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趾高氣揚、無比神氣的存在,因為一個國家的主角基本上就是貴族們,特別是在古代的中國或者是西方,貴族的身份終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即便是很多人抨擊貴族,但是他們又非常想要成為貴族。
人們羨慕貴族,無非就是因為貴族擁有一個國家絕大多數的經濟和最巔峰的權力,但是一旦貴族們喪失這些能力,那麼他們就會變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廢物。
1688年,貴族氣氛和傳統最濃重的英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這件事情被稱為光榮革命,他將國王和貴族拉下了權力神壇,逼迫他們籤訂了「權利法案」。自此,資產階級擁有了國家的權力和財富。
那麼曾經讓人豔羨的貴族身份就成為資產階級眼中被觀賞的珍奇動物,再也不是動一動就震懾一個國家的山中猛虎,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日不落帝國」的貴族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跌落下神壇。
一、英國貴族的崛起之路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英國還是為數不多保留了君主和貴族傳統的國家,但是我們不難發現,貴族們就好像是我們國家的熊貓是英國的福寶,而不再是人人畏懼的階級,不過想要了解英國貴族為什麼會衰落,就要了解英國貴族是如何誕生的。
貴族指的是在中世紀西方擁有極大權力和經濟地位的一個群體。
在英國的早期貴族階層由這三個勢力組成,第一個是依靠武力的軍事貴族階級,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還處於部落狀態的日耳曼人糾集了眾多的部隊對英國的大不列顛地區展開了武力侵略,而那個時候的英國還處在原始部落時期,因此很快就丟失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
於是,日耳曼酋長在這個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新根據地,而那些在侵略戰爭中建立功勳首領就仗著山高皇帝遠紛紛籠絡自己的下屬和別的士兵,然後紛紛培養親信,於是這就產生了破壞氏族基本平等關係的情況,那些籠絡了人心的首領就變得越來越強大成為了雄踞一方的軍事貴族,那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早期跟隨他們的人就成為了貴族之一。
慢慢的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周圍小部落的首領權力也就變得越來越大,一個聯盟或者氏族裡面的矛盾就變得越來越多,那麼為了爭奪地盤和資源這些部落之間就會爆發侵略戰爭,這對於首領的要求極高,因為軍事貴族依靠的就是首領的個人領導能力和才華。
而之前的氏族模式是大家一起推選出合適的酋長和領導來負責部落的反侵略和成長。
那麼進行了質變以後,軍事才能和綜合素質排名第一的首領就會變成大不列顛的第一人,那麼請問作為一個人,他的權力欲望會不膨脹嗎?答案是非常難。因此,最後這個像養蠱一樣勝利的首領就會成為大不列顛唯一的首領,這也就完成了對整個大不列顛的統一,很明顯這就是早期國王的誕生。
逐漸地,國王實力做大,整個氏族聯盟或者說部落就會成為統一的國家,英國也由之誕生,那麼國王為了鞏固統治就會把土地和人民分給之前擁護自己的那一批人,他們就成為了過往的心腹這就成為了封建貴族的基石。
後來,這些封賞慢慢的就延續到了國王的後代和有貢獻之臣的後代,他們一出生就用了超越一般人的權力和條件,土地、金錢應有盡有,這也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封建貴族,囂張跋扈的那幫人就誕生在這幫人的後代當中。
除了以上的兩種,英國的貴族組成還有另外一種。
國王為了鞏固統治,只能將自己的政權變為合理的統治,對人民的剝削為合理的剝削,因此就必須要將自己的誕生歸為天意!這也就是君權神授的意義所在。因此,中世紀的英國只能允許基督教在國家內傳播教義,並且自己向教皇下跪。
為了表示對神的尊敬,國王會對那些神職人員、教堂提供無數的土地和經濟財富,那麼他們就成為了最富裕的那一批人,再加上有神的光輝沐浴,神職人員成為了組成英國貴族階級的第三檔力量,宗教貴族由此誕生。
自此,在中世紀的英國軍事領主、封建主、宗教成為了壓在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這些貴族數量多而五體不勤,但是又牢牢的掌握住了國家絕大多數的財富。
二、英國貴族有哪些好處?
