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將「電子戰-BN」系統部署至俄芬邊境,意欲何為?

2020-12-06 強國戰略室

俄軍採用的前沿技術是人們長期以來熱議的話題,其中對於電子戰系統的部署俄羅斯也是胸有成竹,自成一派的,而最近出於戰略部署而考慮,俄羅斯將它的一套電子戰系統部署到了俄芬邊境。

據「房屋博客」網站報導,俄羅斯目前計劃將其引以為傲,最先進的電子戰系統—「摩爾斯曼克-BN」系統轉移至芬蘭邊境的軍事基地。上周,俄國防部公布了一段關於無線電地面幹擾的系統部署成功在芬蘭邊境展示的視頻,視頻顯示「摩爾斯曼克—BN」已經順利部署至芬蘭邊境地區。

「摩爾斯曼克—BN」作戰艙室

早在去年的4月份,俄羅斯的多家新聞媒體就都在競相報導俄羅斯在加裡寧格勒地區部署這項系統的事,然而對於這項系統的「現身」時間,或許可以追溯到更早時期,因為據英國的簡式集團評估表示其實早在2014年以來該系統就已存在了,這種系統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高頻的無線電幹擾系統,它的工作頻段處於3MHZ~30MHZ,專門設計用於壓制美軍的全球短波通信系統。(以下簡稱HFGCS系統)

HFGCS系統使用了來自於美國本土和海外基地的發射站、包括西太平洋的關島地區、北大西洋特爾塞拉島的拉吉斯和義大利西西里島的西格奈拉地區。它們的每個站都可以傳遞無線電信息,但信息來源其實均由馬裡蘭州的安德魯斯基的HFGCS系統遠程發送。美國海軍的E-6B水星的tacamo 2特種任務飛機也經常通過HFGCS網絡下達遠程控制的命令信息。

圖 E-6B水星

雖然這個HFGCS早在冷戰時期和冷戰結束後一直都在運行,那時許多的高頻應用都被禁止了,並且衛星通信網絡就已經成功覆蓋了它所有的功能,但是美國防禦界意識到到這種系統的戰略意義和作用,它可能是大範圍保持通信的最佳方式,而且HF系統也更有可能在一輪輪的核戰爭中倖存下來,但衛星通信就做不到了,所以美國所有的核力量就在這個HF系統存在的狀況下部署了一輪又一輪的訓練,與此同時北約和許多西方國家的軍隊也進行了關於重建高頻設備方面的一些訓練,這個時候作為西方國家裡的高頻使用者突然意識到可以通過電子戰的方式來對抗當時的北約軍隊,因為當時美國本身也存在不少高頻無線電通信方面的一些缺陷。所以俄羅斯的電子戰系統基本上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也就逐漸有了這款「摩爾斯曼克—BN」的雛形,這套系統俄羅斯於2013年採購,是由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所研製。

圖 E-6B水星作戰系統

這套「摩爾斯曼克—BN」系統是完全機動的,由多個天線組和保障車組成,而俄羅斯的無線電電子戰鬥-地面系統(REB-N)部隊的任務的打擊目標就是基於對手的部署的電子系統而實施的策略手段。(REB-N)系統部隊通常會部署四組摩爾斯曼克—BN系統,每個天線組會有4個32米長的可供伸縮桅杆提供支撐,並互連形成一個大型天線陣。由此可見,這套系統本身是非常精密和先進的,因為它能夠成功壓制並幹擾5至8千公裡範圍內的信號,所以這套系統也是受到了俄軍的推崇。

但我們都知道實際操作和理論分析的結果並不是一樣的,所以導致這套幹擾系統也時常會有測不準的情況發生。首先,由於掃描需要時間,它實際截獲的信號可能只是全部信號的一小部分。其次,「摩爾斯曼克-BN」的陣地可能比較遠,或是收到了來源非常弱的通信信號,導致測得的敵方接收機往往是處於易於接收信號的位置,又由於通信原因很可能有多臺通信發射機存在,因此也很難明確定位,更不用說會造成通信壓制了。

現在俄羅斯遷移系統的真實原因也很可能是這套系統本身就存在著很多缺陷與不足,而並不見得就是如外界猜測的那樣,是為了隱藏或者對這套系統開展新一輪和周密的秘密研究,可以說他們大可不必這樣,現在的系統遷移或許只是為了防止因為信號幹擾而對俄羅斯造成通信影響的緣故。(何宇翔)

