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產生的假說,也許是真的如此魔幻

2020-09-04 經常用了


423頭條知識節#

引力為何這樣強大,它能牽引行星運轉,然而它又是那樣微弱,連一個簡單的電冰箱磁鐵就能抵禦它的吸引?這一疑問長期困擾著物理學界:我們最權威的理論不能解釋為什麼引力比其他基本力,電磁還要微弱?

100多年前人們知道有磁力和電力,電力和磁力都有斥力和引力,但人們當時還是不知道怎麼把兩種力統一起來.統一的意思是用一個數學框架去描述.當時人們知道有電場和磁場,也知道電場和磁場怎麼相互影響.後來有了狹義相對論,人們才知道電場和磁場並在一塊兒可以統一成電磁場,電磁場在Lorentz變換下有著非常簡潔的性質,而且原來描述電磁場的方程也可以用異常簡潔的方法證明出來.所以從現在看來,電場和磁場只不過是電磁場的一些分量而已,並非基本的量.


人們現在知道有強相互作用,夸克之間相互作用,由膠子傳遞,弱相互作用,beta衰變,輕子間相互作用,由W,Z 玻色子傳遞,電磁相互作用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由光子傳遞,和引力作用.電磁相互作用。上世紀60年代,人們認識到電磁相互作用可以跟弱相互作用統一起來.兩種場遵循SU(2)*U(1)規範對稱性,並且發生了混合,就成了我們知道的弱場(W,Z)和電磁場(光子).強相互作用尚未進入統一之列.當前描述強作用的叫量子色動力學(QCD),是一種基於稱為「顏色」的量子數的SU(3)理論.有理論試圖將強相互作用,和弱電作用統一,叫做大統一理論(GUT),比如SU(5)理論,這種理論預言重子數不守恆的過程(質子衰變),但現在被實驗否決。歸納起來,統一就是要把原先分散的作用用一個數學框架描述.這個數學框架往往有某種對稱性.

至於那個最不聽話的引力,目前無法自恰地將其納入量子理論的範疇中.我們有廣義相對論,對宏觀的引力描述非常準確,但是對引力的微觀行為還一無所知.除了理論上的困難,實驗上要觀察到量子引力行為也極端困難,除非引力的量子行為跟宏觀行為有巨大的不同,比如如果存在微觀的額外維度,引力在量子效應可能回比直接從宏觀估計的要大許多.現在普遍認為在Plank能標下(10^19GeV)引力和其他相互作用是統一的.會有某種「終極理論」可以描述統一起來的相互作用.我們現在的標準模型很顯然只是一個低能下近似正確的有效理論.


究竟引力如何產生的?牛頓也回答不出如何產生這個問題。這也是愛因斯坦花了三十年時間,最後遺憾而去,未能解答的問題。目前無數的量子物理家們,弦理論家們,都視這題為目前物理界的終極理論。因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需要: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萬有理論/一切的理論。

宇宙有四種基本力,也就是物質間最基本的相互作用:

(1)電磁相互作用

(2)強相互作用

(3)弱相互作用

(4)引力相互作用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後,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粒子,完全的證實了Standard Model標準模型。這個模型概括解釋了強核力、弱核力和電磁力的基本組成和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用單一理論來解釋這三個相互作用如何產生,就是Grand Unified Theory大統一理論。這也算是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物理界最大的成果。


不過,目前還沒能把引力一起統一解釋。所以還需要更上一層的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萬有理論/一切的理論,來把這四力都統一了,才能知道引力到底這如何產生的。雖然沒有人可以說他們知道答案,不過目前有些非常有趣的假說。

Theory of Everything 萬有理論可以算是目前物理學的終極目標。而我們熟悉的兩個物理理論系統:

(1)量子力學

(2)廣義相對論

就是有可能解釋萬有理論的兩個競爭者。它們其實是競爭對手,因為兩個理論雖然都有潛力在未來達成萬有理論,不過以目前的定義,是不可能兩者皆對的。確切的說這兩個被視為二十世紀物理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個理論不可能兩者皆對。

不過目前應用物理上來說,這還不是問題。因為一個是微觀,一個是宏觀,由於應用相差大,所以可以分開解釋。雖然兩個都在目前的實驗上來說,已被反覆的驗證了,真不好說哪個對哪個錯,不過目前的解釋非常「亂」,並不完美,並不是統一的萬有理論。但是未來有可能改變它們的定義,來容納對方。反正現在只能說兩個都只解釋了宇宙奧秘的一部分。


量子引力是量子力學試著解釋引力,以及想辦法結合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理論。其中一個概念是graviton引力子,是一個假設的基本粒子。如果引力子真的存在,它不會有質量或電荷,並且是引力的產生源。不過這個假設理論,雖然可以完美的解釋引力來源以及完成萬有理論,還是有非常大的實驗證實問題的。可以說基本上不可能測到。有很多基本上的物理問題導致實際測量幾乎不可能。而在科學上,不可能實驗證實的理論,不是個好理論,不過這也並不代表這個假設不對。只能說我們有可能無法驗證。

