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舉行法事的具體步驟,每一步都有特殊含義

2021-01-08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道教舉行法事程序主要有:早課、開壇、請水、蕩穢、祀灶、請聖、揚幡、祝壽、慶賀、真武祖師大表、誦三官經、誦祖師經、禮鬥、回向、超度、落幡、送神。下面以真武大帝三月三聖誕和九月九得道日為例子:

「早課」的程序: 一是詠四腔,即澄清韻、舉天尊、吊掛、提綱,以敬香供水; 二是念八咒,即淨心神、淨幾神咒、淨身神咒、安土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玄蘊咒、淨天地解穢咒,以淨心安神,為正式誦經作準備;

三是誦四經,即《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高上玉皇心印妙經》)以聞經悟道;

四是誦十二誥,即《玉清寶誥》《上清寶誥》《太清寶誥》《玉帝寶誥》《天皇寶誥》《星主寶誥》《后土寶誥》《南極寶誥》《北五祖寶誥》《南五祖寶誥》《七真寶誥》《普化寶誥》,呼喚諸尊神仙真名號;

五是詠三腔,即祝聖、懺悔、皈依,以求得千真拱聽、萬聖通靈。

早課是三月三、九月九法事活動的序幕,與諸神溝通之後,就進行開壇做法。 「開壇」是在各種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早課以後開始舉行的正式法事活動。在天無穢氣,地無妖塵,冥慧洞清,人人恭敬,開壇符命已宣傳的情況下,就可以開壇做法了。

通過志心皈命三清、四御、彌羅、靈官、度人、土地,一切同敕普功,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賜福消災。 開壇的程序:一是三吹三打;二是澄清韻;三是舉天尊;四是吊掛;五是香供養;六是提綱;七是開壇符;八是舉天尊;九是中山神咒;十是救苦韻;十一是大讚;十二是小開門。

「請水科儀」是繼開壇之後進行的法事。通過法師念唱,梵香供養,傳遞信息給水官天帝,五氣龍君,九江八河、五湖四海的龍君、河伯河候,水府眷屬,一切與水有關的威靈神真降臨壇所,順迎這五氣,洗滌諸愆。然後香茶上獻,回謝高真。

「蕩穢」就是驅除一切邪惡汙穢,邪能幹正,非正氣則不能避其非,穢能敗真,非真氣則無以滌其穢。 法師以道氣感通神人,聚精微,達誠衝漠,迎天地神祗,以香為信,獲得天乙真源,壯方正氣,內施則吐故納新,外用則蕩瑕滌垢,能除天地之厭穢。蕩穢反映了道教驅邪向正,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

「祀灶」又稱祭灶,通過法師在做法事過程中高功提綱,經師念祝,向「一切與灶有關的真宰神君」表達供養之意,祈禱灶神驅不正之鬼神,掃灶中之疵癘,監督廚庭,使齋供俱潔淨,從而給施主下保平安,賜福消災。 祀灶體現了道教勤儉節約,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的美好風尚。

「請聖」是法師在做法事時,拈香啟請天界仙真聖神來壇場,經文說:「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說明香是人神溝通的中間媒介,因此有「茲歲朝奏,必假香傳」之說。希望三島神仙臨法會,十洲諸真到瑤壇。 高功法師還要宣讀請神關文,仰煩值日功曹,上詣三界總聖官司呈關。疏文上達以後,恩命下頒,仙真下臨,可謂不可思議功德。

「揚幡」是為了請聖做準備工作的,通過寶幡高舉掛長杆,靈風鼓舞,上則迎真降聖,貽集神仙,下則福園康民,可以消災愆於已往,可以集福慶於未來。 揚幡在整個法事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祝壽」就是慶祝長壽,每逢三月三、九月九,真武祖師誕辰和得道日舉行祝壽科儀,然後在第二天早課以後舉行慶賀科儀。 祝壽與慶賀是相輔相成的。整個祝壽過程都是圍繞「功德福無邊,聖真萬年壽,誠達九重天」來展開的。高功、法師以各種讚美之詞和著優美的旋律,祝賀各位神仙長壽。

