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腐蝕軍事帝國,一代霸主隕落,亞歷山大帝國也已窮途末路

2021-01-10 西芹文史

歷史上,以軍事擴張手段建立根基的帝國,往往都會面臨著外患的危機。倘若再遇上內憂,再強盛的國家都會陷入險境,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帝國政治體系,廣闊的疆域也就難以聯繫成統一的整體,帝國最終也就走向四分五裂。

亞歷山大帝國就是如此,這個歷史上的軍事強國,通過亞歷山大的武力擴張,囊括了廣闊的疆域,開啟了耀眼的帝國時代。不過亞歷山大帝國卻並沒有在歷史上長久閃耀,隨著亞歷山大三世這一代霸主的隕落,帝國也就走向了窮途末路。亞歷山大帝國的命運似乎是與亞歷山大息息相關,其實帝國命運的危機早在亞歷山大徵戰之時就已經埋下了。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

亞歷山大帝國是亞歷山大建立起來,靠著一步步徵服戰爭才鑄就輝煌。當亞歷山大接過馬其頓王國的時候,馬其頓王國已經日漸衰退。頗具軍事謀略之能的亞歷山大先是平定希臘叛亂,後再率兵東徵,徵服了波斯,又繼續擴張帝國的版圖。不過,如此龐大的帝國沒有自己的疆域。因為亞歷山大的野心是巨大的,他並不只甘心做某一區域的霸主,他的目標是世界的霸主,他要構築的是世界帝國之夢。

但這個夢卻在他的徵途中夭折,廣闊的疆域也都四分五裂。其實究其緣由,最主要的就是因這個大帝國沒有形成自己完善的管理體系,所有的帝國事物都是以亞歷山大一個人為中心。一個人的統治力量如何能夠顧及越來越廣闊的領土,在這樣的漏洞之下,所以危機就逐漸滋生。偌大的帝國,但卻只有極少的人來處理國家的政治事務。同時這些處理政務的人員基本都是亞歷山大的親信,大多都沒有明確的職位,並且職位也與管理的事物並無關係。整個帝國都只圍繞著亞歷山大一人,也就意味著亞歷山大進行對外徵戰,那中央領導權就會隨之流動。這樣的政權是極為不穩定的,沒有固定的政治中心,就難以建立帝國的政治運作模式。

亞歷山大大帝畫像

除了政治職位的漏洞,亞歷山大對地方上的管理也是極為鬆散的,也就是高度的地方自治。亞歷山大是以武力的手段來徵服這些地方的,但是卻採取高度自治的方式,無異於是在給這些地方的反抗勢力的壯大提供時機。當亞歷山大徵服波斯之後,基本上都是沿襲波斯的制度。他只讓各地的總督進行管理,最開始的時候,總督都是由馬其頓人或者希臘人擔任。這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保證權力控制在亞歷山大帝國手中。但在亞歷山大任命波斯貴族馬扎亞斯為巴比倫尼亞省的總督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亞歷山大徵服波斯之戰

此後,亞歷山大在不斷徵戰的途中就逐漸保留原地區的統治模式,並沒有直接的中央領導者進行督查或者管理。統治階層也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是名義上淪為了亞歷山大帝國的行省。但實際上只是空有一個名號,權力都掌握在各地手中。當然亞歷山大作為一代霸主,統治著整個亞歷山大帝國,他並非沒有政治智慧。在任命省總督的時候,他必定要先考察整個人的忠誠度,而且他認為如果讓一個對當地政治環境更為了解的人去管理,能夠更好地安撫當地的反叛情緒。況且總督也並非掌管著全部的權力,軍權基本都掌握在馬其頓人手中。但為了鎮壓當地的叛亂,亞歷山大也會進行放權,讓這些總督也掌握部分的武裝力量。這樣的管理體系也為日後帝國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作戰中的亞歷山大軍隊

亞歷山大以忠誠度作為考察是否適合總督之位的條件,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的。因為很難判定被徵服者是否是真心歸順,還是假意投降。所有的事物全憑亞歷山大一人獨掌,中央的管理機構沒有被搭建起來,也就相當於整個帝國都是處於鬆散的狀態。而亞歷山大也不能坐鎮帝國內政之中進行指揮,他戎馬在外,根本無暇顧及各地的管理。很多行省的總督逐漸濫用職權,剝削當地的人民,腐敗日漸滋生。

