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深度處理,也稱高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它是將二級處理出水再進一步進行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以便有效去除汙水中各種不同性質的雜質,從而滿足用戶對水質的使用要求。深度處理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活性炭吸附與離子交換
活性炭是一種多孔性物質,而且易於自動控制,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化適應性強,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汙水深度處理技術。活性炭對分子量500~3000的有機物有十分明顯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為70%~86.7%,可經濟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屬、消毒副產物、氯化有機物、農藥、放射性有機物等。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顆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類。近年來,國外對PAC的研究較多,已經深入到對各種具體汙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黃供水有限公司根據水汙染的程度,在水處理系統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過濾後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GAC在國外水處理中應用較多,處理效果也較穩定,美國環保署(USEPA)飲用水標準的64項有機物指標中,有51項將GAC列為最有效技術。GAC處理工藝的缺點是基建和運行費用較高,且容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突發性汙染適應性差。如何進一步降低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將成為今後的研究重點。
BAC可以發揮生化和物化處理的協同作用,從而延長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處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質。不足之處在於活性炭微孔極易被阻塞、進水水質的pH 適用範圍窄、抗衝擊負荷差等。目前,歐洲應用BAC技術的水廠已發展到70個以上,應用最廣泛的是對水進行深度處理。撫順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廠採用BAC技術,既節省了新鮮水的補充量,減少汙水排放量,減輕水體汙染,降低生產成本,還體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降低投資成本和增加各種預處理措施與BAC聯用,提高處理效果。
2、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是以高分子分離膜為代表的一種新型的流體分離單元操作技術。它的最大特點是分離過程中不伴隨有相的變化,僅靠一定的壓力作為驅動力就能獲得很高的分離效果,是一種非常節省能源的分離技術。
微濾可以除去細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等,還可以降低水中的磷酸鹽含量。天津開發區汙水處理廠採用微濾膜對SBR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 滿足了景觀、衝洗路面和衝廁等市政雜用和生活雜用的需求。
超濾用於去除大分子,對二級出水的COD和BOD去除率大於50%。北京市高碑店汙水處理廠採用超濾法對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產水水質達到生活雜用水標準,回用汙水用於洗車,每年可節約用水4 700m3。
反滲透用於降低礦化度和去除總溶解固體,對二級出水的脫鹽率達到90%以上,COD和BOD的去除率在85%左右,細菌去除率90%以上。緬甸某電廠採用反滲透膜和電除鹽聯用技術,用於鍋爐補給水。經反滲透處理的水,能去除絕大部分的無機鹽、有機物和微生物。
納濾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其操作壓力通常為0.5~1.0MPa,納濾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離子選擇性,它對二價離子的去除率高達95%以上,一價離子的去除率較低,為40%~80%。潘巧明等人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納濾膜集成技術處理糖蜜製酒精廢水取得了較好結果,出水COD小於100mg/L,廢水回用率大於80%。
我國的膜技術在深度處理領域的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開發、製造高強度、長壽命、抗汙染、高通量的膜材料,著重解決膜汙染、濃差極化及清洗等關鍵問題。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