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巨大的超新星遺蹟:西面紗星雲

2020-12-05 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

影像來源: Min Xie

說明:這些熾熱絲狀雲氣飄浮在地球天空中的天鵝座方向,並構成了面紗星雲的西部。面紗星雲本身是一顆巨大的超新星遺蹟,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爆炸所產生的擴張碎片雲。來自原始超新星爆炸的光很可能在五千多年前就到達地球。此次激變事件中的星際震波穿越太空,橫掃並激發了星際物質。實際上,這些熾熱雲氣絲更像幾乎側向我們的層狀結構中的長長漣漪,引人注目的是,它們恰好被分成氫原子(紅色)和氧原子(藍綠色)氣體。目前,亦稱為天鵝圈的面紗星雲跨度將近3度,大約是滿月直徑的6倍。然而,以它的估計距離1,500光年來計算,該星雲的大小超過了70光年,這幅呈現面紗星雲西部的望遠鏡影像跨度約為其一半。在這幅影像中,西面紗星雲的較明亮區域被認為是獨立的星雲,包括位於頂部的女巫的掃帚星雲(NGC 6960)和位於左下方的皮克林三角星雲(NGC 6979)。

相關焦點

  • 大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遺蹟,前身竟是一顆15倍太陽質量恆星!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的天文學家,對大麥哲倫星雲(LMC)中的X射線明亮超新星遺蹟(SNR)N132D進行了詳細光譜分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提供了關於這種超新星遺蹟化學成分的重要信息,並進一步闡明了它的來源。
  • 星雲是超新星爆發的遺蹟嗎?
    1976年D.H.克拉克等所列的射電源表中有120個超新星遺蹟,絕大部分是銀河系內的射電源。   光學特徵 大多數超新星遺蹟具有絲狀的亮雲或殼層。根據自行和視向速度得知,絲狀物都沿徑向向外膨脹,不同的絲狀物有不同的膨脹速度,例如仙后座A內就有快速運動(6,000公裡/秒)和慢速運動(30公裡/秒)的絲狀物。觀測絲狀物的光譜可得到其密度、溫度和化學組成等資料。
  • 為何說超新星遺蹟是宇宙的墓地?最具視覺震撼的蟹狀星雲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星空,聊聊宇宙中最具視覺震撼的超新星遺蹟之一——蟹狀星雲。自1054金牛座的天關星附近闖進了一個「客星」後,世界各地的天文學研究者總是情不自禁地將望遠鏡指向金牛座的方向,那就是蟹狀星雲的方向。
  • 什麼樣的超新星創生了蟹狀星雲?
    網友:我和一位合作夥伴正在研究蟹狀星雲,尤其關注於創生出星雲的超新星事件研究。我對於以下問題比較好奇,你能為我解答嗎?1,什麼樣的恆星會變成超新星?2,超新星在宇宙中的位置3,是否有任何關於超新星事件量級的記錄?
  • 盤點12個最特殊的超新星爆發遺蹟,每個都是一場壯觀的宇宙煙花
    宇宙中的衰老恆星在死亡時通常會發生劇烈的爆發事件,恆星殘骸在宇宙中形成極其炫麗的畫面,這個過程被稱為超新星爆發,是天文學家最喜歡觀測的宇宙事件之一,下面來看看有哪些最炫麗的超新星爆發遺蹟吧!SN 1987A超新星是科學家直接目睹的一場恆星爆炸事件中形成的,這顆年輕的超新星在距離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雲中,也是第一顆人類用眼睛能直接看到的超新星,目前星雲的範圍還沒有擴散得很大,還能看到爆炸產生的三個氣體環結構。
  • 大麥哲倫星雲東側邊緣的「蜘蛛星雲」,包含歷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
    R136超星團和SN 1987a超新星位置圖蜘蛛星雲位於劍魚座附近,所以又被稱為「劍魚座1光年的區域內,密集地分布著40多顆大質量的恆星,每一顆恆星的質量都起碼是太陽質量的50倍以上。SN 1987a在蜘蛛星雲的邊緣還有一顆十分著名的恆星,是到目前為止天文學研究最多的一顆超新星爆炸的恆星
  • 超新星遺蹟400年未減速
    克卜勒超新星遺蹟距離地球約20000光年,是我們銀河系中一處重要的「遺址」。1604年初,不少天文學家親眼目睹了一顆恆星的爆炸,其中也包括著名的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 科技日曆 | 33年前,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發現一顆超新星
    科技日曆 | 33年前,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發現一顆超新星  Connor Feng • 2020-02-23 10:54
  • 「超新星」是恆星生命的起點嗎,超新星爆發與黑洞有什麼關係?
    其實不是,恆星也是有生命的歷程的,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實際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巨大的氣體球,恆星多是形成在星雲之中,星雲中包含了大量的氣體,其中絕大多數的物質是氫,處於電中性或電離態。在一定條件下,星雲中的物質發生向內收縮,當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最終會引發氫核聚變反應,從而誕生一顆新的恆星。
  • 蟹狀星雲是如何誕生的?由超新星爆炸引起的,還好離地球6500光年