除了地方上的管理漏洞,軍隊之中也存在著危機。亞歷山大的軍隊也是一支多民族的部隊,他們是來自各個被亞歷山大徵服之地的士兵,亞歷山大起初是出於補充自己兵力以及掩蓋侵略擴張行為的需要,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將他們進行「馬其頓化」。但是士兵來源的龐雜,很容易產生軍隊譁變。

馬其頓士兵

管理體系的弊端造成的內憂外患在亞歷山大逝世之後全數爆發出來,讓英年早逝的亞歷山大也帶走了他輝煌的軍事帝國。亞歷山大的突然死亡,留下了權力真空,王位的繼承權成了擺在帝國面前的一個大危機。龐大的帝國都是由亞歷山大一人做主,所以在不管是國內還是軍隊之中都沒有設置完整的管理機構。最終只能將其遺腹子立為王位的繼承者,但是只是得到了一個虛無的名號而已,真正的權力自然不可能交付給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孩。而作為攝政王的坡狄卡斯並沒有亞歷山大一樣的號召力,而且也沒有歸屬於自己的強大的軍事實力。所以內外的奪權和反抗勢力都在湧動,即將張開利爪,將強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一點點撕碎。

亞歷山大軍隊入主巴比倫城

由於亞歷山大一死,亞歷山大帝國就失去了中心支柱,整個大帝國都陷入了混亂之中。王室內部開始爭奪統治權力,眾多的王室成員都死於非命。公元前323年,塞琉古進入了馬其頓,攝政王坡狄卡斯被其所殺。而眾多的將領也都開始佔據亞歷山大帝國的各行省,開始了帝國內部的混戰,同時各地的勢力也趁此機會開始參與到帝國的分裂之戰中。最終隨著一代霸主亞歷山大的隕落,內憂外患的腐蝕下,亞歷山大軍事帝國也已窮途末路,走向了四分五裂。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筆者見解

亞歷山大帝國覆滅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國內缺乏一套完善的中央管理體系。誠然,亞歷山大是一個傑出的軍事統帥,但是作為一個統治者,他的政治建樹卻遠不能與其的軍事功績相比。為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將偌大的帝國與個人生死牢牢地捆綁在一起,最終大帝國也就隨其而去。在政治上,亞歷山大是缺乏長遠眼光的,或者說亞歷山大是較為自負的。首先,他沒有培養自己的繼承人,作為一個統治者如果想要自己的辛苦建立起來的帝國能夠得到長遠的發展,必然需要後繼有人,而亞歷山大卻並沒有早做準備,猝然而逝,也就留下了權力真空。

亞歷山大徵戰畫像

其次是政治中心的不穩定造成大帝國的鬆散。亞歷山大重軍事,但是在政治上基本上是獨攬大權,將所有的決定權都收歸己有。但是他又常年在外徵戰,根本無暇顧及帝國的內政,內部早已經滋生了眾多弊病。而且在對地方的管理之上也沒有設置中央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很多被徵服之地都依舊保留原來的統治階層。這樣一來,即使亞歷山大的徵戰範圍再廣,也終究是「過客」的身份。這些被徵服之地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各地都有著高度的自治權,這些地方的勢力日漸壯大,就形成強大的割據勢力,逐漸撕碎亞歷山大軍事帝國。

亞歷山大用軍事的手段逐步鍛造了亞歷山大帝國,但他卻忽略了至關重要的政治管理。龐大的帝國沒有一整套良好的管理系統運作,是很難支撐一個帝國發展的。所以當勉強維繫帝國的亞歷山大本人這根紐帶一斷,整個帝國就轟然倒下。危機並不是突然爆發的,而是早就埋下了禍根,當遮蔽其生長的障礙被剔除,它們也就開始肆意生長,最終擋住了發展的出路,帝國也就窮途末路了。

