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睡覺,蓋城堡」——為何中世紀的城堡對貴族如此重要?

2020-12-08 火焱文史

開局一張圖

城堡,在中世紀時期一直是貴族或皇室出於戰爭目的而建造的準軍事化住宅。

更通俗地講,儘管當時貴族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住宅,但是建造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也就意味著家族和財富的安全。

在早期,歐洲風格的城堡起源於加洛林帝國淪陷後的9—10世紀,當時大領主正在為分崩離析的土地和保全巨額財富想辦法。

所以,在巨大的防禦需求下,一種以「強化型住宅」或「強化型莊園」為概念的建築就應運而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城堡。

貴族們對這種既能鞏固防禦,又能當做行政中心,偶爾還能小小炫富一把的建築形式十分熱愛。

於是,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時間裡,歐洲貴族們開始大興土木,把具備建築條件的地方都蓋了個遍。

目前,僅德國現存的城堡就多達上萬座,註冊在案有8000多座。所以保守估計,中世紀建造的城堡最少也得有10萬+。可見,或許中世紀的貴族每天真的都在「吃飯,睡覺,蓋樓」的無限循環中度過吧。

當然,高聳巍峨的城堡不但可以進行防禦和守衛,它們同時也是地方的行政中心和權力象徵。這也就意味著,儘管一些城堡會強調軍事能力,但是它大部分的時間是被用來控制群眾、商務接待、以及當做旅遊景點使用的。

一些農村型城堡還會特意建在社區生活的中心處,和周邊村民共享磨坊,肥沃的土地以及水源。

然而,和現代觀念不同的是,中世紀早期的城堡都是用土和木材建造的,僅具備自然防禦的功能(就是除了「高」以外,沒啥防禦能力...),它們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塔樓和箭孔等建築特徵。

後來,在13世紀初,被火攻欺負怕了的貴族,又想出一套更為科學的建築方式——他們將城堡最核心的建築材料變為石頭,並重新定義了城堡的內部構造。

嶄新的設計增添了諸如塔樓等防禦元素,並吸取十字軍東徵的經驗,將其塑造成以多邊形(一般是正方形)為主體的「同心結構( concentric fortification)」,增加了3-4堵幕牆。這樣一來,既能保障城堡的防禦能力,又能將守軍的火力最大化,可謂是一舉兩得。

同心結構

不過,在中世紀末期,隨著攻城火器的發展,城堡不再是堅不可摧的象徵。所以像護城河一類的元素就從最初的防禦措施演變為力量的象徵。(門垛修的越壯觀,實力就越強)

有些城堡甚至在設計初衷上就是為配合當地景觀而建造的,所以只具備鄉村別墅的遊樂功能。起初人們管這些「大house 」叫莊園,後來城堡時代興起,好玩兒的貴族乾脆把它們都改建為了「城堡」。

講到這兒,我想還有必要再說說「城堡」這個詞的起源。

城堡「castle」是從拉丁文的「Castellum」衍生出來的,意思是「加固的地方」。在古英語中的「castel 」,古法語的「castel 「或」 chastel」都源於「Castellum」這個詞彙。

在英國被諾曼人徵服後,「castle 」一詞才被正式引入到英語的概念中,指代我們如今看到的城堡。所以毫不誇張地說,真正的「城堡」是在公元1066年以後才出現的。

城堡的構造

下面我們就將以城堡中最常見的建築元素對其進行簡要地說明和鑑賞。

1.Motte-and-bailey

「Motte」和「護城河」源於同一個古法語單詞,但它的意思是用木頭或石頭搭起的土方。而城堡的主體建築就蓋在「Motte」的上邊。

通常 ,城堡的第一層位於「Motte」的最高點,會設有酒窖,穀倉。第二層便是居民的住宅和公共起居室,包括儲藏室,麵包師和管家的房間,以及主人和妻子「呼呼睡大覺」的陽光房。第三層一般被設計成閣樓,是守望的士兵和僕從休息的地方。

而「bailey」則是一種封閉的庭院,周圍有保護的圍溝和柵欄。「bailey」中擁有許多功能性的建築,包括大廳,廚房,小教堂,營房,商店,馬廄,鍛造廠或工作室,它是城堡經濟活動和軍事力量的中心。

