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仙居縣白塔鎮,主持召開鄉鎮幹部座談會,指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黨的十八大部署,今後一段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可以說,建設服務型鄉鎮既是當下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更是走出當前鄉鎮改革和發展困境的重要途徑。作為服務型鄉鎮建設試點之一,白塔鎮做了哪些探索?日前,記者來到該鎮,通過所見所聞來尋找這一答案。
機構改革,服務群眾有成效
9月23日,記者來到白塔鎮鎮政府。一走進門廳,入眼的是一塊LED大屏,上面滾動播報著時間、天氣和政務信息。從大樓的東邊走到西邊,綜合辦、黨政辦、農業辦、社會事務辦等依次排開。
一直以來,鄉鎮一級在機構設置上站、所林立,門難找、人難尋是農村群眾辦事常遇的煩心事;而各站、所間人員分散、忙閒不均,更影響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暢通。對此,白塔鎮根據職能劃分和實際需要,對內設機構進行重設和理順,分類確定、因地制宜設置機構,變原來「七站八所」為「八辦四中心」。
「原來鄉鎮職能部門主要有國土所、民政辦、林業站、水利站、畜醫站等,俗稱『七站八所』,後來我們通過機構精簡改革,成立了『八辦四中心』。」該鎮黨委書記張永欣介紹,以前各站、所、辦的工作事項,全部集中到「八辦四中心」辦理,人員也由鎮黨委政府統一調配使用。
「這樣改革為群眾帶來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的。」張永欣向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改革前一位村民想辦一份房屋手續,首先要到村裡開證明,再到鎮上國土所辦土地使用手續,城建站辦建房手續,進多個門辦一件事。而改革後,只需到社會事業服務中心一個辦公室就能全部辦妥。
東鮑村的王永平來辦二孩手續,說起「八辦四中心」,他連連豎起了大拇指:「第一,辦事的地方非常好找,不用像以前那樣到處找辦公室。第二,辦手續簡單多了,跑一次就能辦妥,再也不用天天來回跑。」
機構改革,人員精簡,鄉鎮工作力量也明顯集中到產業建設和經濟社會事業服務方面上來。2016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1.6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39億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9.3億元,實現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5.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萬元……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白塔鎮一步一個腳印,步伐紮實而穩健。
職能轉變,引領基層民主建設
9月23日中午,飯點剛過,白塔鎮圳口村的村民就像趕集似地往文化禮堂匯聚。一打聽,原來這天村裡要舉行民決大會,每家每戶都要派一名代表來表決鄉村規劃設計方案。
秋老虎發威,室外驕陽似火,禮堂內電風扇「呼呼」轉著,送來絲絲涼風。圳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3戶村民代表相聚一堂,就鄉村規劃設計進行表決討論。為了把規劃講透徹,村裡還特意把白塔鎮的相關負責人請到現場,給大家做介紹。
講解人說得仔細,村民聽得認真。村子該怎麼建,是村民們討論的焦點。「要想富,先修路。通往公路的村道有幾段還是土路,需要進行道路硬化。」村民王豪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縣城經商的王明傑對這個建議很是支持,他說:「路一定要修好,修得越快越好。另外,道路的綠化、亮化也要跟上。」話音剛落,又有一位村民提出了看法,「我的意見是……」就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開了,但方案怎麼定,最後還要靠村民投票來決定。
村務大事讓村民做主,讓村民投票決定,圳口村這樣的做法被稱為村務大事民決。「村裡的大橋建造、路燈架設等數十個項目均通過民決得以順利實施,當然,也有部分項目因為村民否決未能通過。」張永欣介紹說。
近年來,白塔鎮以圳口村為樣本,圍繞如何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對村務大事民決制度進行了系統總結和提升,並在制度建設上,形成了規範的章程。如今,村務大事民決的參與主體從原來單一的村代表,擴大到黨代表、戶代表,決策形式也由原來的事前決策,完善為事前民決、事中監督、事後公開的全過程。
「村務大事民決制度,讓廣大村民直接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管理和監督,極大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張永欣表示,這項制度將成為解決農村複雜問題的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