說到萬有理論,不可能不提到String Theory弦理論。因為它是目前最被看好的,或許可以最終達到萬有理論境界的理論。而且,弦理論給出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結合的可能性。弦理論有非常多的子理論,比較難以說清楚。基本上都是說宇宙剛開始的時候,宇宙四力都是一個統一的基本力。所有的粒子在最最小的微觀大小裡:普朗克長度,都有不同在振動的弦。根據這些弦不同的振動,而產生了不同的粒子的質量以及相互作用。


還有必須要說到的是Loop Quantum Gravity圈量子引力論。以前這個理論跟弦理論水火不容。不過近年也有結合兩個理論的子理論了。和弦理論一樣,圈量子引力論也在嘗試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所以它跟弦理論都是比較有名的試著解釋量子引力的競爭者。圈量子引力論的基本概念是宇宙時空本生就是量子化的,普朗克長度大小的粒狀。宇宙就好像一圈圈織在一起的。引力就是有某種特徵的圈圈而引起的。

在《生活大爆炸》裡, Sheldon相信的是弦理論,而他的死對頭Leslie Winkle就是圈量子引力論派的。其它試著解釋引力來源,以及想成為萬有理論的假設和理論實在是多的數不過來。很多都有部分交疊的概念,而有些卻有互相有矛盾的假設。到底那個理論才可以最終升華到萬有理論的地位,那就不知道了。或許我們這一代就有可能知道,或許永遠都解不了這個宇宙奧秘。


​在一座古堡的門前站著一個人,然後鏡頭對著她的眼睛,慢慢地鏡頭越拉越遠,然後鏡頭超出了地球,鏡頭裡面逐漸出現了太陽系、銀河系、宇宙和宇宙中無數的星系,之後鏡頭繼續拉遠,宇宙的星系變成無數的亮點在慢慢地變小,隨後密密麻麻的亮點慢慢消失,亮點消失的時候鏡頭裡面出現了一個個細胞,這些數量眾多的細胞在鏡頭不斷地拉遠中變小,從細胞變成了組織再變成身體某個部位,最後鏡頭中返回到了站在古堡前的那個人,最後定格在那個人最初的狀態,這個似乎在向我們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是沒有界限的,微觀世界隱藏著宏觀世界,宏觀世界就是微觀世界的體現,換句話說,如果把人類的細胞放大1000萬倍,它其實就是一個微型宇宙。

如果這個猜想是正確的話,那麼從本質上講,我們這個世界可能就沒有生命與非生命之分了,要麼整個世界都是生命、要麼整個世界都是非生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生命本質上就是由非生命的物質組成的,比如人類就是由非生命物質的原子構成的,而這些原子也能夠構成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既然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那麼像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這些非生命物質可能與人類這種生命物質存在某種密切的聯繫,我們判斷生命與非生命物體的界限是什麼?最顯著的區別就是物體本身是否可以自己產生運動。

如果說像巖石、沙子這些物體不是生命物體還說得過去,因為它們根本不會自己產生運動,但是像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宇宙也是非生命物體,可能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因為不管是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它們都可以自己產生運動,像地球的自轉、太陽系的公轉、宇宙的膨脹等,這些運動可能就是宇宙的「生命活動」!不過科學家認為宇宙這些運動其實都是引力在起作用,也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這個不可否認,關鍵是萬有引力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牛頓告訴我們宇宙存在萬有引力,但是沒有告訴我們引力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由於無法解釋萬有引力如何誕生,因此是否可以把宇宙存在的各種天體運動看作是它們的「生命特徵」呢?人類無法解釋引力如何誕生,就好比無法解釋人類意識是如何誕生的一樣,我們認為意識就是生命特徵,為什麼不能把引力也當作是一種生命特徵呢?就是引力這種「生命特徵」在維持宇宙各種各樣天體自發地運轉,猶如意識讓人類產生各種自發的生命活動一樣,這兩種是不是存在驚人的相似點。前面說過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是沒有界限的,微觀世界隱藏著宏觀世界,宏觀世界就是微觀世界的體現,按照這個猜想,宇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地球是宇宙身體某個小生命體,而人類只不過是寄生在地球這個小生命體內的細菌。

人類無法認清宇宙真相就好比人體內的細胞無法認清人體一樣,因為相對於人體來說,細胞實在太渺小了,而對於宇宙這個巨大生命體來說,人類同樣渺小的連細胞都不如,這也是人類至今也無法弄清宇宙到底是一個什麼物體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宇宙還真有可能是一個生命體,宇宙中各種天體自發的運動其實是宇宙的生命活動,宇宙膨脹其實是宇宙在呼吸,這就可以很好解釋為什麼無法找到引力誕生的原因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生命活動,如果說宇宙是一個生命體,那地球就是宇宙身體某個部位,而人類是寄生在這個身體部位的細菌。


