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肺炎疫情的爆發讓蝙蝠成為人人喊打的可惡生物,但實際上,蝙蝠也是人類的好幫手。另外,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少蝙蝠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有的正逐漸消失。
自2003年非典過後,蝙蝠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17年後的2020年,蝙蝠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裡,人們對它們發出了嚴厲聲討,甚至有人叫囂著應該殺滅所有的蝙蝠,免得它們再次禍害人類。
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何10多年過後蝙蝠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原因與17年前幾乎相同,那便是人們認為蝙蝠又傳播了病毒,而且這次的病毒來勢洶洶,擴散極快,沒過幾天,全國多地便都被籠罩在病毒的陰影之下,武漢更是直接宣布封城,不允許外地人員隨意進入,也不允許本市人員隨意出城,除非有非常特殊且緊急的事情。
疫情的爆發讓人們對蝙蝠充滿怨懟,甚至想除之而後快。事實上,若想減少病毒的傳播,最應該行動起來的是人類,人類應該管好自己的嘴,也要管好自己的手,不要捕捉蝙蝠,更不要食用蝙蝠。如果只是粗暴地殺害蝙蝠,不僅會破壞生態平衡,還可能會促進病毒的傳播。
雖然在很多人眼中,蝙蝠是可惡的,它多次陷人類於病毒之中。但是,客觀地說,蝙蝠並不討厭,它們的作息本就與人類不同,它們本不會與人類有過多接觸,只是部分貪婪的人打破了人與蝙蝠之間的平衡。另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多種蝙蝠瀕臨滅絕,它們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以亞洲為例子,據統計,亞洲地區生活著超過440種蝙蝠,其中有7種是極危動物,有15種是瀕危動物,還有44種是易危生物,這裡加起來共66種,種類之多,令人驚訝。尤其是生活在泰國與緬甸的凹臉蝠,它們身形嬌小,非常脆弱,難以抵擋來自人類的刁難。
研究員Soisook表示,凹臉蝠體重僅兩克,相當於兩顆彩虹堂的重量,身體長度接近大拇指,若不仔細觀察,可能會以為出現在洞壁上的只是一個小黑點,完全想不到它是一個生命。
科學資料顯示,凹臉蝠曾被認定為瀕危動物,後因新物種的出現更改為易危動物。不過不管怎麼說,凹臉蝠依舊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統計數據顯示,1997年至2008年,科研人員探訪了數個洞穴,在泰國的44個洞穴與緬甸的洞穴內找到約1萬隻蝙蝠。
從數量上來看,凹臉蝠的數量不算少,但它們的生存能力與生存狀況讓科研人員頗為憂心。外型嬌小的它們十分容易受到人類的影響,在一些地方,和尚、吸毒者、遊客等會貿然闖進凹臉蝠的洞穴中,給凹臉蝠的生存帶去諸多不良影響。
因為很多人都對這種外形特殊的動物充滿好奇,所以便有旅行團想將凹臉蝠生活的洞穴打造成展覽景點。這樣一來,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公司肯定會對洞穴進行改造,這雖然方便了遊客,但是可能陷凹臉蝠於危難之中。
因此,要想保護這個特殊物種,相關組織和機構還得從多方面著手,不僅要保護它們的棲息場所,還要關注它們的覓食場所,儘量減少它們的生存壓力及生存負擔,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真正做到與蝙蝠和平共處。
看到此,對於凹臉蝠, 你有什麼看法?你是否為它們感到擔憂?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