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大海中的「陽光使者」——浮遊生物
    新華社「科學」號6月11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西太平洋執行海山調查任務,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是不少隨船科學家關注的對象,他們用垂直拖網和多聯網等不斷獲取浮遊生物樣品。浮遊生物都蘊藏著哪些奧秘?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武昌介紹說,浮遊生物泛指水體中那些沒有遊泳能力或遊泳能力很弱的生物。
  • 極地浮遊生物"冰海小精靈"群現身日本海(圖)
    恣意暢遊的「但馬流水天使」  國際在線專稿:據《朝日新聞》7月1日報導,日本兵庫縣但馬附近海域近日迎來一批神秘的「客人」——「冰海小精靈」的浮遊生物  據了解,這種海洋浮遊生物學名叫做Clione limacina),通常生活在南極、北極的寒冷海域。由於其喜好寒冷且身體晶瑩透明,於是便有了「冰海小精靈」的美稱。有部分該生物生活在日本最寒冷的北海道地區,被當地人視為吉祥的象徵,稱為「流水天使」。另外,相似的浮遊生物物種也有生活在溫熱水域的情況,而這次捕獲「小精靈」,屬於日本北海道「流水天使」的近親。
  • 潛水員拍到傳說中的海天使,身體透明,宛如精靈
    因其遊動時會拍動透明的兩翼,外形又酷似天使,被人稱作「海天使」、「冰之精靈」。從俄羅斯潛水員拍到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身體透明的裸海蝶在冰層下面緩緩移動。它頂著兩隻尖尖的小角,忽閃著雙翼,身體的藍與大海的藍相融,只見透明的輪廓在海水中擺動,像是無暇的天使。細看它嘴角的透露出橙色的鋒芒,美麗又鬼魅。
  • 到海洋水族館探秘「果凍」海,發現水中精靈的奧秘
    東方網記者曹磊、通訊員費凡12月24日報導:廣袤無垠的海洋世界,無數生物孕育其間,它們是海洋的居民,在神秘的海底世界中生息繁衍、世代傳承。古老的水母就是其中多姿多彩的一種。臨近年終歲尾,上海海洋水族館將舉辦尋找水中精靈——發現水母的奧秘生物特展及配套水母科普展。
  • 珍稀冰海精靈 現美麗光芒圖
    > 在臺北海洋樂園中,來自北海道的冰海精靈成了暑假最有人氣的明星,由於它有一對像天使一般美麗的翅膀,據說看到冰海精靈還能帶來好運。 從冰層底下來的海天使,也是全世界罕見的海中生物──冰海精靈,終於又和臺灣朋友見面了,這一次海洋樂園費了千辛萬苦,引進30隻稀有的冰海精靈,由於飼養相當不容易,壽命也很短暫,想要親眼看到它的身影,還要有緣呢!
  • 張家港夢幻海洋王國裡最受歡迎的生物竟然是它,越美麗越有毒
    如果說海洋中最美的生物是什麼?那水母肯定排在前面,在張家港的夢幻海洋王國,有一個屬於水母的世界,水母館,這麼美、這麼童話、這麼夢幻,我就這樣,被這些海洋精靈深深吸引。這個夢幻般的水母館就在張家港夢幻海洋王國,在這個夏天,與海洋精靈來一場親密接觸。
  • 中國邊緣海小型浮遊動物生物量及其攝食的調控機制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調控中國邊緣海小型浮遊動物生物量及其攝食的主要因子及內在規律。在海洋中,小型浮遊動物是浮遊植物的主要攝食者,是連接海洋食物網中初級生產者和更高級消費者的重要環節,在海洋碳、氮、磷等重要化學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相對於浮遊植物,小型浮遊動物的研究相對較少,人們對於影響其生物量分布及其攝食率的主要因子及其調控機制的認識仍不足,使得很多主流海洋生地化模型忽略了小型浮遊動物在浮遊生物食物網中的重要作用。
  • 水母,最大的浮遊生物,美味的海蜇
    帶孩子去海洋極地世界,本來可有可無。沒想到,水母的世界,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在其它的海洋館看過水母,也在大海邊抓過水母。水母,在海水中飄來飄去,像一把把打開的傘。我卻從來沒有關注過,它們屬於什麼。水母是魚、是哺乳還是兩棲動物?我沒想過。原來,它與上述幾種都沒關係。它屬於浮遊生物。沒看錯,是浮遊生物,世界上最大的浮遊生物。為什麼?因為最大水母的「傘蓋」,其直徑能達到兩米。
  • 劉光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
    三、研究方向與興趣  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海洋學、海洋環境生態學。  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1)浮遊動物生物多樣性,主要研究我國近海浮遊動物的多樣性及其變化規律;(2)浮遊動物分子生態學,主要通過獲取浮遊動物種群動態、遺傳變異、種群補充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學證據,研究浮遊動物的多樣性、進化歷史及浮遊動物對環境波動的響應等;(3)海洋橈足類生物學與實驗生態學,主要研究海洋橈足類的生殖生物學及其培養技術,橈足類對赤潮生物的攝食及其與浮遊植物的相互關係
