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X射線望遠鏡傳回首批圖像,展示大麥哲倫星雲超新星遺蹟

2020-12-06 海報新聞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22日發布德國X射線空間望遠鏡「eROSITA」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該望遠鏡觀測項目有望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演化。

此次發布的X射線圖像展示了鄰近銀河系的大麥哲倫星雲以及距地球約8億光年的兩個星系團。圖像中,大麥哲倫星雲呈圓形紅色結構,裡面的超新星遺蹟清晰可見;代號為A3391和A3395的兩個星系團呈藍綠色,正在發生相互作用。

「我們的望遠鏡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項目負責人彼得·普雷德爾說。

通過X射線望遠鏡,人們可以觀測到無法利用可見光觀測到的,不一樣的宇宙。研究人員預計,「eROSITA」將在為期4年的觀測中發現大約10萬個釋放X射線的星系團和數百萬個活躍黑洞,這有助於精確測量宇宙學參數,進而更好地理解宇宙中佔主導地位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eROSITA」X射線空間望遠鏡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領導建造,2019年7月發射升空,現已達到距地球大約150萬公裡的目標位置。該觀測項目是德國和俄羅斯航天合作項目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德國X射線望遠鏡傳回首批圖像
    新華社柏林10月22日電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22日發布德國X射線空間望遠鏡「eROSITA」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該望遠鏡觀測項目有望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演化。此次發布的X射線圖像展示了鄰近銀河系的大麥哲倫星雲以及距地球約8億光年的兩個星系團。圖像中,大麥哲倫星雲呈圓形紅色結構,裡面的超新星遺蹟清晰可見;代號為A3391和A3395的兩個星系團呈藍綠色,正在發生相互作用。「我們的望遠鏡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項目負責人彼得·普雷德爾說。
  • 大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遺蹟,前身竟是一顆15倍太陽質量恆星!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的天文學家,對大麥哲倫星雲(LMC)中的X射線明亮超新星遺蹟(SNR)N132D進行了詳細光譜分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提供了關於這種超新星遺蹟化學成分的重要信息,並進一步闡明了它的來源。
  • 大麥哲倫星雲中出現三次超級伽瑪射線事件
    位於非洲西南納米比亞的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日前觀測到銀河系衛星星系出現的三次高能伽瑪射線,其分布在大麥哲倫星雲中,分別為三個不同的天體類型,即存在超新星遺蹟的強大脈衝星星雲、直徑270光年的多恆星集群以及「超新星泡泡」。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在銀河系衛星星系中發現恆星型伽瑪射線源,其中超新星泡泡則代表了一種能量非常高的新型伽瑪源。
  • 大麥哲倫星雲東側邊緣的「蜘蛛星雲」,包含歷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
    大麥哲倫星雲人類為了探索宇宙發明了許多的探測工具,包括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等,這些望遠鏡幫助我們加深了對宇宙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位於大麥哲倫星雲東側邊緣的「蜘蛛星雲」。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銀河系的鄰居「仙女星系(M31)」,就一直被稱為「仙女座大星雲」。所以,實際上大麥哲倫星雲指的是「大麥哲倫星系」,屬於銀河系的伴飛星系。「蜘蛛星雲」位於南半球的天空中,北半球大部分地區都不能觀測到,蜘蛛星雲位於大麥哲倫星雲的東北部邊緣,形狀十分像是一隻淡紅色蜘蛛,發現於1880年。
  • 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開啟宇宙寶藏寶庫
    這組圖片對來自各種太空探測任務和望遠鏡的不同種類的光的圖像進行了組合,以更好地理解宇宙。每個合成圖像都包含來自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的X射線數據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
  • 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開啟宇宙寶藏寶庫
    這組圖片對來自各種太空探測任務和望遠鏡的不同種類的光的圖像進行了組合,以更好地理解宇宙。每個合成圖像都包含來自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的X射線數據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
  • 俄「光譜-RG」太空望遠鏡繪製出「全天空x射線圖像」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利用德國eROSITA望遠鏡的俄羅斯「光譜-RG」X射線太空天文臺繪製出世界上最好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消息指出:「『光譜-RG』太空天文臺衛星完成首次太空掃描,藉助eROSITA望遠鏡,繪製出一張新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與1990年由德國ROSAT衛星繪製的此前最好的圖像相比,新圖像的信號來源數量多出近9倍、靈敏度高出3倍。」消息稱,在德國eROSITA望遠鏡掃描天空的半年期間,使過去60年來世界所有X射線天文衛星記錄的信號來源總數翻了一倍。
  • 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發射20周年,這8張圖片值得一看
