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超新星遺蹟是宇宙的墓地?最具視覺震撼的蟹狀星雲

2020-12-03 科學新視界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種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種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星空,聊聊宇宙中最具視覺震撼的超新星遺蹟之一——蟹狀星雲。自1054金牛座的天關星附近闖進了一個「客星」後,世界各地的天文學研究者總是情不自禁地將望遠鏡指向金牛座的方向,那就是蟹狀星雲的方向。

對蟹狀星雲的最早記錄出自我國天文學研究者,公園1054年的7月,北宋一位名叫楊惟德的向皇帝奏報說天空中出現了一顆「客星」,客星我國古代對天空中新出現星星的統稱,這裡的「客」是客人的客。當時印度,阿拉伯和日本天文研究者都記錄下了這一天文現象。

1771年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在製作著名的「星雲星團(M)表」時,把第一號的位置留給了蟹狀星雲,編號為M1,。1892年,美國天文學家拍下了第一張蟹狀星雲的照片,30年後天文學家在對比蟹狀星雲以往的照片時發現它正在不停地擴展,擴張速度高達1100公裡/秒,於是人們對蟹狀星雲的起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蟹狀星雲擴張得非常快,於是天文學家便根據這一速度反推出了它形成的時間,結果得出了一個結論,在900多年前,蟹狀星雲很可能只有一顆恆星的大小,因此1928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首次把它與超新星扯上了關係,認為蟹狀星雲是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遺蹟。直到1942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才以令人信服的論證確認蟹狀星雲就是誕生於1054年那次壯觀的超新星爆炸。

在這次爆炸的過程中,組成恆星的大部分物質以極高的速度向四周噴射,形成了絕美的蟹狀星雲,最後在星雲的正中央留下了一顆中子星。中子星完全是由中子這一亞原子粒子構成的,具有極高的密度,相當於把太陽壓縮成一個直徑為10公裡的球體,如此緻密的天體還會以極高的速度自轉,蟹狀星雲中央的中子星每秒可以旋轉30圈。除此以外,中子星的磁場也非常大,是地球磁場的幾百萬億倍。

也許在你的印象中蟹狀星雲是極為美麗的,這是NASA早些年公布的廣為流傳的蟹狀星雲的圖像,展現了其令人驚嘆的外部形象,隨後NASA又公布了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關於蟹狀星雲的最新圖像,通過合成展現了蟹狀星雲的內部。圖片向我們展示了蟹狀星雲跳動的心臟,中子星周圍進行著極端的物理過程,氣體雲也在隨之運動。除此以外,哈勃望遠鏡還捕捉到了蟹狀星雲中電離氣體的細節。

