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通要分享的是一位天才 「誤入歧途」、超越巴菲特的投資之路。
這位天才絕對是不折不扣的,集高智商高顏值於一身、以一己之力開設了一個學科,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地影響著今天的每一個人。
打在他身上的標籤很多:
比如:
數學家、電子工程師和密碼學家、資訊理論創始人。
再比如:
富蘭克林獎章、美國工業電子工程協會凱萊獎、美國全國科學研究合作獎、萊伯曼紀念獎、美國電機和電子工程協會榮譽獎章、美國技術協會哈維獎、比利時皇家科學院、荷蘭皇家藝術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等眾多高等學府的榮譽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
也有人評論,他的成就堪比愛因斯坦的E=mc?。這個人就是——香農。
1916年,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 從小香農便顯現出極強的數學天賦。
8歲時,開始教他姐姐做高數作業,在他的輔導下,姐姐畢業後成為了數學教授。
試水計算機領域
1936年,20歲的香農從密西根大學畢業,拿下了科學學士學位。
此時,他看到麻省理工學院正在招聘負責維護新購進的微分分析機的人,他申請了這份工作。
這個微分分析機可以理解為計算機鼻祖,大小堪比兩個車庫,最重要的是全機器操作,用齒輪轉動的角度來模擬計算結果。
比如,輪子轉動了30度角,那就意味著計算結果是30。
香農的工作是手動維護計算機,簡而言之,就是給這臺機器擰擰螺絲,上上潤滑油……
香農剛工作不久,就覺得這個計算機不夠科學,如果用電會比機械傳動裝置計算更高效,因此他構想了一臺理想化計算機。
醞釀了一年, 21歲的香農發表了他的碩士論文——《繼電器與開關電路的符號分析》,首次提出可以用布爾代數來描述電路這個爆炸性想法。
怎麼理解呢?
他將布爾代數的"真"與"假"和電路系統的"開"與"關"對應起來,並用了數學中最簡單的兩個數——「1」和「0」來表示。
他證明了可以通過繼電器電路來實現布爾代數的邏輯運算,同時明確給出了實現加、減、乘、除等運算的電子電路的設計方法。
香農在這篇論文中提出的概念,奠定了數字電路的理論基礎。
直至現在,我們的計算機還是這個工作原理。
這篇論文也被《紐約時報》譽為「20世紀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篇碩士論文」。
提出「二進位」概念
碩士畢業後,很快他的博士論文方向定下來了——遺傳學。
從電子工程到遺傳學,小通也不知道中間跨了幾個學科,只知道他的博士論文《理論遺傳學的代數學》,又在人類遺傳學界激起了千層浪。
博士畢業後,香農從麻省理工學院跳槽到貝爾實驗室,很快他又出了一個「王炸」,發表了一篇開創性論文《通信的數學理論》。
他首次提出了比特(「二進位數字」)的概念。通過這一概念,人類知道了如何用比特來計量信息量了。他同時展示了數字代碼(二進位代碼),可以讓我們把數位化的信息毫無差錯地從A地傳到B地。
今天在網上看到的所有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都是由二進位碼0/1編寫並傳輸的。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人都要感謝香農。
這個時候的香農,年僅32歲。
愛雜耍、發明玩具
如果按照這樣的產出速度,香農的後半輩子可以讓人類前進的腳步再次加速度。然而,香農找到了更有趣的事兒,雜耍。
玩雜耍他是認真的,發表過一個論文。
他還寫過關於魔方的文章,但他太追求完美了,沒有發表。
他發明了很多雜耍工具:
猜拳智勝機、有火箭動力的飛盤、投擲火焰的小號、獨輪車、織布機、各種棋具、5架鋼琴、30多件樂器……
香農發明的自動雜耍玩具
香農最津津樂道的成就是,他能在貝爾實驗室的走廊裡,一邊騎獨輪車一邊接拋接球。
他人生一大遺憾是手太小,只能同時拋接4個球,不能同時拋接5個……
他甚至在一場嚴肅的學術論壇上展示過他的接拋球技術,他研究了很久人類接拋球的極限到底是幾個,最後這個研究無疾而終。
香濃表演雜耍
他最有名的玩具還是人工老鼠,這隻人工老鼠可以在迷宮中行走尋找奶酪,通過75個繼電器開關,它一次次把道路選擇記下來,直到找到正確的道路為止。
這看似一個設計精巧的玩具,其實已經具有了初步的學習能力,因此,這個玩具被打上了人工智慧的烙印。
玩轉股市
01
超越股神的戰績
玩心大發的香農,其實年紀輕輕就涉足賭場。
但當時香農去賭場,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設備可否用來預測賭局。
後來擔心被黑手黨發現,不敢在賭場試驗了。
其實,香農是個對金錢非常淡泊的人,對自己的工資沒有概念,他的辦公室裡經常翻出沒有支取但已過期的支票。
忽然有一天,也是他二婚後,妻子看到他的錢都放在銀行裡,建議他投些債券或者股票。
自此,他一發不可收拾。
他買了上百本的經濟和投資書籍,塞滿了三個書架。他試圖發現股市隨機遊走的統計學結構,以及資訊理論可以幫忙解釋股票的漲跌。
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炒股,這個天才戰況如何?
