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兩種(或三種)液態物質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時,組成一種具有固定沸點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加熱至沸時,在氣液平衡體系中,氣相組成與液相組成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使用分餾的方法將其分離成純的物質,這種混合物稱為共沸混合物或恆沸點混合物。共沸點低於混合物中任一組分的沸點者稱為低共沸點混合物,共沸點高於混合物中任一組分的沸點者稱為高共沸點混合物。在有機物中,以低共沸點混合物較為常見。
共沸蒸餾在實驗室及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相當廣泛。例如,用於除去溶劑中的水分,除去反應過程中所生成的水,使反應向有利於生成產物的方向移動(如酯類的製備);分離、精製各種物質等。
圖1是實驗室常用的幾種共沸蒸餾裝置,在反應器與回流冷凝管之間安裝了一個液體分離器(或稱分水器),利用共沸現象在反應過程中不斷分離和移走某一液體組分。使用這些分水裝置,不僅能測量蒸出的水量,而且也可以觀察分出水的情況及判斷反應終點。
圖1常用共沸蒸餾裝置
利用共沸蒸餾的方法除去某些有機溶劑中的水,一般是加入一種能與水形成低共沸點混合物,且蒸出冷凝後又與水不混溶的物質,也稱「水夾帶劑」。常用的水夾帶劑有苯、甲苯、二甲苯、氯仿和四氯化碳等,後兩者比水重。圖2(a)適用於使用比水輕的夾帶劑,可分出重組分的液體;圖2(b)使用比水重的水夾帶劑時,適於要求分出輕組分的液體。
(a)適用於分出重組分的液體(b)則適於要求分出輕組分的液體
圖2共沸蒸餾裝置
圖3常用的幾種分水器
圖4裝置搭建實例圖
如用工業乙醇製備無水乙醇時,可在95%的工業乙醇中加入一定量的苯,然後蒸餾此混合物。最早被蒸出的是水—乙醇—苯的三元共沸混合物(64.9℃),當體系中的水被全部蒸出後,在蒸出溫度升高至68.2℃時,蒸出乙醇—苯二元共沸物,最後蒸出的便是無水乙醇(78.3℃)。有時,當加入第三組分後可形成新的二元共沸混合物,蒸餾時可分出原混合物中的某一組分。
如在甲苯及醋酸的共沸混合物中(共沸點,105.4℃)加入水,則蒸餾時首先被蒸出的是甲苯與水的共沸物(81.4℃),最後才蒸出不與水形成共沸物的醋酸。
請掃描二維碼,關注 豐盛堂基礎化學實驗室
安全實驗,快樂探索
我們歡迎您留下您的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