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翼龍能夠像蝙蝠一樣倒掛在樹枝上

2020-12-05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遠古翼龍能夠像蝙蝠一樣倒掛在樹枝上

圖註:黃昏翼龍復原圖,作者:趙闖

生活在中生代的翼龍骨骼輕盈,利用連在前肢上的皮膜飛行,就像蝙蝠一樣。我們總是將翼龍和蝙蝠放在一起談論,甚至認為兩者的許多習性是相似的。人們認為翼龍會像蝙蝠一樣用有力的後爪抓在樹枝上,這樣就能夠吊在上面,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翼龍的後肢腳趾向同一個方向伸出,而且沒有對握的能力,也就是說它們沒法倒掛在樹上,但是這個觀點被最近命名的一種翼龍打破了,它就是黃昏翼龍。

石板上的翼龍

圖註:黃昏翼龍化石,圖片來自論文

熱河生物群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產地不僅發現了數量眾多的羽毛恐龍,而且還發現了許多翼龍新品種。在位於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的中生代地層中,發現了一塊保存有完整動物化石的石板。當看到化石中異常細長的前肢骨骼化石時,古生物學家就能夠判斷這是一隻翼龍。來自喇嘛洞的化石吸引了眾多古生物學家的注意,北京自然博物館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研究石板上的翼龍。

2017年,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將這種翼龍命名為黃昏翼龍,研究論文發表在2017年出版的英國倫敦地質學會《專刊》上,論文名為《來自中國遼寧省建昌一個新蛙嘴龍類材料顯示了新棲息行為》(Short note on a new anurognathid pterosaur with evidence of perching behaviour from Jianchang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在論文中,古生物學家將這種翼龍命名為黃昏翼龍(Vesperopterylus),模式種名為喇嘛洞黃昏翼龍(Vesperopterylus lamadongensis)。黃昏翼龍的模式種名很好理解,代表了發現其化石的喇嘛洞,那它的屬名為什麼要叫黃昏翼龍呢?

黃昏的蝙蝠爪

之所以被稱為黃昏翼龍是因為研究人員認為它會像蝙蝠一樣在黃昏時刻外出覓食,黃昏翼龍與蝙蝠有相近習性的直接證據來自它的後肢。黃昏翼龍的後肢上有四指,其中拇指和其他三指能夠對握,這在翼龍家族中還是第一次發現。想像一下:成群的黃昏翼龍用後爪抓住樹枝或者是巖洞的石壁上,然後倒掛在那裡。當黃昏翼龍要外出覓食的時候,它們很可能會一大群一起行動,那場面肯定非常壯觀!

圖註:黃昏翼龍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黃昏翼龍是一種體型很小的翼龍類,它的體長50釐米,翼展也不到1米。黃昏翼龍最獨特的地方就是能夠對握的腳爪,另外還有短而彎曲的尾巴。除了獨有的特徵,黃昏翼龍本身長相也很有特色。作為蛙嘴龍類的成員,黃昏翼龍也長有扁平的腦袋,嘴中長滿了尖細的小牙齒。黃昏翼龍的脖子和身體較短,但是與身體相比,它的前肢異常發達,長長的翼指骨與皮膜相連變成了一對翼。黃昏翼龍的後肢雖然沒有前肢長,但是同樣強壯,腳上還有前面提到的能夠對握的爪子。

圖註:黃昏翼龍的化石及其能夠對握的後肢,圖片來自論文

在整個翼龍家族中,黃昏翼龍絕對算不上有特點的,它既不巨大也不怪異,很多人甚至認為其所在的蛙嘴龍類非常的醜陋。

黃昏翼龍的化石發現於熱河生物群九佛堂組,生存年代是距今1.22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它們在森林中飛舞,主要以昆蟲為食。前面提到,黃昏翼龍屬於蛙嘴龍類,而在整個蛙嘴龍類當中,黃昏翼龍是生存年代最晚的成員,也是最年輕的成員。除了黃昏翼龍,在中國發現的蛙嘴龍類還包括有生活在晚侏羅世的樹翼龍和熱河翼龍,它們的生存年代要比黃昏翼龍早4000萬年呢。