參考文獻

《亞歷山大帝國》

相關焦點

  • 公元前東西方的群星璀璨——亞歷山大帝國和大秦帝國的文化繁榮
    西方的亞歷山大帝國,東方的大秦帝國,它們分別崛起的前後,都有著神奇而驚人的巧合,又有著各自的文化和個性。那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各自的區域閃耀,其實很多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都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只是中間隔著大山大河,不知道在交相呼應,彼此照亮。
  • 兩河流域的帝國,常備軍先驅,阿爾貢與他的阿卡德帝國
    舉個例子,我們現代的軍隊都是常備軍,常備軍的定義就是由脫離生產,只從事軍事活動的軍人所組成的。常備軍和徵召兵的區別就在於,常備軍是時刻訓練,準備打仗。 換句話說,這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當然在現在看,這不算什麼。軍人嘛,都得常備軍才行。
  • 帝國的喪鐘:打斷了明帝國的軍事發展進程的兩個事件,你可曾聽過
    這是一種臨時組建的抽調型野戰軍,面對「不羞遁走」的蒙古騎兵可以佔有優勢,畢竟明中後期的蒙古人最怕遇到強敵,每次明軍可以斬殺一、二個蒙古前鋒,就可以讓數千蒙古人「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面對各地缺乏組織、缺乏武備的叛軍土司和農民起義軍也不成問題;即使在朝鮮戰場,面對缺少強力騎兵、軍事技術又落後於明帝國的日本軍隊時,也可以野戰無雙。
  • 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麥加和麥地那位於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的一條狹長地帶,這片地帶沙漠廣布,人煙稀少,本來難以形成強大的文明,就連曾經的強大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對這片地區置之不理,從來沒有統治過這裡。然而,橫掃亞歐非的阿拉伯帝國和影響全世界的伊斯蘭教卻偏偏誕生在這裡。
  • 世界主要文明地區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及帝國版圖的面積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各文明在何時進入帝國時代。1、中東——兩河文明和古埃及兩河地區和古埃及的文明遙遠的猶如人類的上一次文明。首先進入帝國時期的是埃及帝國,特指古埃及第18王朝——圖特摩斯王朝(公元前1575年-約前1308年),由圖特摩斯一世奠基,至圖特摩斯三世帝國版圖達到頂峰,面積104萬平方公裡。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0歲時拿破崙來到法國大陸,在布列訥堡一所軍事學校上學,此時的他才開始學習法語(圖為阿雅克修拿破崙出生的房子)1784年拿破崙就讀於巴黎軍事學校,次年畢業後任命為法國第一炮兵團少尉(圖為巴黎軍事學校主體建築)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島,回到科西嘉島後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賓派(圖為1792年任科西嘉志願軍中校的拿破崙·波拿巴)1793年12月24
  • 詳解法國歷史:拿破崙波拿巴時代,帝國的建立
    至此,法國迎來了另一個時代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建立。他被稱為是歐洲的戰爭之神。也被視為法國大革命的捍衛者,還有人視他為革命成果的踐踏者,更有人將它視為歐洲人民的解放者和侵略者,他就是被後人爭議不斷崇拜不止的名人拿破崙波拿巴。他是法蘭西帝國的締造者,同時也是帝國的葬送者,因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又有拿破崙第一帝國之稱。
  • 漢文化大陸秩序大陸帝國與文明類型(上)
    波斯帝國橫跨歐亞非,亞歷山大帝國繼承波斯帝國版圖;羅馬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稱霸五個世紀之久;阿拉伯帝國版圖全盛時期大大超越了之前波斯帝國的版圖;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從亞洲突擊到歐洲和非洲幹掉了當時強大的阿拉伯帝國
  • 預言大師加爾通:迷戀霸權難以自拔,2020年美帝國或將有「異象」
    1995年,挪威政治學家約翰·加爾通,通過對世界十大帝國進行了比較後,他得出了驚人的結論:世界十大帝國,其中的九大帝國已經崩潰,第十個崩潰的將會是美帝國。隨後加爾通又進行了多項研究論證,在2000年,加爾通終於向世人公開了自己的研究結果:美帝國將於2020年崩潰。
  • 人類史上十大超級帝國,其中8個版圖橫跨亞歐非,個個超越美國
    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中,出現過很多實力、軍事力量強大的超級帝國,她們曾經十分輝煌,一度稱霸當時世界。比如下面這十個。第一個是亞述帝國。亞述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稱霸一方的「第一帝國」,位於底格裡斯河中遊。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屬於閃米特族的亞述人在此建立亞述爾城後逐漸形成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城邦。
