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是他們 把愛因斯坦推上神壇

2020-12-03 環球網

1919年5月29日,加勒比海上的一片陰影正創造著歷史。

當新月完全遮擋住太陽的時候,物理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所帶領的一群天文學家正忙著測量被遮擋住的太陽旁顯現出星光的比之前偏移了多少。最終的觀測結果與4年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預言精確吻合,作為「科學界的革命」登上了當年11月的《泰晤士報》的頭條。

何以這個觀測結果如此激動人心?當時世界的這個新科學觀點到底是如何被證明的呢?

光線被「掰彎」了

愛因斯坦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了,光的運動也會受到引力的影響而發生彎曲

故事或許先要從1915年11月25日說起。當時愛因斯坦剛剛發表了一篇只有3頁的論文,標誌著一個嶄新的理論建構完成。在新的理論,即廣義相對論中,他重新審視了重力的作用。在他十年前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中,這個年僅26歲的物理學家就已經發現物體長度和某項事件持續時間的長短並不是絕對的,它取決於觀察者與物體或事件之間相對運動的速度,除此之外,他還預言了質量和能量二者可以相互轉化的關係。

狹義相對論只適用於勻速運動的系統。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把他的想法擴展到了包括加速運動和引力在內的系統。他將時間和空間結合為一個四維彎曲的時空(spacetime),並得出引力決定時空的幾何形狀這一結論。

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闡明廣義相對論中最重要的部分:想像我們有一塊並不牢固的墊子,如果在上面放一個保齡球,墊子顯然會深深地陷下去。這時如果有一個玻璃球從遠處以一定的速度滾過來,當經過保齡球附近時,因為墊子的凹陷,它就不再筆直地朝著它前進的方向滾動,而在壓縮的邊角處做曲線運動。如果玻璃球速度不夠,它就會一直留在由保齡球創造的「井」中。

現在我們將實驗地點移到宇宙中,墊子便是時空,保齡球是太陽,而玻璃球就是行星。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並不是行星「被太陽吸引」,而是太陽的巨大質量使得時空出現了凹陷,導致行星做曲線運動。

愛因斯坦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種現象不僅只在行星和大尺度天體運動上有所表現,光的運動也會受到引力的影響而發生彎曲。

「前輩們」的工作

早在1783年,英國牧師約翰·米切爾就根據牛頓的光粒學說,提出光也會受到引力的影響而不一直沿直線傳播

然而愛因斯坦絕非第一個探索大質量天體是如何影響光路的人。早在1783年,英國牧師約翰·米切爾(John Mitchell)就根據牛頓的光粒學說(宣稱光由細小的微粒組成),提出光也會受到引力的影響而不一直沿直線傳播。米切爾甚至更進一步描述了這樣一種天體,它的質量之大會讓本身發出的光落回到星球表面。這位自然哲學家口中的「大傢伙」便是我們現今稱之為黑洞的原型。

到了18世紀末,在沒有看到米切爾的工作的情況下,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也獨立地描繪了這樣一種引力極強、即使光也不能逃脫的天體。拉普拉斯經過計算得出,如果我們的太陽在保有現今質量的前提下壓縮成直徑只有6km,也會變成這種天體。

最終在1801年,後來成為了慕尼黑天文臺負責人的約翰·格奧爾格·馮·索爾德納(Johann Georg von Soldner)發表了名為「光從大天體旁經過會受其吸引而偏離直線傳播」的文章。他計算出了當遙遠星體發出的光靠近太陽時的偏移導致星體表觀位置發生的改變,為0.875角秒,大概相當於從5公裡外看一歐元硬幣的寬度。

然而愛因斯坦不知道慕尼黑天文學家的研究。他在1911年也一直在研究光因太陽發生偏移的問題,最終他的計算結果為0.83角秒,與索爾德納發現的數值非常相近。而後他便提議用事實檢驗自己的理論,即在日全食之日通過測量光的表觀偏離角度來驗證。

多次測量無果

科學家們一直等待驗證預言的下一次機會,如果觀測結果與理論預測相符,就意味著新理論出色地通過了第一次檢驗

離當時最近的一次日食於1912年發生在巴西,但是因為天氣原因整個計劃都泡湯了。1914年8月21日的日食在俄羅斯出現,但因為一戰的爆發,由埃爾溫·弗羅因德利希(Erwin Freundlich)領導的德國遠徵隊被俄國人當作敵人而被逮捕拘留,威廉·坎貝爾(William Campbell)帶領的美國遠徵隊則逃過一劫,但因為基輔的天空烏雲密布,所以也沒能進行有效的觀測。因此,這些測量都無果而終,當然不會讓愛因斯坦感到滿意。

