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育地下河洞穴系統 沉積物早於380萬年(圖)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龍巖城雲瀑

石門宮穿洞

仙女洞與雲海

  核心提示

  南川金佛山不再僅僅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大川名山,它已正式成為整個人類的寶貴自然遺產!從正在卡達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出喜訊,我國向本屆大會提交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申請已獲表決通過,重慶南川金佛山與廣西桂林、貴州施秉、廣西環江一起,成功躋身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一方名山終成世界遺產

  金佛山位於我市南川區,地處雲貴高原邊緣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的大婁山脈最北端,地理坐標為北緯29°01′58″,東經107°11′08″。主峰風吹嶺是大婁山脈最高峰,海拔2238.2米。

  金佛山旅遊資源豐富,生物種類繁多,地質地貌奇特,文化積澱深厚,素有「生物麥加」、「植物基因庫」、「東方阿爾卑斯」、「南方如初佛地」等美譽。先後榮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項桂冠。

  早在1999年,金佛山就曾以生物多樣性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此次金佛山成功躋身世遺,經歷了資源價值研究,找出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普遍價值;項目文本申報(文本編寫、專家審查、行政審查、國務院籤發、世界遺產中心受理等);環境綜合整治,做到設施與環境協調、生態體系自然、人為活動可控、資源保護有效,保證提名地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專家考察評估(IUCN專家現場考察評估、集體討論技術評估);在世界遺產大會上進行表決5個階段。

  助力地區實現轉型發展

  南川區區委、區政府表示,金佛山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之後,將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嚴格標準對資源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將對提升金佛山的資源保護管理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同時,金佛山的申世遺過程和成功躋身世遺名錄,有效改善和提升了金佛山的基礎設施和遊覽體系品質,為南川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極大地促進南川實現轉型發展。通過品牌引領、標準引領實現旅遊業提檔升級、後來居上。這正是南川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接續替代傳統產業、加快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同時,也有利於促進金佛山生態保護、有序開發、有效利用同步實施,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同步增強,國內知名度和國際知名度同步提升,實現科學保護和永續利用金佛山的完美結合,推動南川轉型發展。

  「此外,通過申世遺的開展也讓南川從景區到城市、從居民文明素養到社會整體環境、從產業項目到經濟結構,實現了全方位的提檔升級。

  有利南川走向國際舞臺

  1300平方公裡的金佛山佔據南川幅員面積的一半,是重慶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南川人世代繁衍生息、安身立命之所在。

  南川區轉型發展戰略曾明確提出「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目標。旅遊業相關人士認為,成為世界自然遺產讓金佛山獲得了全球公認的金質名片,讓南川獲得了旅遊國際化的通行證。

  據悉,在申世遺過程中,大批國際國內專家和專業機構走進金佛山,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金佛山,給予其高度評價。他們通過在國際專業刊物上撰稿等方式,讓金佛山成功地進入國際視野。

  金佛山進入世遺大家族,必將更充分地向全世界展示其獨特的美學價值,讓金佛山和南川真正走向國際舞臺。

  五大看點助金佛山躋身世遺名錄

  金佛山在本次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中,通過大批專家反覆研究和提煉,對金佛山的特徵以「典型的喀斯特臺原、古老的高海拔洞穴系統、多彩的地表喀斯特景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悠久的熬硝歷史文化」5個方面進行概括,並以此作為申報文本的特徵描述進行申報。

  ●典型的喀斯特臺原

  金佛山喀斯特是世界臺原喀斯特的典範,頂部為波狀起伏的古夷平面,臺原周邊的兩級圈閉陡崖雄偉壯麗,一級陡崖和二級陡崖周長分別為50公裡和60公裡,高差150—500米,是金佛山喀斯特提名地和緩衝區的邊界。

  ●古老的高海拔洞穴系統

  金佛山頂部1800—2100米高程,發育有3個巨大而古老的高海拔地下河洞穴系統(古佛洞—仙女洞—靈官洞—燕子洞洞穴系統、金佛洞—羊子洞洞穴系統、觀音洞洞穴系統),探測長度大於25公裡,洞寬20—120米,高10—80米,已測洞穴沉積物早於380萬年。洞體規模巨大、形成時代久遠、發育層次清晰,反映了金佛山地區水文地質和古喀斯特地貌演化環境的重大變遷。

  ●多彩的地表喀斯特景觀

  地質構造運動形成了溶丘窪地、落水洞、穿洞、石林、巖柱、瀑布、峽谷、懸谷、單面山等喀斯特地貌景觀,並伴有冰雪、霧凇、雲海、日出、佛光等自然天象景觀,具有超乎尋常的自然美。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金佛山地處中亞熱帶,是我國西南地區罕見的生物基因庫,是同緯度喀斯特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瀕危、特有、模式及孑遺物種保存較好且成片分布,如著名的銀杉、珙桐、金佛山蘭、白頰黑葉猴、金佛山擬小鯢等,構成了罕見的生物多樣性景觀。

