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王小龍)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日前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發現,為數不多的幾個基因決定了長頸鹿的外形特徵,而這極有可能是其為適應環境進行演化的結果,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上。
長頸鹿有個不太為人所知的親戚名叫霍加狓。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最晚發現的一種大型陸生動物,直到1901年才由英國探險家亨利·約翰頓發現並確認。雖然霍加狓有著和長頸鹿很像的短角以及長舌頭,但其身高一般不足兩米,相比動輒五六米高的長頸鹿矮了不少。不少科學家認為,霍加狓是由中型食草動物過渡到長頸鹿進化過程中間產物。
為了弄清長頸鹿與霍加狓之間身高差異的秘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道格拉斯·凱文納和非洲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莫若斯·阿格巴與他們的同事,對兩頭來自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和美國納什維爾動物園的雌性馬賽長頸鹿,以及一頭來自美國白橡野生動物園的雄性霍加狓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對長頸鹿科動物進行測序,這尚屬首次。
通過對兩種動物以及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進行對比,研究人員發現長頸鹿的長脖子與霍加狓的短脖子之間的區別,與兩組蛋白質的變化相關。其中,一組控制身體和四肢發育的基因表達過程,另一組控制生長因子基因的表達。鑑於許多這些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也調節心血管發育,長頸鹿不同尋常的身體形狀很可能與其適應獨特體格的生理循環系統的演化也有關係。
研究人員稱,該研究從遺傳上加深了人們對長頸鹿獨特的體形和生理特徵演化過程的了解,有助增進對蹄類動物演化的認識。此外,這項工作對長頸鹿和霍加狓的保育也有所幫助。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 王鳳枝_NT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