在之後的幾年裡,愛因斯坦進一步展開對廣義相對論的研究,並發現了上文提到的引力與時空的關係,這就意味著需要對之前的計算結果進行修正。簡單來說就是將偏差的值加倍,增至1.75角秒。他在1916年5月發表於《物理年鑑》(Annalen der Physik)的「廣義相對論基礎」一文中發布了這一結果。

於是科學家們就一直在等待驗證預言的下一次機會,如果觀測結果與理論預測相符,就意味著新理論出色地通過了第一次檢驗。

機會終於來了

帶領兩支遠徵隊去驗證一名德國教授理論的,竟是兩名英國物理學家,要知道當時世界仍處於一戰的硝煙瀰漫中

1919年5月29日,機會來了。

天文學家們認為西屬幾內亞的普林西比島(Island of Principe)和巴西北部的索布拉爾(Sobral)便是此次觀測的最佳地點。值得注意的是,帶領兩支遠徵隊去驗證一名德國教授理論的,竟是兩名英國物理學家,要知道當時世界仍處於一戰的硝煙瀰漫中。

在日全食發生的6個月前,天文學家們就將鏡頭對準了日食將要發生時太陽所處天空的位置。事實證明,他們的運氣還不錯,因為日食發生時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處於由很亮的恆星組成的畢星團(Hyades)附近,其中單個的恆星在太陽附近可以清晰地辨認出來,但科學家仍舊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計算所得的1.75角秒只適用於那些在位置上緊靠太陽的恆星,在兩倍於太陽半徑的位置,角度偏差就會減至0.6角秒。要知道,對於普林西比的遠徵隊所使用的望遠鏡及攝影設備來說,1角秒在底片上只有0.026mm,除此之外大氣的折射和擾動都會對觀測的精度造成影響。

1919年3月8日,兩支遠徵隊從英國出發,分別駛向普林西比和索布拉爾。時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的著名科學家亞瑟·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帶領去往普林西比的科考隊並同時負責領導協調兩支隊伍。

日食當天,他們在一片椰子林中紮營,但天公不作美,從早晨到中午當地一直下雨,只在日食發生時,雲層才散開了幾秒鐘。他們抓緊時間拍攝了16張照片,但最後只有兩張能用。而由安德魯·克羅姆林(Andrew Crommelin)帶領的隊伍就幸運很多,他們成功拍攝到了8張合適的照片。

回到英國後,愛丁頓就開始分析照片,並在同年9月於伯恩茅斯舉辦的一場學術會議的開始公布了他們的初步結果。11月6日,克羅姆林在英國皇家學會及皇家天文學會聯合會議上發表了最終結果:其中一臺望遠鏡觀察到的光線偏移為1.98±0.18角秒,另一臺為1.60±0.31角秒。

結果發布之後,對數據精確度的質疑之聲比比皆是。在1979年,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對愛丁頓的底片重新進行了測量,最終結果為1.90±0.11角秒。至此,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驗證可以說是圓滿成功。

一夜成名後很想靜靜

愛因斯坦寫信向他的同事抱怨:「趕快讓我做點合適的工作吧,在這兒實在是可怕得讓人窒息」

1919年11月7月,倫敦《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科學革命:新的宇宙理論推翻了牛頓的觀點」的文章。《紐約時報》也在11月10日的頭版寫到「天之光傾斜」。

相較於興奮過度的外國報社,德國本地的媒體對於此事則緘口不言。直到1919年12月14日,《柏林畫報》周刊的封面才刊登了愛因斯坦的照片,並配上這樣的標題:「世界歷史上的新偉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的研究完全顛覆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的發現堪與哥白尼、克卜勒、牛頓比肩。」

一個物理學家突然一夜成名,各種各樣的追捧也接踵而至,這著實煩透了愛因斯坦。據說他夢見一名像惡魔一樣的郵遞員,他不管你手頭有多少信件還沒有打發完,源源不斷給你送來一批又一批。他寫信向他的同事馬克斯·波恩(Max Born)抱怨說:「趕快讓我做點合適的工作吧,在這兒實在是可怕得讓人窒息。」

