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在上海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為展示我國青年分析工作者在分析測試領域的新成就、新進展,促進我國分析測試技術的發展,充分發揮青年分析工作者的作用,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於2010年10月16-19日在中國第三大島上海崇明生態旅遊島召開。1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分析測試中心及其他科研單位的青年分析測試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儀器信息網作為獨家支持媒體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現場
大會開幕式由復旦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孔繼烈教授主持,復旦大學化學系分黨委書記周亞明教授、上海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馬蘭鳳女士、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委會主任委員張新祥教授分别致開幕詞。
復旦大學化學系分黨委書記 周亞明教授
周亞明教授介紹了復旦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的發展狀況。復旦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成立於1983 年,經過三十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了一個培養高層次人才,完成高水平科研項目的重要實驗基地和公共服務體系。
上海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馬蘭鳳女士
馬蘭鳳女士表示,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是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工作者的盛會,加強了分析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上海分析測試協會成立於1993年,隸屬於主管部門為上海市科委,掛靠單位為中國上海測試中心,協會成立以來為促進上海地區分析測試科學技術的普及、提高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委會主任委員 張新祥教授
張新祥教授在開幕詞中講到,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分析測試水平也要隨之進步,而且不光是分析科學研究的進步,分析技術也要進步。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為全國的分析測試中心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更好的促進分析技術的發展。期望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能越辦越好,有越來越多的分析測試工作者能加入其中!
開幕式後舉行了大會報告,九位來自科研院所及儀器企業的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報告。
南京大學化學分析中心 鞠熀先教授
報告題目:腫瘤標誌物與腫瘤細胞表面糖基檢測新方法及臨床診斷應用
近十年來,鞠熀先教授的研究工作主要圍繞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瞄準免疫分析、細胞監測、基因檢測及其在臨床實驗診斷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報告中,鞠熀先教授介紹了利用糖與凝集素的特異性作用,結合納米信號放大和生物相容性材料,提出了一系列原位高靈敏度檢測細胞表面糖基的特異性新方法,包括安培法、阻抗法、電致化學發光法和電化學掃描顯微成像、掃描灰度分析等圖像分析方法,並用於動態監測藥物作用後腫瘤細胞表面的糖基變化,結果與流式細胞儀所得數據完全一致,探討了藥物分子與糖基間的相互作用。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 張新祥教授
報告題目:磁性標記與毛細管電泳聯用研究
張新祥教授在報告中介紹說將毛細管電泳和免疫識別結合可以特異性的選擇和檢測生物分子。張新祥教授的課題組主要研究了免疫識別與毛細管電泳及液相色譜聯用技術。親和萃取是利用抗原抗體的免疫識別作用將樣品從複雜體系中分離出來。磁性標記抗體顆粒可以和樣品結合再通過富集、清洗、洗脫,從而達到免疫識別樣品的效果。張新祥教授課題組合成了納米級的磁性顆粒,其為金包裹的Fe3O4納米顆粒。張新祥教授介紹說將免疫分析與毛細管電泳聯用比較成功,可用於複雜體系萃取,藥物代謝分析中,具有很高的靈敏度。
復旦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孔繼烈教授
報告題目:針對腫瘤細胞的分子靶向識別
孔繼烈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多壁碳納米管具有載體功能,能取代毒素蛋白B鏈將毒素蛋白A鏈攜帶進入細胞發揮其毒性作用。用HER-S靶向抗體修飾MWNT-RTA複合物,實現了靶向識別,殺傷人乳腺癌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殺傷較小。通過對碳納米管攜帶毒素蛋白進入細胞的路徑研究,觀察到多壁碳納米管攜帶EGFP-RTA進入內質網。發現多壁碳納米管攜帶重組毒素蛋白是通過網格蛋白依賴型需要能量介導的內吞機理進入細胞。