  ●悠久的熬硝歷史文化

  金佛山洞穴系統中的沉積物含有豐富的硫酸鹽和硝酸鹽,使得密集的洞穴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採硝工場之一。熬硝歷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為中國火藥製造及早期化學工業發展提供了證據之一。

  回顧申遺歷程 把握美好未來

  2012年6月,國家住建部啟動第二期「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申報工作,並按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議將第二期確定為該申世遺項目的最後一期。為搶抓列入世界遺產的最後機會,金佛山及時啟動了申世遺工作。

  2012年6月,金佛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辦公室正式掛牌,全面開展申世遺工作。

  2012年10月15日,住建部正式確定重慶金佛山、貴州施秉和廣西桂林、環江一起,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提名地。

  2013年1月22日,按時完成「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世遺文本,經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籤字同意後,如期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13年3月1日,世界遺產中心正式復函受理「包括金佛山在內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

  2013年8月21至23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莫洛伊(紐西蘭)、禹卿植(韓國)兩位專家將金佛山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世遺的首站進行實地考察評估,現場對金佛山的喀斯特資源價值與研究、保護監管和社區參與等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在31日桂林正式意見反饋會上,IUCN專家對第二期申報的4個點總體比較滿意,對金佛山給出「邊界劃定沒有更好的方案、缺少金佛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項目不完整、熬硝文化和高海拔古洞穴具有非常高的價值」等評價。

  2014年5月,IUCN完成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提名地的《技術評估報告》並提交世界遺產委員會。

  2014年6月,在卡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重慶金佛山與廣西桂林、貴州施秉、廣西環江一起通過表決,成功列入「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論道金佛山——來自中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通過申世遺工作的開展,多位國際國內權威專家多次到金佛山實地踏勘和科學考察,對金佛山的資源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國際著名喀斯特權威專家、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德裡克·福特教授:金佛山高原演化和喀斯特臺原發育獨特,金佛山臺原喀斯特在「中國南方喀斯特」遺產項目中是不可替代的;更可貴的是資源尚未被人為破壞,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古佛洞的洞廳比世界自然遺產美國猛獁洞的洞廳還大,洞內豎井、沉積物等洞穴形態也相似;金佛洞與猛獁洞相比,成因相似,但金佛洞所反映的地殼抬升更為迅速,形成年代更為古老,洞中豎井、全方位演化特徵和巖溶動力學的反映更有價值。同時,金佛洞採硝歷史更為悠久,規模更為龐大,熬硝程序更為複雜。

  原國際洞穴協會主席安德魯·伊文思:金佛洞熬硝遺蹟為世界罕見的巨大地下工場。

  世界遺產保護聯盟洞穴與巖溶特別工作組主席史密斯教授:金佛山喀斯特地質構造特色突出,形成年代久遠,規模龐大,並且,在喀斯特地區有如此豐富的生物資源,非常具有代表性。

  國際著名喀斯特專家、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教授保羅·威廉士:金佛山洞穴系統反映了地球演化和地貌變化歷史,森林系統反映了喀斯特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毫無疑問,金佛山具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金佛山採硝遺蹟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製造提供了重要證據,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國際著名喀斯特專家、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約翰·甘恩:金佛山有很美的自然景觀,擁有獨特的遺產價值,滿足世界自然遺產第七條和第八條標準。

  國際著名喀斯特專家、原斯洛維尼亞巖溶研究所所長安德列·格蘭茲教授:金佛山具有很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地質地貌類型,滿足世界自然遺產申報的第七和第八條標準。我全力支持金佛山申世遺。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在高海撥的金佛山喀斯特臺原上,沒有充沛的水源條件,而大規模的地下洞穴系統以及洞內礫石層的大量堆積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已有的3個提名地所不能解答的,所以金佛山在這個系列項目中不可或缺。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分類學專家王文採指:金佛山擁有豐富的植物區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朱學穩:金佛山的生物資源、喀斯特地貌、地質結構、形成歷史等方面在國際國內上很少有地方能超越,優勢明顯。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朱德浩:大自然是美麗而複雜的,金佛山正是在種種有利的地質地貌和氣候條件下,經過幾千萬年歷史而形成的,它給我們留下了多種多樣的巖溶地貌形態和多姿多彩的洞穴系統,展示了一幅生動的巖溶地貌和洞穴的演化史。