蟹狀星雲是人類最早記錄的超新星爆炸事件,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可用來研究超新星殘骸,從而使天文學家更好地洞悉恆星的生存和死亡。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張動圖來欣賞下美麗的蟹狀星雲吧,拜求大家的關注分享。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超新星創生了蟹狀星雲?
    網友:我和一位合作夥伴正在研究蟹狀星雲,尤其關注於創生出星雲的超新星事件研究。我對於以下問題比較好奇,你能為我解答嗎?1,什麼樣的恆星會變成超新星?2,超新星在宇宙中的位置3,是否有任何關於超新星事件量級的記錄?
  • 蟹狀星雲
    蟹狀星雲(NGC 1952)是位於金牛座的一個超新星殘骸和脈衝風星雲。蟹狀星雲距地球約6500光年,亮度是8.5星等。它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該星雲由約翰·貝維斯於1731年發現,它對應於中國、阿拉伯和日本天文學家於公元1054年記錄的一次超新星爆發。
  • 蟹狀星雲——高能宇宙中的燈塔
    在中國司天監的觀察者進行觀測的第二天,在新發現的這個明亮天體(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蟹狀星雲)附近可以看到新月形月亮。今天人們已普遍接受蟹狀星雲就是天關客星的殘骸,成為9個歷史上有記載的超新星的遺蹟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再加上它自身在電磁波的各個波段都有很強的輻射,天文學家在各個波段對蟹狀星雲進行了大量的觀測研究(見圖1)。
  • 蟹狀星雲和脈衝星
  • 盤點12個最特殊的超新星爆發遺蹟,每個都是一場壯觀的宇宙煙花
    宇宙中的衰老恆星在死亡時通常會發生劇烈的爆發事件,恆星殘骸在宇宙中形成極其炫麗的畫面,這個過程被稱為超新星爆發,是天文學家最喜歡觀測的宇宙事件之一,下面來看看有哪些最炫麗的超新星爆發遺蹟吧!這個位於金牛座的蟹狀星雲早在宋代就已經被人類觀測到,距離地球大約有6500光年,中心被確認存在一顆中子星,剛爆發時產生的亮光能被地球上的人們直接觀測到。
  • 蟹狀星雲是如何誕生的?由超新星爆炸引起的,還好離地球6500光年
    27年後,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在觀看這顆恆星遺蹟時再次發現了這個星雲,該星雲是第一個與來自日本和阿拉伯天文學家所記錄的超新星爆發有關(1054年)的天體。查爾斯·梅西耶是一個「彗星獵人」,但他發現,當時望遠鏡的質量很容易將模糊的、發光的冰球與點綴在夜空中模糊的星雲相混淆。
  • 星雲是超新星爆發的遺蹟嗎?
    1976年D.H.克拉克等所列的射電源表中有120個超新星遺蹟,絕大部分是銀河系內的射電源。   光學特徵 大多數超新星遺蹟具有絲狀的亮雲或殼層。根據自行和視向速度得知,絲狀物都沿徑向向外膨脹,不同的絲狀物有不同的膨脹速度,例如仙后座A內就有快速運動(6,000公裡/秒)和慢速運動(30公裡/秒)的絲狀物。觀測絲狀物的光譜可得到其密度、溫度和化學組成等資料。
  • 地球探測到1054年前蟹狀星雲爆發出的伽馬射線!
    大多數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對蟹狀星雲並不陌生,蟹狀星雲又被稱為M1,位於距離地球6500光年的金牛座ζ星東北面。它是個超新星殘骸,源於一次超新星(SN1054)爆炸。也就是說這裡是金牛座的超新星遺蹟!蟹狀星雲蟹狀星雲本身就是爆炸恆星噴出的膨脹氣體外殼,以每秒1500公裡的速度向外移動,即光速的0.5%。星雲內部是蟹狀脈衝星,1968年首次發現蟹狀脈衝星時,這是脈衝星第一次與超新星相連。蟹狀星雲在無線電、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中可見。
  • 二維到三維,平面到立體,進一步清晰了解蟹狀星雲的形成
    當一個恆星死亡時,它會產生巨大的爆炸我們稱之為超新星爆炸,爆炸的殘屑在數十億光年外依舊可以被觀測到。人們認為隨著這些爆炸的發生,一個超新星會誕生於宇宙之中。一個天文學家組成的隊伍在收集了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的觀測資料之後,建立了首個蟹狀星雲的三維可視化模型,這是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的最出名的超新星爆炸之一。這個模型詳細描繪了蟹狀星雲的複雜環境以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覺去了解這一遠古的恆星爆炸。
  • 拍攝到蟹狀星雲前,有小行星運行痕跡,也是美如畫!
    當天文學家使用NA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深空時,來自太陽系的小行星,可以在捕捉遙遠星系或星雲的照片上留下痕跡。但天文學家們意識到,可以利用這些痕跡來發現更多關於小行星本身的信息,而不是對哈勃圖像中的印記痕跡感到惱火。
  • 查閱蟹狀星雲–巨大的宇宙煙花留下的殘骸
    從宇宙的風頭移開後,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們互相看著,聳了聳肩,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出於所有目的和目的,它被遺忘為另一個「無法解釋的宇宙之謎」,是古代歷史的一部分,現在沒有人需要擔心。 繼續:看看蟹狀星雲 看看蟹狀星雲 在1054年,由於超新星爆炸,一顆新星出現在金牛座。今天,它似乎是被稱為蟹狀星雲的天空中的模糊斑點。
  • 宇宙中的星雲都是怎麼形成的?
