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備氫燃料,水煤氣變換低溫產氫重大突破 | 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

2021-01-20 未來論壇

馬丁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針對我國社會能源和資源優化利用過程,主要開展氫能製備與輸運,以及高值碳基化學品/油品合成等方面研究工作。獲得2013年度北京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2014年度王選青年學者獎,2017年中國催化青年獎,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優秀青年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6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14-2017年擔任英國皇家化學會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副主編; 目前擔任ACS Cat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副主編,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Science Bulletin、 Joule、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等刊編委和顧問編委。


摘要:低溫水汽變換反應(WGS, CO+H2O=H2+CO2) 可以從水中取氫,是能源化學領域中制氫和氫氣純化過程的重要反應。該過程被廣泛應用於制氫,以及加氫過程中去除原料氣中大量的CO,是製備高純氫氣的重要過程。同時,隨著氫能經濟的發展,氫燃料電池成為重要的新能源應用平臺。為防止氫燃料中少量一氧化碳(CO)對燃料電池催化劑的毒化,可採用水汽變換反應對氫燃料進行純化。作為一個低溫有利反應,如果能找到可以在較低溫度工作的高效水汽變換催化劑,就能在獲得高催化活性的同時獲得熱力學的優勢,這也是與低溫氫燃料電池(工作溫度70-90攝氏度)有效整合的需要。因此,開發在低溫區(<150oC)同時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水汽變換催化劑具有重大意義。我們突破以可還原性載體分散貴金屬為低溫變換催化劑的傳統研究思路,利用過渡金屬碳化物熱穩定性好且與被分散金屬有較強相互作用的特點,構建雙功能碳化物負載金催化劑Au/α-MoC:立方相 α-MoC低溫活化解離H2O,被分散的金促進低溫CO吸附活化,在界面處完成重整反應並生成H2。該催化劑可將水汽變化反應溫度大幅降低至120 oC。在空速高達 180,000h-1的反應條件下,反應活性達到1.05 molCO/(molAu*s),較文獻報導提升了一個數量級以上,而CO轉化率超過95%,有效解決水汽變換反應低溫條件下高反應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不能兼得的難題。

