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能活多少年?為何感覺很少見到麻雀屍體?

2021-01-11 麥克斯韋妖妖靈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麻雀算得上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動物了,但是路上卻幾乎沒有看過麻雀屍體,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作為一個南方銀,我看到最多的動物屍體可能是蟑螂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會見到動物屍體的。

那麼那些死去的麻雀都去哪裡了呢?

麻雀的生活習性

麻雀隨處可見和它們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徵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麻雀的分布非常廣泛,無論是在高原、山地還是平原、丘陵,都有麻雀的棲息地。而且麻雀最喜歡的就是在有人類的地方聚集,因為它們生性活潑,好奇心很強而且膽大,所以麻雀很經常會在人類的房屋上去築巢。

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所以我們也很經常看到成群結隊的麻雀在一起生活,團結精神幫助麻雀們有效地抵禦了敵人的入侵。

為麻雀正名

麻雀曾被當作「四害」而全國範圍內進行清掃,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會影響農業生產,所以當時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打麻雀運動。麻雀真的差點被打滅絕了,還好及時醒悟過來,否則我們現在可就看不到麻雀了。

與四害恰恰相反,麻雀實際上是益鳥,在春夏的時候麻雀由於繁殖需要大量的營養,所以會以昆蟲為食,但是到了秋冬之後,由於昆蟲的數量開始減少,所以麻雀只能吃食物的種子和草籽。但是麻雀對人類造成的損失還是很小的。所以整體上來說麻雀是益鳥。

麻雀的壽命

麻雀的自然壽命的話可能會是5-10年,但是在野外能夠壽終正寢的麻雀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麻雀可能遭遇意外死亡了,比如被捕食者吃掉了,或者遭到人類的傷害等等。那麼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麻雀的屍體呢?死去的麻雀都去哪裡了呢?

首先,麻雀的個頭非常小,可能就15釐米左右,即使真的有麻雀的屍體出現,它可能很快就被車輪壓過,被人踩過,然後就四分五裂了。也就是說在繁忙的現代社會裡,麻雀的屍體即使存在也很快就會被破壞,所以即使有,人們也分辨不出來。

其次,麻雀在死亡前會找到一些比較隱蔽的場合。所以它們很可能就悄悄地在自然環境中消解了,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環境並不是只有人類的,還有非常多其它的動物。麻雀屍體可能被有的動物發現了,然後啃食了,然後進一步被微生物給消化了。這個過程非常的隱秘,對於我們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最後,即使沒有被動物發現,麻雀也會慢慢被微生物給分解掉。這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實際上,分解者所做出的的貢獻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所以不僅僅是麻雀,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很少看到動物的屍體,除了被毒死的老鼠,被踩死的蟑螂,和被拍死的蚊子。其它動物似乎自然而然地存在,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消解在大自然中。源於自然,最終又回到自然。殘酷而浪漫。

小結:

麻雀並不算是一種長壽的動物,盛極一時,麻雀的數量非常之多,直到打麻雀運動對它們揮下了大錘。需要說明的是,麻雀並不是害蟲,比起蟑螂麻雀好太多了。嚴格意義上來說,麻雀還是益蟲。為什麼麻雀這麼多,我們卻看不到麻雀的屍體呢?

