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能正在一顆超新星爆炸的碎片中裸奔,溫度高達6000度

2020-09-05 徐德文科學頻道



想像你是一位士兵,戰鬥正激烈地進行,你們奉命向一座高地發起衝鋒,一顆顆炮彈在不遠處爆炸,你英勇地穿過碎片和硝煙,義無反顧地前行;

又或者你的命運更慘,原子彈在幾公裡外爆炸,你們卻不得不穿過衝擊波和輻射的塵埃,向著勝利的方向前進。

這可能也正是我們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的事情,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核物理學家安東·沃納(Anton Wallner)帶領的一組科學家發現,地球可能正在一顆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溫度高達6000度的巨大星際雲中裸奔,經受著超新星「碎片」的轟擊。

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進入生命末期,燃料消耗殆盡後發生急劇引力塌陷,觸發一系列失控核聚變反應發生的巨大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燃燒一生所產生的能量總和,可以點亮整個星系。

超新星爆炸後,恆星的外層物質以十分之一光速向外拋射,形成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成為形成行星的重元素,包括鐵的來源。

根據此前的研究,我們的太陽系正在穿過一片來源不明,名叫本星際雲(LIC) 的區域。本星際雲由氣體、塵埃和等離子體組成,跨度約30萬光年,溫度高達6000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只是由於非常稀薄——每立方釐米只有有0.26個原子,所以對我們的地球沒有什麼影響。太陽系已經在其中航行了至少數萬年,目前仍處於該星際雲中,可能還有一兩萬年才能走出去。

沃納的研究發現,這片星際雲中可能還包含了一顆超新星爆炸殘留的碎片。

在來自地球海底的樣本中,沃納分別在600萬年、260萬年及33000年前的沉積物中發現了鐵-60同位素。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是260萬年,這意味著它只需1500萬年的時間幾乎就會完全衰變掉。

而地球已形成了45億年,所以不可能再有原初形成的鐵-60,如果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發現鐵-60 ,肯定都是外太空的超新星來源。這意味著在600萬年和260萬年前,超新星的碎片就落到了我們地球上。

但在最近33000年的沉積物中發現的鐵-60,情況則有些複雜。

根據美國宇航局先進成分探測器衛星(ACE)發布的數據,在長達17年的運行時間裡,它發現地球周圍太空中存在鐵-60的痕跡;而最近在南極的雪中,也發現了過去20年裡來自太空的鐵-60;美國阿波羅任務從月球帶回的樣本中,也發現了鐵-60的存在。