圖註:蛙嘴龍復原,它與黃昏翼龍是近親,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黃昏翼龍的兩個知識點:1.黃昏翼龍是我們發現的唯一一種後肢腳趾能夠對握的翼龍;2.黃昏翼龍屬於蛙嘴龍類,而且是生存年代最晚的蛙嘴龍類。

參考資料:

Lü, J.; Meng, Q.; Wang, B.; Liu, D.; Shen, C.; Zhang, Y. (2017). "Short note on a new anurognathid pterosaur with evidence of perching behaviour from Jianchang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PDF). In Hone, D.W.E.; Witton, M.P.; Martill, D.M. New Perspectives on Pterosaur Palaeobiology.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455. London: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doi:10.1144/SP455.16.

相關焦點

  • 蝙蝠總是倒掛著的原因是什麼?
    蝙蝠總是倒掛著的原因是什麼?蝙蝠是唯一真正大部分時間都倒掛著的哺乳動物,倒掛是為了讓它們能起飛。鳥類的骨頭是中空的,昆蟲的骨頭是由輕質的幾丁質或者軟而輕的組織構成的,這使它們的身體輕盈,通過扇動翅膀就能從地面或者樹枝上飛起來。但是蝙蝠既沒有中空的骨頭,也不是由輕質的組成構成,因此翅膀扇動時的動力不足以讓它們像鳥或者昆蟲一樣起飛。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可以肯定,蝙蝠、老鼠以及人類等所有現代真獸的共同遠祖,就是類似於侏羅獸這樣的動物。單從長相上看確實有些形似老鼠,但解剖結構肯定完全不同。只能說蝙蝠祖先是長得有點像老鼠(實際上更像鼩鼱)的原始真獸,但絕非今天的老鼠。
  • 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自恐龍徹底滅絕之後,地球的中生代也結束了,並開啟全新的新生代,當時的地質時代主要分為三個紀,分別是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等到了第4紀的時候,哺乳動物便成為地球上的支配者,其中就包含一種飛行動物,那就是蝙蝠。很多人對蝙蝠的了解都比較局限,認為它是一種黑黝黝的飛行動物,沒有什麼美觀可言。
  • 遠古巨獸入侵:翼龍再生?
    近看時,他們發現這隻動物真的非常大,它的頭部長約2.5米,體長近30米,翼展50米左右,眼睛「像餐盤一樣大」。這隻動物長著鋒利的牙齒,雖然會飛,但是它身上卻不像普通的鳥類那樣長著羽毛,也沒有毛髮,皮膚幾乎是透明的,翅膀上覆蓋翼膜。這一事件被刊登在了當時小鎮的報紙上。而據說牧場主還將這隻雷鳥的翅膀割下一部分,並請科學家對其進行研究,看看這到底是什麼動物。
  • 蝙蝠除了飛行就是倒掛睡覺,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而蝙蝠交配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對於樹棲的蝙蝠來說,它們是在樹上倒掛著完成的,而對於洞棲的蝙蝠來說,它們通常也是倒掛在洞穴的內壁上或者是躲進巖縫裡完成的。蝙蝠如何哺育後代?小蝙蝠在出生之後,根據不同的種類需要母親照顧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有的小蝙蝠只需要母親照顧1個月左右,有的蝙蝠則需要被照顧長達5個月。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蝙蝠借著這次疫情的機會再次得到了人類的了解,人們不僅了解到這種生物的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還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夠攜帶這麼多病毒而安然無恙。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