  ■連結》》

  中國於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截至2013年已有世界遺產45處,其中,文化遺產31處(包括文化景觀4處),自然遺產10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

  中國最早的世界自然遺產是1992年列入的九寨溝及黃龍。2007年,重慶武隆、雲南石林、貴州荔波以「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一期」之名於2007年申報成功,成為我國的第6處世界自然遺產。

  文/張奧然 圖/重慶市旅遊局

相關焦點

  • 日本學者重慶金佛山偷珍稀植物 被限三日內出境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重慶晚報報導,3月2日,一名日本旅客擅自脫離旅遊團隊,到重慶南川市金佛山偷採珍稀植物巴山榧、紅豆杉,被公安機關現場抓獲。情況上報到公安部和外交部後,兩部門聯合宣布該遊客是不受歡迎的人,要求他3天內離開中國。
  • 南川文旅在澳大利亞雪梨唱響「金佛山+春夏秋冬」四季歌
    南川區文化旅遊委主任張小靜向來賓介紹,200萬年前,金佛山緩衝第四紀冰期侵襲,成為8000多種動植物和4000多味中藥材的避難所,保留了大量古生植物,是北半球喀斯特地區模式標本產地和亞洲地區植物多樣性突出高地,被譽為「地球的生物基因庫
  • 專家發現沉積物,追溯到9000萬年前,原來曾經的南極是這樣的!
    專家發現沉積物,追溯到9000萬年前,原來曾經的南極是這樣的!南極是嚴寒地區,這裡擁有無數的冰川,常年溫度低下,很少有生物在此生存,一般科學家在此探險都呆不了幾天,主要是這樣極端的氣候根本很難居住下去。
  • 科考隊華南地下河洞穴中,發現罕見盲魚,外形奇特
    最近,一個中外聯合科考隊在華南的地下河洞穴中,發現了一種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以琢磨的奇怪魚類。這種魚生活在地下河的洞穴中,是最奇特的淡水魚類,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魚類之一。 目前這種奇特的魚還沒有相關的信息數據記載,其他記錄也非常稀少,只有兩隻這種魚被保存在博物館藏品中。
  • 「九世玄極草」和重慶金佛山中醫院「抗癌扶貧」背後
    與當地政府部門緊密合作   《中國新聞周刊》從該院網站上發現,早在2019年10月正式開業前,金佛山中醫院就向重慶南川區、涪陵區、黔江區等區縣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發布了徵集40名腫瘤貧困人口參加免費診療的通知。
  • 380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告訴你不一樣的「人類進化史」
    原創文本/夏楊 最近,國際期刊《自然》雜誌刊發的一篇重磅論文引發轟動,考古學家在非洲衣索比亞發掘時,發現一個380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化石。要說這顆380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化石(編號MRD-VP-1/1,簡稱MRD)可能給人們帶來的認知改變,先要說說我們對人類進化史的現有認知。和樹狀的生物進化史相似,人類進化史也可直觀地呈現為一種樹狀圖。一些「枝杈」分歧之處,就是生物進化的拐點。
  • 連續1萬年的記錄表明在早全新世暖化時期美國西部冰川一直處於休眠狀態
    連續1萬年的記錄表明在早全新世暖化時期美國西部冰川一直處於休眠狀態(Image credit:懷俄明州提頓山脈(Teton Range)高山冰川波動的連續1萬年的記錄表明,在早全新世的暖化時期,美國西部的一些冰川中的冰一直處於一種縮減但基本上休眠的狀態。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石片。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亟待考古攻克。
  • 金佛山的「動物世界」,有你認識的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金佛山的「小萌寵」金佛山創造和繁衍了無數珍貴的生靈是一座品種繁多來到這裡,不見識一下動物世界小主就白來了金佛山紅腹錦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佛山黑葉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鷓鴣,飛行的速度很快,警惕性極高,豐富的蛋白質金佛山的動物遠遠不止這些喲
  • 金佛山「動物世界」,憑什麼成為這麼可愛?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金佛山的「小萌寵」金佛山創造和繁衍了無數珍貴的生靈是一座品種繁多>來到這裡,不見識一下動物世界小主就白來了金佛山紅腹錦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佛山黑葉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時,邀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團隊共同開展沉積物DNA分析,德國、澳大利亞科研團隊參與沉積物DNA結果討論,共同開展沉積物單顆粒光釋光測年工作等。「沉積物古DNA分析是一種新興的分子學技術,可以獲得曾在遺址活動的古人群信息,打開舊石器考古遺址人群活動研究的新窗口。」
