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這可咋整?空間碎片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有爆炸隱患

2020-10-13 地球小講堂

從1957年10月,人類所發射的第一個人造衛星開始,短短63年裡,地球的外空環境,已被我們自個折騰得面目全非了。如今報廢的衛星,就早已超越了部署在軌道正常運行的天體!而大量被遺棄的火箭碎片、太空垃圾和各種人造的物件,交集在一起,讓人類膽顫心驚,特別是航天人更加苦惱不已。

就僅僅在過去的一年裡,人們幾乎目睹了兩顆大型的失效衛星擦肩而過,幾乎又一次釀造太空垃圾的空難事故,就連國際空間站,也連續3次拉響了緊急警報,退避三舍躲過空間碎片來襲。

歐洲航天局(ESA)的一份最新年度報告:展示了,各航天國們雖已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在近年來儘可能地採取措施,以圖減輕這一問題。

可事實上,成效依然不樂觀,清理措施還沒出臺能,新的垃圾又已產生了,製造新太空垃圾的規模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清理措施。

人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客觀現實:越來越多的廢棄物體聚集在近地空間,碰撞的風險增加——隨著物體的墜毀和破碎,又惡性循環地產生更多的空間碎片。

不過,對航天人來說,如今太空垃圾最大的問題,還真不是它高速碰撞所帶來的撕裂風險。過去的十年裡,這個碰撞風險也僅僅帶來了0.83%的碎裂事件,稍加防範,還能忍受控制。最要命的事情就是,如今空間碎片所帶來的爆炸隱患,太空飛行器和火箭上的剩餘燃料以及電池上所存儲的能量,足以引起一些爆炸的隱患。

所以,目前國際倡導的方式就是:

一、改進火箭發射技術,讓大型火箭的推助器重複利用,不再隨便丟棄,不僅可以降低有效載荷的運輸成本,同時儘可能減少近地軌道的太空垃圾的聚集。

二、設定一個「墓地軌道」,讓這個地方成為太空垃圾或停止運行的太空飛行器的固定焚燒場。

想法不錯,可事實上,在執行過程中,受限於不同國家地區的技術水平的差異,再加上有些機構的急功近利。

而按歐空局目前的統計數據,如今圍繞地球的人造空間碎片中,小於1毫米的就有超過1.3億件;具有強烈威脅性的,比如大於1釐米的約超過67萬塊,其中1.6萬塊,是大於10釐米的。更可怕的事情就是,這些太空垃圾碎片,平均以7公裡/秒的速度移動,事實上,你已可以將其理解為強大炮彈。切莫小看這些幾毫米的碎片,科學家早就發出警告:它能輕而易舉地穿透國際空間站的外殼。

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已經目睹了12起的重大航天災難,而每一次災難,都讓數以千計的太空碎片產生,切莫小覷這些小碎片,不可控的它們,總能輕而易舉地讓正在運行的在軌衛星報廢成為垃圾的一份子。

正因為,這樣的惡劣形勢,國際上已發出呼籲,一起制定供大家共同遵守的空間軌道準則,約定俗成一些有效措施減緩碎片的製造與產生。特別是,越來越多的類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 StarLink,這樣衝著用海量的衛星,搶佔太空軌道資源的利益機構。

如何約定權利與責任,確保地球外太空每一個小角落的清潔,如今已經變得無比迫切了!每個航天機構,在享用軌道空間運行所帶來的科學、技術和數據多層福利的同時,在把它發射放置太空軌道時,就必須想清楚後事,不管在太空飛行器設計和運行方面,都應更好地遵守現有的空間碎片緩減準則。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且這也是對於空間的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

所以,在這一點上,在全球範圍內,我們都儘可能達成一致共識,也只有獲得所有人的支持,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個令人頭疼不已的大問題。