「慶賀」是在早壇功課經下殿以後,高功擊鼓召眾,道人排班演禮。 在法事活動中,法師以「道經師三寶香」,對慶賀的神真常供養。出示慶賀疏文一卷,宣讀焚化,上詣諸天並金闕,下臨水國及陽寰,符使早登程,疏文上詣,恩命早頒。

「真武祖師大表」是專門針對真武祖師而設的,先簡單地闡述真武祖師的修行歷程,接著以三寶香供養加以祝福,祝香咒,捲簾符與加以禱祝。並附加上天界諸神一併朝禮,以灑靜,五色雲煙,清靜文水,中山神咒等求得兇穢消散,魔衛束首,祛病延年,禍去福來,對真武祖師大加讚頌。

「誦三官經」就是誦「太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寶經」。三官是指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 通過奉誦三官寶經,獲得天官賜福,地官赦罪保命,水官消災解厄。

「誦祖師經」主要是針對真武大帝而設的經懺。《祖師經》又稱《元始說北方真武妙經》。該經先述真武封號,以倒敘的手法將真武祖師出生,出家修道的詳細過程,得道後的功德事跡加以展開,讀來令人朗朗上口,活靈活現,最後以大讚、小贊結束,對真武祖師讚頌。

「拜鬥」又稱拜星、禮鬥,是道教為消災、祈福、延壽而舉行的齋醮儀式。 諸葛亮曾經舉辦過拜鬥法事,到六朝至宋代,拜鬥法事廣泛興起。 拜鬥儀式莊重肅穆,設內寺和外、中壇。內壇供奉鬥姆,是眾星之母。內壇周圍懸掛三天,五方幢幡,外壇以地為平,各懸掛九天,三十二天符幡,周列二十八宿。

「回向」是在三月三、九月九法事尾期用的科儀,是法師向神仙聖真回報法事情況。 當早課、開壇、請水、祀灶、請聖、揚幡、祝壽,真武祖師朝科、念三官經、祝將科儀、禮鬥等法事完成後,向各路神仙稟報情況。

「超度」又叫施食、斛食、放焰口、度亡,是舉辦齋辦齋醮祭煉道場。 在三國時,太極仙翁葛玄就舉辦過祭鬼之法。人離開人世後,有的魂升天界,有的魄降鬼域。超度就是針對鬼域而來的。 高功法師用符水、食物、簡籙等,為冤魂野鬼進行超度,使其靈魂歸於天界,超脫地獄輪迴之苦,使離開人世的得到消災、解厄,使在生人世的親人心安,福佑子孫。

「落幡」就是法事結束了,要把旗幡放下來,但得先向各路神仙請示,並感謝他們降臨壇場。 落幡與送神緊密聯繫,經完幡落,功德圓滿,各路神仙也該起程了。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仙去了,恩留下來了,福賜下來了,法事的目的也就算達到了。

「送神」就是在法事的主要內容做完後,把天界請出來的各路神仙再送回去。

總之,道教的齋醮活動,是道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而發展演繹的,並逐漸形成了名目眾多、適合於各類場合的道場。 齋醮活動大則為國祝禧、禳解災疫、祈晴禱雨;小則安宅鎮土、祈福延壽、祛病消災等等,讓信奉道教的人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願望。