不僅如此,科學家似乎還發現了地球可能是一個生命體的證據,根據衛星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地球大氣層存在周期性地膨脹收縮,就像人類肚子呼氣、吸氣那樣有規律的膨脹收縮,周期性為9天,也就是大概每9天地球大氣層會膨脹一次,然後再過9天會收縮一次,像極了人類在呼氣和吸氣,人類呼吸只需要1-2秒,為什麼地球呼吸需要18天那麼久?因為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比人類大了幾千萬倍,如果按照人類的呼吸頻率,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所以18天呼吸一次也符合常理,畢竟地球那麼大。

除了「呼吸」以外,科學家還疑似探測到地球存在像生命那樣的心跳特徵,通過地震儀的探測,科學家發現地球巖層也存在有規律地類似心跳的特徵,大概每6分鐘左右跳動一次,與人類心臟跳動頻率非常相似,難道那就是地球引力的「心跳」?

原創首發。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150個星系中發現「修正引力」的證據,或能挑戰暗物質假說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假說,用於解釋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一些怪異現象--但它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基本上,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但瑞士天體物理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星系團的旋轉速度比它們的引力應該允許的要快得多,基於它們可見物質的質量。茲威基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星系團所包含的質量比我們能看到的要多得多,他將其稱為暗物質。
  • 天文學家在超過150個星系中發現「修正引力」證據 或能挑戰暗物質假說
    天文學家在超過150個星系中發現「修正引力」證據 或能挑戰暗物質假說(神秘的地球現在,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在超過150個星系中發現了「修正引力」這一長期存在的替代模型的證據。暗物質的概念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提出來的,以回應與牛頓引力定律相悖的天文觀測。
  • 科學家在150個星系中發現「修正引力」的證據 或能挑戰暗物質假說
    ',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暗物質的概念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提出來的,以回應與牛頓引力定律相悖的天文觀測基本上,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但瑞士天體物理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星系團的旋轉速度比它們的引力應該允許的要快得多,基於它們可見物質的質量。
  • 引力假說可能成為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是量子塌縮的...
    引力曾經一直是量子理論界認為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然後這一假說遭到了質疑,最近有科學加提出,引力假說可能是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可能是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
  • 魔幻2020,聊聊「蓋亞假說」
    2020.2.12 發布第 23 篇文章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剛一開年,澳洲山火接連暴雨、非洲蝗災接連未知病毒、中國新冠疫情肆虐、巴西新發現雅熱病毒、美國流感、加拿大雪災、菲律賓火山爆發……2020年,真的挺有末日感的
  • 真的是時空彎曲產生引力嗎?
    導讀:真的是時空彎曲引力嗎?這個問題不值得懷疑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這是一種迷惑,是一種引力「假象」。所以說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對的理論,卻解釋錯了,就是不能用時空彎曲解釋引力的成因!F直接就代表的是引力!愛因斯坦場方程中那個是引力「F」?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贊同引力是由時空彎曲產生的。而是把引力產生的根源歸結為時空,即右邊的質量分布項,但它表示的是時空分布,即時空場。說到時空場,我問你一個問題:引力場和電磁場有什麼不同?我的意思是引力場和電磁場哪個是平直的場,哪個是彎曲的場?這個問題絕對有意思,你慢慢想。
  • 為什麼會產生引力?
    引力是自然界中已知存在的四種基本力之一,另外三種分別是主宰電、磁和光的電磁力,以及在原子核中的微小距離內起作用的強、弱核力。在這四種基本力中,引力是最弱的一個。一塊磁鐵很容易把一根針從桌上吸引上來,即使整個地球的質量都在把針往下拉。從牛頓時代開始,我們對引力的認識就一直在進化,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 引力假說可能無法解釋量子態塌縮
    物理學家對此有爭論,他們提出的一種解釋是引力假說。 但根據義大利 Gran Sasso 國家實驗室的一項研究,引力不太可能是量子塌縮的原因。 引力假說來自 1960 年代的 Károlyházy Frigyes 和 1980 年代 Lajos
  • 殺死「薛丁格貓」的,可能並非引力假說