上海交大分析測試中心 朱新遠教授
報告題目:功能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表徵和應用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低粘度、無鏈纏結和良好的相容性,且其合成方法簡單,成本低等優點,在聚合物共混改性劑、塗料、藥物緩釋和催化反應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朱新遠教授主要介紹了溶劑對超支化聚合物支化結構的影響,並利用超分子相互作用控制聚合物的支化結構,發展了二(多)維核磁共振技術測定支化度的新方法。研究了超支化聚合物的細胞毒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能量方式和非能量方式細胞攝入方式。朱新遠教授表示超支化聚合物可應用於藥物控制釋放方面的應用,還可以構建各種超支化聚合物的藥物輸送系統等。
中山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欒天罡教授
報告題目:微萃取衍生化技術在環境和生物分析中的應用
欒天罡教授介紹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種無溶劑、簡單快速的樣品預處理方法,但其在難揮發性、強極性或熱不穩定有機物的應用中萃取率較低。將衍生化與SPME的結合,為SPME 用於極性、難揮發性有機物的分析提供了可能性。液相微萃取衍生化方法包括單液滴微萃取同時衍生化和原位衍生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欒天罡教授採用原位衍生化分散液液微萃取從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對微藻的作用機理角度出發研究有藻-菌體系的互生關係。
安捷倫大中華區化學分析市場經理 何峻先生
報告題目:安捷倫科技——化學分析工作者最佳合作夥伴
何峻先生介紹了安捷倫科技基本業務組成,可提供的分析儀器產品,包括光譜儀器、色譜-質譜類儀器、核磁共振波譜、真空系列產品及樣品前處理、色譜類消耗品。安捷倫科技在中國建有卓越客戶服務中心,目前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方面可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解決方案。
島津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分析儀器事業部 吳國華先生
報告題目:納米粒子測定新技術——誘導衍射光柵法
吳國華先生介紹誘導衍射光柵法(IG)是由介電電泳力使粒子構成衍射光柵,從光柵的擴散速度求得納米粒子大小的方法。與採用散射光的方法相比較,IG法在單一納米顆粒領域可提供十分良好的信噪比。此外,IG法具有高靈敏度和重現性、無需顆粒本身的物性、能兼顧大小粒子、具有耐汙染性、進樣量少等優點。
上海新拓分析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 餘偉傑先生
報告題目:微波消解前處理
餘偉傑先生介紹了上海新拓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如XT-9912型智能微波消解/消解萃取系統、超聲-微波協同萃取/反應儀、XT-NS1型全自動氮吹濃縮儀、XT-3000A型多通道營養鹽分析系統等儀器的主要原理、性能及儀器自身的特色之處。
上海悌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 陳晏俊先生
報告題目:高光譜圖像技術在檢測分析中的實際應用
陳晏俊先生介紹說高光譜圖像技術將成像類和測譜類光學儀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打破了「成像不測譜,測譜不成像」的技術難題,其具備光學圖像的空間解析度和光譜檢測的精細波長解析功能,是一種將形態和內涵有機結合的多維數據處理技術,為科學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
除特邀大會報告外,本屆大會還舉辦了分場報告會,各位專家學者對分析測試領域的新理論和新方法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分會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光譜、色譜、質譜、電化學等分析檢測手段在材料、生物、藥物分析領域的應用。如清華大學分析中心邢志教授作了題為《低溫等離子體探針-ICP-MS表面元素成像分析》的報告,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周江教授作了《傅立葉變換高分辨質譜法測定膽酸鹽與金屬離子的相互作用》的報告、中國上海測試中心陳黎明高工作了《高純試劑及半導體光伏材料中痕量元素檢測方法研究》的報告、復旦大學化學系徐國賓教授作了《模塊化質譜快速開發平臺下的中分辨LC-TOFMS》的報告。
部分作報告的專家
大會同期還舉行了小型的儀器展覽會,上海新拓分析儀器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儀微波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精微高博科學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悌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戴安中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參加了此次展會。此外,島津公司和安捷倫科技在本次大會中分別贊助了晚宴。
展會現場
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