  • 《倒掛的蝙蝠》聖水將軍-協助拍攝
    倒掛的蝙蝠【第1幅圖】此作品由菏澤攝影愛好者寇先生在著名的綿陽地區拍攝倒掛的蝙蝠【第2幅圖】此作品由湖南攝影愛好者賴先生在著名的柳州地區拍攝倒掛的蝙蝠【第4幅圖】此作品由廊坊攝影愛好者車先生在著名的莆田地區拍攝倒掛的蝙蝠【第5幅圖】
  • 我國首次發現腳拇指呈對握狀態的翼龍化石
    這一研究的成果最近發表在倫敦地質學會專刊上。蛙嘴翼龍是一類非常奇特的翼龍類群,它們的個體較小,頭骨短而寬,吻端寬闊,類似青蛙的嘴,嘴裡長有類似針的牙齒適合捕抓昆蟲,被普遍認為是以昆蟲為食的翼龍類。它們的第五趾延長、頸部短等特徵,類似喙嘴翼龍科。蛙嘴翼龍類主要發現在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和我國遼西的中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的地層中。
  • 馬站著睡,魚睜眼睡,蝙蝠倒掛著睡,不同睡姿是怎麼出現的?
    休息時要頭朝下倒掛著睡,與其說是它們主動選擇倒掛式睡姿,不如說是不得不這樣做,蝙蝠作為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它們飛行所依靠的翼手完全不同於鳥類的翅膀,翼手其實是由上肢演化而來,從前肢覆蓋到後肢的一層皮膜在飛行中起主要作用,為了減輕飛行重量,蝙蝠的後肢變得短小,又由於肌肉退化,爪子通常情況下都是「握著」的狀態,這使得它們無法像鳥類一樣站立,但是當它們倒掛時,重力作用下肌腱被拉緊,爪子就能像鉤子一樣將蝙蝠鉤掛於物體之上
  • 世界上最大的翼龍:披羽蛇翼龍
    翼龍: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中生代三疊紀出現在地球上的翼龍是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但有人懷疑它只是徒有虛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腦中處理平衡信息的神經組織相當發達,翼龍不僅能像鳥類一樣飛翔,而且很可能是飛行能手。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使用計算機分層造影掃描技術,依據化石建立了翼龍大腦的三維圖像。圖像顯示,翼龍的小腦葉片相當發達,其質量佔腦質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動物中比例最高的。
  • 探秘「翼龍公園」
    它們大如飛機,小如麻雀,時而棲息倒掛在樹梢上閉目養神,時而快速掠過湖面捕食魚蝦,濺起一串串潔白的水花。它們成群結隊地在空中翩翩起舞,追逐嬉戲,俯瞰著大地上的萬物生靈。這就是翼龍,比鳥類早七千萬年飛向天空的「空中霸主」。「雖然也叫龍,但是翼龍跟恐龍並不是同類,它們只是擁有同樣的祖先,屬於近親。當恐龍佔據著陸地時,翼龍卻控制著天空。」
  • 貓會抓蝙蝠嗎?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貓會不會抓蝙蝠呢?從貓的習性上看,貓會抓鳥類,所以,乍一看,蝙蝠也會飛,貓應該會抓它。但是,實際上貓是不會抓蝙蝠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除了生物學分類和飛行器官的不同外,蝙蝠飛行靠的是倒掛在巖壁或者樹枝上飛行的,然後利用空氣浮力再加上兩翼飛行的,也就是說,蝙蝠很難從地面上直接飛行,這是它與鳥類最大的區別。弄清楚了蝙蝠和鳥的區別,我們再來看一下貓是怎麼抓鳥的?