  • 小浮遊立大功 歷時最久全球海洋調查 從浮遊生物記錄窺探海洋健康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CPR調查始於1931年 是同類型研究中歷時最長的海洋科學計畫連續浮遊生物記錄團隊將CPR裝在亮黃色盒子中,派送給自願參加調查任務的各種商船,不管是渡輪或貨運船。船舶離開港口後,船員便用鋼絲將CPR設備固定於船尾後扔往舷外,就能開始搜集資料。
  • 歷時最久的全球海洋調查 從浮遊生物記錄窺探海洋健康
    衛報採訪英國海洋生物學會(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的連續浮遊生物記錄(Continuous Plankton Recorder, CPR) 團隊使用連續浮遊生物記錄器搜集海洋資料。CPR長1米,形狀像魚雷,看起來並不起眼,卻是地球上歷時最長的全球海洋調查不可或缺的工具。
  • 科考隊員海洋浮遊生物多樣性採集實驗
    科考隊員海洋浮遊生物多樣性採集實驗 (5/8)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香港科技大學劉紅斌研究團隊揭示中國邊緣海小型浮遊動物生物量...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調控中國邊緣海小型浮遊動物生物量及其攝食的主要因子及內在規律。在海洋中,小型浮遊動物是浮遊植物的主要攝食者,是連接海洋食物網中初級生產者和更高級消費者的重要環節,在海洋碳、氮、磷等重要化學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相對於浮遊植物,小型浮遊動物的研究相對較少,人們對於影響其生物量分布及其攝食率的主要因子及其調控機制的認識仍不足,使得很多主流海洋生地化模型忽略了小型浮遊動物在浮遊生物食物網中的重要作用。
  • 很微小很美妙 那些你從未在意過的海洋浮遊生物
    來源:Newyorker.com 作者:Nicola Twilley 攝影:Christian Sardet來自大洋洲的一種漂亮的水母       在浩瀚的海洋中,存在著一種我們看不見的龐大群體,其中約有150萬個物種,包括植物和動物、細菌和病毒、小魚和微藻類捕食者、寄生蟲和獵物,科學家們將這種單體的、不會自主遊泳只能隨波逐流的生命定義為浮遊生物
  • 冰海天使:極地海洋的小精靈,開始自發遷移到日本海域卻成批死亡
    在極地,除了企鵝、北極熊、海豹海獅,人們很難再想起有什麼生物生存在這裡了。極地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通常是冰天雪地或者汪洋大海,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生存是很難的。但是除了上邊說的這幾種動物外,極地其實還有很多生物,而且很多都是只能生活在極地寒冷的環境中的,它們同遠離其它大陸的澳洲大陸上生活的動物們一樣具有其獨特性,今天要說的海天使就是其中之一。
  • 重慶科技館有群比恐龍更古老的海洋精靈,有毒愛吃肉……
    >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重慶科技館A區一樓,1500平方米的展廳裡,20多個炫彩靈動的缸體內,10多種水母,悠哉遊哉,海洋精靈的範很足觸鬚比身體長几倍的這個,叫大西洋海刺水母;倒立水母,有點調皮,喜歡頭朝下觸鬚朝上的獨特泳姿;海月水母,通體透明,看起來好似一個個在玩水下攝影的小仙女。
  • 極地浮遊生物現身日本海 被稱「流水天使」(圖)
    恣意暢遊的「但馬流水天使」  國際在線專稿:據《朝日新聞》7月1日報導,日本兵庫縣但馬附近海域近日迎來一批神秘的「客人」——「冰海小精靈」的浮遊生物。  據了解,這種海洋浮遊生物學名叫做Clionelimacina),通常生活在南極、北極的寒冷海域。由於其喜好寒冷且身體晶瑩透明,於是便有了「冰海小精靈」的美稱。有部分該生物生活在日本最寒冷的北海道地區,被當地人視為吉祥的象徵,稱為「流水天使」。  另外,相似的浮遊生物物種也有生活在溫熱水域的情況,而這次捕獲「小精靈」,屬於日本北海道「流水天使」的近親。
  • 「海上墳地」:透明度高達72米,也沒浮遊生物,船隻卻不敢靠近
    海洋遠比陸地兇險的多,茫茫大海中,人類就顯得格外的渺小,海洋事故也頻發。不管是一直的未解之謎百慕達三角,還是上個世紀的鐵達尼號都像我們展示了大海的神秘與無情。但是有這麼一片地方,被稱作「海上墳地」它透明無比,迤邐非常,沒有浮遊生物,周圍卻沒有船敢靠近。它就是兇險無比的馬尾藻海。
  • 顯微鏡下的海洋浮遊生物,是有多精彩?
    有孔蟲,是原生生物中的翹楚。原生生物嘛,大部分是單細胞生物,有孔蟲們也是靠著一個孤單單的細胞在大洋裡闖蕩。細胞膜裡包裹著細胞質和細胞核,真是孤獨又勢單力薄的生命。江湖兇險,有孔蟲也心有戚戚焉,於是它們進化出外殼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