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密切接觸者? 安徽專家解讀:八大場景須當心

2021-01-09 鳳凰網

原標題:【江淮戰「疫」原創手繪】何為密切接觸者? 專家解讀:八大場景須當心

相信不少人已經注意到,連日來,「密切接觸者」這個詞不斷在官方疫情通報中出現。據安徽省衛健委發布的最新疫情顯示,截至2月5日24時,合肥市在院治療確診病例99例,累計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1792人。其中,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佔了新增確診病例的相當一部分比例。

新冠疫情下,逛菜場、同房處、吃桌餐……什麼樣的人算是密切接觸者?在省城相關領域專家看來,所謂的密切接觸者,是指在沒有保護的情境下,跟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近距離的接觸,比如一米到兩米這個距離,或者共同生活、工作、學習、進餐,或者與病人或疑似病人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等,都算密切接觸者。

2月6日,本網記者詳盡梳理出八大密切接觸場景,專訪安徽相關領域權威專家,通過舉案說理,為您多角度解鎖「密切接觸者」。

場景1:同房相處,近距離交流,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一

案例:疫情通報中,46歲的李某某是合肥白馬服裝城銷售人員,1月25日出現發熱、頭痛、噁心等症狀,2月3日確診;亳州市渦陽縣某村衛生室村醫李某某,在1月13日至26日一直在村衛生室接診,2月2日確診為新冠肺炎。

合肥京東方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陳從新表示,此類算密切接觸者。「在一個相對比較密閉,人群比較集中的場所,都是呼吸道傳染病特別容易造成傳播的地方。」陳從新提醒,疫情非常時期,儘量不要去公共場所,能不去就不去。如果一定要去,務必戴好口罩,回家後立刻洗手。

場景2: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二

案例:51歲的張某某現居武漢市,與確診病例有接觸史,1月22日從武漢乘D3016次動車到合肥南站。2月2日出現發熱、咳嗽症狀,2月5日確診。

合肥濱湖醫院防保科主治醫師朱立煒認為,在公交車、飛機上,距離較近,空間密閉,與外界不流通。「我們認為,在2.5米以內,病毒都有可能通過飛沫傳播。」朱立煒呼籲,市民應減少乘坐交通工具次數,如果一定要出門,儘量選擇自行車或者步行。「如果一定要出門,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回家後,及時洗手。」

場景3:一起吃飯,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三

案例:1月17日至22日,家住合肥市蜀山區的肖某在工作中多次乘坐網約車,1月24日與親友吃年夜飯,1月29日出現發熱症狀,2月5日確診。

陳從新分析,聚餐的地方相對來說密閉、空間小,且聚餐人員都是近距離接觸的,使用筷子也會造成口液傳播。他提醒,家裡聚餐可使用公筷,飯後消毒,房間內及時通風;在單位,職工應錯峰就餐,就餐時相隔1米左右。

場景4:周圍的鄰居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四

案例:29歲的王某某現住合肥市蜀山區,1月21日與有武漢旅居史的鄰居有接觸,1月22日-27日前往越南旅遊,2月4日就診於安醫一附院,2月5日確診為新冠肺炎。

陳從新認為,鄰裡間如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病毒通過接觸和飛沫傳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密閉的電梯,與疑似或者確診病例接觸,很大可能造成鄰居間病毒傳播。」對此,陳從新提醒,應減少出門,屋內保持通風;如一定要出門,住高層的居民需要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這樣可以減少接觸性傳播,隔絕飛沫傳播。

場景5:逛菜市場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五

案例:68歲的合肥肥東人李某某在1月22日到過居家附近菜市場,1月26日出現發熱症狀,2月2日確診;71歲的張某某發病前14天內曾到過武漢礄口區農貿市場,1月29日確診為新冠肺炎。

陳從新認為,此類情況和近距離交易類似,都是在人群比較集中的場所。他建議,菜市場之類的人群密集性場所儘量不要去,可以網上採購日用品和蔬菜。如果一定要去,戴好口罩跟一次性手套,通過做好自身防護,儘量減少接觸性傳播的可能。