  • 蝶戀花都是騙人的,蝴蝶比花早出現7000萬年!
    蝶戀花都是騙人的,蝴蝶比花早出現7000萬年! 圖註:美麗的蝴蝶和美麗的花,圖片來自網絡 蝶戀花是有名的詞牌名,其中除了多少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蝴蝶與花難捨難分,但是最新的化石發現卻證明最早的蝴蝶比最早的花還要早了7000萬年出現。 蝴蝶是我們最熟悉的昆蟲,也是最喜愛的昆蟲,它們顏色絢麗的翅膀總是能讓人們想到美好的事情。蝴蝶總是與花同屏出現,因為它們真是以吸食花蜜為食。蝴蝶的嘴巴非常特別,上唇是狹窄的橫片,下顎直接鎖緊頭裡面,倒是外顎發達,不用的時候捲成一個卷,用的時候伸直。
  • 重慶南川金佛山,一座原始的生物寶庫,避暑探險勝地
    重慶南川有一座金佛山,其實這裡沒有佛,那麼,為什麼叫金佛山呢?因為在夏秋季節,每到晴天的傍晚,夕陽照在金佛山的山崖時,崖壁會呈現出金碧輝煌的壯觀景象,一座座山峰就像一尊尊金身大佛一樣,萬道霞光,格外奪目,因此,這座山就叫金佛山了。
  • 探秘金佛山上的重慶「蜜境」:蜜源植物2000多種
    ,有「北藥長白山、南藥金佛山」的美譽。好的蜂蜜,當然還不能缺少好的蜂源。金佛山中蜂是一個優良的品種,它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強,繁殖性能高。大家猜猜金佛山蜂農們是如何取取蜜的呢?與一次取蜜的傳統方法不同,金佛山蜂農採取兩次分蜜的方式,先去清水蜜,再取成熟蜜,這樣蜂蜜的濃度和純度就更高。
  • 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16萬年前古人類DNA
    研究人員提取出16萬年前古人類DNA【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16萬年前古人類DNA】蘭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團隊在白石崖溶洞的研究獲得重大研究成果,發現白石崖溶洞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沉積物和海洋中氧化還原的雙穩態
    Van de Velde等人1提出了一種理論分析方法,解析缺氧的生物地球化學系統中海洋內部和海洋沉積物兩個體系的氧化還原變化。兩種體系都表明可以以亞鐵為主,也可以游離硫化氫為主,兩種狀態可以切換且切換不需要大的外界擾動。這與我們通常認為的外部輸入大的變化才能改變其氧化還原狀態不同。
  • 北京周口店發現40萬年前猿人用火新證(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昨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距今約40萬年至50萬年前,曾經在猿人洞內生活過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  據介紹,在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是「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證。
  • 重慶金佛山溶洞現大量「玻璃魚」 為瀕危物種紅點齒蟾
    重慶金佛山溶洞現大量「玻璃魚」 為瀕危物種紅點齒蟾  【解說】近日,在海拔1200米的世界自然遺產重慶金佛山一溶洞內,工作人員在實施旅遊開發時,發現了大量奇怪的動物。它只在黑暗的洞穴暗河內活動,胖乎乎的腦袋、長長的尾巴,形似蝌蚪,但通體卻是透明的,能清晰看到各種器官和白色的脊柱。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河流-湖泊系統沉積物中的抗性基因特徵...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陳海洋副教授及滕彥國教授團隊對一個相互連接的河流-湖泊系統(中國北部的富河及其接收湖白洋澱)沉積物中ARGs進行了高通量分析和源-匯關係的解析。河流-湖泊系統是緊密聯繫的陸地生態系統之一,由於很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它們可能成為抗性基因(ARGs)和抗性病原體傳播途徑的儲存地。目前,關於河流-湖泊系統中ARGs的流行、轉移風險和來源的系統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重點對一個相互連接的河流-湖泊系統(中國北部的富河及其接收湖白洋澱)沉積物中ARGs進行了高通量分析和源-匯關係的解析。
  • 新研究發現:人類最初到達北美大陸的時間比我們以為的要早一萬年
    最近考古學家們在墨西哥的一個洞穴中有了一個新發現:人類可能在3萬年前就到達北美大陸了,這比之前的估計早了1萬到1.5萬年。新修訂的時間框架將大大更新考古學界對早期人類的認知,甚至意味著教科書都得重寫。正如在墨西哥北部Chiquihuite洞穴發現的石器所證明的那樣,人類首次冒險進入北美的時間是在3.1萬至3.3萬年前,而不是更普遍認為的1.5萬至2萬年前。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第一批到達北美大陸的人是沿著太平洋沿岸路線到達的。這個發現將對目前考古學界已有的一個重要理論產生質疑:這個理論認為克洛維斯人是第一批到達北美大陸的人類。克洛維斯文化是北美大陸的一種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