城堡遺址

通常情況下,「Motte」和「bailey」的溝渠是相連的,它們會在城堡周圍形成一個八字形。只要條件允許,附近的溪流和河流能被有效攔截或轉移,就能形成充滿水的護城河。

Motte-and-bailey這種城堡構造,是在公元10世紀由北歐國家引入的,並在11世紀進入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設計語言中。

諾曼徵服後,這種建築形式又在12世紀和13世紀,相繼被蘇格蘭,愛爾蘭,低地國家和丹麥採用。直到13世紀末,「bailey」被更嚴謹的防禦工事取代,但「Motte」的土方工程仍然是許多國家城堡的特點。

2.keep(大型塔樓)

「keep」這個詞從中古英語「kype」而來,在城堡設計中指代那些被強化的大型塔樓。如果城堡的其餘部分被敵人攻陷,那麼「keep」將是貴族或君主最後的避難場所。

第一批大型塔樓主要由木材製成,並形成了10世紀在諾曼第和安茹出現的Motte-and-Bailey式城堡的關鍵部分。後來,這種設計由諾曼人傳到英國 ,並在11世紀下半葉蔓延到威爾斯和愛爾蘭地區。

隨後,英國 — 諾曼人和法國統治者在10世紀和11世紀開始用石頭建造這種大型塔樓,地基則採用方形或矩形的設計,表面也變成了有弧度的圓形。

到了12世紀, 「keep」又衍生出了多個版本,其中以法國和英國最為激進,前者採用了4葉型結構,而後者則採用了誇張的多邊形設計。

13世紀初,法國和英國的設計理念開始出現分歧:法國的菲利普二世在他的領土上建造了許多「keep 」,以便這種高聳的建築物可以展示皇家的權威;但在英格蘭,城堡建造時卻拋棄了這種大型塔樓。

14-15世紀期間,文藝復興引起了一波復古潮流。「keep」又再次得到英國貴族的青睞,這一時期的塔樓被設計得富麗堂皇,十分精美。

15世紀中葉,「keep」的保護功能受到了火炮等先進武器的挑戰。例如,在1464年的玫瑰戰爭期間,曾被認為堅不可摧的Bamburgh城堡的「keep」就被無情地火炮完全摧毀。

到了16,17,18世紀,作為沒落的防禦工事和住宅,「keep」開始逐漸被人遺忘,甚至一度被併入到了莊園花園的行列中。

3.Curtain wall(幕牆)

幕牆是圍繞之前所說的「bailey」的防禦牆。它們必須高到足以使梯子難以伸展,並且厚到足以抵抗任何攻城機器的打擊。

從15世紀起,為了抵禦火藥的攻擊,典型的幕牆厚度可達3米(10英尺),高度可達12米(39英尺)。為了增強它們的防禦能力,幕牆有時還會在其底座周圍設置一條石裙,以加強厚度。

幕牆頂部通常還會有一條寬闊的走廊,方便士兵在城垛上「扔石頭,拋熱水,射弓箭」以守衛城池。一些幕牆上還會配有防禦性的塔樓,能充當臨時的作戰指揮部。

不過,直到13世紀,幕牆上才出現我們熟知的箭孔,因為之前的歐洲人害怕這些孔洞會影響幕牆的穩定,所以遲遲沒有讓它們出現在城堡上。

4.Gatehouse(門樓)

城堡的入口通常是防禦線路中最薄弱的部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歐洲人特意開發了門樓,方便城堡內的士兵控制交通流量。

一般,由於門樓整體較高,所以其通道前方會有許多盲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陷,設計師在門樓兩側增加了投影塔,以便能及時地追蹤敵人的進攻情況。

此外,傳統的門樓還包含一系列其它防禦措施,能給攻城者製造不少麻煩。

portcullises

像「portcullises 」就是一種用金屬加固的木製格柵,它們能有效阻擋敵人的進攻,並且讓守城官兵可以肆無忌憚地在格柵後邊「捅捅捅,殺殺殺」。

此外,被強化過的門樓還包括吊橋,一個或多個舷窗以及箭頭環,甚至可能還會有謀殺洞。

「謀殺洞」就是位於門樓通道頂端的孔洞,當敵人攻破大門湧入城內後,守城士兵們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石頭或者熱水從洞中拋下,給敵人造成致命傷害。

