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順利延期 銳評...

2021-01-19 央廣網

央廣網12月17日消息(記者李悅)經中俄兩國元首批准,12月15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籤署了《關於延長200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兩國國防部長並為此於12月15日舉行視頻會議,強調兩軍願在此基礎上加強務實合作,進一步充實雙邊關係內涵。那麼,這是一份怎樣的協定?延長這份協定對中俄關係而言意味著什麼,又對維護國際軍控體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有哪些重要意義?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滕建群將為您深入解析。

中國與俄羅斯於2009年10月13日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軍事觀察員滕建群認為,此次中俄雙方籤署延長《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標誌著中俄之間高度的戰略互信。

滕建群:近年來,中俄兩國在政治軍事層面,包括高層互動、兩軍交流等方面,一直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協調,雙方關係在高層次上持續向前發展。在這樣的基礎上,雙方籤署延長《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這次籤署的延長《協定》有效期議定書,涉及了兩方面內容:一個是彈道飛彈的發射,另一個是航天運載火箭的發射。我們都知道,彈道飛彈一般用於打擊某些遠程目標,它是戰略武器投送的平臺,是軍事發射行為。航天發射是民用行為。這兩種發射本質上沒區別,但用途是不一樣的。

我認為,從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個大背景來說,此次籤署的延長《協定》有效期議定書,是加強兩軍或兩國互信的基礎性文件。如果從軍備控制和防擴散的角度看,它又是增強兩個大國之間互信的重要性文件。我們都知道,裁軍、軍控和防擴散,最重要的目的,是減少戰爭風險,特別是減少核大戰風險,並以此來維護世界穩定。所以此次中俄兩國決定延長《協定》有效期,體現出中俄兩國政治關係更加成熟,體現出兩國都有維護兩軍、兩國關係穩定的強烈意願,能夠進一步增進兩個世界性大國的軍事安全和互信。

資料圖: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

這份《協定》於2020年12月16日到期。根據中俄雙方籤署的《議定書》,《協定》有效期延長10年,自2020年12月15日生效。軍事觀察員滕建群分析,飛彈發射通報協定對增進戰略互信、避免戰略誤判具有積極意義,《協定》順利實現延期,體現了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滕建群:《協定》自2009年籤署後,一直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十多年來,隨著中俄關係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兩國各方面合作也都有長足進步。為了進一步增強軍事領域的互信,兩國決定將《協定》的有效期延長,體現了中俄兩國政府維護中俄兩國關係,維護中俄在軍事等各層面合作的意志和決心,對進一步促進或者提升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這個《協定》,中俄兩國在飛彈發射、航天運載火箭發射等方面,可以共享一些信息和情報,也說明兩國關係已經達到十分緊密的程度。

軍事觀察員滕建群分析,在西方大國頻頻「毀約」「退群」的背景下,中俄雙方決定延長《協定》,表明了兩國致力於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決心,為維護國際軍控體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注入了正能量,為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滕建群:我們都知道,國際關係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大國關係。當前,對有核武器的國家來說,大國關係的重點,就是怎麼樣才能保持戰略穩定。只有各大國保持戰略穩定之後,國際社會才會有和平,才會有發展空間。多年來,中俄兩國在軍控、裁軍合作方面,無論是在聯合國,還是在日內瓦裁談會上,都進行了密切合作。比如,兩國共同提出防止外空武器化的議案,包括在防核生化擴散問題上,也都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兩國認為,加強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控制,是中俄兩國、兩軍的共同訴求。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世界和平。

作為世界上的大國,必須要承擔起削減核武器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要防止核擴散。近年來,美國川普政府先後退出包括《中導條約》在內的一系列條約,這對維護大國戰略穩定,特別是對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都是很大的破壞。中俄兩國此次決定延長《協定》,在軍事層面良好互動,繼續保持和增強戰略互信,可以說,給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事業,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相關焦點