在整個33000年的時間段裡,這些樣品鐵-60的含量都非常穩定,以每年每平方釐米3.5個原子的速度沉積在地球上,遠低於地球的自然本地速度。這表明本星際雲可能並不是起源於超新星爆炸,這些鐵有可能來自100萬年前爆炸的一顆超新星,其碎片和本星際雲合在了一起,科學家們檢測到的,可能就是這顆超新星爆炸的某種回聲。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徐德文科學頻道公眾號:xudewen028,傳播最新、最前沿、最有趣的科學,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地球正遭到衝擊,被6000度高溫包圍?澳大利亞學者提出新觀點
    沸騰的水溫度可以達到100度、燃燒的蚊香溫度可以達到700度、火山爆發的熔巖可以達到800度;那麼,什麼東西可以達到6000度?這樣的高溫是人類無法想像的,就算丟入一塊鋼鐵也會瞬間融化,然而大多數人卻不知道,我們此時正被6000度的高溫所包圍!安東·沃納是來自澳大利亞的一位核物理專家。他帶領研究團隊發現,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正在6000度的巨大星際雲中穿梭!
  • 在距離地球1億光年外,發現一顆不同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
    important}在距離地球1億光年遠的地方,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不同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這顆正在爆炸的恆星被稱為「超新星LSQ14fmg」,是由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埃裡克·肖領導的一個37人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遙遠天體。
  • 在距離地球1億光年外,發現一顆不同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
    在距離地球1億光年遠的地方,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不同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這顆正在爆炸的恆星被稱為「超新星LSQ14fmg」,是由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埃裡克·肖領導的一個37人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遙遠天體。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幫助揭示了這顆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起源。
  • 超新星爆炸可能幫助塑造了地球的氣候歷史
    這張第谷超新星遺蹟的照片是由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拍攝的。圖中的低能X射線(紅色)顯示了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膨脹碎片,高能X射線(藍色)顯示了爆炸波,一種由高能電子組成的外殼。
  • 科學家正在計算下一顆超新星爆炸發生的時間
    伊利諾州立大學一位名叫馬特-卡普蘭博士的理論物理學家致力於確定有史以來最後一顆超新星將在何時出現。他說,在遙遠的未來,宇宙將是一個 "悲傷、孤獨、寒冷的地方"。卡普蘭說,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當宇宙在一種被稱為 "熱寂 "的現象中走到盡頭時,一切都將是黑暗的。在遙遠的未來,大多數人設想的宇宙大多是黑洞和燒毀的恆星。
  • 地球正在穿過超新星爆炸的遺蹟,或許生命來源於類似的穿越
    恆星外部由於引力作用劇烈向內部塌縮,引起劇烈爆炸。這就是超新星爆炸,超新星爆炸是一顆恆星生命的終點,但超新星爆炸的遺蹟也是新恆星誕生的溫床。實際上我們地球上許多元素就來自於超新星爆炸,因為元素周期表鐵元素以上的元素基本上只有超新星爆炸才能誕生。
  • 新型太空爆炸事件:強度高達一般超新星爆炸10倍
    這些爆炸究竟有多劇烈呢?「奶牛」的強度高達一般超新星爆炸的10倍,「考拉」和CSS161010的強度甚至更高,但這幾次事件之間都存在明顯的相似之處。  「我在分析數據時,還以為自己弄錯了,」加州理工學院負責「考拉」研究的天文學家Anna Ho表示,「『考拉』和『奶牛』和相似,但它發射的無線電波的強度高達後者的10倍,相當於伽馬射線暴的亮度!」
  • 克卜勒的超新星遺蹟:400年後,恆星爆炸產生的碎片未減緩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記錄了從爆炸恆星處以超過每小時2000萬英裡的速度噴出的物質。這比地球上的聲速快25000倍。克卜勒超新星殘骸是一顆爆炸的恆星的殘骸,這顆恆星距離我們的銀河系大約2萬光年。
  • 獵戶座可變恆星「參宿四」,一顆註定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的紅超巨星
    夜空中的參宿四恆星根據表面溫度的不同,我們看起來的顏色也不同,顏色越紅,恆星表面溫度越低;顏色越白,恆星表面溫度越高;顏色偏黃,則溫度相對適中。我們來看看「參宿四」的基本情況,參宿四屬於超級巨星,而且參宿四的表面溫度比較低,大約為3590K(太陽表面溫度大約為6000K),所以參宿四顏色偏紅,是一顆「紅超巨星」。超級巨星位於「赫羅圖」的頂部,是光度最強的恆星分類,參宿四是全天第九亮星,也是獵戶座第二亮星,僅次於參宿七。
  • 太陽系附近的超新星爆炸,地球是否會無法倖存?
    物理學家先從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推導出宇宙正在膨脹,後來發現的星系紅移規律成為了第一個關鍵證據。宇宙中只有極少數的星系正在靠近銀河系,而其他都是在遠離而去。並且距離銀河系越遠的星系,遠離速度也越快。空間結構的膨脹可以很好地解釋這樣的現象,因為空間本身變大了,就會導致位於空間中的星系變遠,並且相隔越遠的星系遠離得越多。既然宇宙空間在變大,這意味著過去的空間要比現在更小。