相關焦點

  • 地球被碎片包圍,太空垃圾越來越多,未來衛星發射難度或增大?
    目前包圍在地球周圍的軌道碎屑早已超過50萬,如果你人為太空垃圾僅僅是威脅到國際空間站研究人員的生命,那就大錯特錯了,碎屑之間會發生碰撞,而碰撞的增加又會加劇碎片的增加,一旦越來越多的碎屑形成彈幕遮住天空,甚至會導致我們無法在發射太空飛行器。地球軌道附近有爆炸性組成部分:在1957年10月以前,地球周圍的空間一定是特別乾淨的,因為那時候人類還沒有在宇宙探索這個領域有所造詣。
  • 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如何才能有效減少無用碎片
    圖源:NASA官網本報記者 張夢然今日視點美國《連線》雜誌在線版日前刊登文章稱,隨著私人太空企業開始向地球軌道進軍,以及低成本的立方體衛星和納米衛星讓平常人也能支付得起,太空中的一個問題—太空垃圾將會變得日趨嚴重。太空垃圾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也稱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
  • 空間碎片可能逐漸失控,並引發一連串的破壞
    60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向太空發射物質,大多數時候並沒有想過怎麼處理這些物質,而這,正成為一個逐漸失控的問題。太空垃圾正成為科學家們的頭疼的存在,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它可能會摧毀通信系統,使部分空間無法進入。一些專家甚至認為,進一步積累碎片可能會使地球上的人類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從而導致火箭發射將變得過於危險。
  • 太空碎片威脅著地球上的人類!地球人怎麼辦?
    ,在最初的幾十年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可能成為一個重大的環境問題,但是這已經引起另外一個威脅人類的問題。 科學家稱,數以百萬計的垃圾在我們的星球上盤旋,可能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碰撞,有可能擊落正在運行的衛星目前,目前,大約有2300顆活動衛星繞地球軌道運行,但還有3000y遺棄的垃圾衛星。大約有35000個大於10釐米的物體在軌道上運行,此外還有數百萬個較小的碎片。
  • SpaceX總裁:「星船」還可用來清理空間碎片
    ,該公司下一代「星船」飛行器還有望用來清除地球軌道上的太空碎片。她在《時代》周刊10月22日在網上發布的一段訪談中說,「星船」計劃或可有助於解決太空垃圾問題。肖特韋爾入選了《時代周刊》2020年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她說,「星船」是一項「非凡的新飛行器能力」。 「星船」是太空探索公司正在研製的能把超過100噸有效載荷送入低軌軌道的一款巨型新火箭的上面級。
  • 波多黎各神景觀,大火球自天而下爆炸,可能還有其他流星造訪地球
    文/惜談波多黎各神景觀,大火球自天而下爆炸,可能還有其他流星造訪地球流星並不是十分罕見的天文現象,加上各種人文情感的投射,它甚至還具備了許願的功效,當然靈不靈驗就另說了。但是人們對從天邊划過的拖著尾巴的白色光條,還是不怎麼反感的。
  • 12個防爆電氣設備<典型問題&隱患分析
    (引入口問題-填料函1)(引入口問題-填料函2)隱患分析:未進行封堵的填料函無法起到防爆作用,破壞了設備隔爆腔的完整性,導致腔體內的爆炸火焰直接從引入裝置處向危險場所傳播,造成爆炸事故。(引入口問題-鋼管配線)隱患分析:未進行隔離密封的鋼管會成為可燃氣體和爆炸火焰傳播的路徑,可將設備的內部爆炸火焰傳播至其它設備或區域,引發相連設備的爆炸事故,造成嚴重後果。
  • 頭頂上的威脅,太空垃圾碎片對人造衛星究竟有什麼影響
    過去幾年來,空間碎片問題日益嚴重,被在軌空間垃圾的微小碎片損壞或摧毀的衛星數量也越來越多,已經形成了一種解決辦法。雖然將最多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之間從未進行過全面合作,但分享有關空間碎片的一些數據的意願越來越強烈。在軌衛星的數量越來越多,其中大多數是商業衛星,而不是軍用衛星。
  • 地球周圍遍布過億空間碎片 「天眼」監測避免衛星「剮蹭」
    隨著發射活動的日益頻繁,太空的環境也越來越擁擠。在軌運行或再入大氣的無功能人造物體及其殘塊和組件都叫太空碎片,它們在地球的周圍緊緊圍繞,數量竟然多達過億。  ■現狀  密集三個軌道  過億空間碎片  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劉靜介紹,目前地球周邊大於10釐米的空間碎片數量超過2萬個,大於1釐米的空間碎片超過20萬個,空間碎片的總數量超過1億。
  • 地球可能正在一顆超新星爆炸的碎片中裸奔,溫度高達6000度
    ,你英勇地穿過碎片和硝煙,義無反顧地前行;又或者你的命運更慘,原子彈在幾公裡外爆炸,你們卻不得不穿過衝擊波和輻射的塵埃,向著勝利的方向前進。這可能也正是我們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的事情,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核物理學家安東·沃納(Anton Wallner)帶領的一組科學家發現,地球可能正在一顆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溫度高達6000度的巨大星際雲中裸奔,經受著超新星「碎片」的轟擊。
  • 其實,75%以上的空間碎片的狀況未被探明
    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探測器--地球表面上方大約36000公裡(22370英裡)的空間區域--負責提供一系列重要的導航、通信和氣象服務,可能會受到太小或太暗而不易追蹤的碎片的威脅。工業化導致棲息地被肆意破壞,現在正從根本上改變著地球的氣候。它甚至已經將我們人類的未來置於危險之中。人類現在正慢慢轉入自我保護模式,並尋求控制其汙染方式。而所有這些都反映在我們向太空領域的擴張上。
