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麻雀算得上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動物了,但是路上卻幾乎沒有看過麻雀屍體,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作為一個南方銀,我看到最多的動物屍體可能是蟑螂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會見到動物屍體的。
那麼那些死去的麻雀都去哪裡了呢?
麻雀的生活習性
麻雀隨處可見和它們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徵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麻雀的分布非常廣泛,無論是在高原、山地還是平原、丘陵,都有麻雀的棲息地。而且麻雀最喜歡的就是在有人類的地方聚集,因為它們生性活潑,好奇心很強而且膽大,所以麻雀很經常會在人類的房屋上去築巢。
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所以我們也很經常看到成群結隊的麻雀在一起生活,團結精神幫助麻雀們有效地抵禦了敵人的入侵。
為麻雀正名
麻雀曾被當作「四害」而全國範圍內進行清掃,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會影響農業生產,所以當時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打麻雀運動。麻雀真的差點被打滅絕了,還好及時醒悟過來,否則我們現在可就看不到麻雀了。
與四害恰恰相反,麻雀實際上是益鳥,在春夏的時候麻雀由於繁殖需要大量的營養,所以會以昆蟲為食,但是到了秋冬之後,由於昆蟲的數量開始減少,所以麻雀只能吃食物的種子和草籽。但是麻雀對人類造成的損失還是很小的。所以整體上來說麻雀是益鳥。
麻雀的壽命
麻雀的自然壽命的話可能會是5-10年,但是在野外能夠壽終正寢的麻雀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麻雀可能遭遇意外死亡了,比如被捕食者吃掉了,或者遭到人類的傷害等等。那麼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麻雀的屍體呢?死去的麻雀都去哪裡了呢?
首先,麻雀的個頭非常小,可能就15釐米左右,即使真的有麻雀的屍體出現,它可能很快就被車輪壓過,被人踩過,然後就四分五裂了。也就是說在繁忙的現代社會裡,麻雀的屍體即使存在也很快就會被破壞,所以即使有,人們也分辨不出來。
其次,麻雀在死亡前會找到一些比較隱蔽的場合。所以它們很可能就悄悄地在自然環境中消解了,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環境並不是只有人類的,還有非常多其它的動物。麻雀屍體可能被有的動物發現了,然後啃食了,然後進一步被微生物給消化了。這個過程非常的隱秘,對於我們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最後,即使沒有被動物發現,麻雀也會慢慢被微生物給分解掉。這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實際上,分解者所做出的的貢獻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所以不僅僅是麻雀,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很少看到動物的屍體,除了被毒死的老鼠,被踩死的蟑螂,和被拍死的蚊子。其它動物似乎自然而然地存在,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消解在大自然中。源於自然,最終又回到自然。殘酷而浪漫。
小結:
麻雀並不算是一種長壽的動物,盛極一時,麻雀的數量非常之多,直到打麻雀運動對它們揮下了大錘。需要說明的是,麻雀並不是害蟲,比起蟑螂麻雀好太多了。嚴格意義上來說,麻雀還是益蟲。為什麼麻雀這麼多,我們卻看不到麻雀的屍體呢?
麻雀屍體肯定是有的,只是因為它們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被消化了。比如被它們的天敵咬走了,或者被微生物分解了,而這一系列的過程可能都非常隱秘地發生著。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