  •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伊斯蘭教兩大聖地,是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麥加和麥地那位於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的一條狹長地帶,這片地帶沙漠廣布,人煙稀少,本來難以形成強大的文明,就連曾經的強大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對這片地區置之不理,從來沒有統治過這裡。 然而,橫掃亞歐非的阿拉伯帝國和影響全世界的伊斯蘭教卻偏偏誕生在這裡。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對於當前古代帝國治理的相關研究,晏紹祥教授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看法:首先,不僅要關注帝國的「開疆拓土」,也不能忽視帝國的「守成治理」;其次,考慮到古代的交通和通訊條件,地方自治或許也是帝國治理的有效模式;第三,古代帝國治理的比較研究、古代帝國治理模式的古為今用等方向都值得當前學界進行深入發掘。
  • 從彈丸之地到三洲強國,蘇丹如何發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就大業
    在雙方對峙了數百年之久後,在奧斯曼王朝的大力反擊之下,最終奪得了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並於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事件中標誌著拜佔庭帝國就此滅亡,由此之後使得當時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權力逐漸由歐洲的基督教轉移到了中東的伊斯蘭教,這也使得奧斯曼帝國成為了歐洲地區的霸主。
  •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歷山大的東方徵服之旅
    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已深入伊朗高原。通過對波斯帝國京畿的閃電式徵服,瓦解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後抵抗。加之大流士本人依然在逃,也會動搖自己剛剛在巴比倫建立的新帝國權威。因此,他在第二年就開始大舉追擊,並帶著精選的優質部隊前突,不給貝瑟斯等人以喘息之際。後者原本已經準備從巴克特裡亞、索格狄亞那和阿里亞三大區域募集新軍,卻根本等不及援兵到來。每次剛在一個據點紮營,就聽聞亞歷山大的先頭部隊的跟進消息。加之原有的國庫已全都落入敵手,自己在軍費開支方面也捉襟見肘。
  •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王朝的帝國大廈驟然坍塌?
    原標題:過秦新論 自表達完歷史劇《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的觀後感已有些時日。然而,似乎餘感未盡,近來一種新的思緒在我心頭縈繞,讓我對大起大落的秦帝國命運有了新的疑問與思考。歷經560餘年沉澱和鑄就的鐵血文明、帝國大廈為何卻在短短14年而轟然坍塌。
  • 遊戲論·書評丨「帝國」理論與遊戲帝國:全球資本與電子遊戲
    簡言之,該書更像是一本對哈特和奈格裡「帝國」理論的應用拓展專著。對於政治學領域的讀者來說,該書可以幫助其從遊戲這個獨特的媒介更好地理解「帝國」理論的應用。由於遊戲產品的更替周期非常迅速,新的遊戲現象層出不窮,加上該書出版時間已長達十來年之久,文中所涉及的遊戲分析素材不免有些過時。但依然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帝國」理論本身及其應用,甚至是電子遊戲的發展歷史。
  • 秦朝能否打敗亞歷山大遠徵軍?外國學者:兩者不是一個量級
    秦朝在當時來說,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是很強大的存在。在秦朝強盛的時候,歐洲那邊也有一個國家同樣十分強盛,這就是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在建立其統一王朝的時候,佔領了古埃及和古印度,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如果當時亞歷山大東徵遇上秦朝的話,兩者交手,誰能取得勝利?
  • 曾經的世界五大帝國,三個屬於我國,第一世界佔據世界巔峰
    ,在當時跟我國劉邦建立的漢朝帝國並列。4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更多的都是出自希臘的馬其頓帝國,而在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將整個帝國的規模擴張到橫跨歐非亞三大板塊,甚至連北非的埃及都曾有所染指,壓力山大帝國其中所包含的地域有整個巴爾幹半島,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巴勒斯坦,印度,阿富汗,中亞五個國家,不過這個國家出現的時候十分的迅速,但是結束的也十分的迅速,在大帝亞歷山大死後
  • 諾諾來自異世界水晶能源帝國解析 斯圖法斯特帝國攻略
    斯圖法斯特帝國,作為第一個開始大範圍、大規模使用水晶能源的國家,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了能源、運輸、軍事實力,漸漸打破了原來三大國互相掣肘的局面。關於斯圖法斯特帝國主要的常規能源與軍事力量均為水晶科技產物。
  • 帝國大戰略:腹背受敵的拜佔庭因何長壽?
    最後,無論是不是西羅馬帝國的意願,日耳曼人的大量入侵,最終使帝國變得支離破碎,逐漸失去財政稅收,也喪失了領土控制權以及羅馬帝國的政治身份,到公元476年9月4日,最後一代帝國領袖羅穆盧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的退位,也僅僅是例行公事而已。入侵者開始在當地定居下來,甚至出現文化融合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