場景6:共用一個馬桶,算是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六

案例: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朱立煒認為,現在許多病毒都可以通過糞口傳播,特別是一些馬桶,容易飛濺起來的,需要注意。他建議,家用馬桶一天消毒3到4次,公用馬桶儘量不要用。

場景7:摸電梯按鈕、門把手算是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七

案例:2月3日,廣州首次在門把手上發現病毒蹤跡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存活只有48小時。此次檢測到病毒陽性的門把手是在確診病人家中,而不是大家生活的普通外環境。

朱立煒認為,電梯按鈕和門把手風險比較高,尤其對於高層住戶來說,這些地方是高頻接觸的地方,交叉感染的風險較大。

對此,他提醒,乘坐電梯按按鈕時,用面巾紙、消毒紙巾隔開。「現在合肥大多數小區都在電梯裡放了抽紙和收納箱,這很好的隔絕了一部分接觸性傳播。」

場景8:外賣、快遞小哥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八

案例:近日,深圳市疾控中心最新通報了一名新冠肺炎病例,該患者為年輕男性,是一名外賣員。據調查顯示,發病前14天內他一直在深圳送外賣;並未離開過深圳,未接觸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也並未接觸過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的病例。

「外賣小哥是否和疑似病例有過接觸,這些我們無法預估。」在朱立煒看來,如果外賣人員和疑似病例有接觸,確實有可能通過紙袋之類的物品將病毒傳給叫外賣的人。朱立煒建議,出門拿外賣時,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儘量不要面對面與外賣小哥說話。如果小區設置了外賣接收點,可以等外賣小哥走後再出門去拿。(記者吳洋史睿雯 漫畫作者:榆木先生)

