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旅遊中老是會碰到一些神獸,大多叫不上名來。其實旅遊本來就有長見識的意義存在!本人在遊玩時,如果碰到一些奇怪的人和事或者物都會去留意!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開闊眼界!
上面的神獸叫趴蝮(拼音:bā xià)又名蚣蝮(讀音:gōng fù),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有點獅子相,頭頂有一對犄角。如果記不住這個名字,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避水獸。《西遊記》裡牛魔王的坐騎叫避水金晶獸,雖然《西遊記》裡沒有明確的說,但是很像此物。下面幾隻很像吧!這上下兩隻神獸在中國的一南一北,一古一新。上面一隻是北京後門橋的,屬於老物件。下面一隻是杭州拱宸橋下的,屬於新物件。可以對比一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
趴蝮傳說是龍的九子中最喜之子,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橋的守護神。頭部有點像龍, 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有點獅子相,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避水獸的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避水獸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
雕刻在石橋中孔露頭望著橋下之水。寓意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
又因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蚣蝮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 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皇家建築群裡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上面的神獸是故宮裡的,現在有很多地方都把這個東西寫成是螭首,這其實是不對的!(螭首的介紹我在其實文中特別介紹)這個建築的神獸,很容易搞錯!《說文》:「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廣雅》中記載:「有鱗曰蛟龍,有翼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這裡說的很清楚了,螭是無角的。而趴蝮是有一對角的!故而我認為,有角的是趴蝮,無角的是螭首!而上面的神獸明顯有角。下面的神獸沒有角。
我才是沒有角的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