  • 蝙蝠夜間倒掛民宅窗簾上 居民驚魂未定不敢睡覺
    來源:中國吉林網  記者 王昕/報導  本網訊 長春市民韓女士家住在文化廣場附近,前天晚上8點多她忽然在窗簾上發現了一個不速之客,一隻通體漆黑的蝙蝠倒掛著,因為聽說過蝙蝠是吸血的,韓女士嚇壞了,連忙驅趕,蝙蝠是不見了,但是韓女士說不好到底有沒有趕出去
  • 恐龍時代的天空霸主——翼龍,為何這些種類的翼龍長相如此奇特?
    這種生活方式有點像現在的火烈鳥,並且有關專家說南翼龍有可能身體的顏色也是粉紅色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們食用的藻類也類似於火烈鳥,這些藻類含有豐富的藻紅素,所以南翼龍可能在恐龍時代是一種粉紅色的恐龍。
  • 蝙蝠總是倒掛著,尿尿的時候會不會淋自己一身?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蝙蝠會尿尿嗎?答案是——當然會!因為蝙蝠是哺乳動物,不是鳥類,鳥類是"不會尿尿"的。尿在腎臟形成,經由輸尿管進入膀胱,再從膀胱排出體外的這個過程是"尿尿"。但鴕鳥不一樣,鴕鳥洩殖腔的特殊結構讓它可以儲存尿液,所以能先尿後便。說完了鳥類,讓我們再來說蝙蝠。由於蝙蝠的後肢短小,無法支撐它的身體做出站立或者蹲坐的姿勢,所以大部分蝙蝠都採用倒掛的姿勢休息。但是蝙蝠在尿尿的時候,是不採用倒掛的姿勢的。如圖所示,在它要排洩的時候,它會旋轉身體到正立,解決完了再恢復倒掛。
  • 猶如翼龍飛行在天,這種蝙蝠巨大無比,卻被當作美食
    蝙蝠有多毒呢?通過實驗,目前科學家們一共在蝙蝠的身上發現了4000多種病毒,而單只蝙蝠的身上,最少就可以攜帶著上百種病毒,所以,蝙蝠又被曾作「飛行的病毒庫」。當然,如果人類不吃野味,可以做到與大自然和平相處,蝙蝠身上的病毒其實是很難傳播到人類身上的,畢竟蝙蝠作為一種生存至今已經有8000多萬年的「活化石」,它們一直都不曾主動傳播病毒,在遠古時期與人類也各自安好。在民間,有觀點認為蝙蝠是由老鼠變的,原因是蝙蝠看起來就好像是一隻會飛的老鼠。
  • 壽命最長的蝙蝠與世界上最大的蝙蝠
    馬來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體長長達25釐米,兩個翅膀張開後有183釐米寬。馬來大狐蝠大部分是群居,幾千隻生活在一起都是有的,蝙蝠大部分是夜行動物,馬來大狐蝠卻並不吃肉,只吃水果,但預計將在81年後消失。  一、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馬來大狐蝠
  • 蝙蝠進化上億年為什麼沒超越人類?
    由於哺乳動物與恐龍競爭時處於下風,導致哺乳動物能夠獲取的能量非常少,所以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較小,大概像老鼠一樣大。不過此時人類和蝙蝠的遠古祖先已經出現,它們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這一支。為了更好的捕食,演化出人類的遠古祖先積累了大量的爬樹基因,而另外一個分支積累了飛行的基因,比如:皮膜。
  • 展開翅膀像翼龍,巨型蝙蝠是東南亞最常見的美食,可惜已瀕危
    最近蝙蝠可是正在當紅,打開各大網站,總少不了有關於蝙蝠的報導。自從這一次疫情的迅速傳播,直至現在,仍未能得到完全的解決,人們對蝙蝠的關注也就越來越高,越來越深入,恨不得把蝙蝠的來龍去脈、身體構造都給透析的清清楚楚。
  • 1978年,甘肅慶陽發現的翼龍化石,價值很高
    這一年,5月的一天,工人們像往常一樣,在施工現場,正常採集著石料。忽然,有工人在採石現場,發現了化石模樣的東西。因為慶陽這個地方,在1973年的時候,已經發掘過「黃河古象」化石,所以,工人們一看到這個場景,立馬就覺得不對勁。於是,將這一發現,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