1986年,《巴倫周刊》(Barron's) 發布了一篇文章,匯報了1026家互惠基金的近期表現。香農取得的收益高於其中的1025家。
《巴倫周刊》所列的資金經理人大多數來自規模多於100人的大公司。而香農是和他的妻子合作,還有一臺破舊的蘋果II電腦。
對比巴菲特,香農更勝一籌。
當巴菲特在1965年收購伯克希爾一哈撒韋公司時,其交易價格為18美元/股。到了1995年,每股價值2.4萬美元。在30年時間裡,這相當於27%的年收益率。
而從20世紀50年代到1986年,香農的股票投資組合收益率約為28%。
02
放棄技術分析之路
香農炒股的消息傳開了,有人指責他不務正業,但更多的人想知道他是如何做投資的。
他乾脆開起了講座,因為聽眾太多,要經常佔用大會議室。
香農曾經認真地論證,在股市中賺錢的方法就是套利。
香農認為凱利公式體現了套利的數學本質。
關於凱利公式,小通就不做解釋了。因為香農的論證結果是,凱利公式能夠成功的前提是,沒有交易成本,但這個前提不存在。
香農一直想把他的投資方法公開發表,但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他的投資方法還達不到他對創意和精確度的標準要求,這事兒就擱淺了。
幸運的是1986年,由工程師轉行做投資顧問的菲利普.赫斯伯格採訪過香農夫婦。
香農透露,他曾經走過技術分析的路,但最終放棄了。
「
我認為那些耗費很大精力研究價格圖表的技術人員,無非是在做我稱為重要數據幹擾重現的工作,意義不大。
03
策略:買入並持有
他的策略是買入並持有。
怎麼買?
香農告訴赫什伯格說:
「
在某種程度上,這和我之前做過的有關通信和從『噪音』中提取信號的一些研究很接近。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應該了解在哪裡佔有優勢,並只在這些機會中投資。
持有多久?
他曾經說:
「
在過去30年的任何時刻,我們都不曾嘗試去平衡我們的投資組合。如果必要的話,我寧願借錢投資,也不願意拋售手裡的股票並將其轉化成計息的工具。
我們上圖,看看香農的持倉吧。
來源於:《賭神數學家》
可以看到:
特利丹、摩託羅拉、惠普三隻股票佔了投資組合的98%。幾乎81%的投資組合都押在了特利丹這一隻股票上。
香農強調:
「
我們能夠根據對公司管理以及市場對公司產品的未來需求的評估推斷出有關收益增長的信息.....長期來看,股票價格將會跟從收益增長。
他幾乎不關注價格的走勢或波動。他認為,關鍵數據不是在過去的幾年或幾個月裡股票價格的變化程度,而是在過去的幾年裡收益的變化程度。
04
尋找身邊的投資機會
香農夫婦會拜訪新創辦的技術公司並和經營者交流。只要有可能,他們都會盡力對賣給公眾的企業產品進行檢驗。當他們考慮投資肯德基股票時,他們買來並請朋友試吃,並觀察他們的反應。
香農說:
「
「如果我們嘗試了公司的產品後發現並不喜歡,我們就不會考慮投資該公司。
有人不服,認為香農的遠見卓識讓他在挑選技術股時佔有優勢。
他一直在引領歷史,他能預見到數字革命的發生,並把錢押寶在上面。分析師無法像香農一樣預測未來,更不用說普通的投資者了。
但小通想說,能戰勝市場和99.9%的共同基金經理人,除了香農強大彪悍的「能力圈」,還有他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持有。
戳我
小基快跑
輕思考、微幽默的投資那些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基快跑。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