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諸葛亮當上了劉備的軍事中郎將,總監軍糧和稅賦。由於劉備有大量兵馬,糧草需求大,百姓負擔就更大。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人心不安定。有一次諸葛亮微服出巡,見一種菜稱為「蔓菁」,從老農口中得知此菜渾身是寶,葉子和莖都能吃,吃剩的可製成醃菜,青黃不接時,這菜可成為當家菜。
諸葛亮對此菜極感興趣,他向老農問了「蔓菁」的種法,便下令士兵開荒種菜,一方面補充軍糧,另一方面又可用作牲畜飼料,一舉兩得。於是諸葛亮命土兵廣種「蔓菁」,軍糧充足,常打勝仗,二月蘭功不可沒。後世人們便把這菜稱為諸葛菜,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二月蘭。
二月蘭的嫩莖葉用開水泡後,再放入冷開水中浸泡,直到無苦味時就可炒食。這就是二月蘭作為野菜時的做法。
二月蘭的中文學名是諸葛菜,拉丁學名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O.E. Schulz。它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是我國常見地被植物。因古時農曆二月前後開始開藍紫色花,故稱二月蘭,又被譽為中國的「薰衣草」。
二月蘭雖然是草本植物,但高可達50釐米,全株無毛;莖直立,花紫色或褪成白色,花萼筒狀,紫色,花瓣寬倒卵形,密生細脈紋,長角果線形,長7-10釐米。
「在這流光溢彩的四月,湊一曲纏綿的紫宴,淡若清詞的婉約,搖曳在歲月的枝頭。」二月蘭植株生活史從每年9月至次年6月,甚至在寒冷冬季仍可保綠不枯,可以較好的覆蓋地面。北京地區一般3月下旬至5月開花,5-6月結果。部分花期可延長至夏季,一個居群的花區可延續兩個多月,最佳觀賞效果可達一個月之久。二月蘭是北方地區不可多得的早春觀花,冬季觀綠的地被植物。
「我是一朵二月蘭,行走在明媚的春天,優雅在光陰的水岸」,從這句話中能看出二月蘭喜歡生長的環境:喜光、喜水溼。
其實二月蘭的適應性很強,耐寒,萌發早,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酸性土和鹼性土都可以生長,但更喜歡在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地塊生長。
二月藍開花量很大,能吸引很多傳粉者,於是結實率也很高;每個果實裡都有大量的種子,令其擴散很快;此外二月藍是一年生的植物,傳宗接代頻繁。上述這些習性,加上很強的適應能力,令二月藍可以快速佔領大片的空地,尤其是公路隔離帶或者新開闢的城市綠地。這些地方也是最容易觀賞到二月藍花海的地方。這樣的花海會因為草坪管理而消失,但二月藍總會見縫插針,如季先生所說:「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團紫氣。」
朵朵小花聚沙成塔,磅礴之勢不可阻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勝利曙光就在前方。待疫情過去,我們再相約,與繁花共舞!
想了解更多就來關注微信公眾號「我的自然世界」吧,自然世界奇妙事物供你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