相關焦點

  • 資助成果 | 我國科學家在水煤氣變換低溫產氫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
    該研究打破以可還原性載體分散貴金屬為低溫變換催化劑的傳統研究思路,利用過渡金屬碳化物熱穩定性好且與被分散金屬有較強相互作用的特點,構建雙功能碳化物負載金催化劑Au/α-MoC:立方相α-MoC低溫活化解離H2O,被分散的金促進低溫CO吸附活化,在界面處完成重整反應並生成H2。該催化劑可將水煤氣變換反應溫度大幅降低至120oC。
  • 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研究獲突破
    大幅提升催化劑反應活性和長效穩定性2月20日,從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傳出消息,該院馬丁教授與大連理工大學石川教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溫曉東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催化劑,大幅提升了催化劑的反應活性及長效穩定性,在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科學網—新型催化劑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難題
    氫氣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之一。氫燃料電池利用氫和氧的化學反應釋放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無需燃燒,具有高能量轉換效率和零排放的優勢,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但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一個關鍵難題是燃料電池鉑電極的一氧化碳「中毒」問題。
  • 氫燃料電池構造_氫燃料電池的分類
    氫燃料電池發電原理:氫燃料電池發電時,電池陽極上的氫會分解出電子和質子,質子會穿過隔膜達到陰極,而電子則在外部電路運行,從而產生電能。在陰極氫和氧會生成水。而只要有持續的氫氣和氧氣供應,並將反應生成的水排出去,燃料電池就能夠持續提供電能。
  • 氫燃料電池步入發展快車道 大規模存儲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突破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氫燃料電池步入發展快車道 專家表示氫能源大規模存儲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突破  本報記者 劉會玲日前,由世界鉑金投資協會和英美資源集團主辦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生態—2020國際鉑族金屬科技創新及發展峰會在蘇州召開。
  • 雙城計|濟南氫燃料公交車有望用上濱州產的氫氣
    今年8月印發的《濟南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到,依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先行先試,實施合理規劃布局,為氫能產業發展積累了經驗;依託濟南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在K115路、K10路進行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試運營。目前,濟南已投運4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計劃本月再投運20輛。
  • 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 誰是新能源的未來
    ▎二、氫燃料電池卡車與純電動卡車優劣勢分析氫燃料電池卡車是未來新能源卡車的發展趨勢,與純電動卡車相比,氫燃料電池卡車在環保性、續航裡程、抗低溫性能、車輛自重等方面具有優勢,在加氫便利性、購車成本、裝貨效率、使用成本方面仍有劣勢。
  • 中科大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
    原標題:我科學家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關鍵難題     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零排放、零汙染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代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
  •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深度研究
    上遊為氫氣的製備,主要方式有:1、傳統能源的化石原料制氫、2、化工原料制氫、3、工業尾氣制氫、4、電解水制氫、5、新型制氫技術;中遊為氫氣的儲運環節,主要方式包括:高壓氣態、低溫液態、固體材料儲氫和有機液態儲運;下遊
  • 從全國科技活動周看「未來生活」:汽車迎來「氫」時代
    從全國科技活動周看「未來生活」:汽車迎來「氫」時代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衣食住行」將迎「新定義」——感受全國科技活動周裡的「未來生活」  新華社記者蓋博銘、樊攀  藉助數位化技術在線生成定製衣服
  • 研究周報 | 從氫的獲取和儲運看,燃料電池離我們還有多遠?
    氫燃料電池上遊包含電池組件和氫能兩大類,氫燃料電池的開發離不開制氫和氫的儲運,從燃料電池的「基礎材料」——氫能的獲得角度看,其產業鏈可分為三大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和技術難點,目前上遊的電解水制氫技術、中遊的化學儲氫技術和下遊的燃料電池在車輛和分布式發電中的應用被廣泛看好。本期周報先對上遊和中遊的技術進展進行梳理,後續將對下遊應用以及技術開發和市場競爭格局進行分析。
  •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催化劑 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關鍵難題
    氫氣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之一。氫燃料電池利用氫和氧的化學反應釋放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無需燃燒,具有高能量轉換效率和零排放,是未來新能源清潔動力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但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一個關鍵難題是燃料電池鉑電極的一氧化碳「中毒」問題。
  • 廣東: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方案提出,加快整合省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資源,重點突破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化,建立自主可控、技術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省科技廳牽頭)(二)開展高性能氫燃料電池電堆和核心部件專項攻關,2020-2021年,在新能源汽車重大科技研發專題中設立氫燃料電池專題,對氫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DC/DC等關鍵部件,催化劑和碳紙(氣體擴散層)等基礎材料,以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集成與控制、整車的重大研發項目實行懸賞式研發後補助。
  • 濟南氫燃料公交車有望用上濱州產氫氣 距離和價格將縮至現在一半
    今年8月印發的《濟南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到,依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先行先試,實施合理規劃布局,為氫能產業發展積累了經驗;依託濟南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在K115路、K10路進行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試運營。目前,濟南已投運4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計劃本月再投運20輛。
  • 什麼是氫燃料電池_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在陰極催化劑之作用下,質子、氧及電子,發生反應形成水分子,因此水可說是燃料電池唯一的排放物。燃料電池所使用的「氫」燃料可以來自於水的電解所產生的氫氣及任何的碳氫化合物,例如天然氣、甲醇、乙醇(酒精)、沼氣等等。
  • 科學網—實現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房樹芬)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一項研究中通過局部原子結構調控,實現了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 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四大瓶頸
    我國已經初步掌握氫燃料電池堆及其關鍵材料、動力系統、整車集成和氫能基礎設施等核心技術,基本形成氫能研發、製備、儲運、應用等完整產業鏈,且產業鏈上下遊協作意識增強,不同環節企業戰略合作行動顯著增加。雖與國際領先梯隊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經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隨著技術進步,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進入商業化導入期,可在低速短程和遠距離運輸方面與純電動汽車互為補充。三大產業集群引領發展。
  • 「平價」或要等十年,氫燃料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條件
    2019年6月,中國氫能聯盟組織30多家成員單位編制完成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稱,氫能將成為中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在中國,氫能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三種:傳統石油化工生產的原材料、可再生能源儲能發電、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 ...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鏈|燃料電池汽車
    根據發展規劃,我國力爭經過十五年持續努力,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融合發展協調高效、產業生態健全完善,純電動乘用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商用車實現規模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我國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技術路線圖2.0》則提出,至2035年達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各佔50%的目標。
  • 重大突破!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新知】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據西班牙《改革十六》雜誌網站12月23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製造氫燃料的方式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長期以來,製造氫燃料過程複雜、成本高昂,需使用化石材料和淡水。如今,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極和未經淨化的鹹水實現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