所以,不難看出,其實門樓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防禦系統,以至於法國人在13世紀時已經將單個門樓列入到了「小城堡」的行列,足可見它的重要性。

但在中世紀末期,英格蘭和法國的許多門樓其實已經被改建成了精美的門廳,用於修飾莊園或其他大型建築。此時,它失去了原有的防禦功能,逐漸淪為濃墨重彩中的小小一筆。

5.Moat(護城河)

護城河一般是一條邊坡陡峭的防禦溝,有滿水型的,也有無水型的。

它的建設目的在於阻止諸如攻城塔之類的裝置到達幕牆並防止牆壁被破壞。

有時人們也會在護城河中構建強化島嶼,再次增加城堡的防禦能力。

例如,13世紀的卡菲利城堡在威爾斯佔地就超過30英畝(12公頃),它就曾利用山洪在河谷中形成的天然湖泊做出了西歐數一數二的護城河。

6.Battlements(城垛)

城垛經常出現在幕牆和門樓的頂部,包括幾個元素:鋸齒狀,圍欄以及孔洞(Arrowslits

)。

圍欄是投射在牆外的木結構,允許防禦者向牆壁底部的攻擊者射擊或投擲物體,而不必擔心會從垛口上掉下來。孔洞可以讓守城士兵更好地瞄準敵人,實行精確打擊而不受幹擾。鋸齒狀的城牆則有利於人們觀察敵人的動態。

總結

關於城堡常見的基本元素我們就介紹到這兒,今天我們鑑賞了Motte-and-bailey形式的城堡設計,見識了「keep」大型塔樓在中世紀的興亡,學會了以「Curtain wall」幕牆為主的「同心設計」,理解了「Gatehouse」門樓的複雜運行機制。

同時,對於「護城河」以及「城垛」的防禦作用也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和闡釋,不知道你今天收穫了多少?

我們下期再會!

辛苦碼字不容易,給個【關注】可不可以?——熬夜打字的火焱

本文文獻

1.Allen Brown, Reginald (1976) [1954], Allen Brown's English Castles, Woodbridge: The Boydell Press, ISBN 1-84383-069-8

2.Allen Brown, Reginald (1984), The Architecture of Castles: A Visual Guide, B. T. Batsford, ISBN 0-7134-4089-9

3.Aurell, Martin (2006), Daniel Power (ed.), "Society", The Central Middle Ages: Europe 950–1320, 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urop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925312-9

