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2月17日消息(記者李悅)經中俄兩國元首批准,12月15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籤署了《關於延長200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兩國國防部長並為此於12月15日舉行視頻會議,強調兩軍願在此基礎上加強務實合作,進一步充實雙邊關係內涵。那麼,這是一份怎樣的協定?延長這份協定對中俄關係而言意味著什麼,又對維護國際軍控體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有哪些重要意義?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滕建群將為您深入解析。
中國與俄羅斯於2009年10月13日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軍事觀察員滕建群認為,此次中俄雙方籤署延長《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標誌著中俄之間高度的戰略互信。
滕建群:近年來,中俄兩國在政治軍事層面,包括高層互動、兩軍交流等方面,一直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協調,雙方關係在高層次上持續向前發展。在這樣的基礎上,雙方籤署延長《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這次籤署的延長《協定》有效期議定書,涉及了兩方面內容:一個是彈道飛彈的發射,另一個是航天運載火箭的發射。我們都知道,彈道飛彈一般用於打擊某些遠程目標,它是戰略武器投送的平臺,是軍事發射行為。航天發射是民用行為。這兩種發射本質上沒區別,但用途是不一樣的。
我認為,從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個大背景來說,此次籤署的延長《協定》有效期議定書,是加強兩軍或兩國互信的基礎性文件。如果從軍備控制和防擴散的角度看,它又是增強兩個大國之間互信的重要性文件。我們都知道,裁軍、軍控和防擴散,最重要的目的,是減少戰爭風險,特別是減少核大戰風險,並以此來維護世界穩定。所以此次中俄兩國決定延長《協定》有效期,體現出中俄兩國政治關係更加成熟,體現出兩國都有維護兩軍、兩國關係穩定的強烈意願,能夠進一步增進兩個世界性大國的軍事安全和互信。
資料圖: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
這份《協定》於2020年12月16日到期。根據中俄雙方籤署的《議定書》,《協定》有效期延長10年,自2020年12月15日生效。軍事觀察員滕建群分析,飛彈發射通報協定對增進戰略互信、避免戰略誤判具有積極意義,《協定》順利實現延期,體現了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滕建群:《協定》自2009年籤署後,一直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十多年來,隨著中俄關係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兩國各方面合作也都有長足進步。為了進一步增強軍事領域的互信,兩國決定將《協定》的有效期延長,體現了中俄兩國政府維護中俄兩國關係,維護中俄在軍事等各層面合作的意志和決心,對進一步促進或者提升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這個《協定》,中俄兩國在飛彈發射、航天運載火箭發射等方面,可以共享一些信息和情報,也說明兩國關係已經達到十分緊密的程度。
軍事觀察員滕建群分析,在西方大國頻頻「毀約」「退群」的背景下,中俄雙方決定延長《協定》,表明了兩國致力於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決心,為維護國際軍控體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注入了正能量,為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滕建群:我們都知道,國際關係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大國關係。當前,對有核武器的國家來說,大國關係的重點,就是怎麼樣才能保持戰略穩定。只有各大國保持戰略穩定之後,國際社會才會有和平,才會有發展空間。多年來,中俄兩國在軍控、裁軍合作方面,無論是在聯合國,還是在日內瓦裁談會上,都進行了密切合作。比如,兩國共同提出防止外空武器化的議案,包括在防核生化擴散問題上,也都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兩國認為,加強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控制,是中俄兩國、兩軍的共同訴求。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世界和平。
作為世界上的大國,必須要承擔起削減核武器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要防止核擴散。近年來,美國川普政府先後退出包括《中導條約》在內的一系列條約,這對維護大國戰略穩定,特別是對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都是很大的破壞。中俄兩國此次決定延長《協定》,在軍事層面良好互動,繼續保持和增強戰略互信,可以說,給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事業,提供了良好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