  • 一顆巨大的超新星遺蹟:西面紗星雲
    影像來源: Min Xie說明:這些熾熱絲狀雲氣飄浮在地球天空中的天鵝座方向,並構成了面紗星雲的西部。面紗星雲本身是一顆巨大的超新星遺蹟,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爆炸所產生的擴張碎片雲。來自原始超新星爆炸的光很可能在五千多年前就到達地球。此次激變事件中的星際震波穿越太空,橫掃並激發了星際物質。實際上,這些熾熱雲氣絲更像幾乎側向我們的層狀結構中的長長漣漪,引人注目的是,它們恰好被分成氫原子(紅色)和氧原子(藍綠色)氣體。目前,亦稱為天鵝圈的面紗星雲跨度將近3度,大約是滿月直徑的6倍。
  • 一顆超新星於250萬年前在接近地球的危險距離爆炸
    在45億年的歷史長河中,地球一直在接受考驗。從天體撞擊到火山噴發,再到足以把整個地球裹上白衣的寒冷時期,大量的自然災害使得這個星球千瘡百孔。但是生命依舊堅持了下來,在惡劣環境中生生不息。在所有威脅到地球的危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次靠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發。當一個質量足夠大的恆星走到它生命的盡頭時,會劇烈爆炸並形成超新星。
  • 錢德拉拉X射線天文臺在克卜勒超新星遺蹟中發現高速飛行的結塊物
    NASA錢德拉拉X射線天文臺最新觀測顯示,克卜勒超新星(SN 1604)富含金屬的碎片塊以每小時3,700萬公裡的極高速度移動,可能自400年前爆炸後速度不減。克卜勒超新星位於蛇夫座內,距離約13,000光年,是SN 1987A之前最後一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
  • 白矮星為何會發生爆炸成超新星?或因吞噬巨星伴侶
    ——一種白矮星「碎片」,該「碎片」正在借熱核爆炸的力量在宇宙中移動,就像一個在銀河系流浪的小型星體。這一發現有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恆星爆炸的原因,從而更好地研究宇宙的加速擴張。白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至於白矮星為何會發生爆炸?
  • 不穩定對超新星可能是最強爆炸,其威力是常規超新星爆炸的數百倍
    不穩定對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中最強烈的爆炸。此時,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那宇宙大爆炸呢?事實上,大爆炸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爆炸,也就是說,「大爆炸」這個名字引起了許多誤解,這些誤解與大爆炸作為一種常規爆炸的感知有關。好了,讓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吧。
  • 這是宇宙中最壯麗的景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它——超新星
    儘管這顆躲躲閃閃的恆星本來可能只留下隻言片語的記載就被人遺忘,但2006年它又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那時,天文學家們突然意識到他們正在觀察的超新星殘餘物與中國古代記載的是同一個 [資料來源:齊林斯基(Zielinski)]。像這樣的超新星已經遍布宇宙,在我們的銀河系和其他數百萬光年之外的星系中廣泛存在。
  • 獨特的超新星爆炸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超新星,它可以幫助揭示該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的起源。距地球一億光年,一個不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恆星經歷某種生命周期,而這些超新星是一些質量較輕的恆星爆炸的結局,它們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它們塑造了星系的演化,而且如此明亮以至於可以在整個可觀測宇宙的一半處從地球上觀察到它們。
  • 二氧化矽可能起源於恆星爆炸後所產生的超新星
    2019年1月9日(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了,二氧化矽作為沙子、混凝土和玻璃中的一種常見成分可能起源於超新星。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的一種劇烈爆炸,爆炸過程中的所產生的電磁輻射能夠照亮整個星系,並可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而在此期間,一顆超新星所釋放的輻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
  • 2500萬光年外的「煙花星系」在神秘的x射線中爆炸!
    煙花星系正在爆炸,但不要驚慌,準確地說,它已經爆炸了一段時間,至少從1917年開始,距離地球約2500萬光年,當時天文學家第一次瞥見一顆大質量恆星在那裡噴發成超新星。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已經在這個繁忙的星系中探測到了近12次恆星爆炸,但沒有一次像下圖中可見的神秘X射線光的綠色斑點。那個綠色斑點有什麼特別?首先,它不是超新星。
  • 超新星爆炸會不會危及地球?
    宇宙中的大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時會發生持續幾周或者幾個月的劇烈爆炸。爆炸中的恆星就像是要將生命中積蓄的新有力量噴薄而出一樣。輻射出巨大的能量。與此同時。恆星會將體內的大部分物質高速的拋入宇宙之中。並發出異乎尋常的亮光。其亮光甚至能夠照亮恆星所在的整個星系。由於此時恆星的性質和平時大相逕庭。就像是一個全新的天體。因此,科學家們又將處於大爆發階段的恆星稱為「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