貴族之所以人人羨慕就在於它和普通人的區別性,這種不僅僅是在身份上的區別,還包含了非常多的東西。
首先,貴族擁有極大的權力比如說國王一起頒布法律。在久遠以前,西方世界只有自然法和萬民法,而貴族就藉助對文化的壟斷還是對這些不成為法律進行整理和編造,讓它們更加清晰的同時也更加對自己這個階層有利。
比如說公元前694年的《伊尼法典》就是國王和貴族們一起制定的,還有695年的一部法典亦是如此,毫無疑問法典裡面的核心主張就是維護貴族和國王的權力至上!
其次,擁有強大的司法權力。在希臘時期,無論是什麼案件都要交給公民大會來審判和處理,即便是貴族和國王也不能倖免,而且一旦是公民大會做出的決定那麼即便是國王也沒有翻案的權力,這極大的保障了法律的公正性。
但是,中世紀的英國確實這樣的,一旦有什麼案件第一時間就會交給貴族和國王審查,法律判決等都是由貴族做出,那麼毫無疑問這些貴族都不會做出有害自己的判決,法律的公正性究竟有無那麼就很難說了。
第三,貴族擁有無與倫比的經濟大優勢。在中世紀的英國,貴族的主要實力都是土地奠基的,也就是貴族都是由大地主組成的。在那個時候的英國農業土地一共有一千萬公頃之多,但是卻被兩萬人和一千多個教堂全部瓜分殆盡,他們只有英國人民總數的百分之五,但是掌握了百分之一百的土地資源。
到了十三十四世紀的更為恐怖,貴族們掌握的土地資源帶來的財富甚至緩緩逼近王室,這也導致了威廉時期的皇室不斷地削弱大土地貴族的冊封,目的就是為了將財富牢牢掌握到自己的手裡。十四世紀,一位名叫蘭開斯特的伯爵一年的收入就達到了八千多英鎊,而那個時候一戶英國家庭一年的生活費也不過區區十幾或者幾十。
普通貴族就已經恐怖如斯,更不用說那些教會貴族。按照現在的資料來看,每一個教堂的收入就最少是普通貴族的三倍,溫徹斯特大教堂就擁有了六十多座莊園,一個莊園最少兩百人維持,那麼他們就擁有至少一萬兩千人,那麼需要多少錢才能養活他們呢?還要多少錢才能維持教會的奢靡生活呢?答案不言而喻。
三、為何英國貴族會衰落?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即便是貴族也沒有想到,自己即便是擁有了土地、財富、權力,在幾百年後也會被人們趕下統治的寶座。
第一是農業生產模式徹底向商業模式改變。中世紀的貴族地位之所以根深蒂固就是因為他們擁有無數的土地,而且那個時候的生活模式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生產模式,那麼貴族掌握了農民的命根子,就等於掌握了農民的經濟命脈。
十六世紀以後,英國商品化速度加快,新興資產階級也展現了自己的實力,他們通過倒買倒賣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然後開工廠、流水線,農民變成了工人,有限的土地上可以生無限的商品,這也意味著老貴族們再也沒有辦法按照土地收稅,土地荒廢、人員流失,貴族們越來越窮。
第二就是階層的崛起。經濟永遠是發展的基礎,農業為主變為商業為主以後,商人們的地位就會崛起,那麼他們面對的第一個威脅就是貴族們的打擊,但是對於財富的追求會成為他們鋌而走險、反抗貴族的助推劑,在財富的誘惑下,商人們結合工人反抗貴族,並且鼓吹著誰有錢誰就是大爺的理念,一般在這個時候,封建的貴族們只有頭銜和血統,金錢上面已經沒有辦法和資產階級相提並論了。
特別是1688、1689年以後,英國議會制度的逐漸完善,商人們不但獲得了經濟權利更是獲得了政治權力,這些在以前都是貴族們的專屬,這也意味著貴族們的沒落。
綜上所述,中世紀的英國貴族可以算得上是最巔峰時期那一批人了,但是由於不思進取,在時代的波濤下成為了倒在沙灘上的前浪,而商人階級資本家們則通過緊跟時代脈搏做到了因時而變徹底超越了貴族,成為了英國現在的真正掌權者。
參考文獻:
《資本論》
《中世紀至近代早期英國貴族社會地位的變化及其文學形象的嬗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