相關焦點

  • 歐洲中世紀十大著名城堡風景圖
    中世紀的歐洲,由於採邑制度的實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權被分散到各位貴族,騎士的手中,政治上四分五裂,帝國,王國,公國,騎士領地等多種多樣,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治實體遍布各地。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他們之間的邊界,也沒有人能夠完全梳理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繫。各等級的封建貴族之間經常爆發各種原因引發的戰爭,所以他們時時備戰,常常參戰。
  • 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關係到丹麥國旗的誕生,是貴族居住的地方
    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關係到丹麥國旗的誕生,是貴族居住的地方大家好,今天小編要講的是愛沙尼亞的託姆比亞城堡。託姆比亞城堡是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城堡建造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處50米高的石灰石峭壁上。最初的城堡是木結構的,由古愛沙尼亞居民興建,後來這兒成為愛沙尼亞貴族和主教居住的地方,由於地勢較高,這兒也是全城防守最佳的地方。歷史上,託姆比亞城堡和丹麥國旗的誕生有著直接聯繫。1219年,丹麥十字軍佔領了這座城堡,兩國軍隊隨後發生了激烈的交戰,眼看愛沙尼亞就要在戰鬥中取得勝利,忽然天空中有一面紅底白色十字旗,在丹麥隨軍神職人員的做法召喚下飄然顯現出來。
  • 圖說中世紀城堡3d列印建築全過程
    下面組圖呈現了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人承包商Andrey Rudenko用3D印表機列印中世紀城堡的過程。 發起人個人承包商 Andrey Rudenko和他的團隊  列印城堡的發起人個人承包商 Andrey Rudenko和他的團隊以及列印好的城堡。
  • 歐洲「最牛」城堡,建在懸崖峭壁上,耗時4個世紀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這大千世界,假如有您的關注點讚,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歐洲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喜歡修建城堡的地區,尤其是歐洲的貴族更是熱衷於修建城堡,在中世紀時期城堡是貴族和皇室處於戰爭目的而修建的準軍事化住宅,基本上每一個貴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城堡,他們為什麼會如此沉迷於修建城堡呢
  • 帶你重回歐洲中世紀,穿越凡爾賽宮,法國最著名的7座城堡賞析
    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造城堡,一是為了防禦敵人,二是為了給自己的家人們提供好的住所。最好的歷史遺留禮物之一,以往在電影電視作品裡,或者在遊戲裡,或者在通話故事裡,都會被歐洲的城堡那種氣勢和神秘感所吸引。
  • 法國必須看的7座城堡
    國王,女王和其他皇室在這裡建造了宏偉的宮殿,因為他們鞏固了他們對這個重要貿易區的統治。但是到了16世紀中葉,權力轉移到了巴黎,因為國王在王國遊蕩的時間更少,在那裡度過的時間更多(誰又不想在巴黎度過更多的時間?)。然而,法國皇室仍然花費相當多的錢建造美麗的城堡。羅亞爾河谷有超過80個,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看到它們。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城堡,在當時英國內戰當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城堡,在當時英國內戰當中,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參觀城堡遺址時,我們往往很難想像它們昔日的輝煌。看著在陽光下熠熠發光的白牆和在微風中飄擺搖曳的旗幟,我們必須絞盡腦汁,才能把想像力動員起來。
  • 香波城堡建在法國貴族生活氣味最濃厚的地區,可是一代絕世佳作!
    香波城堡(亦被稱為:香波堡)是羅亞爾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宏偉也是最大的一個,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附近的居民常喜歡把它和陰柔的舍儂索堡封為法國古堡裡的一王一後。香波城堡建在法國貴族生活氣味最濃厚的地區,森林遍地,盛產木材、葡萄酒,法國歷代的國王、貴族在此打造一座又一座度假用的狩獵宮殿,甚至還不時舉朝遷移至此。
  • 一生必去的5座歐洲城堡,其中一座是迪士尼樂園睡公主城堡原型
    歐洲的眾多城堡就是一本本鮮活的歷史書,走入其中,恍若回到了中世紀。城堡的每一塊石頭都充滿了底蘊,目睹過一個又一個的英雄故事。下面5座城堡,是你一生當中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1,愛丁堡(Edinburgh Castle)愛丁堡位於蘇格蘭首都一座名為Castle Rock的死火山上,是一座完全修復的中世紀堡壘。愛丁堡建於12世紀,在歷史的血雨腥風中,它曾一度在英國和蘇格蘭的領土紛爭中輾轉。