相關焦點

  • 道教的核心「道」,「道」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道教提倡「陰德」密惠,「大以及於人,小以及於物,修身積德,根據「道」的準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譜」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視「修道養德」。道教強調,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教,都能夠學道、得道。並將「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的準則,必須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積德。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何為道士呢?根據《太霄琅書經》記載:「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 道教開壇科儀講義
    道教做道場因齋主的「齋意」不同,做道場的做法也不同。如陽事道場、法會道場和陰事道場、薦亡道場,這兩種道場《開壇》科儀的內容是有所區別的。道教舉行大大小小的宗教活動,都有一定的定規儀式,講這種定規程式儀範的經書叫《科儀》。開壇科儀講義高功拈香說文根據《道教儀範》所錄,邱長春祖師《律壇執事行為榜》對「高功」的解釋是:清靜身心,闡揚教法,隨壇作儀。
  • 道教法器簡介
    誦念經文時配合經韻而使用,經文的每個字都要落在木魚的點子上。《無上秘要》:「木魚清磐,振醒塵寰。」有大鐘和小鍾之別;大鐘用於道觀早晚開靜、止靜時,配合大鼓和板使用;小鍾用於道場作為法器,與鼓配合擊打。《道書援神契》:「古者祭樂有編鐘、編磬,每架十六,以應十二律及四宮清聲,又有特懸鐘、特懸磬,特懸者,獨懸也。今洞案金鐘、玉磬,又有大鐘等,皆本諸此。
  • 有三層特殊含義,你知道幾個?
    雖然以前科技並不發達,但老祖宗的智慧卻是不可估量的,從炎黃二帝製作農耕工具,到倉頡造字,再到神農嘗百草,中華民族每向前跨越一步,背後一定有人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日常生活中,筷子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物件,筷子起源甚古,具體日期正史上並沒有記載。不過,野史上卻有著明確記載,說筷子是由商朝的妲己發明的,我國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學會了使用筷子,是世界史上第一個使用筷子的國家。
  • 法事是真的嗎?常見法事介紹
    金箔開運法事。這個法事就是我們俗稱的娜娜通,也是泰國最常見的法事,基本上所有的寺廟都能做,而且價格也不貴,你去現在的旅遊寺廟龍婆本廟,給龍婆三安包個千把塊錢,也能給你做了。這個法事是利用金箔和佛油來做的,效果是開運。
  • 道教符咒中的「敕令」和「急急如律令」是指什麼意思?很少人知道
    道教經文、符咒,乃至令牌上或者法師行儀中,經常出現「敕令」的字樣。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chì lìng,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詞典上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敕令」一詞用於道教文書時,借鑑了這一層含義。
  • 260餘名兩岸道教弟子陳靖姑祖廟結業(圖)
    260餘名兩岸道教弟子陳靖姑祖廟結業(圖) 2014-09-16 19:06: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李國鑌 攝   中新網寧德9月16日電 (李國鑌)經過5天一系列的演法、護法、傳法等法事活動,來自臺灣、香港和大陸兩岸三地的260餘名中國道教淨明宗閭山派弟子,16日在臨水夫人陳靖姑祖廟——福建古田臨水宮順利結業,並取得證明自己教職身份的職牒。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至今民間的道教齋醮,多仍舊慣,諸般法器依舊具有除厄斬邪之用。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凡舉行齋蘸法會,修眞護身,通靈達神,驅邪伏魔,鍊度濟人等道教科儀與宗教活動中,都必須使用,故歷來為道教中人所重視。
  • 記憶方法:文科中理解記憶的具體操作四個步驟詳解(乾貨篇)
    因為文科大部分知識都需要記憶。而這個時候掌握一個好的記憶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不過教師們都說要理解記憶,但是沒有說明怎麼樣才算理解記憶了。做學術研究就需要知道具體怎麼操作才可以。不是只說一個概念然後讓學生去猜測。所以,這裡我就把理解記憶的具體操作方法來分享給學生們。這也希望可以幫助到文科生記住更多的知識點。第一個步驟:明確知道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或者知識章節講解的含義。
  • 孤寡老人在牆上畫了64道槓,每一道都有一段特殊的含義