稿件來源: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

撰文:赫爾穆特·霍爾農

翻譯:牛天宇

審校:胡家僖

相關焦點

  • 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
    一個水平評價類的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這麼低,簡直就是給這個行業的未來指明了方向:環評也要走下「神壇」了。林廣清先生的文章《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拉下了神壇》,寫得盪氣迴腸,讀完久久不能平靜。但是我想說,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一)環評工程師自2005年第一次開始考試,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了。
  • 被推上神壇的地動儀究竟是真是假?為何將它從歷史課本裡面刪除?
    被推上神壇的地動儀究竟是真是假?為何將它從歷史課本裡面刪除?記得小編小時候在學歷史的時候,課本上記載有一種神器,那就是地動儀。課文上在介紹這件神器的時候,說它能感知千裡之外的地殼活動,如果哪裡發生地震的話,利用這個神器,就可以提前預知。
  • 槽點滿滿的《逆天邪神》為什麼會被推上神壇,果然套路得人心
    說起最近比較火的網絡小說,《邪神傳說》恐怕能位居前三,作為近三個月點擊量過千萬,搜索排行位列前三的代表作品,《邪神傳說》與《詭秘之主》、《劍來》等作品一樣,收穫了大批的粉絲,對於小編這種老書蟲來說當然也是拜讀了一下,一種天雷滾滾的感覺從心頭飄過,那麼槽點滿滿的《逆天邪神》為什麼會被讀者推上神壇
  • 【衛生社團】被推上神壇的冬蟲夏草到底有沒有抗癌效果?
    近年來,保健品的熱潮更是把冬蟲夏草推上了神壇。那麼,冬蟲夏草真的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嗎?它對乳腺癌患者會有幫助嗎? 1951年,德國科學家卡寧厄姆從在蛹蟲草中分離出了蟲草素,蟲草素化學名稱叫3'-脫氧腺苷,3'-脫氧腺苷能夠抑制核酸的合成,所以在理論上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1974年,一種叫做「噴司他丁」的物質被發現。蟲草素和噴司他丁都有抗腫瘤活性。後來發現蟲草中也有噴司他丁的存在。
  • 美劇《世紀天才》:神壇上下來的愛因斯坦
    爛番茄的批評家給出6.84分,而觀眾的好評率卻是92%;在IMDb上,根據7569人打出的評分,該劇獲得了8.4分的好成績。也許是為了展現這一點,劇集一開篇,當愛因斯坦的好友、德國外交部長被攔截刺殺,納粹青年軍用機關槍與手榴彈等武器製造恐懼時,50歲的愛因斯坦卻在辦公室與其秘書貝蒂偷情。激情過後,已婚的愛因斯坦向貝蒂提出 「搬來同住」的要求,並表示「我很愛我的妻子,但一夫一妻制不合乎常理,不過是宗教統治下的觀念罷了。」而此時,秘書的反駁一針見血,「你所謂的真理就是你不用守規則嗎?」
  • 愛因斯坦是個什麼樣的人?
    方舟子快評  愛因斯坦是個天才,但是並非從天而降的天才。他受到了嚴格的專業訓練,才能夠做出偉大的科學發現,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屈指可數的大科學家。  今年是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100周年,因此被聯合國定為「國際物理年」。
  • 既然已經將牛頓經典力學從神壇拉下,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習它?
    這是一個比較尖銳的話題,畢竟大家都只知道自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發表以後,牛頓的經典力學就已經從神壇上被拉下,那麼很多圍觀群眾可能會認為,既然廣義相對論可以囊括一切,為什麼還要學習牛頓經典力學?不是可以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麼?
  • 愛因斯坦楊振寧霍金等偉大科學家,他們愛吃什麼食品?
    他問,世界上、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科學家,是不是都對吃飯不感興趣?科學家,自然是指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具有較高學術成就的人。科研工作者的數量有很多很多,但配得上科學家稱號的,卻不算多,充其量十分之一。一般情況下,物理學家的工作,比其他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更加引人矚目。這是因為物理學家研究的是事物的本質。
  • 愛因斯坦也能如此風騷 那些年拍攝的珍貴老照片
    很多人都痴迷於歷史照片,因為老照片記錄著歷史性的精彩時刻,將它們帶到未來,幫助我們追憶那些容易被人們遺忘的世界。它們就像顆顆璀璨的珍珠,古老而無價。歷史照片之所以珍貴,不僅在於其拍攝年代的久遠,更在於照片中所蘊含和傳遞的人性光輝。
  • 一位公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一位公知。公知這個詞這些年已經徹底被汙名化了,但其本身的意思是「公共知識分子」,指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同時,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人,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主義者。而在讀過這本書後,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愛因斯坦是一位真正的公知。
