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不可怕 但這三個要點必須知道!什麼樣算密切接觸?專家解答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國家衛健委19日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在第五版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對傳播途徑、臨床表現等內容進行修改細化。第六版方案有哪些新內容?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王凌航對最新版方案進行解讀。

  第六版診療方案增加了對氣溶膠傳播的嚴格限定,第一個是相對封閉環境,第二個是長時間暴露,第三個是高濃度的氣溶膠。

  Q:如何理解對氣溶膠傳播的限定?

  A:我們假象一種場景,當你進入一個沒有人的電梯,電梯之前搭載的乘客不停地咳嗽打噴嚏,沒有及時通風。你再進去的時候建議還是戴口罩,防範上一個可能的有呼吸道症狀的人電梯裡排出了大量的病原體而且沒有及時的通風,你會長時間暴露在比較高濃度的氣溶膠環境裡,有可能會構成傳播。

  任何的感染發生,不會看一眼、接觸一下就感染上,對於病原體入侵的途徑、數量、濃度、以及特定環境下是否採取了防護都有限定。我們大家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生活場景,按照原則做好評估。

  現在我們知道各種打車的平臺都有一句話,乘客上車一定要觀察司機是否戴好口罩,相對封閉的空間已經做好了雙向的防護。所以在這種環境相對是安全的。

  Q:對於在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來說,應該如何防範氣溶膠傳播?

  A:像護士在給危重病人吸痰的過程中,大量的分泌物出來,在短時間內形成氣溶膠,我們一定要戴防護面屏、N95口罩,嚴格防護面部周圍的空氣進入。做核酸檢測的時候,鼻咽拭子抵達鼻咽部時病人會咳嗽而且沒有戴口罩,採樣的過程中氣溶膠濃度相對較高。醫護人員一定要額外加強防護,全副武裝去採樣。

  Q:單位復工了,開會需要戴護目鏡嗎?需要注意什麼?

  A:氣溶膠傳播有很多條件限制的,公司復工以後戴口罩就可以了,護目鏡是不需要的,在疫情期大家在會議室聚集戴口罩是必須的。大家不要坐的太密集,保持空間開闊,保證一定的通風。在直接面對、直接噴濺的過程中護目鏡是必要的預防手段,在日常的民用生活空間不建議使用護目鏡。

  第六版診療方案將「呼吸道傳播和飛沫傳播是主要途徑」,改為「呼吸道傳播、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Q:什麼樣的接觸算是密切接觸?

  A:在臨床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很強烈的流行病學線索提示,聚集性病例,一般的接觸在理論上是存在的,但是真正的病例還是以密切傳播為主。所以在傳統的認知,即呼吸道傳播、飛沫傳播以外,加上了一條密切接觸。

  如果雙方都沒有戴口罩,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如果都已經戴了口罩,做到了雙向防護,安全性比以前明顯提高。

  Q:怎樣吃工作餐更安全?

  A:復工之後,大家吃飯的時候不能戴口罩,分時段去,儘量避免人群聚集。通過每個人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減少發病,為疫情的控制做貢獻。

  在醫院吃飯時,保證兩個分區,醫護人員的工作區域,叫汙染區。從汙染區撤下來的時候,嚴格控制,將所有的防護裝備在處理區處理完成後進入生活區。吃飯時儘量避免人群聚集。

  Q:在地壇醫院接收的病例當中做了中西醫結合的嘗試嗎?

  A:目前反饋回來的效果是,中西醫聯合治療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效果,包括世衛組織調查中國治療現狀的時候,也對中西醫治療的結果做了了解。

  Q:中藥治療顯現在什麼地方?

  A:中醫的靈魂是辨證論治。中醫其實很早以前就有隔離的意識,配合中草藥的應用,解決發燒的病人退熱,減輕咳嗽病人的症狀等。任何一個感染的發生都是病原和機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醫的靈魂是可以調整機體的免疫狀態。中西醫結合是一種特別好的思路,也是一種很好的臨床實踐。目前抗病毒治療沒有明確的藥物,中醫治療通過調節機體的功能,縮短恢復時間。