  • 關島天空中出現明亮火球,從天而降,最後爆炸成多個碎片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我們地球擁有濃密的大氣層,當物體在飛行過程中達到非常高的速度時,會與大氣劇烈摩擦生熱,最後可能會燃燒起來,變成一個火球。這也是我們發射載人飛船時,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因為載人飛船在返回地球時,速度很快,如何避免飛船備被燒毀,難度很大。
  • 這顆小行星炸裂,碎片可能與地球相撞,科學家感到擔憂
    在那之後,宇宙之中爆炸的塵埃就慢慢的在爆炸過後的巨大能量之中演變。在以億年為單位的時間裡,宇宙星辰在逐漸的形成。宇宙的規律也在慢慢的建立。一個個行星繞著恆星轉,一個個恆星在繞著一個中心點轉。在數不盡的星辰之中,地球就是最神奇的。因為在地球之上有著無數的生命存在。這些生命可以說是目前宇宙之中唯一的生命,因為人類至今也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的存在。
  • 太空垃圾趨於臨界 人類或被困於地球
    日前,美國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繞著地球跑的太空垃圾已達「臨界點」。據中新網消息,這一大堆太空垃圾以28164公裡的時速,繞著地球滿天飛,並且隨時會相撞。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指出,地球軌道上太空垃圾的數量已達臨界點,持續不斷的碰撞使繞在地球周圍的雲層更厚重,若不加以控制,或會引發嚴重後果。
  • 新的調查發現75%以上的空間碎片的狀況未被探明
    新近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認為人類對高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威脅性碎片的跟蹤不夠密切。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探測器--地球表面上方大約36000公裡(22370英裡)的空間區域--負責提供一系列重要的導航、通信和氣象服務,可能會受到太小或太暗而不易追蹤的碎片的威脅。人類技術進步的不懈努力,似乎不可避免地要為我們沿途徵服的自然環境付出沉重的代價。
  • 我國首臺免圓頂空間碎片觀測望遠鏡可提供衛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導:地球同步軌道就像一個「停車場」,停泊著許多人造衛星,而軌位只有那麼多,同樣有「車位」緊張的問題。隨著太空飛行器與空間碎片不斷地增加,如何避免碰撞並發出預警變得十分必要。近日,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成功了國內首臺免圓頂空間碎片觀測望遠鏡,用於地球同步軌道空間碎片的覆蓋性掃描,不僅可以為在軌工作的衛星提供碰撞預警,還能在近地小行星給地球帶來潛在威脅時發出預警。
  • 新研究表明太空垃圾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新研究表明太空垃圾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隨著人類向太空發射越來越多的衛星和火箭,在我們頭頂盤旋的碎片和碎屑不斷增多。所有這些太空垃圾都可能對運行中的衛星構成威脅,而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試圖將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探測到的軌道碎片跟公共衛星目錄中的物體相互參照。他們發現超75%的碎片沒有得到匹配。大多數不明物體都很微弱很小,只有39英寸(1米)或更小。
  • 人類首次在白天對空間碎片進行雷射檢測
    地球上的雷射用於測量上方高處的空間碎片的位置,提供有關如何避免空間碰撞的重要信息。迄今為止,該技術一直存在致命缺陷。OGS是泰德天文臺的一部分,它位於特內裡費島火山島上海拔2400 m,用於開發空間以及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測量和量子通信實驗的光通信系統。一段時間以來,雷射只能用於在幾小時的黃昏期間測量太空碎片的距離,此時地球上的「雷射測距」站處於黑暗中,但高空的碎片仍在沐浴在太陽的最後一縷光線中。就像在夜晚人們能清晰看到月亮一樣,從黑暗的有利位置反射太陽光時,更容易發現太空碎片。
  • 通古斯大爆炸肇事者是誰?是彗星麼?隕石帶給地球的危害!
    通古斯大爆炸肇事者是誰?是彗星麼?隕石帶給地球的危害!如今,天文學家普遍認為,通古斯大爆炸系慧星所為,可能是一大塊慧星的碎片。從調查情況看,大爆炸發生在離地面五六公裡的空中。慧星碎片以每秒30公裡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和大氣產生強烈摩擦,產生上萬度的高溫,因此,還未到地面便爆炸、氣化,並且發出耀眼光芒,最後煙消雲散了。有科學家進一步認為,這碎片就是恩克慧星分裂出來的一個慧核殘片,直徑有50多米,重達十萬多噸左右。
  • 會爆炸 三星波輪洗衣機存在「安全問題」
    圖為三星波輪洗衣機其實三星波輪洗衣機爆炸事件並不是最近的新鮮事,但是隨著手機的爆炸事件是熱點才會被人逐漸又再次提起。而且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the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調查稱,出廠日期為2011年3月和2016年4月之間的三星波輪洗衣機都存在這一問題,但是並未說明具體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