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第十六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於2020年10月16日在南京召開,吸引了170多位來自全國分析測試領域的青年才俊匯聚於此。此次會議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承辦,會議主要圍繞生命科學、環境和食品安全科學、化學計量、標準物質及標準化等學科領域,展示和交流近年來研究開發的分析測試新技術、新方法,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的新成果。儀器信息網作為支持媒體參會並報導。
會議現場
北京大學周江教授主持會議開幕式
出席本次報告會的嘉賓有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張渝英常務副秘書長、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四川大學侯賢燈教授、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徐維林研究員、北京大學周江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楊帆研究員等,並帶來內容精彩的特邀報告。
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致辭
陳洪淵院士在致辭中回顧了自己在少年和青年時代的求學及科研經歷,並表示當時的刻苦學習和拼搏奮鬥對他今後的學術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陳院士還在致辭中提到,青年時代是科技人員處創新成果的黃金時期,而要獲得震撼性、革命性的研究成果,其過程必然是艱苦的、漫長的、持久的,需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頑強的意志。當前,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吸引青年人才潛心科學研究到深水區,釋放青年人才原始創新的潛能。希望青年才俊們勇敢探索,站在科學研究新的前沿力爭上遊、攀登高峰。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張渝英常務副秘書長致辭
張渝英副秘書長在致辭中提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自1990年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幫助青年人才成長,搭建青年分析測試學者交流的平臺,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委員會。第七屆學術委員會成立以來,更大範圍地團結中青年學者,針對年青學者的需求,採取多樣化交流形式,例如通過青委會的區工作組深入各省市基層組織了形式多樣的系列學術交流活動等,活躍了交流氛圍,擴大了領域和人群,在促進我國分析測試科學的繁榮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大會特邀報告: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
報告題目: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
江桂斌院士帶來題為《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的報告,報告涵蓋了我國基礎研究的現狀、全國環境監測的基本情況以及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支持等方面內容。江院士談到,作為基礎研究的重要部分,高水平分析儀器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社會發展對分析儀器提出了在線、原位、在場、實時、成像、快速、高通量、低成本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可靠性則是分析儀器的本質與核心問題。近幾十年來,我國分析儀器行業發展迅速,但仍面臨管理體制不完善、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慢、視野與前瞻性不夠、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分析測試工作者正在為此不斷創新。報告中還歷數了近幾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中的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成果,以此激勵青年學者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紮實做好基礎研究,用原創性、根本性的基礎研究成果支撐應用技術創新。
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
報告題目:生命分析中的信號放大與傳感策略
鞠熀先教授在報告中系統性地介紹了了該研究組20多年來在生物傳感信號放大方面所開展的工作,特別是細胞內信號放大策略的研究思路,生物質譜分析與質譜傳感的研究歷程,細胞內端粒酶、H+、mRNA/microRNA、凋亡蛋白酶和細胞表面聚糖等功能分子的原位檢測新方法與診療應用,以及在螢光成像、拉曼成像、電致化學發光成像與質譜成像等新技術研究的新成果。
茶歇過後,南京大學副教授鄧昱主持特邀報告環節
四川大學侯賢燈教授
報告題目:原子光譜分析若干新技術及其應用
侯賢燈在報告中介紹了其課題組在原子光譜分析中所做的相關儀器研發和應用工作,包括可攜式電熱原子吸收光譜儀的研製,可實現原子吸收、螢光和發射一體化原位同時測量的多物理量同時測量的新型原子光譜分析儀的研製,以及基於ICP的單檢測器原子光譜多參數同時測量系統的研製等。對於原子光譜分析的未來發展,侯賢燈也提出了幾點思路,即原子光譜中有效氣體取樣、表徵型原子光譜儀、可攜式現場分析原子光譜、分子種類的聯用技術等。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徐維林研究員
報告題目:單分子/單粒子水平的能源化過程基礎與應用研究
催化在能源高效利用與轉化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設計與製備高效催化劑是當前潔淨能源利用的重要基礎。徐維林課題組長期致力於單分子、單納米粒子的催化動力學/熱力學基礎研究和能源催化材料相關的應用研究,並首次研究了單顆粒水平上鉑納米粒子電催化氫氧化過程中催化劑失活的現象,發現催化劑在失活過程中存在一部分粒子失活後重新活化的現象,該發現對於開發長壽命電催化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北京大學周江教授
報告題目:核酸高級結構的性質、識別與生物學功能調控
富鳥嘌呤序列可形成各種G-四鏈體結構,這些特殊二級結構的形成和性質在許多重要的生命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周江課題組利用電噴霧質譜和圓二色譜來進行miRNA G-四鏈體的研究,進一步增強了對核酸高級結構性質的理解,同時也提供了一種通過誘導G-四鏈體形成和二聚化來調節miR-1587功能的新策略。
《分析化學》副主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楊帆研究員
報告題目:打造國際化精品分析化學期刊 助力學科發展
楊帆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分析化學》期刊的自然情況、辦刊歷史、辦刊成果及未來的發展目標等。《分析化學》於1972年創刊,是分析化學學科專業性學術期刊,主要報導我國分析化學創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國內外分析化學學科前沿和進展。本刊旨在為冶金、地質、化工、材料、農業、食品、藥物、環境等領域從事研究測試的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廣大師生提供最新的分析化學的理論、方法和研究進展,促進學術交流和科技進步,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服務。
本屆會議開設生命科學、環境與食品安全、化學計量與標準物質三個專題的分會報告,共安排60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儀器企業的青年分析測試工作者分享報告,探討分析測試新方法、新技術的進展。會議還得到了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常州磐諾儀器有限公司等儀器企業的鼎力支持,這些公司也帶來了最新的產品信息。更多會議信息,請見儀器信息網後續報導。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
常州磐諾儀器有限公司
全體參會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