  任何一個疾病的處理尤其感染性疾病處理,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堅持抑制病原的同時提高免疫力,加速恢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如何判定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者?專家這樣說
    最近,我們一直聽到這樣一個詞叫「密切接觸者」,在流行病學調查當中,我們以這次的這個新冠病毒肺炎為例,像它的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什麼樣算密切接觸呢?對此,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現場工作組副組長潘浩表示,其實我們對病毒來講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在早期的時候,我們所有的科學家都不知道這個病是怎麼傳播,但是隨著對這個病越來越認識,對這個病知道它怎麼傳播以後,慢慢得就清晰了。到現在為止,我們基本上對這個病毒密切接觸者的概念也可以清晰地認識。
  • 什麼是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怎麼判斷?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指示,長沙疾控近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了 「緊急尋找新冠肺炎病例接觸者的公告」等消息,引發市民朋友的廣泛關注,「和新冠肺炎病例同乘就是密切接觸者嗎?」「還有什麼情況會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我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了,該怎麼辦?」接下來為您一一解答以上問題。和新冠肺炎病例同乘就是密切接觸者嗎?
  • 何為密切接觸者? 安徽專家解讀:八大場景須當心
    原標題:【江淮戰「疫」原創手繪】何為密切接觸者? 專家解讀:八大場景須當心相信不少人已經注意到,連日來,「密切接觸者」這個詞不斷在官方疫情通報中出現。
  •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專家這樣說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存在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後被確診,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15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5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根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密切接觸者指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4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4天開始,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有1米內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
  • 氣溶膠傳播,不必恐慌-虎嗅網
    大家的疑問,丁香醫生一一解答。什麼是氣溶膠?簡單地說,氣溶膠是一些在空氣中懸浮的超小顆粒,這些顆粒還可能引發疾病。要了解氣溶膠傳播,有必要先解釋下空氣傳播。但需要注意,氣溶膠是有可能隨空氣流動的,由於氣流方向不當,可導致汙染氣溶膠流向乾淨的區域。如果有居家隔離者,必須單間隔離,或處在全屋出風的位置,公共區域或其它房間自然通風時必須關閉患者所在屋子門窗。
  •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裡?衝洗馬桶也會產生氣溶膠?專家解讀...
    &nbsp&nbsp&nbsp&nbsp2月8日下午上海的新聞發布會上,專家強調,新冠肺炎傳播途徑除了直接傳播、接觸傳播,還有氣溶膠傳播。這讓很多人擔心,飄去飄來的氣溶膠,是不是一不留神就被吸入身體裡了,豈不是防不勝防。
  • 您了解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觸者嗎?
    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以下簡稱密接的密接)定義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首次接觸(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至被隔離管理前這段時間內,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觸)至該密切接觸者被隔離管理前,與密切接觸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接觸但未採取有效防護的人員。
  • 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什麼是氣溶膠?這要從馬屁和貧鈾彈說起
    在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強調進一步加強家庭內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那麼,氣溶膠到底是什麼?這要從貧鈾彈和馬屁說起!
  •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龐星火答疑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龐星火答疑 原標題: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存在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後被確診,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
  • CDC專家吳尊友談應對氣溶膠傳播 正確佩戴口罩 每天開窗通風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從理論上看,氣溶膠傳播新冠肺炎是有可能的,但其對流行的影響有限。從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總體流行特徵來看,我們尚未看到支持氣溶膠是新冠肺炎主要傳播途徑的證據。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飄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 國家衛健委專家曾光:高度懷疑「鑽石公主號」郵輪是氣溶膠傳播
    2月1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發文解讀《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其中提到關於氣溶膠傳播的修正,很可能是來自日本「鑽石公主號」。
  •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北京疾控回應了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存在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後被確診,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5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根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密切接觸者指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4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4天開始,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有1米內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
  • 不可忽略的數字:急劇增加的密切接觸者
    作為最易感染的人群之一,密切接觸者追蹤力度的加強和人數的增長,暗示了未來感染人數增加的壓力。隨著檢測手段效率的提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人數也與日俱增,這也帶來了湖北省和全國範圍密切接觸者人數的急劇攀升。另一方面,各地政府針對本地和外來人口管理排查的力度加強後,也讓更多密切接觸者被追溯到,這有效提升了疫情的防控效率,防止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 氣溶膠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在發布會上,衛生防疫專家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排洩活動也是牽扯到軟物質和複雜流體(液體和氣體)的力學過程,這些過程甚至可能比較劇烈,因此產生氣溶膠也是很自然的。氣溶膠的傳播距離之遠可能超過我們的想像。一個相關的研究證據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涉及437個馬場的馬流感傳播事件。這些馬場間距平均距離約為1公裡,最遠達13公裡。馬流感開始時,隔離政策的宣傳和執行都很到位,沒有馬與馬的近距離直接接觸,但仍發現很多馬被感染。
  • 對新增密切接觸實行集中隔離有五點好處
    導讀:按照重慶市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密切接觸者管理的通知》,新增密切接觸者必須集中隔離,此前居家隔離不到位和不具備條件的,也要集中隔離。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高超按照重慶市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密切接觸者管理的通知》,新增密切接觸者必須集中隔離,此前居家隔離不到位和不具備條件的,也要集中隔離。
  • 發現新冠病毒7個月後:我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待解答?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導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8月19日發表題為《發現病毒7個月後:我們知道了什麼,又有什麼有待解答?》這使得我們能夠構建一棵「基因樹」,並知道「它的全球移動路徑」。2、我們知道病毒的突變非常緩慢:這對疫苗的前景而言是個好消息儘管病毒發生了突變,但它並沒有產生太大變化。這對疫苗的預期效果而言至關重要。任何一種病毒給我們帶來的挑戰之一是,如果它突變過快,那麼疫苗在研製成功後很快就會「過時」。幸運的是,新冠病毒的突變速度似乎相當緩慢。
  •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結果為什麼需要這麼久?答案來啦!
    在關注疫情動態相關報導時不知道市民朋友是否注意到流調、密接、密切接觸者等這些詞會頻繁出現不過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如果群眾在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採集標本陽性前2天,和他們有過密切接觸,比如共同生活、學習、工作、娛樂而沒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行為,和感染者一個辦公室、一起吃過飯、打過麻將的人員都算為密切接觸者。
  • 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一樣,可能通過空氣中的氣溶膠傳播
    2020年4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初步研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可以在空氣中以氣溶膠的形式存活數小時。然而,這種病毒不太可能以這種方式在衛生保健設施之外傳播。研究人員發現,冠狀病毒可導致呼吸道感染,可在氣溶膠化後3小時內檢測到,並可在這段時間內感染細胞。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密切接觸者的七問七答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醫師 吳安華圍繞長沙市民朋友最為關注的問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吳安華進行權威解答:一、你是病例密切接觸者嗎?答:如果你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並未採取有效防護,就是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 到底什麼是"氣溶膠"?看完這篇文獻綜述你就明白了
    2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就網友關心的氣溶膠是否傳播新冠病毒的問題作了回答。馮錄召稱,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近距離的呼吸道飛沫傳播,還有間接的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途徑有待進一步的明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多數病例是可以追蹤到跟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史的,這個情況符合當前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一些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