    星雲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宇宙誕生時所遺留的氣體元素,另一種超新星爆發時產生塵埃雲,還有是形成白矮星的恆星晚期拋棄的氣體外殼.....基本就這三種構成了我們宇宙深處絢麗多彩的星雲!扯完了黑白色的星雲,繼續來扯星雲的成因,從宇宙最早期的暴漲到3分鐘時就已經合成了氫元素氦元素以及少量的鋰元素等!當然這個時候距離第一代恆星形成還有上億年的歷史,但暴漲後3分鐘開始到上億年的時間內宇宙中到處都是一片黑暗的星雲,因為這種太初星雲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它僅僅是反射其他天體的光,而此時正是宇宙的黑暗時代,哪來的光呢?
  • 拍攝到蟹狀星雲前,有小行星運行痕跡,也是美如畫
    在分析哈勃數據時,她在2005年拍攝的蟹狀星雲照片前景上發現了一條小行星軌跡,蟹狀星雲是夜空中最著名的天象之一。受到這種令人印象深刻組合的啟發,梅利娜決定處理原始哈勃圖像。結合藍、綠和紅濾光片中的視圖,創造出這裡描繪令人驚嘆的彩色場景。
  • 如花火般璀璨的星雲
    當你還不知道它的準確名字時,就可能看到過關於它璀璨絢麗的照片了,大家好,歡迎來到小影說天地,這次小影將帶領大家了解一類絢麗多彩的天體——星雲。星雲種類繁多,可分為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行星狀星雲、超新星遺蹟等,下面我們開始逐一介紹:發射星雲如果一片星雲附近有幾顆炙熱而明亮的恆星,它們的紫外輻射電離了星雲中的氫,星雲就會發光,發射星雲便因此得名。例如獵戶座大星雲(M42)和位於天鵝座的北美洲星雲(NGC7000)。
  • 宋代記錄的「天關客星」,是現在的蟹狀星雲嗎?國外專家企圖否定
    關於1006年超新星,史書上說它幾乎同弦月一樣亮,靠它的光芒能看到東西,又說它曾被觀測了幾年。這個星雲的形狀看上去像一隻螃蟹,所以給它起了個「蟹狀星雲」的名字。又過了近兩百年,到了1921年,有人又發現這個蟹狀星雲不斷地在向外膨脹。根據測量到的膨脹速度,推算出這個星雲大約是在九百年前由其中心擴散開來的。既然這個星雲的位置和形成的時間同天關客星不謀而合,於是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蟹狀星雲可能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發時拋射出的外殼逐漸擴散而形成的。
  • 目前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被科學家發現,蟹狀星雲深處隱藏奧秘
    朋友們喜歡科學文章的的話,那麼一定要加美女小倩粉絲和關注,我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有趣科學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多多支持我,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宇宙方面的最新科學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一起探討,你們的評論和留言,我會及時的恢復。
  • 「隨影而學」第55期:如花火般璀璨的星雲
    當你還不知道它的準確名字時,就可能看到過關於它璀璨絢麗的照片了,大家好,歡迎來到小影說天地,這次小影將帶領大家了解一類絢麗多彩的天體——星雲。星雲種類繁多,可分為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行星狀星雲、超新星遺蹟等,下面我們開始逐一介紹:發射星雲如果一片星雲附近有幾顆炙熱而明亮的恆星,它們的紫外輻射電離了星雲中的氫,星雲就會發光,發射星雲便因此得名
  • 星雲是什麼,你知道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雲是誰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宇宙中的一類天體——星雲。星雲是由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結合成的雲霧狀天體,其形態類似於地球上的雲,星雲內部的密度是極低的,如果拿地球的標準來衡量,那麼星雲在很多地方都是真空。按照不同的呈現形態,我們把銀河系內的星雲分為瀰漫星雲、行星狀星雲、超新星遺蹟和雙極星雲。
  • 大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遺蹟,前身竟是一顆15倍太陽質量恆星!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的天文學家,對大麥哲倫星雲(LMC)中的X射線明亮超新星遺蹟(SNR)N132D進行了詳細光譜分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提供了關於這種超新星遺蹟化學成分的重要信息,並進一步闡明了它的來源。
  • 宇宙中有一片「墓地」,裡面的殘骸正在孕育新的星球
    宇宙並非一成不變。每時每刻,宇宙中都有星系消亡,也有新的星球誕生。正所謂「化作春泥更護花」,宇宙中新星球的搖籃,往往會在巨星消失的殘骸當中。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以後,宇宙中最劇烈的運動就是超新星爆發。當兩顆恆星相互靠近的時候,最終就會因為引力吸引到一起,進而發生碰撞,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的能量和射線。超新星爆發後,在原地就會留下這樣的殘骸。科學家把它叫做「超新星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