相關焦點

  • 遼寧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何為「密切接觸者」?
    央廣網瀋陽1月25日消息(記者徐志強)遼寧省衛生健康委今天發布何為「密切接觸者」?一、什麼是密切接觸者?與病例(疑似或確診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1. 與病例共同居住、學校、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2.
  • 如何判定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者?專家這樣說
    最近,我們一直聽到這樣一個詞叫「密切接觸者」,在流行病學調查當中,我們以這次的這個新冠病毒肺炎為例,像它的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什麼樣算密切接觸呢?到現在為止,我們基本上對這個病毒密切接觸者的概念也可以清晰地認識。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它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它是近距離的,所以說我們之間的談話像這個共同的生活,比如像家屬、親戚朋友都有可能成為密切接觸者,還有甚至同事。這種密切接觸來講,判定比較容易,但是難就難在有些交通工具,公共場所的交通工具。
  •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專家這樣說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存在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後被確診,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15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5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根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密切接觸者指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4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4天開始,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有1米內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
  • 不可忽略的數字:急劇增加的密切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的追蹤難度大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了自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武漢調研後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以來,累計追蹤的密切接觸者數量的變化發現,與新增疑似病例相比,密切接觸者的數量增長更快,截至2月2日,全國累計追蹤的密切接觸者的數量已經達到163844人,自1月28日以來的5天內,每天的新增的密切接觸者人數都超過2.3萬人。
  • 您了解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觸者嗎?
    您了解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觸者嗎?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以下簡稱密接的密接)定義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首次接觸(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至被隔離管理前這段時間內,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觸)至該密切接觸者被隔離管理前,與密切接觸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接觸但未採取有效防護的人員。
  •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龐星火答疑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龐星火答疑 原標題: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存在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後被確診,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
  • 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是不是跟病例同坐一輛車就會成為密切接觸者?  不同的交通工具對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一起來看看基本情況:  1、飛機  一般情況下,民用航空器艙內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為一般接觸者。
  • 日本亡羊補牢,修改密切接觸者定義
    (觀察者網 訊) 據日本《朝日新聞》4月21日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20日,將新冠病毒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改為「出現症狀的2天前起」有過接觸。此前的定義為「出現症狀後」有接觸。 據《東京新聞》,日本厚生勞動省已將新定義下發到各都道府縣。
  • 什麼是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怎麼判斷?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調查與管理指南》中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原則,對於疑似病例、臨床診斷和確診病例有症狀時或出現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內,在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近距離接觸(1米內)的人員,可判定為密切接觸者。
  • 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北京疾控回應了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存在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後被確診,什麼樣的人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5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根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密切接觸者指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4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4天開始,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有1米內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會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
  • 密切接觸者信息遭洩露 麗江道歉
    新華社昆明1月8日電(記者字強)近日,一份蓋有「麗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章的《關於密切接觸者「梁某」次密接人員協查管理函》在網絡流傳,函件內容顯示了北京一報告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梁某」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等個人信息。該文件流出導致梁某遭到電話騷擾,引發網民議論。
  • 江蘇徐州H7N9禽流感患者11名密切接觸者無異常
    疫情發生後,衛生部門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組建由省級醫療專家組成的搶救小組盡全力搶救病人,目前患者郇某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了解到郇某發病前曾去過農貿市場,且家中自養6隻「元寶雞」,有禽類接觸史的情況,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落實了指導相關醫療機構院內感染控制,排查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對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隨訪觀察,對其家養的「元寶雞」採集標本開展實驗室檢測(結果為陰性),對病人家及可能汙染的場所進行消毒等措施。截至目前,該病例的11名密切接觸者均無異常。
  •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如何做好自身防護?
    朝陽疾控提醒您,北京市應急響應升級為二級,出門要做好防護~雖然天氣很熱,但是您在人員密集等場所還是要戴好口罩~根據後臺讀者留言我們整理了一些小問題,市民如何做好自身防護?什麼是密切接觸?一起來看看吧!要勤洗手,尤其是就餐前、如廁後、離開醫院和外出歸來,接觸可能被汙染的物品後,要及時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清潔雙手前不要用手觸碰口、眼、鼻。咳嗽和打噴嚏時用肘部或紙巾遮掩。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後棄置於垃圾箱內。三是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可疑暴露者、疑似病例?
    一、什麼是密切接觸者?與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 武漢疾控專家詳細解讀:何為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
    武漢疾控專家詳細解讀)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21日報導,20日,國家領導人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這種新型肺炎已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措施。針對這一重要指示,武漢市衛生健康系統作出了詳細解讀和積極回應。
  • 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什麼?北京市疾控官方回應!
    北京市自昨日起已經將應急響應級別上調為二級。現場記者提問,對市民來說,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在中高風險地區的居民和封閉小區居家隔離的人需要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嗎?對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回應,密切接觸者指從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4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4天開始,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有1米內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比如共同居住、學習、工作,後者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 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的心理自助與疏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以下即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第七部分內容↓↓↓得知自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對個體心理的影響將是多方面的。他們不像普通大眾,僅僅是對未知的恐懼。這些人是實打實的、赤裸裸面對疫情的人,並且由於該病潛伏期較長,防護意識不足,他們是比醫護人員更易被傳染、也是更有可能傳染他人的群體。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密切接觸者的七問七答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醫師 吳安華圍繞長沙市民朋友最為關注的問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吳安華進行權威解答:一、你是病例密切接觸者嗎?答:如果你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並未採取有效防護,就是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 1月4日新增1例確診病例 初步判斷無密切接觸者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5日電 (記者 杜燕)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1月5日在發布會上表示,1月4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該確診病例已在集中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初步判斷無密切接觸者
  • 新冠密切接觸者口述:個人信息曝光,精神一度崩潰
    作為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韓元(化名)向記者講述了信息被曝光後的經歷。資料圖片。李蔚海攝。韓元被當做密切接觸者,是因為一個月前,她曾請朋友在河南某個縣城KTV裡唱歌遇到了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當時,我沒呆多久就出來了,後來被隔離才知道是朋友帶去的人裡有人感染了。」韓元說,當時接到疾控電話時,整個人都懵了,因為「感染者我都不認識,我怎麼就成密切接觸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