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異位固化/穩定化技術
1.1 技術名稱
技術名稱:異位固化/穩定化,英文名稱:Ex-Situ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1.2 技術適用性
1.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
1.2.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金屬類、石棉、放射性物質、腐蝕性無機物、氰化物、砷化合物等無機物以及農藥/除草劑、石油或多環芳烴類、多氯聯苯類以及二噁英等有機化合物。
1.2.3 應用限制條件:不適用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以汙染物總量為驗收目標的項目。
當需要添加較多的固化/穩定劑時,對土壤的增容效應較大,會顯著增加後續土壤處置費用。
1.3 技術介紹
1.3.1 原理:向汙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劑/穩定化劑,經充分混合,使其與汙染介質、汙染物發生物理、化學作用,將汙染土壤固封為結構完整的具有低滲透性的固化體,或將汙染物轉化成化學性質不活潑形態,降低汙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和擴散。
1.3.2 系統構成和主要設備:主要由土壤預處理系統、固化/穩定劑添加系統、土壤與固化/穩定劑混合攪拌系統組成。其中,土壤預處理系統具體包括土壤水分調節系統、土壤雜質篩分系統、土壤破碎系統。主要設備包括土壤挖掘系統(如挖掘機等)、土壤水分調節系統(如輸送泵、噴霧器、脫水機等)、土壤篩分破碎設備(如振動篩、篩分破碎鬥、破碎機、土壤破碎鬥、旋耕機等)、土壤與固化/穩定劑混合攪拌設備(雙軸攪拌機、單軸螺旋攪拌機、鏈錘式攪拌機、切割錘擊混合式攪拌機等)。
1.4 技術應用基礎和前期準備
土壤物理性質(機械組成、含水率等)、化學特性(有機質含量、pH 值等)、汙染特性(汙染物種類、汙染程度等)均會影響到異位固化/穩定修復技術的適用性及其修復效果。應針對不同類型的汙染物,特別是砷、鉻等毒性和活性較大的汙染物,選擇不同的固化/穩定劑;應基於土壤類型研究固化/穩定劑的添加量與汙染物浸出毒性的相互關係,確定不同汙染物濃度時的最佳固化/穩定劑添加量。
1.5 主要實施過程
(1)根據場地汙染空間分布信息進行測量放線之後開始土壤挖掘;(2)挖掘出的土壤根據情況進行土壤預處理(水分調節、土壤雜質篩分、土壤破碎等);(3)固化/穩定劑添加;(4)土壤與固化/穩定劑混合攪拌、養護;(5)固化/穩定體的監測與處置、驗收。其中(2)、(3)、(4)也可以在一體式混合攪拌設備中同時完成。
1.6 運行維護和監測
(1)土壤挖掘安全:圍欄封閉作業,設立警示標誌,規避地下隱蔽設施。(2)安全防護:工人應注意勞動防護。(3)防止二次擴散:採取措施防止雨水進入土壤,防止降雨衝洗土壤攜帶汙染物進入周邊環境,防止颳風塵土飛揚,造成二次擴散。(4)長期監測:根據國外經驗,對於固化/穩定化後採用回填處理的土壤,需要在地下水的下遊設置至少1 口監測井,每季度監測一次,持續2 年,確保沒有洩露。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