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醫學實驗動物」關注我們!
《摔跤吧,爸爸》裡爸爸初開始非常想要個男孩來繼承其摔跤事業,全村人在想要個男孩這個事情上,熱情地出謀劃策,諸如「用黑白芝麻的種子,裹在玉米葉子裡,在日出之時,用左手去餵牛吃」,「Mahavir,這是一種能生男孩的特殊祈禱,每天都虔誠地讀一遍,一定能生男孩」等等,依然沒有生出一兒半子。因為,在性別決定這個事上,誰都沒有發言權,除了受精時的精子和卵子,一旦相遇,性別就再也無法改變,不管你是用左手去餵還是右手,更無論你是否每天都祈禱Mahavir。
眾所周知,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中,雌性具有兩條X性染色體,雄性具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雌性生殖細胞攜帶一條X染色體,在輸卵管內從容而慵懶地等待著千裡迢迢跋山涉水的雄性生殖細胞廝殺,當攜帶Y染色體的雄性生殖細胞奪得頭魁,即將發育為雄性個體,反之即為雌性。
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日本奄美大島(Amami-OshimaIsland)的奄美刺鼠(Tokudaiaosimensis)生來便與眾不同。奄美刺鼠無論雌雄僅攜帶一條X染色體。甚至今年5月12日ScienceAdvances期刊上一篇題為」Flexibleadaptation of male germ cells from female iPSCs of endangered Tokudaia osimensis「報導雌性奄美刺鼠的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能分化為雌性和雄性生殖細胞。
圖1 T.osimensis棲息地
日本宮崎大學的相關研究人員在體外培養了來自一隻奄美刺鼠尾巴的成纖維細胞,並成功誘導了奄美刺鼠iPSCs系(T.osimensis iPSC lines)。然後用螢光標記這些細胞並導入小鼠囊胚裡,移植到代孕母鼠裡。結果發現大約1/4的胚胎和幼鼠是嵌合體(chimera)。即來自小鼠的囊胚和奄美刺鼠的iPSC細胞共同發育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圖2種間雜交嵌合體胚胎
HONDAET AL, SCI ADV, 3:E1602179, 2017
嵌合體Chimera是個有意思的事情,其意原為奇美拉,希臘神話中會噴火的神獸,據《神譜》(The Theogony)記載,其為地母該亞(Gaia)和冥淵神塔爾塔羅斯(Tartarus)的幼子。它擁有羊身、獅頭和蛇尾,用當代的遺傳學觀點看,奇美拉是由不同基因型的細胞所構成的生物體,是典型的嵌合體,chimera。
圖3 chimera,奇美拉
言歸正傳,隨後,研究人員在成年嵌合體中發現其多種組織(包括棕色的奄美刺鼠皮膚和毛髮)中都發現了iPS細胞。iPS細胞隨機產生了精細胞和卵母細胞,但是數量比較低。也就是說雌性奄美刺鼠iPS細胞能夠在成年種間嵌合體的睪丸中產生雄性奄美刺鼠的生殖細胞,並且存活下來。來源於雌性動物的iPSC細胞,竟能發育為雌性和雄性嵌合體,WTF?難道雌性真的要一統世界了?
圖4 來源於雌性奄美刺鼠的IPSC的雌性、雄性奄美刺鼠
HONDAET AL, SCI ADV, 3:E1602179, 2017
但是別高興的太早,產生的這些生殖細胞是否具有生殖細胞功能的,是否能在受精中發揮作用,由於iPSC細胞產生生殖細胞的效率太低,並未能真正測試。
宮崎大學的研究員Honda證實,他的團隊計劃努力改進產生生殖細胞的效率,並在體外培養皿中測試這種方法產生是否能產生奄美刺鼠的卵子、精子甚至受精卵。
對於瀕危動物的繁衍來說,我們建立自然保護區,提供適宜的棲息地讓其繁衍生息,甚至輔助生殖,但是有些瀕危動物的繁殖率依然很低,甚至我們面對地球上僅剩最後一隻雌性或者雄性動物時無能為力,只能揮手告別,這種方法的潛在應用就有可能帶來新的希望。
另外,在這項研究裡,我們有可能發現性別在奄美刺鼠中是如何決定的,甚至理解哪些是可以改變而哪些無法改變,就有可能揭示出我們的性別決定系統可能具有多大的靈活性。
性別決定在大多數哺乳動物身上是從受精卵就已經確定了,而奄美刺鼠美妙而神奇的性別決定卻才剛剛開始,這正如薛丁格的貓一樣,將雌性iPS細胞注射入小鼠囊胚裡發育而來的雌性和雄性的個體的概率是隨機而又不確定的,這些雌性iPS細胞「似雌非雌」。而這樣的事情是如何發生的,了解到在性別決定中哪些是可以改變而哪些無法改變,就有可能揭示出我們的性別決定系統可能具有多大的靈活性。
參考資料:
Arata Honda, NarantsogChoijookhuu, Haruna Izu et al. Flexible adaptation of male germ cells fromfemale iPSCs of endangered Tokudaia osimensis. Science Advances, 12 May 2017,3(5):e1602179, doi:10.1126/sciadv.160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