    物理學家曾提出一種引力假說來做出解釋,但根據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的一項研究,引力不太可能是量子坍縮的原因。讓我們從理論界一直存在的爭議說起。另外,多個受同一引力場影響的粒子也會以同步的方式一起向外輻射光子,而如果實驗能觀測到的光子數與彭羅斯的理論預期相符,那粒子疊加態的坍縮就很有可能是由引力造成,而非其它因素。實驗中,研究人員將一個咖啡杯大小的鍺晶體用作探測器,通過其與 X 射線和伽馬射線的相互作用(產生電信號),從鍺原子核中的質子中檢索過量的 X 射線和伽馬射線。
  • 殺死「薛丁格貓」的,可能並非引力假說
    物理學家曾提出一種引力假說來做出解釋,但根據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的一項研究,引力不太可能是量子坍縮的原因。讓我們從理論界一直存在的爭議說起。另外,多個受同一引力場影響的粒子也會以同步的方式一起向外輻射光子,而如果實驗能觀測到的光子數與彭羅斯的理論預期相符,那粒子疊加態的坍縮就很有可能是由引力造成,而非其它因素。實驗中,研究人員將一個咖啡杯大小的鍺晶體用作探測器,通過其與 X 射線和伽馬射線的相互作用(產生電信號),從鍺原子核中的質子中檢索過量的 X 射線和伽馬射線。
  • 引力假說可能無法解釋量子態塌縮
    物理學家對此有爭論,他們提出的一種解釋是引力假說。引力假說來自 1960 年代的 Károlyházy Frigyes 和 1980 年代 Lajos Diósi。牛津的著名數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支持這一假說,認為它消除了所謂測量導致塌縮的人類中心論,他說塌縮發生在物理學中,而不是因為有人來看它
  • 我對科學假說的認識軌跡
    我又反覆考慮了好多天:認為根本不存在時空隧道,而是愛因斯坦給我們樹立了一個錯誤的時空概念;光速飛行器即使看到以前及未來社會,也不會是真的,應是虛幻世界,但還是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若可準確知道以前及未來,就能真正地達到為人類趨吉避兇的目的。東方哲學宇宙生成論是什麼樣的,接著想。我們大家都聽說過一陰一陽之謂道和老子提出無生有。我認為有就是看到的光。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從萬有引力理論到廣義相對論
    萬有引力在幾個世紀以前,牛頓首先發現了萬有引力,他認為引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天上所有的天體之間都存在,並且也正是引力維繫了天體的運行,牛頓甚至給出了萬有引力的計算公式,然而他卻沒有給出引力是如何產生這個根本性的問題的答案。
  • 黑洞假說成立嗎?《物道理論》提倡假說但不提倡用假說去推論假說
    所謂的「發現」其實是建立在假說的基礎上。它是從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來,將物件的逃逸速度設為光速,配合萬有引力常數及天體質量,便得出其史瓦西半徑。現代科學在史瓦西半徑基礎上提出黑洞理論,認為黑洞是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天體,所有的物理定律遇到黑洞都會失效。它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
  • 最新觀測: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暗物質假說都受到挑戰!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假說,用於解釋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一些怪異現象--但它不是唯一的可能性。
  • 光的明暗相間條紋是引力作用產生的
    由於自然科學發展的局限,牛頓的時代還認識不到光可以在引力作用下彎曲(發生偏轉),直到上個世紀科學家才在實驗中證實了這一點。就在西方物理學解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和延遲選擇實驗陷入迷茫之際的時候,我們認為是時候重振光的微粒假說,殺出一條血路、開創一條新路了。
  • 「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密度比較大的微粒把附近密度比較小的微粒吸引過來,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巨大團塊,成為引力中心。在微粒之間還有斥力(這是根據哲學觀點設想的一種力),有些向引力中心運動的微粒,在斥力作用下,會圍繞引力中心做圓周運動,這種微粒在吸引周圍微粒過程中不斷成長。引力中心體形成太陽,在引力中心不同距離地方的聚集物形成行星,行星周圍可能形成衛星。康德曾經說過,只要給我物質,就能夠造出宇宙來。
  • 對地幔柱假說的重新評價也許是當今地球科學爭論最激烈的問題
    對地幔柱假說的重新評價也許是當今地球科學爭論最激烈的問題.儘管如此,需要對地幔柱假說進行重新評價的根本原因對大部分學者而言並非十分清楚.主要原因可歸結為:(1)許多觀察與地幔柱最初模型的預測結果不符.(2)地幔中產生熱地幔柱所需要的那種對流可能並不存在.
  • 稀有地球假說
    人類如此孤獨?我們之前,在探討,人類為何無法發現外星人的視頻之中,曾經提到過許多種可能性,其中有一個觀點,被稱之為稀有地球假說。,都極其罕見,極其稀有的行星,縱觀整個宇宙,可以產生複雜生命的星球,也許,只有地球一顆。
  • 五大知名假說之一,情景假說,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
    我重點關注了五大假說。對於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我建議你們不要去看教科書,而是去讀幾本非專業的書籍。據我所知,在這裡看文章的各位,都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智者,而且根據我的經驗,這門課99%的學生都可以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學好這門課,所以,實際上這門課主要是依託於課上的學習,圍繞著這五大假說進行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