麻雀屍體肯定是有的,只是因為它們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被消化了。比如被它們的天敵咬走了,或者被微生物分解了,而這一系列的過程可能都非常隱秘地發生著。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麻雀能活多少年?怎麼沒見過麻雀屍體?
    很多人從小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各種各樣的鳥都有見過,其中麻雀尤其多,這種小鳥的羽毛一般是黑棕色,且帶著一點斑點,經常嘰嘰喳喳的聚在一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生活中很少發現麻雀的屍體,這是為什麼呢?麻雀能活多久呢?難道它們都是「高壽」的鳥嗎?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在大家的印象中,動物的體型和壽命大致是相關的哦,比如朝生暮死的蜉蝣只有幾個小時的壽命,還有各位看都毛骨悚然的老鼠,大概是1-3年,而大象壽命則是80年左右,藍鯨的壽命則可能超過100年!那麼麻雀的壽命是多久呢?
  • 麻雀隨處可見,可為什麼麻雀的屍體難以見到?
    麻雀可能是我們最常見到的一種鳥類了,它們分布範圍非常廣,種類也非常多,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見到的都是活蹦亂跳的麻雀,很少見到死亡的麻雀,那麼問題來了,麻雀死亡後,它們的遺骸去哪裡了?它們又能活多少年呢?麻雀麻雀的體型較小,體長只有14公分左右,體重只有30克左右。體型較小的它們為了維持體溫,對食物的需求量很大,每天都要外出覓食。
  • 為什麼很少能看到死去的麻雀?它們壽命是多少?看完總算明白了
    說到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鳥類,那大概就是麻雀了吧,麻雀天生就喜歡在天然或者人工形成的孔洞中築巢,所以在人居住的環境裡很多地方都能被它們所利用。而麻雀是一種氣性很大的動物,因為一旦被人類捕捉就會選擇斷食斷水,因此大家想要家養麻雀是很困難的,那麼麻雀的壽命有多長呢,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呢?
  • 麻雀壽命有多長?為什麼卻很少看見它們的屍體?
    麻雀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尤其在農村,我們更能見到它們的身影。麻雀它是文鳥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它們分布十分廣泛,無論平原,山地,丘陵,草原,農田等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自古以來都不害怕人類,而且還會多出現在人類聚集的區域如:城鎮,鄉村,房前屋後和路邊樹上等。
  • 為什麼平時很少看到死去的麻雀?
    麻雀選擇的覓食點一般為較為開闊的地帶,植物低矮的草地上,由於不同麻雀的生活習性,它們選擇的覓食點多處在距離人類聚集地較近的地方,但又不太重疊。所以,我們偶爾會看到集群的麻雀在附近覓食。麻雀的棲息點選擇性很多,麻雀本身是人類生活的伴隨物種,因此麻雀膽大易近人,但也擁有較高的警惕性,它們有時候會選擇在人類的屋簷下休息,佔據著燕子的巢穴,但大多數的麻雀選擇棲息在一些樹洞中,在樹上、土洞、瓦片縫隙中亦有分布。麻雀是留鳥,終年生活在特定的範圍之內,不隨季節移動,它們的壽命最長可以達到7年以上,但由於野外的生存環境影響因素太多,麻雀的壽命很少有超過七年的。
  • 小小麻雀到底能活多少年?為什麼從來都沒見過麻雀屍體?
    麻雀曾被當成四害之一,不過早已認識到了錯誤,而且民間的氣槍獵槍土銃都已經收繳徹底,再也沒有人跟麻雀過不去了,但相信大多數即使在農村生活的朋友,也比較少見到麻雀的屍體
  • 麻雀的壽命是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我們小時候的農村上,經常看到麻雀成群結隊地穿梭在竹林和森林之中,尤其是在曬穀物時,只要人離開一會,就會有很多麻雀來偷吃,但是麻雀的警惕性非常高,人稍微一接近就會飛走。
  • 網友問:麻雀的壽命是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那時候我們還會用棕樹須和馬尾,來編制一種綁腳套,放在麻雀經常出沒的地方,就很容易把麻雀套住,後來市場上有了專門捕捉麻雀的大網,而且捕捉麻雀的人也多了,近幾年農村上麻雀就少了很多,以前的農村四害反而變成了保護動物。麻雀的天敵麻雀以小蟲子和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在自然界中,麻雀的天敵有很多,比如老鷹、蛇、黃鼠狼等等,但是造成麻雀數量銳減的還是人類。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死去的麻雀?
    成年麻雀的壽命通常在7-8年左右,個別麻雀可以活到10年左右。為什麼我們很少見到死去的麻雀?既然麻雀的種類和數量如此之多,而且許多麻雀還主要棲息在人類居住地附近,那麼為什麼我們很少能夠看到死去的麻雀呢?原因有三點。
  • 樹麻雀住家裡 家麻雀在樹上—新聞—科學網
    ■趙序茅 麻雀由於太常見,很少有人關注它們的種類,以為見到的麻雀都是一個樣。事實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個種類,不過在中國卻並不「興旺」,僅有5個種類,即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中國只有5種麻雀,但全部見過的人又有多少呢? 說來也巧,麻雀是我在研究所期間認識的第一類鳥。
