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淮戰「疫」原創手繪】何為密切接觸者? 專家解讀:八大場景須當心
相信不少人已經注意到,連日來,「密切接觸者」這個詞不斷在官方疫情通報中出現。據安徽省衛健委發布的最新疫情顯示,截至2月5日24時,合肥市在院治療確診病例99例,累計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1792人。其中,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佔了新增確診病例的相當一部分比例。
新冠疫情下,逛菜場、同房處、吃桌餐……什麼樣的人算是密切接觸者?在省城相關領域專家看來,所謂的密切接觸者,是指在沒有保護的情境下,跟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近距離的接觸,比如一米到兩米這個距離,或者共同生活、工作、學習、進餐,或者與病人或疑似病人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等,都算密切接觸者。
2月6日,本網記者詳盡梳理出八大密切接觸場景,專訪安徽相關領域權威專家,通過舉案說理,為您多角度解鎖「密切接觸者」。
場景1:同房相處,近距離交流,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一
案例:疫情通報中,46歲的李某某是合肥白馬服裝城銷售人員,1月25日出現發熱、頭痛、噁心等症狀,2月3日確診;亳州市渦陽縣某村衛生室村醫李某某,在1月13日至26日一直在村衛生室接診,2月2日確診為新冠肺炎。
合肥京東方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陳從新表示,此類算密切接觸者。「在一個相對比較密閉,人群比較集中的場所,都是呼吸道傳染病特別容易造成傳播的地方。」陳從新提醒,疫情非常時期,儘量不要去公共場所,能不去就不去。如果一定要去,務必戴好口罩,回家後立刻洗手。
場景2: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二
案例:51歲的張某某現居武漢市,與確診病例有接觸史,1月22日從武漢乘D3016次動車到合肥南站。2月2日出現發熱、咳嗽症狀,2月5日確診。
合肥濱湖醫院防保科主治醫師朱立煒認為,在公交車、飛機上,距離較近,空間密閉,與外界不流通。「我們認為,在2.5米以內,病毒都有可能通過飛沫傳播。」朱立煒呼籲,市民應減少乘坐交通工具次數,如果一定要出門,儘量選擇自行車或者步行。「如果一定要出門,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回家後,及時洗手。」
場景3:一起吃飯,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三
案例:1月17日至22日,家住合肥市蜀山區的肖某在工作中多次乘坐網約車,1月24日與親友吃年夜飯,1月29日出現發熱症狀,2月5日確診。
陳從新分析,聚餐的地方相對來說密閉、空間小,且聚餐人員都是近距離接觸的,使用筷子也會造成口液傳播。他提醒,家裡聚餐可使用公筷,飯後消毒,房間內及時通風;在單位,職工應錯峰就餐,就餐時相隔1米左右。
場景4:周圍的鄰居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四
案例:29歲的王某某現住合肥市蜀山區,1月21日與有武漢旅居史的鄰居有接觸,1月22日-27日前往越南旅遊,2月4日就診於安醫一附院,2月5日確診為新冠肺炎。
陳從新認為,鄰裡間如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病毒通過接觸和飛沫傳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密閉的電梯,與疑似或者確診病例接觸,很大可能造成鄰居間病毒傳播。」對此,陳從新提醒,應減少出門,屋內保持通風;如一定要出門,住高層的居民需要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這樣可以減少接觸性傳播,隔絕飛沫傳播。
場景5:逛菜市場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五
案例:68歲的合肥肥東人李某某在1月22日到過居家附近菜市場,1月26日出現發熱症狀,2月2日確診;71歲的張某某發病前14天內曾到過武漢礄口區農貿市場,1月29日確診為新冠肺炎。
陳從新認為,此類情況和近距離交易類似,都是在人群比較集中的場所。他建議,菜市場之類的人群密集性場所儘量不要去,可以網上採購日用品和蔬菜。如果一定要去,戴好口罩跟一次性手套,通過做好自身防護,儘量減少接觸性傳播的可能。
場景6:共用一個馬桶,算是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六
案例: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朱立煒認為,現在許多病毒都可以通過糞口傳播,特別是一些馬桶,容易飛濺起來的,需要注意。他建議,家用馬桶一天消毒3到4次,公用馬桶儘量不要用。
場景7:摸電梯按鈕、門把手算是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七
案例:2月3日,廣州首次在門把手上發現病毒蹤跡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存活只有48小時。此次檢測到病毒陽性的門把手是在確診病人家中,而不是大家生活的普通外環境。
朱立煒認為,電梯按鈕和門把手風險比較高,尤其對於高層住戶來說,這些地方是高頻接觸的地方,交叉感染的風險較大。
對此,他提醒,乘坐電梯按按鈕時,用面巾紙、消毒紙巾隔開。「現在合肥大多數小區都在電梯裡放了抽紙和收納箱,這很好的隔絕了一部分接觸性傳播。」
場景8:外賣、快遞小哥算密切接觸者嗎?
場景八
案例:近日,深圳市疾控中心最新通報了一名新冠肺炎病例,該患者為年輕男性,是一名外賣員。據調查顯示,發病前14天內他一直在深圳送外賣;並未離開過深圳,未接觸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也並未接觸過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的病例。
「外賣小哥是否和疑似病例有過接觸,這些我們無法預估。」在朱立煒看來,如果外賣人員和疑似病例有接觸,確實有可能通過紙袋之類的物品將病毒傳給叫外賣的人。朱立煒建議,出門拿外賣時,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儘量不要面對面與外賣小哥說話。如果小區設置了外賣接收點,可以等外賣小哥走後再出門去拿。(記者吳洋史睿雯 漫畫作者:榆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