相關焦點

  • 俄遠東部署先進防空裝備應對威脅
    據俄媒報導,「天空-M」和「波德廖特」新型雷達系統採用先進的相控陣技術,且全部使用俄國產電子元件建造。俄羅斯研發人員表示,這不僅有助於提高雷達的技術性能,也簡化了設備的維護和維修。「波德廖特」新型雷達系統是對「天空-M」新型雷達系統的補充。它可在自動模式下探測距地面數十至數百米低空飛行的小型目標,發現、跟蹤巡航飛彈和試圖通過超低空飛行突破俄防空系統的飛機。這款雷達能夠在主動和被動幹擾條件下正常工作,發現反射截面僅為0.05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20公裡。如果目標處於超低空,其探測距離為35公裡。
  • 「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 為短波而生的「超級管制者」
    「摩爾曼斯克-BN」系統以「卡瑪茲」重型卡車為「座駕」,鞭狀伸縮天線桅杆分別安裝在拖車和「卡瑪茲」卡車上。這種設計方式,可以使其快速機動部署或避險,提高戰場生存能力。重器自當重用,處處彰顯戰略力量第四極的威力俄軍非常重視電子戰力量的發展與運用。
  • 「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為短波而生的「超級管制者」
    「摩爾曼斯克-BN」系統以「卡瑪茲」重型卡車為「座駕」,鞭狀伸縮天線桅杆分別安裝在拖車和「卡瑪茲」卡車上。這種設計方式,可以使其快速機動部署或避險,提高戰場生存能力。重器自當重用,處處彰顯戰略力量第四極的威力俄軍非常重視電子戰力量的發展與運用。
  • 「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為短波而生的「超級管制者」_新聞...
    請聽專家相關解讀——「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為短波而生的「超級管制者」■吳敏文緊盯對手要害出手,短波通信幹擾裝備應運而生二戰中,以雷達對抗、通信對抗為主要內容的電子戰大顯神通。這種設計方式,可以使其快速機動部署或避險,提高戰場生存能力。重器自當重用,處處彰顯戰略力量第四極的威力俄軍非常重視電子戰力量的發展與運用。現任俄軍電子戰最高負責人尤裡·拉斯託奇金中將認為:「電子戰部隊和手段是電磁幹擾和綜合控制戰略系統的一部分。」顯然,俄軍對 「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定位其實是戰略電子戰系統。一是作為戰略力量編配。
  • 俄空天軍2020年前將部署S-500防空飛彈系統
    新華社莫斯科10月23日電(記者安曉萌)俄羅斯空天軍副總司令古緬內23日說,俄空天軍將於2020年前部署最新式S-500遠程地對空飛彈系統。  古緬內當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俄空天軍將於2020年前接收S-500遠程地對空飛彈系統。  S-500項目始於2002年,由總部位於莫斯科的金剛石-安泰公司研發。
  • 殲-15電子戰型揭開廬山真面目,滑躍+俄發令人大失所望?
    :在雙座型殲15的基礎上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降低了機身空重;兩端機翼安裝了與殲-16電子戰型和EA-18G類似的翼尖電子戰吊艙;機頭取消了空速管,用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取代了原先使用的機械掃描雷達。可以說,殲15D的雷達航電設備主要是移植了殲16電子戰型現有的成熟子系統,綜合技術性能從殲15的第三代改進型水平一躍升級成為三代半水平。
  • 美軍十年磨一劍,創新設備移交58國,美俄電子戰對抗達到巔峰
    美國人花了10年的時間開發了一臺新GPS接收器,號稱能對抗俄羅斯最尖端的電子戰系統幹擾,俄 軍的摩爾曼斯克- bn能否抑制狡猾的GPS信號嗎?美國太空和飛彈系統中心的消息來源,稱創新的抗幹擾M碼GPS接收器將移交給58個盟國國家。M碼是一種加密的軍事信號,在GPS頻段內廣播。
  • 俄將投巨資建「球體」衛星系統
    原標題:俄將投巨資建「球體」衛星系統   俄羅斯軍工
  • 俄北方艦隊司令:為防止與俄衝突,北約應離北極「遠一點」
    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認為,北約與俄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他警告北約應離北極遠一點。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8日報導,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海軍中將亞歷山大·莫伊謝耶夫近日表示,俄羅斯同北約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
  • 俄擬將「格洛納斯」系統在軌衛星增至30顆
    新華網莫斯科11月13日電(記者 賀穎駿)俄羅斯航天系統公司副總經理斯圖帕克13日說,未來2至3年內,「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軌工作的衛星數量將增加到30顆。