    20年前的本周推出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就完善了這個標準。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於1999年7月23日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進入軌道。與測量恆星和星系發出的紫外光、可見光和近紅外輻射的哈勃望遠鏡不同,錢德拉捕捉到了X射線。太空中的各種物體都可以發出X射線,如星系中心釋放的物質射流,與冷氣、黑洞和中子星相互作用的恆星風,以及超新星的剩餘物。
  • ESA發布新圖像 展示「此前在X射線光下從未見過的新型恆星」
    當用X射線觀察時,由於氖氣的作用,中心恆星周圍的星雲發出了令人矚目的綠色。歐空局(ESA)周一發布了這顆恆星的不尋常景象,稱 「這幅圖像顯示了一種此前在X射線光下從未見過的新型恆星」。該天體名為IRAS 00500+6713。這顆恆星在2019年首次引起天文學家的注意。
  • 科技日曆 | 33年前,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發現一顆超新星
    科技日曆 | 33年前,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發現一顆超新星  Connor Feng • 2020-02-23 10:54
  • 什麼樣的超新星創生了蟹狀星雲?
    回答:根據記載,1054年,中國的天文學家們首次觀測到了創生蟹狀星雲的超新星。20世紀30年代,針對超新星的現代研究開始起步,超新星事件因此與蟹狀星雲聯繫了起來。圖解: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蟹狀星雲的一小塊區域,它錯綜複雜的絲狀結構展現了瑞利-泰勒不穩定性。圖片來自NASA/ESA。
  • 為何說超新星遺蹟是宇宙的墓地?最具視覺震撼的蟹狀星雲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星空,聊聊宇宙中最具視覺震撼的超新星遺蹟之一——蟹狀星雲。自1054金牛座的天關星附近闖進了一個「客星」後,世界各地的天文學研究者總是情不自禁地將望遠鏡指向金牛座的方向,那就是蟹狀星雲的方向。
  • 超新星遺蹟:讓小麥哲倫星系成為實驗室
    近日,一項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領銜的研究表明,在小麥哲倫星系(SMC)中發現了兩個潛在的超新星遺蹟超新星爆發時﹐會向外拋散大量物質,並向周圍的星際物質發射激波,形成一個由膨脹的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即超新星遺蹟。此外,研究人員還探測到了來自二十多個行星狀星雲的無線電信號,這些星雲能夠通過光學手段觀測到。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天文學家們很興奮,這架望遠鏡在太空成功運行,首拍照就超好
    經過一段延長的調試階段,所有七個X射線望遠鏡模塊及其定製的CCD相機自10月13日以來一直在同時觀測天空,在第一張合成圖像顯示了我們銀河系的鄰居星系,大麥哲倫星雲,以及兩個相互作用的星系團,它們相距約8億光年,卻有著驚人的細節。
  • 天文學家們很興奮,這架望遠鏡在太空成功運行,首拍照就超好!
    天文學家們現在很興奮:在7月份發射的eROSITA望遠鏡,現在獲得的第一張圖像顯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經過一段延長的調試階段,所有七個X射線望遠鏡模塊及其定製的CCD相機自10月13日以來一直在同時觀測天空。現在第一張合成圖像顯示了我們銀河系的鄰居星系,大麥哲倫星雲,以及兩個相互作用的星系團,它們相距約8億光年,卻有著驚人的細節。
  • 迄今為止最詳盡的宇宙X射線圖出爐
    近日,迄今為止最詳盡的宇宙X射線圖出爐,將100萬個X射線源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份非凡圖像的數據來自2018年發射升空的eROSITA X射線望遠鏡的首次巡天任務。在為期182天的探測時間裡,eROSITA在宇宙中捕捉到100萬個X射線源,相當於過去所有X射線望遠鏡的總和。
  • 絕美太空影像記錄者,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20年最佳宇宙照片
    如果哈勃天文望遠鏡制定了使人瞠目結舌的太空照片標準,那麼在20年發射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可以說是更加完美。1999年7月23日,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由哥倫比亞太空梭搭載被放入預定軌道。哈勃望遠鏡主要測量恆星和星系發出的紫外線,可見光和近紅外線,而錢德拉望遠鏡與其不同,它著重捕獲X射線。
  • 超新星遺蹟400年未減速
    X射線波段中的克卜勒超新星遺蹟。不同顏色代表了不同能級的X射線,紅色為0.5-1.2keV,綠色為1.2-2.0keV,藍色為2.0-7.0keV。(來源:NASA/CXC/Univ of Texas at Arlington/M. Millard et al.) 現代天文學早已能夠解釋,當時克卜勒見到的現象是所謂的Ia型超新星爆炸,而這個星雲就是那次劇烈爆炸所留下的遺蹟。
  • 用望遠鏡在麥哲倫星雲中繪製宇宙射線圖
    Murchison Widefield陣列(MWA)望遠鏡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繪製出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星系在銀河系周圍的軌道。通過以非常低的頻率觀測天空,天文學家在這兩個星系中發現了宇宙射線和熱氣體,並在新恆星誕生的地方發現了恆星爆炸的殘餘。這項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皇家天文學會是世界領先的天文學期刊之一。
  • 一顆巨大的超新星遺蹟:西面紗星雲
    影像來源: Min Xie說明:這些熾熱絲狀雲氣飄浮在地球天空中的天鵝座方向,並構成了面紗星雲的西部。面紗星雲本身是一顆巨大的超新星遺蹟,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爆炸所產生的擴張碎片雲。來自原始超新星爆炸的光很可能在五千多年前就到達地球。此次激變事件中的星際震波穿越太空,橫掃並激發了星際物質。實際上,這些熾熱雲氣絲更像幾乎側向我們的層狀結構中的長長漣漪,引人注目的是,它們恰好被分成氫原子(紅色)和氧原子(藍綠色)氣體。目前,亦稱為天鵝圈的面紗星雲跨度將近3度,大約是滿月直徑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