  • 以前麻雀是農村四害之一,現在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那時候我們還會用棕樹須和馬尾,來編制一種綁腳套,放在麻雀經常出沒的地方,就很容易把麻雀套住,後來市場上有了專門捕捉麻雀的大網,而且捕捉麻雀的人也多了,近幾年農村上麻雀就少了很多
  • 「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為何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哪去了?
    摘要:「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為何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哪去了?文/農夫也瘋狂大暑節氣到了已經有好幾天了,而在大暑節氣三候中的首候就是「腐草為螢」。如今,不僅在城市裡見不到螢火蟲了,就連在農村裡也很難見到螢火蟲了。就算是有,也只是零星幾隻螢火蟲,真的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那為何現在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了呢?它們哪裡去了呢?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天的夜晚,螢火蟲是真的太多了。當時也沒有路燈,有時候也常走夜路,居然能藉助於螢火蟲的光亮看得清楚露面。
  • 為何不讓「麻雀學校」飛起來
    原標題:為何不讓「麻雀學校」飛起來   日前,有媒體報導甘肅10人以下的「麻雀學校」(指規模小、條件差、人數少的學校)達3100餘所,這些學校的去留問題引起社會關注。這一問題在全國廣大農村地區具有普遍性,涉及數量巨大的偏遠貧困地區的群眾利益,需要慎重解決。
  • 千隻麻雀安家永陵路兩樟樹 居民稱它們生活很安逸
    其實,這個「小區」沒有真正的樓房,只是兩棵香樟樹,「業主」是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附近居民說,至少5年了,它們的生活過得很安逸。昨日,記者來到永陵路,對這些「業主」的居住滿意度進行調查,它們很健談,跟記者嘰嘰喳喳地擺了半個多小時的龍門陣。雖然我們互相都聽不懂,但看得出來,它們生活得很快樂。
  • 身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麻雀,在農民眼裡為何沒有燕子受歡迎?
    而在農村最常見的兩種鳥類,就是麻雀跟燕子,別看這兩種都是鳥類,可是在農民的眼裡卻截然不同,相比較煩人的麻雀,農民們似乎更喜歡燕子。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麻雀主要以穀物為食,自古麻雀就被人們冠名四害之一。
  • 飛進辦公室的麻雀
    這一飛,相當於撞玻璃,「啪」的一聲,麻雀弄出的聲響反倒嚇我一大跳。  有麻雀進屋,這已足夠讓我欣喜了。估計是一隻稚嫩的小麻雀,因為它不如其他飛進辦公室的麻雀老辣,那些麻雀見到陌生人就在屋內盤旋,飛得高,屋裡人夠不著,然後再找準一個出口從容鑽出去。  這隻小麻雀顯然缺乏經驗,誤把透明的窗戶當成了天空,直往上面撲。每撲一次,就碰壁一次。
  • 麻雀骨頭的硬度
    仔細辨識,哦,那是麻雀的叫聲。不知何時,幾隻麻雀光臨窗外,在那裡高興地交談著什麼。聲音絲絲縷縷,像一根棉花棒在掏耳朵,讓人痒痒的、酥酥的,直擊神經與心跳。久居都市,鳥聲漸遠。有時在公園裡和居民區裡,才看到被關進籠子裡的鳥兒在跳來跳去。偶爾飛過幾隻麻雀,或者見到幾隻麻雀嬉戲飛起,剎時會湧出久違的親切與兒時的懷想。麻雀,我們已經分開得太久太久。
  • 人類為何會懼怕人類的屍體,卻不怕別的動物的屍體,這是為何?
    我們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來形成我們現在的規模,相比起來,恐龍當年可是用了1.6億年進化。人類用來進化的時間可謂是太短了,但是為什麼我們人類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現在這樣的文明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容量,因為人類是第一個把大腦容量進化到這麼大的物種,我們的腦容量較大,並且可以製作工具,使用工具,而且還有一定的思維認知。
  • 「麻雀」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老農是這麼說的
    ,麻雀曾經被列為四害之一,被大肆捕殺。幾十億隻麻雀被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捕殺。但由此發生了許多觸目驚心的現象,樹木植被上害蟲瘋狂生長,莊稼上的害蟲也大幅度增長。許多專家呼籲停止消滅麻雀的行動,專家認為,麻雀雖然對穀類農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但它們吃害蟲更多,特別是哺育幼稚時專捕害蟲餵養幼稚,屬於功大於過。消滅了麻雀,對生態平衡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1959年11月,毛澤東終於說了: 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