    早期觀察1054年7月4日,來自我國的天文學家在觀察天空時,發現在金牛座南角上方出現了一顆新恆星。根據記錄,這顆星非常亮。27年後,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在觀看這顆恆星遺蹟時再次發現了這個星雲,該星雲是第一個與來自日本和阿拉伯天文學家所記錄的超新星爆發有關(1054年)的天體。查爾斯·梅西耶是一個「彗星獵人」,但他發現,當時望遠鏡的質量很容易將模糊的、發光的冰球與點綴在夜空中模糊的星雲相混淆。
  • 超新星遺蹟:讓小麥哲倫星系成為實驗室
    近日,一項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領銜的研究表明,在小麥哲倫星系(SMC)中發現了兩個潛在的超新星遺蹟超新星爆發時﹐會向外拋散大量物質,並向周圍的星際物質發射激波,形成一個由膨脹的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即超新星遺蹟。此外,研究人員還探測到了來自二十多個行星狀星雲的無線電信號,這些星雲能夠通過光學手段觀測到。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前所未聞的巨大「怪物」超新星
    「特立獨行」的巨大超新星天文學家在此前觀察到一顆與眾不同的超新星,可能是一顆重要星球消亡的證據,塑造了早期星系。SN 2006gy。2006年,科學家在英仙星座發現迄今為止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目前該超新星被稱為SN 2006gy,其亮度是太陽的500億倍,1月23日《科學》雜誌一篇論文詳細分析了超新星SN 2006gy,天文學家發現此次超新星爆炸持續了70天,最初SN 2006gy可能是由兩顆恆星構成。
  • 如花火般璀璨的星雲
    (獵戶座M78星雲) (圖片來源於網星雲是宇宙中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一個巨大的雲團。這裡是恆星誕生和死亡的地方。星雲種類繁多,可分為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行星狀星雲、超新星遺蹟等,下面我們開始逐一介紹:發射星雲如果一片星雲附近有幾顆炙熱而明亮的恆星,它們的紫外輻射電離了星雲中的氫,星雲就會發光,發射星雲便因此得名。例如獵戶座大星雲(M42)和位於天鵝座的北美洲星雲(NGC7000)。
  • 超新星爆炸,核塌縮還是熱失控?銀河系的下一個超新星
    圖源:Forbes 滿足以上條件的一個區域就是巨大的星雲NGC 6357,其放散著各種波長的電磁波。圖源:Forbes 星團 Pismis 24 是造成星雲電離的主要原因,Pismis 24 中至少有9顆O型恆星,每一顆的質量都比太陽要大20倍以上,導致了它們生命的終結都將會是II類超新星。
  • 德國X射線望遠鏡傳回首批圖像,展示大麥哲倫星雲超新星遺蹟
    此次發布的X射線圖像展示了鄰近銀河系的大麥哲倫星雲以及距地球約8億光年的兩個星系團。圖像中,大麥哲倫星雲呈圓形紅色結構,裡面的超新星遺蹟清晰可見;代號為A3391和A3395的兩個星系團呈藍綠色,正在發生相互作用。「我們的望遠鏡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項目負責人彼得·普雷德爾說。
  • 離地球最近的星雲是哪個?地球又處於哪個星雲之中?
    這要看是什麼星雲。宇宙中的星雲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瀰漫星雲,還有一種是由恆星死亡之後所拋射出來的星雲。來自恆星的星雲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中低質量恆星的外層脫落而成的行星狀星雲,還有一種是大質量恆星經歷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星雲。
  • 蟹狀星雲——高能宇宙中的燈塔
    型)超新星爆發,其前身星是一顆8-12倍太陽質量的大質量恆星。這些拋射物攜帶了巨大動能,典型值為1051爾格。這些物質和周圍星際介質作用形成殼層狀的激波結構,並在電磁波的不同波長發出輻射,這就是所謂的超新星遺蹟。另一方面,在爆發的中心會殘留一顆密度異常高的中子星(更大質量恆星的爆發時塌縮成黑洞)。
  • 宇宙裡類似星雲的物質到底是什麼,它來源於哪裡
    ,超新星的爆炸,這顆超新星離我們我們有12億光年,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豪威爾認為宇宙中很多的元素,都是由一顆超新星或恆星爆炸之後產生的,這種推理也是具備可行性的,就像原子彈爆炸一樣,也會產生其他不同的元素和物質,當科學家用特殊的設備進行研究以後,所發現的物質會讓他們驚喜又害怕,因為這些都是未知,甚至有些地球是找不到的。
  • 如果太陽變成超新星,會是怎樣的場景?
    北宋史官在1000年前,曾目睹了金牛座方向的超新星爆發。「晨出東方,守天關。晝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在北宋的天空中,一顆赤白色的超新星,出現在天關,即金牛座附近。即使在白天,亮度也堪比金星太白。這個盛景,直到一年後才漸漸消失。
  • 一顆想逃出小麥哲倫星雲的恆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罕見的「逃逸」恆星,它以每小時30萬英裡的速度在其星系中超速行駛(以這種速度,從洛杉磯到紐約要花大約半分鐘的時間)。這顆落跑的恆星(指定的J01020100-7122208)位於小麥哲倫星雲,它是銀河系的近鄰,據信它曾經是雙星系統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