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抗日本侵略者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日本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制服一個日本兵需要三個士兵才行,這是楊成武司令員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不禁會發出疑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懸殊的差距呢?
首先,日軍裝備好。和拿著刀槍棍棒上戰場的中國士兵比,日本人的裝備算得上十分先進了,就拿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三八大蓋來說吧,和我軍進行貼身戰的時候明顯佔了上風,裝上刺刀的三八大蓋比我們中國士兵的步槍長了約有12釐米,日軍武器長度達到了一米八,在進行白刃戰的時候,雙方同時揮刀相向,日軍的刀也會比我方的刀先刺中目標,遠程武器缺失,近身肉搏不佔優勢,只能靠著大無畏的勇氣衝上去了。
其次,日軍士兵訓練有素,吃得飽穿得好。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時我國有許多十多歲的少年也拿起了刺刀衝向了敵人,還有許多幹了半輩子農活的農民,和保家衛國相比,全民參戰看起來也是應該的,畢竟國要是沒了,家又怎麼可能存在呢?
這部分人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就匆匆參軍,和日本軍人相比就顯得太小兒科了,日本軍人不像我軍一樣面黃肌瘦,所以日本士兵的力量也很大,日本在發動戰爭之前就經過了長期的謀劃,提前開始訓練士兵,準備物資,他們的白刃戰訓練已經形成系統化,他們曾經評價我軍的戰士:連刺刀的基本姿勢都不知道,還把刺刀當槍用呢?
劉汝林是一位抗戰老兵,他在加入革命隊伍以前是一位少林武僧,從小就在少林寺長大,練了一身功夫,據他回憶,在第一次和日本人拼刺刀的時候,自己剛刺出一刀,日本鬼子反手一刀就讓自己的手掌發麻,由此可見他們的力量有多大,儘管有種種困難,我軍還是靠著無畏的精神,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