    在連雲港市海州區浦南鎮半灘社區有一名60歲的孤寡癱瘓老人孫金早他臥室的牆壁上密密麻麻地被劃上了64道槓而這每一條槓的背後都有一段特殊的含義李偉是連雲港海州公安分局太平邊防派出所的民警。"他第一次來了以後就經常來,說以後有什麼事讓我打電話給他。我就畫畫看,看能來幾次。幾次過後,我覺得他就不會再來了,但是就一直畫下去,來一次我就記一次。"孫金早說。就這樣,牆上黑槓槓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而孫金早也從原來的懷疑、猶豫,一點一點變成了感動。終於有一天,他向李偉道出了藏在心中許久的話。
  • 什麼是道教經韻?
    縱然每首經韻有相對的獨立性,而一旦置其於科儀活動之中則有一種章節式的結構功能,從而擴大了科儀的外向表現形式,充盈科儀活動的豐富內涵。     從現知的史料來看,道教的經韻樂章最早產生於北魏。此前,道教經典全部是喻理和喻事性的文章,只能念誦不能演唱。
  • 四川道教協會舉行汶川大地震周年祈福超度感恩法會
    佛教在線四川訊 2009年5月12日上午,由四川省道教協會主辦、德陽市道教協會承辦、成都市道教協會協辦的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暨祈福超度感恩法會在綿竹嚴仙觀隆重舉行。張繼禹副會長代表中國道教協會講話:在抗震救災中我們看到一種大慈大愛的精神在流淌,體現了道教慈愛合同的教義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可以戰勝各種災難;我們希望在災後重建中繼續傳遞大慈大愛的精神,進一步為災後重建美好新家園獻愛心,為建設更加和諧的祖國貢獻力量。
  • 怎麼看和道教有沒有緣分?
    道緣,這是個很奇妙的事情,前幾天有人和我講了一個故事,之前他去到山上道觀,想要在山上跟著道長修行,可是道長卻說他不適合修行,因為沒有「道緣」,也就不適合修行,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感覺很是詫異,難道在道教中真的記載了「道緣」這一說嗎?那麼什麼樣的人才適合修行呢?
  • 你一定不知道,在道教中穿著這些顏色的衣服,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道士,是宗教道教中的修行人士的稱呼,關於道教的文化有許多值得我們深究的地方。而道教服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很多讀者一定會疑惑,不過就是衣服顏色,能有什麼稀奇的。其實這是道教文化的理解而產生的。在道教中,道士的服裝一共有七種,而這七種前顏色的服裝又分別對應相對的場合及道士在道教中的地位,有些道服是不能隨意穿著的,故而了解這些,對於我們日常在瀏覽或是了解道教都會有一定的意義。黃色在我們的認知中,道士除了最常穿的青色常服之外,黃色就是最常見的。其實黃色道服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誰都能隨便穿的。
  • 「拜太歲」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嗎?
    近期,有網友吐槽說,有的佛教寺院在給信眾做「拜太歲」法事。按照傳統的觀念,都覺得應該道觀做這類法事才比較說的過去,但有的佛教寺院做這類的法事活動,就被認為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那麼,首先讓我們料了解一下什麼是太歲。
  • 揭秘道教:盤點道教那些被別人誤解二三事
    道教是中華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沿襲,老子道家理秘所創。主張無為逍遙、清心寡欲。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是漢民族文化繁榮的見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道教會有一些誤解,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容易誤解的道教常識。
  • 你知道和尚木魚的具體來歷嗎?它可能是道教最早的產物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外來佛教在中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帶有一些傳奇色彩,它來自於漢明帝的一個夢。漢明帝夢見一個特別高大的金人,頭頂白光,在皇宮上空飛翔。他不明白意思,問朝臣。傅易和漢明帝說,西方有一種神,和夢中的金人很像,叫"佛"。
  • 道教之中究竟有沒有斬三屍成道?三屍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一類的杜撰確實是從道教文化傳承中的術語,理論借鑑改良而來的,只不過意思不同罷了。在道教文化之中,確實存在著斬三屍的說法,是成仙得道的重要步驟,那麼道教文化之中斬三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又有著什麼樣的修煉手段呢?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聊一聊那些關於斬三屍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