  • 俄在克裡米亞再次部署S400飛彈營,今年中國或能收到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日報導, S-400「凱旋」防空飛彈系統當天在塞瓦斯託波爾附近的費奧連特角進入戰鬥值勤, 這是繼2017年1月,首支S-400地空飛彈營在費奧多西亞完成部署後,在克裡米亞部署的第二支S-400防空飛彈營,主要用於「管控俄烏邊境領空。」
  • 俄媒:俄中探索建低軌衛星系統 將讓美失太空優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9日報導,俄中兩國專家正在研究建立「幸福之星」全球低軌道衛星系統的可能性,俄羅斯信息微型系統公司總經理列舍特涅夫-捷斯託耶多夫在2015年杜拜國際航展期間透露。報導稱,聯合建立由100多個衛星組成的低軌道衛星群的建議由中方提出,雙方已經就此會談過兩次,該項目將為擴大寬帶網際網路的覆蓋面以及提供與此相關的一切商業機遇提供可能。捷斯託耶多夫表示,中國希望處於世界先進潮流。而他本人則建議減少終端用戶利用通信衛星的難度。捷斯託耶多夫強調,俄羅斯願意在此問題上同中方對話,因為在建立低軌道通訊衛星系統方面擁有全部潛在的可能性,包括建造和發射自己的衛星。
  • 資料: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已經可以覆蓋俄國全境
    上世紀90時代,系統所含衛星數量一度達標,但由於經費短缺,部分失效衛星未獲更新。俄羅斯打算今年完成重新部署這一系統全部衛星的工作。屆時,衛星導航範圍可擴大至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定位精度可望提高至1.5米以內。俄「格羅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美國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類似,該系統首顆衛星於1984年發射。
  • 俄新版海洋學說強化大西洋戰力 溫和警告北約擴張
    時隔15年後出臺的這一新版學說將俄海軍發展的「重音符」放在大西洋和北極地區,點名批評北約將軍事設施推向俄羅斯邊界。德國《明鏡》周刊認為,「俄新版海洋學說是對美國在世界霸權的回應」。負責國防事務的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26日表示,海洋委員會去年即已完成了對海洋學說的修訂,今年年初提交政府審核。
  • 反薩德中國不是說說而已 俄媒稱我國或在山東半島部署巡航飛彈
    「俄羅斯軍事專家卡辛預測,為反制「薩德」入韓,解放軍可能組建特種打擊部隊,專門負責戰時摧毀包括「薩德」在內的駐韓美軍反導系統。相關部隊的組建和部署行動可能已經啟動。雖然中國官方並未透露相關細節,但俄方判斷,解放軍手上最適合摧毀「薩德」系統的裝備是巡航飛彈。
  • 1.5萬億盧布,俄將投巨資建「球體」衛星系統
    俄羅斯軍工委員會常務會議成員亞歷山大·伊萬諾夫表示,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已向政府申請1.5萬億盧布,用於建立「球體」(Sfera)多功能衛星系統,以應對埃隆·馬斯克的美國「星鏈」衛星系統和英國—印度的「一網」衛星系統。
  • 俄優先發展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 軍用版精度極高
    「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上世紀70年代由蘇聯開發,主要用於軍事領域,該系統衛星的「滿員編制」為24顆。2001年俄羅斯與印度展開合作,將其升級為軍民兩用的全球導航系統。預計整個「格洛納斯」系統將於2009年完成24顆衛星的部署工作,屆時衛星導航範圍可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實現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精度將達到1.5米以內。
  • 俄軍發射一枚炸彈,烏軍電子設備均失靈,五角大樓:違反戰場規則
    據國內媒體1月2日報導,日前,就在俄烏雙方圍繞頓巴斯地區進行軍事活動與部署時,一枚俄制炸彈突然來襲,讓烏克蘭軍隊措手不及,所幸並無人員傷亡,正當烏克蘭慶幸之際,卻發現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自家的武器電子設備集體失靈,導致大部分都無法使用。
  • 俄「獵戶座」無人機首射飛彈
    雖然官方並未透露此次試射的彈藥型號,但俄媒分析稱,根據「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期間所展示的「獵戶座」無人機及其彈藥模型,此次試驗所使用的彈藥極有可能是為該型無人機量身打造的Kh-50小型空地飛彈和UPAB-50滑翔制導炸彈。
  • 漠河以北兩千公裡的這個小鎮,俄在此部署S300
    一方面川普總統多次聲稱要「買下格陵蘭」,另一方面俄羅斯加緊在北極圈內部署新型武器,最近,俄軍將一個S-300地空飛彈部隊部署在北極圈內一個人煙稀少、氣候寒冷的小鎮。這個小鎮非常寒冷,本應是初夏的6月,平均高溫僅為3度,氣象記錄最低氣溫為零下15度,7-8月的平均氣溫只有7-8度,盛夏時節如果不下雪的話,小鎮的居民們都算是「過夏天」了,一年有半年時間均溫為零下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