  • 全球25家最美的城堡酒店:不住幾家人生不完美
    Monastero城堡酒店座落於一個中世紀村莊,酒店內設施齊全現代感十足兼具藝術範兒,而推開窗卻是歷史感的風情小鎮,強烈的衝擊並沒有讓人覺得有什麼不對。在這裡,你會覺得世界是那麼渺小遙遠,即使天地崩塌,你也只想停留在Monastero古堡,度過餘生。
  • 吸血鬼城堡——一座令人「恐怖」的建築
    由於處在特蘭西瓦尼亞(Transilvania)、瓦拉幾亞(Wallachia)以及連接東、西歐之間重要商業通道的制高點上,保護當地商業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主要功能(作為特蘭西瓦尼亞和瓦拉幾亞之間的邊界海關,商家通過時都要支付貨物價值3%的稅金),隨後逐漸成為集軍事、海關、行政和司法於一體的區域政治中心。
  • 世界文明史,中世紀西歐的社會生活是什麼樣的
    中世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時間跨度從羅馬帝國的衰落延至文藝復興早期。中世紀的生活首先體現在將政治、軍事、經歷權力結合為一體的封建等級制,以農奴制為典型的對勞動力的人身束縛羅馬教會的巨大影響,在其盛期開始出現了一些緩慢的社會變革。
  • 走進中世紀城堡 圖說3D列印建築全過程
    下面組圖呈現了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人承包商AndreyRudenko用3D印表機列印中世紀城堡的過程。(作者:肖醫 2014-08-28)收起
  • 實現你的公主夢,遊覽法國四大城堡,法國城堡攻略
    我當時在那裡呆了一周時間,沿著道路的一旁一路走了好幾個城堡,有一些是奢華豪華的私人城堡,也有達文西所居住的城堡,也有自然與藝術相結合的城堡。還有一些很久以前法國皇室所居住的宮殿,都挺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的,所以今天我就以前去城堡的經歷向大家寫一篇關於法國城堡的攻略。第一站是阿澤洛利多城堡。
  • 教你如何在一天之內玩遍法國所有最美的城堡
    總長1020公裡羅亞爾河是法國最長的河流,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幾百年間,法國皇室在羅亞爾河谷兩岸修建了大量城堡作為行宮和住宅,大臣貴族們也紛紛大興土木,形成了現在舉世聞名的羅亞爾河谷城堡群。這裡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是法式浪漫的代名詞。
  • 布拉格城堡位於捷克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
    布拉格城堡位於捷克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城堡集中了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精華,是布拉格最吸引人的遊覽勝地之一。九世紀時布拉格的王子首先在伏爾塔瓦的山上蓋了一座城堡,此後他便在此開始統治他的捷克人民和土地,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幾世紀以來經過多次擴建,不僅保留許多雄偉建築和歷史文物,現今仍是捷克總統的居所。站在城堡上眺望整個布拉格市,美景盡收眼底。
  • 教會在中世紀起特殊作用,它保存了文化,歷史也是由教會保留下來
    莊園經濟基本定型後,貴族的生活狀況並不豪華,比如貴族住的城堡,並不像童話故事裡寫的那麼浪漫:一個公主進城堡了,白馬王子在門口等候。當時社會很亂,戰爭頻繁,於是貴族建造城堡,用,,來保護自己。城堡一般建造在險要的地方比如湖海半島,三面環水,或者高山絕壁,三面懸崖,只有一條通道可以進入。城堡有牆,牆很高,牆外可能有壕溝,牆內有堡壘。
  • 世界十大古堡之一,童話裡的城堡「福森白雪公主城堡」,步入仙境
    我們下了站,抬頭一望,那阿爾卑斯雪山之上的塔尖和城堡,就是傳說中白雪公主的居所。它的主人是一個英俊而憂鬱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他的一生都活在夢幻裡,這座城堡的得名,便是源於華格納歌劇中為羅安格林騎士領路的天鵝。這位君王登基的時候,只有十九歲,他迷戀理察·華格納的歌劇,醉心於藝術,日久天長,他終於對繁瑣的俗務失去耐心,漸漸退出了日常世界。
  • 法國行前必讀|羅亞爾河畔的城堡之最
    而香波堡,跟他的締造者弗朗索瓦一世一樣,邁出了法國從中世紀走向文藝復興的第一步。香波堡的誕生,正是最好見證。幾百年前的宮廷故事在這裡留下的蛛絲馬跡,等待著有心人去發現和探索:東面塔樓,弗朗索瓦一世情婦的房間裡,多情帝王曾在彩色玻璃上刻下這樣一行字:「女人如此多變,只有瘋子才會相信她們。」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
    羅馬帝國最為重要的部分也不在歐洲,它的兩個大糧倉都在非洲的北部,一個是東頭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另一個是西頭的北非。它在地中海東岸,地理上屬於亞洲西部的敘利亞與兩河地區駐有重兵,與波斯相抗衡。到4世紀(330年),帝國的首都已經東移到連結希臘與小亞細亞的君士坦丁堡,官方語言也從拉丁語變成希臘語。而希臘直到19世紀都在歐洲的政治版圖之外,一直屬於東方,而不是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