  • 彈道飛彈與運載火箭的過冷推進劑技術
    ,是目前人類所有運載火箭和彈道飛彈的鼻祖。1960年,R-7彈道飛彈改裝而成的載人火箭把尤裡·加加林送入太空,人類從此成為太空物種。 1961年2月12日,R-7洲際彈道飛彈改裝而來的運載火箭,發射了人類第一顆金星探測器,人類開始認認真真去了解毗鄰的行星。 大量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金星探測器的發射,均仰賴於R-7系列彈道飛彈改進而來的火箭。而後來,該火箭逐漸定型為一個兼具貨運和載人能力的運載火箭家族,名為「聯盟」。
  • 中俄兩國大使通過《中俄銳評》共同發表文章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
    各位尊敬的中俄頭條用戶,《頭條速覽》是一個資訊聚合類欄目。在這一欄目中,您將快速了解過去24小時發生在中俄之間的要聞大事、趣聞軼事。《頭條速覽》將在每個工作日的傍晚與您不見不散。
  • 長徵5B運載火箭海南文昌順利發射成功
    5月5日18時06分,全新的長徵5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順利發射成功,這不僅是全新結構的長徵5B運載火箭的首飛,更是其首次搭載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飛行,在這裡祝賀長徵5B首飛成功,中國加油!中國航天加油!
  • 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回顧和總結:舉世矚目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是航天運載工具的一種,是將有效載荷按照預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航天的火箭。截止2020年末,中國自主研製的火箭系列有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風暴系列火箭、開拓系列火箭、快舟系列火箭、遠徵系列火箭。幾十年來,我們共進行了387次火箭發射,發射成功率超過92%。作為我們國家主力火箭,長徵系列火箭,共進行了357次發射,在總發射數佔比超過92%。
  • 用飛彈發射衛星賺大錢:美國安塔瑞斯運載火箭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分析
    從第1季到現在,小火箭和大家一起詳細探討了從彈道飛彈的鼻祖V-2《V-2飛彈:現代彈道飛彈和運載火箭的鼻祖》到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最新版本Block 5《小火箭 | 剖析SpaceX公司的最新版獵鷹運載火箭》。
  • 伊朗航天發射中心
    這次衛星是在伊朗北部的塞姆南省的大漠中發射的。對於伊朗的航天中心,大多數國人鮮有人知。翻開伊朗地圖,可以看到伊朗地形東北部是一個有著廣泛沙漠的地區,在這個大漠中,有個卡維爾鹽漠,它是一個荒蕪人煙且無際的大沙漠。伊朗航天發射中心就位於這個沙漠的北部地區。
  • 第一次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三顆衛星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太太加強了洲際彈道飛彈的突防能力,並以此大肆炫耀。1981年9月成功發射"一箭三星"、是中國衛星發射歷史上一次可圈可點的紀錄。   1981年9月20日,"風雲"一號運載火箭攜帶著"實踐"二號、"實踐"三號甲和"實踐"二號乙3顆衛星從發射臺上直插天空。此時的西北火箭發射場還在黎明前的黑暗籠罩之下,從十幾千米外的瞭望哨所只能看見一道長長的火焰在夜空中緩緩上升。
  • 國際銳評丨「天問」探火將最終惠及全人類
    而在此之前,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日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升空,美國「毅力號」火星車計劃30日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至此,2020年人類的三次火星探測任務,全部聚於鎂光燈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火星探測工程採取了「一步到位」的方略,也就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與洲際飛彈極其相似的運載火箭,發射後會不會被誤判為飛彈襲擊?
    如今的飛彈預警系統具備高度的自動化:來襲飛彈一經發現,在中央電腦的計算下,會飛快計算出最佳的攔截點和時間。但有一個問題是:運載火箭和彈道飛彈的飛行軌跡相似、原理相同,甚至可以說彈道飛彈就是加裝了殺傷性彈頭的火箭,那麼飛彈預警系統會不會將正常的火箭發射誤判為飛彈來襲,因此啟動攔擊或反擊程序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大可不必擔心!
  • 盤點世界各國主力運載火箭
    第12名 聯盟號運載火箭 聯盟號是前蘇聯/俄羅斯在R-7洲際彈道飛彈和 2016年6月25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計劃自2021年起逐步替代長徵2號F運載火箭,成為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用於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 巧的是,那次發射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仿佛宣告著,新的時代要來了。
  • 安塔瑞斯運載火箭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分析
    本文是小火箭經典運載火箭與洲際彈道飛彈系列報告第7季的第2篇。期間,我們對紅石飛彈、聯盟系列運載火箭、大力神飛彈、雷神飛彈、土星5號運載火箭和蘇聯N-1運載火箭、能源號運載火箭和質子號運載火箭等等進行了深入剖析。
  • 新疆UFO與俄羅斯航天發射活動
    所謂的不明飛行物(UFO)既有觀察者的錯覺無中生有,但更多是把當時無法確認的高空飛機,高空氣球,探空火箭和運載火箭甚至是彈道飛彈發射當做不明飛行物,甚至有把衛星當做不明飛行物的例子,真正無法確認的不明飛行物少之又少。
  • 衝破陰霾,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發成功
    喜訊2020年5月5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首飛成功,成功發射了中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無人試驗船。在這次發射前,中國航天在火箭發射方面連續失利了兩次,對中國航天人而言無疑是陰影對中國民眾也是非常的失望。
  •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該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其在軌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遙感衛星技術水平,滿足相關行業用戶部門對高精度遙感影像數據的需求。
  • 中俄月球基地計劃今秋啟動:美國也可以加入,但必須答應一個條件
    其中中俄兩國合作的月球基地便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典範。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於今年秋季啟動月球基地計劃。根據雙方的協定,俄羅斯將於2024年發射「月球-26」軌道飛行器,完成對月球表面的測繪工作,隨後還將選擇未來中國登陸器在月球表面的著陸地點。此外,俄羅斯與中國還將在彼此的月球探測器上安裝科學設備,進行聯合空間實驗。
  • 中國航天之箭:不吹不黑,真實的中國運載火箭國際競爭力
    運載火箭是航天運載工具的一種,是將有效載荷按照預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航天的火箭。截止2020年末,中國自主研製的火箭系列有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風暴系列火箭、開拓系列火箭、快舟系列火箭、遠徵系列火箭。幾十年來,我們共進行了387次火箭發射,發射成功率超過92%。作為我們國家主力火箭,長徵系列火箭,共進行了357次發射,在總發射數佔比超過92%。
  • 中俄商討整合北鬥和格洛納斯導航 俄媒:提升服務質量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導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3月31日刊登謝爾蓋·阿克肖諾夫的一篇文章,題為《中俄格洛納斯網羅全球》,文章稱,3月30日,中國使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兩枚北鬥導航三號衛星,它們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中國所打造的衛星導航系統的組成部分。
  • 再次一箭雙星,中國運載火箭頻繁發射,實力要讓對手感到膽寒
    2020年對中國航天來說,是極為不易且極為不平凡的一年。雖然有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國航天還是取得了不斐的成績。2020年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
  • 中國商業航天重大突破!「穀神星一號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中國商業航天重大突破!「穀神星一號•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11月7日15點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 封鎖打壓適得其反美促使中俄太空緊密合作美媒:NASA要加油了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據俄塔斯社6月9日報導,俄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俄準備與中方分享重型火箭的參數等信息,並希望兩國聯合建月球基地。雙方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俄方有許多先進的航天技術和經驗,而中方資金比較充裕,同時,在在航天領域積累了許多尖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