  • 愛因斯坦發明冰箱,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科學家
    搞笑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應該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科學家了愛因斯坦就在一次看報紙時,看到一篇因為氨氣洩漏導致一家人死亡的報導,因此他萌生了研製一種更安全的冰箱的想法,同時還能減小冰箱的噪音,讓這位天才能夠在家好好的思考,而不必被冰箱壓縮機轟轟的聲音打擾到。
  • 統治者的「窮途末路」,中世紀英國貴族是如何一步步被拉下神壇?
    人們羨慕貴族,無非就是因為貴族擁有一個國家絕大多數的經濟和最巔峰的權力,但是一旦貴族們喪失這些能力,那麼他們就會變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廢物。 1688年,貴族氣氛和傳統最濃重的英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這件事情被稱為光榮革命,他將國王和貴族拉下了權力神壇,逼迫他們籤訂了「權利法案」。
  • 1933年冬天,愛因斯坦在美國開始了新生活
    愛因斯坦於1933年冬天在美國開始了新生活。他受聘於普林斯頓高級學術研究院,這是美國最進步的一所學校。弗萊克斯納博士創設這所學校主要是為那些已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創造在自己的學術專長範圍內繼續進行研究的機會。
  • 牛頓和愛因斯坦究竟發現什麼秘密,為何他們晚年都去研究神學?
    人類文明已經發展了5000年,但是現代文明發展的時間僅為200多年,人類用200多年的時間發展取得的文明成果就超過了過去5000年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由此可見人類在這200年裡發展是非常迅速的,人類文明發展速度能夠在200多年裡迅速提速,除了人類自身努力以外,也離不開那些偉大科學家的指引方向
  • 從萬人追捧到杳無音訊,跌落神壇的復旦教授陳果,只因讀錯2字?
    陳果沒有把思政課課本上的東西照搬到講臺,她將這些道理用自己獨到且新穎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不論是少男少女之間的愛情,還是恰為得當的為人處世,名句段子脫口而出。在她逐漸爆火的那些年,陳果一度連續5年摘得」最受喜愛的老師「頭銜。有心的網友將其上課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不僅收穫了數百萬的點讚觀看,還受邀參加了央視王牌節目《開講啦》。
  • 愛因斯坦請楊振寧一聚,兩人交談1.5小時,楊振寧:啥都沒學到
    然而他們顯然是多慮了,年幼的愛因斯坦並不把這些當一回事,比起和其他孩子們一起玩什麼"木頭人","打水槍"的遊戲。愛因斯坦還是更喜歡擺弄一些機械玩具,或者看各種書。而在他四、五歲的時候,不幸生了一場大病,只能躺在床上休養。他的父親怕他無聊,就送了他一個羅盤——指南針。
  • 諾貝爾獎官方公布愛因斯坦成績單!我們被騙了N年
    值此之際,諾貝爾獎官方於10月3日公布了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數學成績,以此來回擊那些質疑諾貝爾在一則推文中寫道:"與廣泛流傳的神話相反,愛因斯坦在高中時擅長數學。愛因斯坦在17歲時被頒發了這張證書。在分數中,6=最高分,1=最低分。這張照片是在1896年他獲得OTD成績的同一天拍攝的。
  • 「人權燈塔」翁山蘇姬走下神壇?為民主曾和兒子分離16年
    28年後,她站上被告席,替緬甸軍方辯護、脫罪。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11日,海牙國際法庭對緬甸軍方針對羅興亞人的種族滅絕指控進行審理,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出席、為緬甸軍方辯護,她說相關指控的描述「不完整、具有誤導性質」,不能真實反映緬甸若開邦的局勢。可早在28年前,她正式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彼時,她還被緬甸軍方囚禁,和軍方水火不容。
  • 回望那些走下神壇的科技股 這次能否不一樣?
    (原標題:走下神壇的科技股) 走下神壇的科技股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上)
    1900年,愛因斯坦獲得教學文憑,平均分數為4.9,是全班五名學生中第四名;米列娃的平均分數為4.0,是最後一名,校方不準她畢業,必須留級一年。有些人認為,米列娃與愛因斯坦合作寫出著名的1905年論文,但物理歷史學者經過仔細研究後,找不到任何證明她做出實質貢獻的依據。婚姻與家庭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一封早期往來信件於1987年被發現與發表,信中透露他們在婚前曾有一名稱為麗瑟爾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