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的蟲害主要有白粉蝨、茄蚜蟲、茄二十八星瓢蟲、茶黃蟎、紅蜘蛛、蠐螬等10多種。對這些蟲害的防治要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藥劑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措施,才能以較低的成本起到較好的效果。
一、螻有兩種,即非洲螻蛄和華北螻蛄,以非洲螻蛄分布最普遍螻蛄是多食性害蟲,可以為害多種作物,成蟲和若蟲都能為害,在地下咬食剛發芽的種子或幼苗的根部,將幼苗近地面的嫩莖咬成纖維狀,有時咬斷。
螻蛄在苗床土壤表層穿行,造成縱橫的隧道,使幼苗根系與土壤分離,失去水分而枯死,1個苗床中有幾頭螻蛄就會造成嚴重損失。定植初期也會被咬斷根系造成缺苗。螻蛄白天潛伏在土壤中,夜間出來活動,在氣溫高、溼度大、悶熱的夜間大量出土活動,有趨光性,並對香甜食物有強烈趨性。
在育苗床防治螻蛄,可把原油用開水稀釋,加入冷水後,緩慢注入螻蛄穿行的隧道,螻蛄就會爬出床面,1次即可捕捉乾淨。定植後在田間防治,將玉米面炒香,加入美曲膦酯,一般用5千克玉米面放在鍋中炒香以後,90%美曲膦酯放入升水中化開,把美曲膦酯溶液與玉米面調和好,放在螻蛄容易出現處,每667平方米用150克,傍晚進行毒殺效果較好。
二、茶黃蟎茶黃蟎又叫茶嫩葉蟎、茶半跗線蟎。主要為害茄子,也能為害其他茄科作物和瓜類。近年各地都有發生,為害比較嚴重。成蟎、幼蟎均可為害。一般集中在幼嫩部位吸食汁液,受害葉片變灰褐色,並出現油漬狀,葉緣向下捲曲。
嫩莖、嫩枝受害後變褐色,扭曲嚴重時頂部枝幹枯。果實受害後,引起果皮開裂,果肉種子裸露。
茶黃蟎屬蛛形綱,蜱蟎目,跗線蟎科害蟲。雌成蟎體長0.2毫米,體橢圓形,腹末端平截,體淡黃色,半透明。體軀分節不明顯,足較短,第四對纖細,其跗節末端有端毛和亞端毛。
雄成蟎體略小於雌成蟎,體近六角形,其末端為圓錐形,體淡黃色,半透明,足長且較粗壯,第三和第四對足基節相連接,第四對足的脛節和跗節融合成脛跗節,其上有1個爪,如同雞爪狀足的末端為瘤狀。幼蟎體橢圓形,淡綠色,具3對足。若蟎長橢圓形,是靜止的生長發育階段,被幼蟎的表皮包圍。
茶黃蟎成蟎活躍,尤其雄蟎活動力強,雄蟎並可攜帶雌性若蟎向植株上部幼嫩部遷移取食。茶黃蟎除靠爬行擴散外,還可借風進行遠距離傳播,向茶苗遷移。
發生茶黃蟎後,可噴73%克蟎特乳油2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或20%雙甲脒乳油1000倍液,或25%撲蝨靈可溼性粉劑2000液,或35%茶蟎特乳油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